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28 17:22: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池塘里开来了什么?有几条?两条什么颜色的船?

  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哪条船长,哪条船短?(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手势。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蓝色的船呢?

  ②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我们叫它最长的船。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小结: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⒉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接下来停哪条?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⑶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长的)后面又接着谁?(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⑴(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谁来乘船啦?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3只。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⒉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合适,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交流: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⑷小结: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圆形与生活的人密切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轮子工程师的作品

  1。(搜集各种带轮子的图片自行车、飞机、摩托车、轮椅、三轮车、小汽车、卡车、火车、旱冰鞋、宝宝车、轮船等)让幼儿天观察这些是什么?哪里有轮子,哪里没有轮子。

  2。讨论:这里有很多东西都是轮子工程师的作品,轮子工程师就是造轮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轮子。

  二、观察并思考圆形轮子的作用

  1。工程师设计的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是圆形的?

  2。一个轮子的是什么车,两个轮子的是什么,三个轮子的是什么?四个轮子的是什么?许多轮子的是什么?

  三、比较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图。有什么地方会用到它们呢?为什么它们不能做轮子?

  2。如果把圆形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会发生什么事?

  3。玩一玩试一试看哪些积木能滚动。

  4。有一次,轮子工程师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他想用来干什么呢?原来啊,工程师把坏蛋的自行车和汽车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正方形的,这样坏蛋骑上自行车就摔跤,想开车,汽车一动也不会动。坏蛋都跑不掉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较认识圆形圆滚滚、无边无角的特征,感知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特点。

  2、了解脐橙和橘子的异同,学习正确分辨它们。

  活动准备:

  1、脐橙、橘子若干。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小朋友们来认识一种可爱的水果,它跟小朋友们喜欢的orange长得可像啦,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老师:对啦,是橙子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可爱的水果吧,请你们看看,这是哪里呢?

  老师: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

  (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脐橙。)

  老师:你们来过这个地方吗?

  (幼儿回答)

  老师:有的小朋友在脐橙园里看过脐橙,脐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

  老师:秋天的时候,我们家乡的脐橙园熟了,果树上结满了脐橙,果农伯伯就会把脐橙摘下来了。

  二、出示实物脐橙,感知脐橙的特征。

  1、观看脐橙

  老师:你们看,老师今天把脐橙带过来了,脐橙是什么颜色的?它长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的?

  (幼儿回答)

  老师:脐橙是黄色的,它长得圆圆的`样子,下面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所以我们叫它脐橙。

  2、通过触觉感知脐橙

  老师:我们用小手摸摸脐橙有什么感觉?(硬硬的、粗糙的)

  3、通过嗅觉感知脐橙

  老师:我们用小鼻子闻一闻脐橙有什么气味?(香香的)

  老师: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脐橙,看看别人的脐橙的形状、颜色、闻一闻气味。

  (交换脐橙,继续感知脐橙的各种特征)

  4、感知脐橙与橘子的不同。

  老师:瞧,这是什么?(橘子)橘子与脐橙有什么不同呢?

  (橘子是扁圆形的,脐橙大大的,椭圆形的;橘子摸起来软软的,脐橙硬硬的;脐橙的底部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

  老师:脐橙的颜色是橘黄色,椭圆形的,表面有蒂,摸起来很粗糙,闻起来很香。那它的果肉有是什么样的呢?

  三、活动结束。

  老师:老师要告诉你们哦,脐橙不仅好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它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我们可以多吃脐橙,如果有客人来我们家乡做客,我们就可以请他们来品尝我们家乡的脐橙。 效果分析: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背景:活动结合“小小蛋儿把门开”展开的。蛋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他们经常吃蛋,对蛋有浓厚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怎么样让蛋宝宝立起来,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去尝试。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让幼儿在与蛋宝宝的亲密接触中,借助各种材料去感知、体验、探索怎样让蛋宝宝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体验操作的乐趣。

  2.乐于将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同伴交流分享。

  重点: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难点:尝试改变报纸和毛根的外形让蛋宝宝站起来。

  经验准备:知道蛋易碎的特点,懂得要保护好蛋。

  物质准备:熟鸡蛋人手一个(由家长准备)、橡皮泥、沙包、报纸、毛根、棉花、积木、瓶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活动兴趣。(1分钟)

  1.出示蛋宝宝,它是谁?我们来跟蛋宝宝打招呼。

  2.师:“蛋宝宝有一个愿望,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站起来,你们觉得它能站在桌子上吗?我们来试试。”

  二、探索操作,在无支撑的平面上让蛋站立。(2分钟)

  1.讲解操作要求:

  (1)蛋宝宝很容易碎,要小心保护。

  (2)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中交流: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

  为什么它不容易站起来?(因为蛋宝宝圆圆的)

  三、幼儿操作,运用各种材料帮蛋宝宝站起来。(18分钟)

  (一)第一次操作(8分钟)

  1.师:“蛋宝宝们可想站起来啦,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材料帮助它。”

  2.出示各种材料,一一认识。

  3.讲解操作要求:

  (1)选一样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成功后再选别的材料。

  (2)保护好蛋宝宝。

  (3)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坐好。

  4. 集中交流:“你们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材料帮助蛋宝宝的?“

  5.请橡皮泥、沙包、瓶盖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并分别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并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方法。

  6.“刚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材料帮助蛋宝宝成功站起来了,可是积木、棉花、报纸、毛根成功的很少,你们在运用这些材料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7.小结:“大家再动动脑筋,要变一变它们的形状,就能用报纸、毛根、积木、棉花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二)第二次操作(7分钟)

  请幼儿演示报纸、积木、棉花、毛根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师小结活动情况。(2分钟)

  活动延伸:把材料放在区角供幼儿操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 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 土豆、泡沫、黄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 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 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 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吴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 教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 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安全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

  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办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可随意造型的电线,以观察性、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操作,自主表达为核心,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我觉得在活动前还应让幼儿丰富一些知识经验,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件作品,让幼儿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感知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 对磁铁的特性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大记录纸、环形磁铁玩具。

  2.学具准备:环形磁铁、红蓝背心各6件、磁铁玩具人手一份。

  3.认知准备:幼儿有玩过磁铁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发现磁铁的特点

  ——你们有没有玩过磁铁?知道磁铁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今天我带来了一块磁铁,你发现这块磁铁长什么样?(出示环形磁铁)

  (二)制作玩具,感知磁铁的特性

  ——你们看,他们有没有吸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

  ——瞧,他们还会跳舞哦!不管我怎么碰,他们就是不吸在一起,神奇吧!

  ——请你也来试试看,让你的磁铁在小棒上跳起舞来,并想一想为什么磁铁

  宝宝不吸在一起了呢!

  l 重点观察指导:

  (1)幼儿是否能通过探索完成制作。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是否能在思考的基础上调整;调整仅仅是出于无意识的摆弄,还是有意识的发现。

  (3)引导孩子再重新试试的.时候,孩子是否开始有意识地制作,孩子是怎样解释磁铁跳舞的原因的。

  l 分享交流

  ——看看这些磁铁都跳起舞来了吗?

  ——你们是怎样让磁铁跳起舞来的?(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和记录)

  小结:当蓝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吸在一起,蓝色碰到蓝色会分开来,红色碰到红色的时候会分开来。

  l 幼儿体验

  ——想不想再去试一试?(幼儿每人三块环形磁铁)

  ——那我们再去试一下,看看能不能让磁铁宝宝都跳起舞来。

  (三)模仿磁铁,体验磁铁乐趣

  ——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磁铁呢?(穿蓝红小背心)怎么做?

  ——让我们一起来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扇子、大记录单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感知风力大小与物体移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胆、夸张地表现有风天气的各种事物变化。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风儿在哪里?

  1.师: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幼儿讨论)

  2.师:当风儿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幼儿操作,感知风儿能使有些物体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认识:羽毛,树叶,纸,石头,小木棒,回形针等材料每组一份。

  2.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提问:请你猜一猜朝他们吹气时他们是否会移动?请用合适的标记记录在记录单上。

  3.幼儿猜测,并及时记录。

  4.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你动手去实验验证下自己的猜测,再观察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动的,发现它们的运动路线?

  5.幼儿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将物体有序摆放,一次一个孩子逐个向不同的.物体吹风,记录吹动后物体移动的路线。

  6.交流。请幼儿说说哪些物体被风吹动了,哪些没有吹动?为什么呢?被吹动的物体移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7.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制造风,想办法使其移动。

  三、表演风来了情景。

  1.幼儿以组为单位:每位幼儿认领组中的一种实验物品,假设自己就是这一物品,然后其它幼儿对着他吹气,这一物品模仿刚才的运动情形,进行相应的表演。

  2.全体幼儿表演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象风一样的行动,如在高空吹,在地上吹,做一股强风,做一阵轻风,慢慢的安静的下来然后开始刮风。

  四、延伸活动。

  1.尝试用其他方法制造风,使石头动起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第一阶段教学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

  2、丰富幼儿相应知识,引导幼儿学会按植物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分类。

  活动准备:

  芹菜、萝卜、白菜、花菜、玉米、茄子实物各一、各种蔬菜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蔬菜宝宝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参加,你们愿意吗?

  二、集体学习活动

  1、分别出示各种蔬菜,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各种吃法、味道等。

  2、蔬菜宝宝们都出场了,可是,它们却为了“比谁的贡献大”吵起来了。有的说:“我的贡献比你大,人们可以吃我的根。”有的说:“我的贡献最大,我开的花人们最爱吃,营养可丰富了。”就这样,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了,谁也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3、小朋友们快来做调解员,帮它们分分类、评评理吧!

  4、教师手拿实物,以蔬菜宝宝的口吻分别介绍自己的特点:

  芹菜:我是芹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杆(茎),我的杆又鲜又嫩又好吃。

  萝卜:我是萝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根,我的根营养丰富,还有杀菌的作用呢。

  白菜:我是白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叶,我的叶子又大又白又水灵,真好吃。

  花菜:我是花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花,我的开的花好看又好吃,还有抗癌功能呢。

  茄子:我是茄子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果,我的果实又黑又亮,营养也很丰富。

  玉米:我是玉米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籽,我的籽煮熟了香喷喷的,可好吃了,人们还说我是一种保健食品呢。

  5、它们都作了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来给它们评评理吧。

  (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籽六种不同组成部分,知道各种蔬菜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食用部分,每种蔬菜的营养都很丰富)

  6、蔬菜宝宝们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评得也很有理,它们都成了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去参加联欢会了。

  三、分组学习活动

  蔬菜宝宝还有许多好朋友,你能帮它们分别找到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按蔬菜不同组成部分分类)

  四、评价活动

  请分得又快又对的一组幼儿选一名代表上来演示,师作适当评价。

  第二阶段教学

  活动目标:

  1、理解收割各种植物的声音及各种声音的表现方式,引起幼儿对拼音的兴趣。

  2、引导幼儿注意各种植物的.采摘方式,体会不同的动作。

  活动准备:

  大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次我们帮了蔬菜宝宝们的大忙,那么,你知道这些蔬菜是谁种吗?它们又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关蔬菜宝宝的大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封面阅读

  1、封面上有谁?他们要到哪里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后再出示书名《爷爷和我去菜园》)

  三、逐页图画加文字阅读

  第1页:你看见了些什么?(让幼儿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联系前一活动经验自由讲述,引导幼儿猜测割韭菜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再出示文字,幼儿指读)

  第2页至第6页引导方法同前,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动词和收割时各种声音的表现方式。

  第7页:我收割了这么多蔬菜,会对爷爷说什么?爷爷又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第8页(关键页):你看见了一棵什么样的植物?画面上的我在想什么?(激发幼儿想发明的愿望)

  四、再次逐页阅读,结合读本边说边学做各种蔬菜的采摘动作。

  五、活动结束

  爷爷菜园里的菜品种可真丰富,你还看见过哪些蔬菜,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采摘下来,下次我们一起来分享。

  第三阶段教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读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2、丰富幼儿相应的对动词和象声词的描述。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对拼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出示大书,逐页阅读。

  二、小书阅读

  1、引导幼儿指读文字,尝试划读。

  2、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翻书,爱护图书

  三、创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蔬菜的收割方法,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学一学。

  (根据幼儿创编内容及时出示不同蔬菜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蔬菜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和收割方法,创编与读本句型相似的句子,师可及时记录幼儿的创意)

  2、引导幼儿发挥想像,用卡片做出一棵长满各种蔬菜的植物,并套用句式表达。

  延伸活动:

  自制图书。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6-13

科学活动教案【荐】06-15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25

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12-18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1-08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2-21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