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6 08:49:10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观察图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

  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计算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应用

  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引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

  二.新知探究

  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

  2.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几

  3.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方法二:50÷45≈111%

  =5÷45111%-100%≈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5.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23页“试一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降低百分之几”的意思是降低的价钱数目占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

  三.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六年级人教版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位置(2课时)

  2、分数乘法(12课时)

  3、分数除法(13课时)

  4、圆(8课时)

  5、百分数(15课时)

  6、统计(2课时)

  7、数学广角(2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单元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1、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

  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

  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

  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

  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

  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

  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

  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 = =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123333??????666101010

  计算33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101010

  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9

  222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999

  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2222?2?262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999939

  2蛋糕的图片)3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

  22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再启发学生说出?3表99

  2示求3个相加的和。9

  2(3)比较?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9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2不同点:?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9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22222问:?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99999

  教师板书:2?2?22?36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999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99

  观察结果:2?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99

  (3)概括总结:

  2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9

  22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99

  作分子,分母不变。

  2根据?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9

  2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3按简便方法计算。9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3333???=()×()4444

  3个13是多少?5个是多少?1010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25?4?81512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第二课时: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3?5?1?21087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3(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5

  3指名列式,板书:?35

  333问:?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或求的3倍。555

  3(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5

  指名回答:半瓶用131表示;式子为:?。252

  3133131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5255252

  32(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53

  323232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535353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533?8?754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11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25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11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251公顷怎样表示?2

  出示例3图(2)

  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

  111?11?引导得出:??252?51011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25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再出示例3图(3)11131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252?525

  131?33?板书:??公顷)252?510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323?22?例:??535?3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问: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

  3、出示三个分数:3÷4、6÷8、9÷12.变为比,并比较大小

  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的结果.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质。

  交流: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比的后项、除数是0没有意义。

  二、学习化简比

  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

  14:2154:18

  教师引导交流:怎样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或用求比值的方法算,最后结果仍然是个比。

  1÷10:3÷83/5:5/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1.25:42.7:18

  教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总结方法: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练习:化简比

  60:245/8:7/245/4:0.75

  三、练习

  自主练习5、7、8

  四、小结: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限时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

  (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2、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5、工厂加工了105个零件,合格率达100%,则这批零件有100个合格。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课堂总结:

  (1分)突出“关键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二、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三、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四、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五、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

  1)5的倒数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 。

  5、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作业:练习五3—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第五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的第7—9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5=()14=()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纳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2)50吨的10%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三、练习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 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评析: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过渡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通过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更紧密。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主动探索,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错误的提前预判。]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评析: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与包办,而是充分的在情境图的基础上,通过整数乘法意义的回顾,经历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08-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1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2-0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1-3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1-19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02-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02-1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