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26 13:34:2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1)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2)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下次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些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

  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动手实验

  (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

  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

  三、云的形成

  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口头应用题。

  2、初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习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3、学习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蝴蝶、小鸟、小猴子等许多动物磁性学具。

  2、用许多大树、小草、小花等道具设置的森林背景。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晴朗,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愿不愿意出去玩?(愿意)。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用道具设置的森林里)今天的天气真不错,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许多的小动物们看着这么好的天气,也愿意出来玩了;现在咱们就看看那些小动物出来玩好不好?(好)但是,在这里有一个要求,你们要会用三句话把事情讲清楚,然后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磁性学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一棵棵茂密的大树那么美,你知道它是谁的家吗?(知道、小鸟的家)你们看树上有几只小鸟?(1只),又飞来了几只?(1只)一共是几只?(2只)(1+1=2)

  (2)鼓励幼儿复述:谁能像教师一样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是几只?(1+1=2)

  (3)猴子是森林里最顽皮的小动物,(教师演示:树上有3只小猴,又过来1只小猴。)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鼓励幼儿大胆的`举手)树上有3只小猴子,又来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气这么好,阳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儿也竞相开放了,你们看一看是谁闻到花的香味飞来了?(蝴蝶)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让幼儿编出三句话的口头应用题)。花丛里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2+1=3)

  3、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图片,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愿不愿意和小动物们玩?(愿意)请幼儿观看图片,并鼓励幼儿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4、每组一幅图片,让幼儿小声讨论,然后请一名幼儿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5、活动小结:让幼儿了解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学会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还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找一找,身边那些东西还能用三句话把它讲清楚,并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草地上3只大白鹅,有走来2只大白鹅,一共有几大白鹅?(3+2=5)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随着省级课题《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课题探索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近阶段,我们班围绕主题《一切都在变》与幼儿一起结合其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学习,其中在探索时间的变化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时间观念差、做事拖拉的现象。于是生成了《我和时钟交朋友》系列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是其中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大班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

  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 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平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还是模糊地、遥远的。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同时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动作灵活,控制能力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等。我设计了《制作水火箭》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2.学习制作水火箭。

  3.体验水火箭的发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由家长利用影像资料,图片等帮助孩子理解丰富火箭的知识)

  2.材料准备:火箭发射的视频、可乐瓶、透明胶带、双面胶、各色即时贴、卡纸、剪刀、水火箭模型、发射架、气筒。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火箭吗?谁能说一说火箭?

  2 .观看火箭发射的视频。

  (二)观察水火箭模型,了解水火箭的结构。

  1.教师:“小朋友想亲自做一个火箭把它发射到天空中呢?”

  2.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火箭,就可以发射到空中,”“这个火箭喷的不是火,而是水,所以叫做水火箭。”

  3.介绍水火箭的结构,包括:火箭头、机身和尾翼。

  (三)学习制作水火箭。

  1.教师介绍火箭的制作方法:

  (1)火箭身体的制作:为了让火箭的身体看起来更匀称协调,首先将一个可乐瓶的底端剪掉,然后把它套在另一个可乐瓶的底儿上,简单的说,火箭的身体就是一个整个的可乐瓶和一个半截的可乐瓶做成的;

  (2)制作火箭头: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画好的卡纸,剪下,呈扇形。用它做成一个圆锥,粘贴固定。将火箭头扣在被剪掉底的瓶子口上,用胶带固定缠紧;

  (3)翅膀(尾翼):强调贴的时候,窄的地方向上,宽的地方向下。用胶带缠紧,最后用胶将尾翼均匀的黏在火箭身体下端的三个方向。

  (4)装饰水火箭:为了把火箭打扮的漂亮一点,开动脑筋,想出创意,用即时贴装饰一下火箭,这样火箭身体制作成功。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讲清楚注意事项: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2)对于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

  (四)装水并发射火箭

  1.装水排队到操场发射。幼儿距离5米之外。

  2.幼儿喊倒计时,发射火箭。

  【活动延伸】

  对于在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引导幼儿思考 “为什么”?并把问题抛给幼儿留待以后的活动中分析。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中班科学活动:人民币里的小发现

  活动设计背景

  新年刚过,幼儿身上留有一些压岁钱,他们都毫不吝啬地买这买那,似乎那钱没处可用啦。再说,农村幼儿的视角比较狭窄,他们外出旅游的机会不多,对我国一些风景名胜都不太了解,因而,我想让幼儿从人民币里发现一些秘密,激发幼儿爱护人民币及国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第五套人民币的.不同面值,知道人民币的一些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认识人民币里的秘密。

  3、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不乱花钱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发现第五套人民币里的秘密。

  活动准备

  第五套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在超市里买东西付钱,引入主题。

  二、以变魔术的形式从钱包里展示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认识人民币这一名称。

  三、以调换位置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给6张人民币排排队,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四、幼儿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什么异同点,背面有哪些图案?

  五、活动延伸,假如你有10元钱,你想用来干什么?回家后把你想法说给大人听,并让大人陪同上街,自己购物。

  教学反思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针对这一规则,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设计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和发展幼儿原有对钱的认识的经验。

  2、在活动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师幼互补、幼幼互动,结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逐层引入,更加认清人民币,挖掘其中的秘密。

  3、整个活动下来,基本达成3个目标。但由于农村幼儿见识面不广,说不出人民币背后的图案的风景名称,堂上气氛不够轻松、愉悦。

  4、假如今后再上这节课,我会把课前研究准备得更充分些,作好各方面的调查,尤其要酌情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 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活动延伸:

  活动区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的手指被刀子划破了,不久他的伤口愈合了,他发现新长出来的指纹和原来的指纹一模一样,就问我:“手指上的皮肤为什么有一道一道的纹路,而其它地方的皮肤没有呢?”

  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指纹》。

  活动主题:

  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及指纹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指纹画展。

  2、录像《黑猫警长》。

  3、放大镜、油印、白纸、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看画展好吗?”(好)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1、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指纹在手指肚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

  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

  (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教育活动

  1开始部分;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2基本部分; 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 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 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 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3 结束部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小百科:水(化学式:H?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07-04

水大班科学教案05-09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

大班《除水垢》科学教案04-17

磁铁大班科学教案04-18

大班科学教案《桥》04-20

纸大班科学教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