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6-08 09:21:05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合9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学会唱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绿两色圆形卡纸

  2、课前事先录好的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1、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地歌曲,叫《小小交通警》,请你们听一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幼儿欣赏歌曲一遍,并按节奏拍拍小手。

  3、提问:①红灯闪应该怎么样?(快停下)

  ②绿灯亮应该怎么样?(请出发)

  ③是谁在指挥交通?(交通警察)

  ④谁听警察叔叔的话?(汽车、人)

  二、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1、幼儿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2、幼儿与教师一起跟着旋律念歌词两遍;

  三、幼儿学习歌曲

  1、幼儿听旋律跟唱歌曲一遍;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幼儿模仿,加深对歌词内容的印象;

  3、幼儿跟音乐反复模仿动作2~3遍;

  四、游戏:小小交通警

  教师出示红、绿灯

  1、现有,朱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游戏;

  2、交待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

  五、游戏规则:

  1、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作,看到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根据歌曲内容出示红、绿灯。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想以动作、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通过听、唱、做、演等形式感知和体验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运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物质准备:歌曲《大雨和小雨》的音乐磁带、雷雨声。

  活动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随《高人和矮人》的音乐入场,音乐停,幼儿入座)

  1、“轰隆隆,雷公公发怒了,打雷了,下雨了!”(教师随即播放打雷下雨录音)

  2、“刚才我们听到了打雷下雨的声音,你们知道下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吗?”(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雨)

  二、熟悉歌曲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先来听一听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地欣赏歌曲一遍)

  2、“录音机里下雨的声音真好听,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3、请你们再欣赏一遍,这一次你们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怎么样的?”(教师第二遍播放音乐,幼儿回答)

  4、教师清唱。提问:“听了杨老师唱的歌中,你们发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的状态,及时肯定幼儿的动作)

  5、“哇,你们真是太棒了,杨老师刚才看见你们都做得特别好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吧!”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唱;

  (2)第二遍教师伴奏,幼儿自由表演唱)

  三、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刚才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要听好游戏的规则哦:

  1、教师朝幼儿大声喊“下大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大雨的状态;教师轻声向幼儿说“下小雨喽”,然后弹奏旋律,幼儿边唱边表现下小雨的状态。

  2、幼儿游戏若干遍。

  3、“哎呀哎呀,又打雷下雨了,赶紧躲雨去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利用肢体语言、动作来感应特定节奏短短短短长~。

  2、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3、学习唱名,并进行旋律问答句的模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准备:

  彩色飘带、呼拉圈若干、音乐《咿呀咿呀唷》

  教学过程:

  一、肢体问好

  小朋友们好——(X X X X X—)纪老师你好——(X X X X X—)

  二、图片引导,初步感应曲子

  出示农场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引出歌曲《咿呀咿呀唷》。

  三、短短短短长肢体意识

  1、全体活动

  (1)听音乐,感应拍子(拍手、拍膝、拍臀)。

  (2)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咿呀咿呀唷)。

  (3)引导幼儿通过模画动物的叫声(可画手、头发、脸、嘴巴、眉毛、脚等)。

  2、全体围圈唱歌感应特定节奏

  (1)让幼儿围成大圆圈扮演小歌星。

  (2)引导“小歌星”在“咿呀咿呀哟”处扭唱(持麦克风状)或摩仿歌星做出不同的歌唱状态。

  3、听音乐,玩洗热水澡游戏感应特定节奏

  (1)老师示范游戏玩法。

  (2)听音乐,单独玩洗澡游戏。

  (2)两人一组,听音乐玩倒洗澡水游戏。

  4、听音乐,玩锯木头游戏感应特定节奏

  (1)引导幼儿学习锯木头的本领。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3)集体玩游戏。

  (4)分组(角色)玩锯树游戏。

  四、唱名模唱问答句

  1、导入:小朋友唱的歌真好听,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歌曲里的唱名宝宝。

  2、学习唱名宝宝

  问句:d d d s l l s——

  答句:m m r r d——

  3、唱名模唱

  五、结束

  活动反思:

  对于上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没有多少经验,在授课之前我自己研究了教学过程,反复听音乐,在心 里演练了很多遍,才安心。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一节课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能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短短短短长。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气氛较好,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可是教学就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课堂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在幼儿开展锯木头游戏时,我没有讲解好幼儿如何参与游戏的`方式,只是放羊式的让孩子找同伴,导致这个环节有些混乱,其实我应该用摸头的方式选定幼儿扮演角色。在这次的教学相比以前来说,我的教学程度上有明显的进步,希望以后自己能有更突出的表现.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地参加游戏,并注意在游戏过程中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2、乐意边唱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3、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内容及教师提示进行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幼儿已学唱歌曲《碰一碰》。

  2、教师准备: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一边演唱歌曲,一边手拿布娃娃随音乐内容与幼儿互动进行游戏。

  2、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布娃娃唱歌,引导幼儿找一个朋友听指令玩游戏。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听清楚教师的指令,“碰”之后,再开始做动作,并注意碰的动作不要太用力。

  3、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用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去与朋友碰一碰,边唱边做动作。!出自:屈老、师!

  4、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游戏中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活动提示:

  1、刚开始游戏时,可引导幼儿先集体商量好碰哪里,由老师说出,熟练后可先确定一名回答问话的人,这名幼儿会碰哪里,全体都碰哪里。

  2、在音乐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此音乐,供幼儿结伴玩耍。

  3、可作为亲子游戏,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可与孩子玩一些稍有难度的身体接触游戏,如:小脚碰肩膀等。

  附录

  碰一碰

  1=C 4/2

  ( 1 1 3 4 ∣5 5 3 ∣4 4 2 2 ∣ 1 - )∣ 1 3 4 ∣

  找 一个

  5 3 ∣ 6 4 ∣ 2 –∣ 1 3 4 ∣ 5 3 ∣ 4 2 ∣

  朋 友 碰 一 碰, 找 一个 朋 友 碰 一

  1 – ∣ 4 4 ∣ 6 –∣x x x x ∣ x 0 ∣

  碰 碰 哪 里? x x碰 x x

  1 1 3 4 ∣ 5 5 3 ∣4 4 2 2 ∣ 1 - ║

  (动作)

  游戏玩法:

  两两结伴游戏。

  1~8小节:一边唱歌,一边走路。

  9~10小节:脸转向教师唱。

  11~12小节:教师合唱:碰

  13~16小节:两名幼儿将指定的.地方碰在一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由于我采用了边唱边和幼儿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的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触、与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赏”“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圆圈的动作、换朋友的动作我又是以游戏的形式在商讨中引导幼儿学习的,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由表现、自主创编的愿望,同时幼儿在艺术审美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会唱歌曲。

  2.初步能以不同的角色学习唱歌表演,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演能力。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小鸡小鸭一起游戏及朋友间的友情。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

  2.小鸭、小鸡图片

  3.节奏谱

  4.头饰(小鸭、小鸡)与幼儿数量相同。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讲述小鸭小鸡的故事。

  1.“小朋友,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动物们都要出来玩了。呀,看谁来了呀?(小鸭)小鸭摇摇摆摆地来到草地上,真开心”。

  2.提问:小鸭是怎么来到草地上的呀?谁来学一学这只小鸭呢?(学小鸭走路)

  3.我们看看草地上还来了哪个小动物呢?(小鸡)小鸡快快乐乐地来到草地上,它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做做这只快乐的小鸡呢?(学小鸡走路)

  4.小鸭小鸡都来到了草地上,两个好朋友碰在一起了,提问:两个好朋友怎么样了?(碰在一起),小鸭连忙跟小鸡打招呼,它是怎么打招呼的呢?(出示节奏谱1 嘎 嘎 嘎)小鸡是怎么打招呼的'?(出示节奏谱2 叽 叽 叽)

  5.打完招呼后,他们还开心的唱起了好听的歌。(嘎嘎 嘎)(叽叽 叽)他们一同唱歌、一同游戏。

  二、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1.带领幼儿朗诵歌词,记住歌词内容。“王老师把小鸭和小鸡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学一学。”(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清唱歌曲。“王老师还能把这首儿歌唱出来,你们想听吗?”

  3.幼儿演唱。“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吧。”

  三、进一步演唱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配合动作分角色演唱。

  3.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唱。

  四、结束活动。

  请你和好朋友手拉手,我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喽!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课题:上学歌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3、欣赏: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快乐的一天》,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指导学生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现《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学习音乐)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爱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学生自己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现。(调动积极性,自己感受到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全体起立,跟老师找到双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师体会吸气和呼气的变化,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腹部变化的规律。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第12页发声练习曲,谱例略)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己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生说一说这一段听过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现。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现。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按简单的规则快乐的游戏。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一套钓鱼的玩具,海底鱼群图片一幅,呼啦圈,彩色的袜子,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钓鱼”

  1.出示钓鱼杆: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老师玩钓鱼,幼儿说说钓了几条鱼?(一条鱼)小鱼长的怎样?

  2.出示鱼群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多少鱼呢?(许多鱼)幼儿学说“许多”这个词 二、学唱歌曲

  1.老师唱歌,幼儿自由做小鱼游的动作

  2.安静的坐在小椅上听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3.幼儿跟老师学唱歌曲两遍三:玩游戏1.在手上套上彩色的袜子学小鱼游师:小鱼是彩色的,想个什么办法使我们的小手也变成彩色的呢?

  每位幼儿发一双袜子,自己动手套在小手上,听音乐边唱歌边学小鱼游2.套小鱼游戏师:在唱到最后一句“赶快抓住时“小朋友要坐到位子上去,没有回位的就要被老师的小圈套住。

  游戏1~2次3.认水果图片游戏师:被老师套住的小朋友,要说出卡片上的水果是什么,就放他回到位子上去。

  游戏1~2次三、边玩游戏边带幼儿到室外去玩,活动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加强旁白练习和听间奏的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地进行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

  录音带、肉和小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要求幼儿要脸上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

  二、听间奏和加强旁白练习。

  1、让幼儿多听间奏,讨论间奏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鼓励幼儿可以用手来打节奏)

  2、旁白的'练习。教师边打节奏边念旁白,鼓励幼儿轻声的跟读。

  3、个别幼儿念旁白。

  4、全体听节奏地来念,熟练旁白。

  三、表演活动。

  全体师生一起听音乐表演,体现活动的乐趣。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2)学看图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难点:学看图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游戏“点小动物”。

  2、“扭”的动作。

  物质准备:音乐图谱一张,毛毛虫、大树胸饰各10个。

  活动过程:

  (一)点小动物引出歌曲。(3分钟)

  1、伴着歌曲旋律和幼儿做游戏“点小动物”。

  游戏2——3个动物后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第一句歌词游戏。“毛毛虫呀,扭出来呀,扭扭扭扭扭扭扭”。后让点到的幼儿用不同动作来表现“扭”。

  (二)学唱歌曲(10分钟)

  1、熟悉乐曲第一乐句。

  利用乐曲第一乐句游戏“点小动物”若干遍,可以让幼儿轻声跟唱。

  2、用图谱帮助记忆歌词,熟悉歌曲的三拍子节奏。

  出示第一乐句图谱。用手的节奏和歌曲的演唱帮助幼儿理解三拍子乐句。

  3、情境引出歌曲第二乐句。

  大树爷爷想和毛毛虫做一个游戏,挠痒痒。你们会挠痒痒吗?(幼儿同伴间互相体验挠痒痒的`愉悦感受。)

  出示第二乐句图谱,再次用手的动作和歌曲的演唱让幼儿感受三拍子乐句的节奏特点。

  4、完整跟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2)幼儿跟着图谱学唱歌曲1——2遍。

  中间根据幼儿学唱情况解决难点:唱满每一乐句最后音的三个节拍。

  (3)幼儿跟着图谱和老师的口型演唱歌曲1遍。

  (三)游戏“挠痒痒”。(5分钟)

  1、讲解游戏玩法。

  每个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自己的胸饰,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扮演大树的孩子在场地中找个位置站好,并摆好造型。(要求幼儿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扮演毛毛虫的孩子找一棵大树做自己的好朋友。跟着音乐边唱歌边用各种能表现歌曲的动作进行游戏。游戏一遍后互换角色。

  (四)活动的延伸。(2分钟)

  外面的花儿姐姐也想和毛毛虫做挠痒痒的游戏,那我们应该怎么唱这首歌呢?教师带着幼儿边创编歌曲边做动作出活动室,去户外找更多的朋友创编歌曲。

  活动反思:

  挠痒痒是一首欢快、有趣的歌曲,它以毛毛虫和大树的故事为切入口,表现了挠痒痒时那种快乐的情感。幼儿好动,好模仿,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而乐曲中可爱的毛毛虫,快乐的大树更是幼儿模仿的对象,通过情景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夸张的进行表现,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03-08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春天》03-20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03-13

小班音乐《汽车》教案03-24

袋鼠小班音乐教案03-07

小班音乐教案范文02-24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2-09

小班音乐教案伞02-16

小班伞音乐教案11-09

小班音乐教案及反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