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1 08:18:5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证,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区分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情景游戏,能用语言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1.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哇!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铺小路

  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1.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3.小结。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1.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延伸活动:

  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主要作物——茶叶,了解茶叶的特征和喝茶的好处。

  2、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3、增进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像、磁带。

  2、新鲜茶叶和茶叶。

  3、茶道表演。

  活动过程:

  一、认识茶叶,引发兴趣

  1、(出示新鲜茶叶)小朋友,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幼儿回答)

  2、(出示干茶叶)这又是什么?(幼儿回答)

  3、对了,这两样都是茶叶,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4、一个是刚刚摘来的新鲜茶叶,一个是已经做好的、可以泡茶喝的茶叶。

  二、看录像,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1、新鲜茶叶是怎么变成泡茶的茶叶呢?(幼儿回答)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茶叶制作的录像,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录像)

  3、交流:茶叶是怎么制作的?

  三、看录像,了解茶叶从哪里来

  1、新鲜的茶叶又是从哪里来的?(幼儿回答)

  2、观看录像,了解松阳的茶叶

  3、小结:茶叶是我们松阳的`特产,最有名的有松阳银猴、碧云天、松阳白茶。每年到了茶叶开始采摘的时候,我们都要举办茶商大会,邀请全国各地的茶商都到我们松阳来买茶叶,现在很多人只要说起茶叶都知道我们松阳,都说松阳的茶叶——好!

  四、交流喝茶的好处

  1、喝茶有什么好处呢?

  2、介绍相关知识:茶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和医药功效都很高。经常饮茶的人,对辐射、龋齿、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较强的抵抗力,还有保护肌肤的作用,所以茶被称为保健饮品。

  五、看茶道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茶道表演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激发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照片:公告汽车

  2、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照镜子,激发幼儿照镜子的欲望)

  二、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1、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三、"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2、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

  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四、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鼓励幼儿扩散思维,大胆发言,如,汽车的后视镜等。)

  五、游戏:照镜子

  1、我的表情如,教师说:高兴。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镜子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根据《指南》所提倡的“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好玩的冰”。通过两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礼物,让孩子们在与冰的亲密接触与操作中具体感知冰的特性并获得冰融化经验,最后在欣赏夹心冰块制作过程中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冰制品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办法让冰融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块,杯子,夹心冰块,积木、筷子、热水、盘子,毛巾,盆,PPT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看看是什么?老师把冰放在后面的杯子里,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来告诉老师冰是怎么样的?

  2.幼儿探索并交流。

  提问:冰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玩一玩,还会变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让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师想送你们一些小礼物,可是这些礼物都藏在冰块里,你们要想个办法才能拿到礼物,想个什么办法呢,谁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这么多的办法都能拿到礼物是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热水、木块、小棒,请你去试一试,看谁能够拿到礼物。

  2.尝试取物并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拿到了礼物?你发现最后冰变得怎么样了?

  3.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办法,有的用热水泡冰块,有的'用小棒搅拌,还有的用木块敲,冰块慢慢化掉了,越来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礼物,真开心!

  三、播放PPT,了解夹心冰块制作过程。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的?谁先来猜猜看。(幼儿猜想)还是请夹心冰块宝宝自己来告诉你们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夹心冰块送给爸爸妈。

  活动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鞋子是幼儿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鞋子,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给幼儿带来了许多乐趣和探究的思索及创意的空间。我们选择鞋子作科学活动设计的课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鞋子的基本特点,初步了解鞋子从单一的保护功能到集保护、保健和美观等多元化功能的发展过程。知道不同的鞋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用途。感知什么样的鞋子最好看,最舒适,最方便。引发孩子对将来穿什么样的鞋子最好的.想象、好奇心和创新冲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探究鞋子的基本特点及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体验新产品“魔术贴”鞋子的优点。

  3.讲述、绘制自己喜欢的鞋子,感受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鞋子若干(皮鞋、布鞋、球鞋、绑带鞋);“魔术贴”鞋子若干。

  2.“小鞋店”的环境布置(鞋柜、鞋架)。

  3.绘画工具(画纸、蜡笔、剪刀、浆糊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鞋子

  1.教师讲述故事“会唱歌的鞋子”引出课题。

  2.讨论问题。

  (1)你们穿的鞋子是什么样的?

  (2)鞋子为什么会唱歌?声音从哪里发出来?

  (3)你喜欢唱歌的鞋子吗?为什么?

  3.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鞋子,教师引导个别幼儿,并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发言的机会。

  4.教师小结鞋子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活动(二)“鞋子的一家”

  1.出示各种各样的鞋子让幼儿辨认,并说出鞋子的特点及用途。

  2.让幼儿讲述不同的鞋子的不同特点及不同作用(布鞋、皮鞋、球鞋)。

  3.讨论问题:

  (1)布鞋、皮鞋、球鞋的异同?

  (2)球鞋在什么时候穿最合适?

  (3)下雨天怎么办?穿上布鞋会怎么样?

  4.“小鞋店”游戏,幼儿扮演角色,进行鞋子归类的游戏活动,巩固对鞋子的认识。

  活动(三)“我最喜欢的鞋子”

  1.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鞋子,体验和享受穿不同鞋子的不同感受。

  2.投放魔术贴鞋,让幼儿感受鞋子的优点:方便、美观、舒适。

  3.讨论问题“将来我们穿什么样的鞋子”。

  4.让幼儿讲述,绘画。启发幼儿的创意,设计一双更好看、更有新意、更适用、更方便的鞋子。

  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以“鞋子”这一幼儿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作为活动的选题,把幼儿科学活动和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容易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寓科学教育与生活、活动之中,值得提倡。

  该科学活动设计目标明确、具体,把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按认知―分析―探究―创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有机地加以组织,符合儿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于实践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该活动把创意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紧扣科学启蒙活动,培养创造性品质和精神的宗旨。

  此活动的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活动兴趣,启发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意识,训练孩子实际操作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5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25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4-22

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橘子04-27

科学活动蚯蚓大班教案03-1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09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三篇12-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