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

时间:2023-03-25 11:43: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积极探索影子的奥秘,感知太阳光对形成影子的作用,获取有关影子形成的具体经验。

  2.能与同伴合作玩手影的游戏,提高观察力以及想象力。

  3.在影子游戏中,增强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乐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在户外活动中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选择有太阳的天气,在户外进行。

  重点难点:

  太阳光对影子形成的作用。

  教学方法:

  游戏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游戏“找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谜语,想不想来听一听呀?”

  师:“有一个好朋友,一直跟着你,身体黑又黑,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这个好朋友是谁呀?”

  师:“你的影子朋友在哪里呢?”

  2.带领幼儿到户外有阳光的地方找影子。

  师:“你们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吗?它在哪里啊?”

  1.幼儿根据教师的谜语,猜测谜底。

  幼:“想。”

  幼:“宠物。”

  幼:“灰尘。”

  幼:“影子。”

  2.幼儿感受影子的存在。

  幼:“找到了。”

  幼:“它在我的后面。”

  幼:“它在我旁边。”

  幼:“它在我前面。”

  由于大班的幼儿对于谜语这种形式都比较喜欢,因此以谜语的形式导入,一下子就激发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活动做一个铺垫。

  接下去通过教师的提问“那你的影子朋友在哪里呢?”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将幼儿带领到太阳底下找影子。

  二、开展游戏“踩影子”,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师:“我们来玩一个‘踩影子’的游戏,想玩吗?”

  师:“记住,在跑得时候注意避开其他小朋友,不要碰撞在一起,保护好自己。”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踩到谁的影子了?”

  师:“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进行游戏“踩影子”,知道自己动的时候影子也会跟着动。

  幼:“想。”

  幼:“记住了。”

  幼:“我踩到了她的影子。”

  幼:“我发现我踩住一个人的影子,但是如果他走了之后,影子也会跟着她走。”教师通过“踩影子”的游戏,让幼儿观察自己影子的变化,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造型的影子,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幼儿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大胆地做出回答,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通过“藏影子”游戏,了解影子形成的奥秘。

  1.游戏“藏影子”。

  师:“刚刚我们玩了‘踩影子’的游戏,现在请你们来玩一个‘藏影子’的游戏,想一想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不被别人踩到呢?试试看。”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影子藏起来或者把你的影子变没了呢?来试试看吧!”

  2.引导幼儿藏影子。

  师:“游戏好玩吗?你是怎么把影子藏起来的?”

  师小结:在阳光找不到的地方,在大的影子(如树、楼房等)底下,自己的影子就没了。

  3.幼儿猜测讨论。

  师:“那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为什么有影子?”

  师小结:因为物体挡住了阳光就有影子了。幼儿游戏“藏影子”,知道藏影子的办法。

  幼:“想。”

  幼:“跑到班级里去。”

  幼:“跑到树下面。”

  幼:“跑到大的影子下面藏起来。”

  幼:“因为那里有太阳,太阳照着我们,我们就有影子了。”本环节引导幼儿在找到影子之后又去“藏影子”,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索影子的'奥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活跃、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这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根据自己的猜测,通过实践,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

  四、合作玩手影游戏。

  教师示范手影,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师:“影子还会跟我们玩游戏呢,看老师的手变一变变成什么了呀?”

  师:“你们也用小手变一变,看看你的小手会变成什么?”

  师:“书上还有好多好多的手影游戏,请你们学会了,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幼儿与教师、同伴一起玩手影游戏,知道影子可以变成不同的形状。

  幼:“变成了老鹰。”

  幼:“变成了小狗。”

  幼:“她变成了小兔子。”

  幼:“好,我要变一只老虎出来。”本环节根据幼儿对影子朋友的认识,知道影子还可以变出好多不同的形状。通过老师的示范,引起幼儿对探索研究各种其他小动物的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影子的奥秘,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益虫,要保护青蛙。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蝌蚪变青蛙。

  2、课件:声音—青蛙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教师用什么的口吻)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叫?奥!小朋友听出来了,是青蛙在叫。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青蛙是怎么叫的?

  二、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出示图片:蝌蚪

  师:你们看,图片上是谁?(蝌蚪)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2、集体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去的。

  3、提问:小朋友知道蝌蚪和青蛙有什么关系吗?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4、ppt课件:蝌蚪变青蛙。

  观看蝌蚪变青蛙是过程:卵→孵化→尾巴的'根部开始膨胀,外鳃消失,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长出了前肢,和后肢相似,但后肢较为强壮,尾巴还未脱落→尾巴消失,和青蛙相似→长成青蛙。

  三、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师: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

  2、青蛙怎样呼吸。

  师: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

  3、青蛙喜欢吃什么?

  师:青蛙吃苍蝇等害虫,青蛙吃昆虫,(昆虫吃草或庄稼),一般是夜晚捕食。

  4、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因为青蛙帮农作物捉害虫,可以不打农药。

  5、菜市场,有人捉了青蛙来卖钱,他们这样对吗?

  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四、幼儿操作活动:池塘里的青蛙。

  启发幼儿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启发幼儿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现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太空有许多星球,他们都是朋友,如: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妙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放大镜一面,黑色纸片一张。【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宇宙图片一张。

  重点:让幼儿知道太阳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难点: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之间运转的形式: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宇宙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儿这样回答)[教师出示宇宙图]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们之中谁是地球的好朋友呢?为什么?

  小结:月亮离地球最近,一直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它们一直都不离开。

  (二)介绍太阳

  1、实验一:昼夜之分

  师问: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你知道要多长时间?(一年)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教师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实验操作)

  小结: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是,自身也在自转,地球转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2、实验二:利用太阳光使纸燃烧,介绍同样的作用。

  师问: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契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那些事情吗?

  (太阳灶;太阳船;太阳能电池可用于手表、计算机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还可用来发电……)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瞧瞧太阳光的威力吧!

  (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

  (三)介绍月亮

  师问: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晚上,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发光吗?

  (月亮自身不会发光,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

  四、延伸活动

  师:在广阔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星球,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金星、水星、木星……)

  它们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小朋友长大了去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一堂课。通过观察一些精彩的太阳图片来讨论认识太阳,这些图片都来源于互联网,正是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才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自然教学中的实验它是无法取代的。只有将信息科技与实验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4

  活动名称:

  好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1、重点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2、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尝试准备: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老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幼:我摸到的东西是毛茸茸的!……有点刺手……摸在手心里有点痒……可能是树枝……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了没有?主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怎么样的?

  幼:我看到的树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长的乱七八糟的……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来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面条,像头发,像许多线,像老爷爷的胡须……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幼儿抢着说:我找到的小麦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须根……师:老师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的不一样,请你们把它们拿到上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给植物的根找家师: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2、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根和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请幼儿品尝萝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

  3、防止水土流失。

  介绍根生长在土壤里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

  五、延伸活动:制作根制工艺品。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盐的重要性,学会大胆地在同伴面前介绍搜集来的资料。

  活动准备:

  1、两种味道不同的菜(一种方盐、一种不放盐)。

  2、有关盐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开品尝会,引入盐的活动内容。

  (1)厨房送来几分煮好的菜(一部分菜放盐,一部分没有放盐),请幼儿品尝。

  (2)请幼儿说说刚才品尝的菜味道如何。

  引导幼儿说出有些菜的味道不好,淡淡的,是因为没放盐。

  2、认识不同种类的盐。

  (1)教师提问:你知道盐是什么样子的吗?

  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看过的盐的特征。

  (2)出示不同种类的盐请幼儿观察。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了解盐的作用。

  (1)给幼儿将关于盐的.故事《国王和他的三个女儿》。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知道盐起到调味的作用。

  (2)讨论:盐有什么作用?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盐。

  (3)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搜集关于盐的作用的资料。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班上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大家一起统计盐的用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这给幼儿观察、发现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尝一尝、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盐的认识。

  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观察、思考。允许幼儿大胆设想,并引导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激发了幼儿认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倍增,使孩子生活知识知道的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干的很少。我们班的多数小朋友不知道“樟脑球”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衣服起静电了该怎么办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设计了这堂课,把服装拟人化,让幼儿有兴趣学习,并且知道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一些与服装有关的物品,并知道他们的具体用处。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产生帮助别人的欲望。

  3、技能目标: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会挂衣服,会洗小物件,并能够合理的用这些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图片能够知道服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学习难点:动手实际操作,在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

  活动准备

  洗洁精、透明皂、增白皂、洗衣液、毛线等生活用品。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弹边唱歌曲“找朋友”引出关于好朋友的话题: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帮助。

  2幼儿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衣服裤子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的好朋友都是谁吗?”

  二、播放课件

  让幼儿认识这些服装的好朋友,鼓励幼儿说出它们的具体用途。

  三、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动手解决

  1鼓励幼儿说出图片中的衣服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了:被树枝刮破了,被虫子咬洞,压箱底起皱了,起静电了等等。

  2让幼儿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谁会来帮助它们?

  3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来选取相应的实物解决问题:虫蛀的.毛衣选择用毛衣针和毛线修补好、起静电的毛衣选择防静电的洗衣液、弄脏的衣服选择洗衣粉和透明皂都可等等。

  四、动手操作

  为幼儿准备几盆清水,几块透明皂,几件小孩的脏衣服,让孩子进行洗衣服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洗的最干净。

  五、小结:服装的好朋友们帮助服装解决了所有的困难,小朋友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吗?

  活动延伸:让幼儿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回到家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把“服装的好朋友”这些孩子在家里很少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讲得有趣生动,是我重点备课的内容。把它们拟人化,孩子们比较乐于接受。比如我对孩子说“小朋友们,服装遇到困难了,它们出什么事了?”“毛衣被虫子咬了个洞,它都疼哭了,我们快点想办法帮助它吧”。孩子听了以后非常的配合,也表现出着急的样子,而且也能够认真思考“谁会来帮助这些遇到困难的衣服呢?”所以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让孩子在最后环节的动手洗衣服比赛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其他幼儿都在下面不由自主的喊“加油”,洗衣服的小朋友也格外卖力,输了的那位小朋友还一个劲的说要回家好好练练。回顾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一些不常用的用品比如:去污粉,缝纫机等,我没有很好的启发到位,本节课的游戏环节设置较少,让孩子动手实际操作的时间也有些短,使得一些跃跃欲试的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我感到很遗憾,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益虫,要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蝌蚪变青蛙

  2、课件:声音-青蛙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教师用什么的口吻)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叫?

  奥!小朋友听出来了,是青蛙在叫。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青蛙是怎么叫的?

  二、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出示图片:蝌蚪

  教师:你们看,图片上是谁?(蝌蚪)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2、集体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去的。

  3、提问:小朋友知道蝌蚪和青蛙有什么关系吗?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4、ppt课件:蝌蚪变青蛙

  观看蝌蚪变青蛙是过程:

  --卵

  --孵化

  --尾巴的根部开始膨胀,外鳃消失,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

  --长出了前肢,和后肢相似,但后肢较为强壮,尾巴还未脱落

  --尾巴消失,和青蛙相似

  --长成青蛙。

  三、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

  2.青蛙怎样呼吸

  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

  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

  3.青蛙喜欢吃什么?

  青蛙吃苍蝇等害虫, 青蛙吃昆虫,(昆虫吃草或庄稼),一般是夜晚捕食。

  4.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因为青蛙帮农作物捉害虫,可以不打农药5.菜市场,有人捉了青蛙来卖钱,他们这样对吗?

  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四、幼儿操作活动--池塘里的青蛙

  启发幼儿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启发幼儿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现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9

  设计意图

  离别前对好朋友进行信息调查是记住好朋友的办法之一,也是兑现“分别是游戏,谁也不能输”的实际行动,符合幼儿当前的情感需要。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幼儿生日为统计内容,与生活相链接。自主讨论的办法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经验。第二环节先采用小组统计,后使用全班统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逐步递进中帮助幼儿习得统计的方法。第三环节在完成预设的任务后,提供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并且引进不同的统计图表,拓展幼儿的统计经验,符合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活动目标

  1.通过统计朋友生日、居住楼层、喜好等,初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2.乐于参与统计,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统计朋友的各种信息并且记录,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2.难点:小组合作,体验统计的方便之处。

  活动准备

  1.小组统计表、黑板、笔、全班统计表。

  2.幼儿用书第6册第10~11页。大熊乐一个口镇,镇中华大路机集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记住朋友的信息。

  师:再过不久,我们就要分别了。我们有过约定,很久很久以后也不忘记朋友,谁也不能输。我们要记住朋友的生日、最喜欢吃的东西,他要上的小学....还有好多好多信息,这样就能把朋友记在心里。

  2.引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一个好朋友信息大调查吧,让我们]把好朋友的信息牢牢地记在心里。

  (二)、引出统计。

  1.呈现问题。

  师:老师想知道每个月都有哪些小朋友过生日,你们能一-告诉我吗? (幼儿把生日告诉老师。)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每个月都有谁过生日呢?

  2.幼儿自由讨论:得出运用“统计”的办法。

  3.尝试运用统计的办法得出每个月过生日的人数。(可让幼儿举手示意,进行统计。)

  (三)、小组统计。

  1.最强的本领。

  师:小组讨论,统计小朋友擅长的不同本领(画画、下棋、唱歌、讲故事.....)记录结果。

  2.喜欢吃的'食物。

  师:小组讨论:统计小朋友喜欢吃的食物品种(糖、水果、饮料、饼......)记录结果。

  3.喜欢的运动。

  师:小组讨论:统计小朋友喜欢的运动(跳绳、潜板车、足球......)记录结果。

  4.喜欢看的书。

  师:小组讨论:统计小朋友爱看的书(漫画书、迷官书、故事......)记录结果。

  (四)、全班统计。

  1.师幼共同统计。

  幼儿上交表格后,师幼一起把每组信息统计到全班统计表中。

  的什么信息。

  2.引导幼儿讨论还想调查好朋友的什么信息。

  对幼儿感兴趣的信息进行统计。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10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有位唱歌家,唱歌呱呱呱,跳高本领大,专吃害虫保庄稼。

  二、观察青蛙的生长图片

  1.启发幼儿根据箭头图式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

  小结: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背是绿色或土灰色的,有黑色的底蚊,肚皮是白色的,嘴巴又阔又大,舌头又细又长,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和四条腿。春天,青蛙妈妈把卵产在水里,再变成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再变成青蛙。

  三、讨论青蛙与人的关系

  1.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2.我们怎样保护青蛙?(先由幼儿自由讨论几分钟,再个别表述,最后老师总结。)

  小结:青蛙是捕虫能手,专吃蚊子、蝇子等害虫,青蛙一年能吃掉5000多条虫子,保护庄稼。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保护环境的好帮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四、分组活动

  1.语言区:自编有关青蛙的环保故事。

  2.美术区:制作与青蛙有关的环保宣传画。

  3.表演区:表演自编的环保故事情节。

  【延伸活动】

  将制作的环保方面的宣传画放在阅览室展览,供其他班级幼儿观看。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幼儿在小、中班的故事、音乐中都了解过它的外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大班幼儿应该能够完整地描述青蛙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因而,我把这一方面的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先观察,系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用连贯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接着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讨论时间,不仅满足了大班幼儿相互交流的需要,也使幼儿能分享到同伴的个人经验。再通过自制环保宣传画、故事表演等形式,主动参与保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并给小、中班的幼儿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效果分析

  第一,突出了幼儿是活动主体的教育思想,运用观察法、发现法,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掌握了青蛙的一般特征,了解了青蛙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第二,活动设计好,形式多样、新颖,有时代气息。整个活动中,幼儿情绪饱满,学习积极性高,成功地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整个活动室环境设计突出环境教育的主题,体现《规程》所强调的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精神。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2、重点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3、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活动反思:

  一、活动准备

  首先,从备课上,这节课的备课准备比较仓促,无论是从导入环节的设计还是从新授课的设计上都没有特别大的亮点,在教案的编写上调理略显清晰,但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是特别的自然,原本想借鉴一些网上优秀教案整合起来的,最后却弄得支离破碎,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显得很是吃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教授童谣《找朋友》让孩子们拍手读童谣,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会选择表现好的孩子,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并成为大家的好朋友。这样设计不仅引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励上课过程中表现好的孩子们,并对他们做出及时的鼓励,让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榜样意识。这一环节在授课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在找朋友的时候浪费的时间有点多,所以导致后面的授课过程很仓促。

  2、新授课环节:在这一环节,我还是采用了原始的三听三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又在此环节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在初听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心中形成歌曲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欣赏歌曲做好准备。复听环节紧接着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在歌曲中寻找答案,提高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并能够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的不足是,应该让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运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比如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在学生的学唱环节上,不再采用以往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试着跟着录音一起演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然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们还是普遍不能接受,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还达不到跟唱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唱环节中,还是需要慢慢的一点点的渗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当中,因为采用了这种跳跃式的教唱方法,所以很多孩子在最后合唱的时候还是只能模仿演唱,不能独立演唱。从而导致这节课在学唱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略显得吃力。

  三、拓展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采用了孩子们用肢体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加入自己的动作大胆的表演。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虽然这节课是一节唱歌课,但是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中还是要求孩子们做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这堂课中有太多的不足与失误,自己在以后还应该多加努力,多听别的老师上课,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让自己变得优秀。有了第一的失败,就会有更多的成功,让我在失败中更快的成长起来,更何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提问和表达,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观察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引发问题,激发孩子仔细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老师:我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背壳有什么作用?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鼻子在哪里?蜗牛有牙齿吗?它怎么吃饭的?

  幼儿:蜗牛有脚吗?如果没有脚,那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提出来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把蜗牛拟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体功能进行比较,想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而且这些问题还真的'难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得到答案。纲要也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何不把问题又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呢)

  老师:老师对小朋友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那我们以后天天早上都去观察蜗牛,看看蜗牛五官到底在哪儿?再仔细观察蜗牛的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观察完后我们要一起分享,看哪个小朋友的发现最多。

  二、幼儿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意观察和简单记录。

  老师:孩子,你看到蜗牛的头了吗?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吗?

  幼儿:老师,我只看到一个背壳,没有看到蜗牛的头。

  老师:那再等等看,可能蜗牛一会儿就会伸出头来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把头伸出来的时候头上还有两个小黑点。

  老师:真的有,看仔细了,长在头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吧。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的印子。

  老师:真的,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它的蜗牛爬过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条白色的印子呢?

  幼儿:好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真的把我们的菜叶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见它们是怎么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见它在那儿趴着,喝完牛奶后我再看的时候就看见菜叶上有一个洞了。

  幼儿:老师,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蜗牛的时候,它就把头缩进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师:那赶快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以后和小朋友交流,看他们是否有一样的发现。

  (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孩子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和耐心,除了晨间活动我组织去观察以外,个别孩子自由时间也去观察,下午放学的时候也会去观察,而且观察一次都要持续很长的时间,还一边观察一边和同伴说着自己的发现。)

  三、梳理交流,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其它问题。

  老师:你们观察到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长在哪儿?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上来和小朋友进行交流。

  (幼儿有的画出来一个圆形的贝壳,有的画出来露出头的蜗牛,还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孩子还画出了蜗牛贝壳上的一些花纹。幼儿普遍在露出的头上画了眼睛和嘴巴。观察得细致的幼儿孩子头上画了两个触角。有的幼儿还和小朋友分享了蜗牛走路的动态,爬着一动一动的就往前了)

  老师: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来,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答案。

  (孩子们提出了没看到蜗牛怎么吃东西,怎么听声音,背壳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通过观察也没有得到答案。)

  老师引导:孩子们,你们提出的蜗牛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得到这些答案呢?

  幼儿:上网查询、问爸爸妈妈、看书。

  老师:那我们就分头去查资料,明天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四、分享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老师:你们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

  幼儿:我爸爸给我做网上查了的,我爸爸说蜗牛的视力很差,只能看一点点地距离。

  幼儿:蜗牛走路的时候是爬着走的,它会分泌粘液,让路湿一点,这样爬着走就不伤身体了。那个白色的印子就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幼儿:蜗牛的背壳是保护的作用,它怕光和坏人,看到强光或者危险的东西就把头缩进去。

  幼儿:我妈妈说蜗牛有它们自己的语言,碰碰触角就表示它们在说话了。

  老师:小朋友都说出来自己的答案,真能干。接下来我们给蜗牛朋友画个像,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别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展板:我们的蜗牛朋友。

【大班科学好朋友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好朋友》教案03-12

好朋友大班教案03-18

科学大班教案03-05

大班美术好朋友教案11-20

大班《我的好朋友》教案03-03

大班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教案11-20

《一对好朋友》大班教案11-08

《好朋友》大班语言教案12-03

大班社会我的好朋友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