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3-03-29 12:40:49 教案 我要投稿

统计四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统计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四年级教案

统计四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5、估算

  2973、7894、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统计四年级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p120_121例3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用棋子做学具摆一摆:1)每边放3个,四个角都放,围成一个正方形,一共要放几个棋子2)每边放4个,5个、6个各要多少枚棋子?

  2、将摆放每边的棋子数与总数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及围棋教具,

  围棋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想一想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交流方法

  3、小结,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他与植树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围棋子与间隔数相等,是在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大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可以怎样摆?最少需要摆多少盆?

  3)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下面的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6、7两题。

  四、课堂总结

统计四年级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136页复习第24、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是最后一节复习课。我们要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二、复习复式统计表

  1、出示本年级3个班人数统计表,学生调查后填写。

  _______小学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别 数 班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总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个班男生多?哪个班女生多?哪个班总人数多?

  (2)哪个班男女生人数差最大,哪个班男女生人数最接近?

  (3)三个班共有多少人?

  2、师说明编复式统计表时,先要写表的名称及日期。表中表头分哪几项要设计好。

  三、复习求平均数

  1、怎样求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如果题里总数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总数。总份数有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根据条件,找出总份数。

  2、练习:

  (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小刚投中的环数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环数分别是10、7、7、8,两人谁的表现更好?

  (2)学校气象小组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分别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气温。

  学生练习说一说第一题怎样比较两人谁的表现好?第2题要求平均气温总度数如何求?次数是多少?

  3、练习:做期末复习第24题、第25题。

  第24题。

  (1)学生先填合计数。再计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讲解:题中已知每个季度下雨的天数,要求的却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数,因此应该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题。

  (1)这是一个什么统计表?第一组7个同学,第二组8个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2)要比较哪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应该算什么?怎样计算?

  学生算第一组、第二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注意算总重量时不要加错。

  比较:哪个组同学平均体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1、 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红旗镇图书馆少儿书籍借阅情况统计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数 期种类 总计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计

  连环画 8 16 15 6 0 24 32

  童话书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书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阅连环画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儿读者最多,有多少名?

  (3)从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儿读者?

  2、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的米数分别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围,再计算。)

  3、文具店有两种牌子的钢笔,5天内雄鹰牌的销量分别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华牌6天的销量分别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种牌子的钢笔平均每天的销量大?下一次文具店进货时,应选用什么牌子的钢笔?

统计四年级教案4

  第1课时:栽蒜苗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栽蒜苗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重点:

  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栽蒜苗(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

  4,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第4课时:走进网络

  教学目的:

  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02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交换角色进行。

  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通的变化情况。

  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路程。

  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化。

  2,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统计四年级教案5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五、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1、纠错练习

  (1)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多的统计图,请孩子们观察这幅统计图。

  这是小明画的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师:

  ①五年级的男生比四年级的男生?)。

  生:......

  ②()

  生:......

  ③()

  生:......

统计四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二、新课学习

  (一)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二)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大家看出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了吗?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2.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现统计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统计四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8页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教材提供了很多富有现实意义的现实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方法目标: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大家都知道去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呢?(51枚)对,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在前几届的奥运会中各获得多少枚金牌吗?

  1、老师课前进行了调查整理,仔细看(课件出示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2、提问: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那谁能说说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学信息有什么特点?

  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

  师: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观,也很形象,还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体育部的叔叔阿姨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3、(教师演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选用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

  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观察

  老师投影出示××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老师:通过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知道了,1998年参观人数为3万人。

  学生乙:我知道了,1998年到2003年每年参观的人数。

  学生丙:我可以知道,2003年参观的人数最多,1998年参观的人数最少。 学生:2003年比1998年参观的人数多多少???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2、自主探究。

  老师:除了我们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其实统计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老师出示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请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老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你们从这个统计图上还能获得哪些在条形统计图上不能获得的信息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能看出从1998年到2001年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而2001年和2002年人数是一样的。

  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生:折线从下往上就是增加,折线是水平线,就是不变。

  老师:对,你观察得真仔细,折线上升也就表示人数增加,折线是水平线,也就表示保持不变,那如果是下降呢?

  学生:就是减少。

  老师:很好,也就是从这条折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再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学生:标题、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老师板书)

  老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课件出示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尝试制图,看图分析

  明确制图步骤:

  教师:这是陈东妈妈为他记录的0~10岁的身高统计表,如果要清晰地呈现在折线统计图上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预设: 生:先描点,再标上数据,然后连线。

  师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统计四年级教案8

  教学内容:

  小管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试着理财,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学生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并把每一笔开支记录下来,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钱,然后算一算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钱(记录在课本p124的表格中)

  二、新授:

  1、当了一星期的家庭小管家,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一下

  2、根据统计表绘制出这一周开支的折线统计图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根据这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支出,然后告诉爸爸妈妈。

  6、对于本月的开支你有什么好建议,向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作业

统计四年级教案9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重点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

  师: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天内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师: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例题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特征:

  1.你能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什么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答:

  从7时到19时,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

  在13时气温最高是24℃,在19时的气温最低是10℃。

  从7时到13时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在上升,在13时到19时这段时间内气温在下降。)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2.师:我们以前学过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用条形统计图二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用条形统计图)

  (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请况。学生点不到位时,教师加以引导:你觉得这张图更能反映什么情况?)

  3.教师小结:看来刚才统计表中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在统计图中都能反映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上很明显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体温情况图、股票分析图等。)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优势。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完成“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请学生简单介绍从表中知道的情况。

  2.制作统计图。

  你认为在制图时应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日期的前后;

  (2)纵轴:标明数据,反映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

  (3)制表日期和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

  3.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师: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呢?(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

  师:比较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一种变化请况。)

  四、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得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情况,出示图。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让学生尝试说说。)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况,及空白统计图。

  请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与纵轴的情况,并说说这份统计图与前几幅有什么不同点(纵轴的数据0—110间有一段折线,并且格子图上用虚线表示)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同桌间讨论后再交流,这些数据中的最低数据高于110厘米,如果将单位长度定于5厘米并且将0—110厘米全部画出的话讲比较浪费纸张,而且也不美观。

  学生独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后更正。

  同桌间统计分析,交流自己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况。

  3.出示两张某商场衬衫、毛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那张是表示衬衫的销售情况,哪张表示毛衣的销售情况,并说说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准备怎样组织进货。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

  2. 布置作业:

  (1) 补充习题

  (2)将自己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

  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六、补充:

  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

  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统计四年级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106页做一做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四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9900010203

  人数(万人)34688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作业本p4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p110~1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陈东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陈东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陈东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作业本p49-50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12-p113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根据已有折线图发现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2的第1小题

  学生先观察气温变化,交流气温变化规律

  估计我们现在气温应该在几度左右?

  回答书中三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纵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2的第2小题:根据已有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并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3.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的问题解答;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作业:课堂作业本p51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3、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4、那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5、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6、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7、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1、出示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2.交流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1)学校新校区即将建成,在一条林荫道上要植树,已知这条路长120米,每隔4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需要几棵树苗?2)在另一条路旁种了50棵树,树的种法不变,请问这条路长多少米?

  2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这两道题虽然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

  3.变式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中的1、2、3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统计四年级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二)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学生观察统计表,完成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六)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1)学生观察统计表。

  (2)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学生展示统计图。。

  2、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①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②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①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②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

  ①小组合作探索

  ②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③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2、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

  3、汇报交流:做环保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问候,宣传节约用纸,计划自己平日节约用纸的方案等。

统计四年级教案13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统计四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交流

  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索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统计四年级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1.出示公告:

  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个别汇报植树棵数,尤其说明两端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情况。

  2、板书以上两种情况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新授

  1、出示图及例题: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思考: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旁都植)

  2、尝试练习:

  3、交流强调当两端不植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还要注意两旁都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练习二十4、5两题

  3、排名次

  四、课堂总结:

  学了今天的知识,又有什么收获?植树问题具体到生活中有许多变化,大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应用规律认真解答。

【统计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统计教案08-31

小学统计教案12-09

《统计》单元教案11-09

《统计与概率》教案07-22

《统计》大班教案10-23

《有趣的统计》教案03-20

《统计表》教案09-15

分类统计大班教案07-29

《扇形统计图》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