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7-02 11:31:2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锦集七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随着我爱小动物主题的开展,作为大班的孩子已不是简单地对动物可爱形象感到有趣了,他们更多交流的是动物有什么本领,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在经过几次活动后我有意将动物的特性融于讲述活动之中,在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时,同样注意有重点讲述的要求。

  讲述活动久已有之,大班讲述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幼儿学会有重点地把握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内容,有趣地讲出某个图片、实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征和关键情节。本活动运用听、视觉相互影响的策略,帮助幼儿更准确、生动、有重点地去观察理解图片,促使幼儿详略得当地进行叙述是有益处的。

  同时我在设计此活动时反思了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通常是教师在于幼儿交往时常由教师一问到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不仅注意了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开放性语言为主,还增加了孩子质疑提问的机会,让孩子在猜测、验证中增加说的兴趣。更好体现《纲要》中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围绕“大象如何救兔子”的过程完整、连贯地进行讲述,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二)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大象救小兔”(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三)活动过程: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反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

  A 、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B、 引导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挂图的内容讲述“大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师在幼儿身边倾听幼

  儿的讲述。

  (2)、请两位幼儿分别上来讲述,请小朋友仔细听听他两在讲到“大象救小兔”时什么地方讲的不一样?

  延伸部分:

  幼儿取桌上的`角色图片自由组合,分组分角色的进行讲述练习,以补充集体教学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幼儿想说充分说的不足。

  教学反思: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前提。根据活动材料的特点,要允许幼儿有不同创编故事的思路,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在合理排图上,热情采纳幼儿的不同思路;在内容创编上,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在故事讲述上,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

  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关键。要实现排图讲述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而有分寸的引导极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每一幅图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幼儿理解图和图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图片排序这一难点作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凝炼故事主题,确定故事发展线索,编排故事情节。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贯串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排图讲述活动中,我们以排图为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设计活动环节和展开活动内容,启迪和鼓励幼儿寻求故事的不同发展线索与情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又启发幼儿用新鲜的词语生动地表现情节。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发挥想象,利用圈和线组成不一样的图形,并能编出四字咒语。

  2、 大胆表述,能把心中所想的用语言表现出来。

  活动重点:

  能利用圈和线组成不同的图形。

  活动难点:

  编出有创意的四字咒语。

  活动准备:

  纸、笔、动画片、圈圈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片

  先看动画片,教师讲当国王推开门的瞬间,宫殿内就出现了一幅简单奇怪的图。士兵说:“如果你想进入宫殿就应用圈圈和线线组成和我不一样的图形,并说出四字咒语。

  2、 教师出示宫殿图

  出示小鸡图,教师说:“宫殿内的.图是有3个圈和8条线,组成小鸡,嘴巴尖尖。

  请孩子们说说只有什么办法才能进入宫殿。

  3、 教师示范图形

  我们一起试试利用圈和线进入宫殿。

  老师师范一只小兔让幼儿帮助老师想四字咒语。

  现在我们去问问士兵是否可以进入宫殿,士兵哈哈哈的大笑:你们的方法是对的,但一个人的力量小,我要求每位孩子都能组成不一样的图形,并说出四字咒语;这样才能帮助国王进入宫殿。

  4、 现在请孩子们利用纸和笔组成不一样的图形,并在心理想出四字咒语。

  5、 全体幼儿完成后,请幼儿上来说说。

  6、 最后,让我们一起去问士兵是否可以进入宫殿(这时,士兵说:“欢迎你们来到神奇宫殿,让我带你们一起进入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害怕,能面对自己的害怕,并大胆地讲述。

  2、初步了解一些对付害怕的好办法。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大张的.纸、各色花瓣若干

  活动过程:

  1、看看议议:(理解人的害怕是有原因的)(教师即时以简笔画记录幼儿不同的害怕。)

  小结:有的人害怕特别的东西,有的人害怕特别的事情。今天,我们把心里N个害怕说了出来。

  小结:每个人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都会产生一些害怕的想法。

  2、大胆诉说:(能勇敢地说出自己心里的害怕)过渡语: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害怕。你有害怕的事情吗?你最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提升,并用一片花瓣表示一种办法:有些害怕,随着你慢慢长大,就会慢慢消失;有些害怕……)

  小结:相信你们的好办法一定能够让自己变得慢慢勇敢起来。

  3、交流讨论:(初步了解一些对付害怕的简单方法)想不想把这些可恶的害怕对付掉?(恭喜你们,要知道,你们已经把自己心里的害怕说了出来,这就是对付害怕的第一个好办法。)对于这么多不一样的害怕,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活动反思:

  我觉得对于小班的孩子只要归结两类就可以了,一个是害怕凶猛的小动物,一个就是害怕打针,这两点最符合他们的实际。

  小百科:害怕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i pà,英文可译为afraid,解释为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例如,心中害怕,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围绕故事情节,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木偶:小狐狸、小鹿医生。

  2、被污染的、空气清新而又美丽的城市背景图各一幅。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分段听故事观看木偶,开展讨论,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一段,知道小狐狸生病的原因。了解医生用什么办法治疗小狐狸空气污染过敏症的.。

  讨论:引起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2、听故事、看木偶表演第二段,让幼儿讨论人们买空气到不买空气的原因。

  (二)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讨论:怎样使空气变得新鲜。

  (三)延伸活动:

  1.幼儿与家长商量出更好的方法来让城市空气更新鲜。

  2、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欣赏城市美景。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我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和别人进行交谈。

  2、体验关心集体、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幻灯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树叶,导入情景。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碰到了谁?(小树叶)

  风儿把小树叶带到了这里,让它去找找谁是快乐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2、逐一出示后面的幻灯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1)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树叶碰到了谁?

  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

  小鸟说:“我每天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都很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小树叶找到了第一个快乐的'小动物。

  我们再去看看。(依次引出小青蛙和小狗。)

  (2)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

  小青蛙说:“我每天帮大家捉害虫,我很快乐!”

  (3)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

  小狗说:“我每天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二、分析讨论,引起感情共鸣。

  1、小树叶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快乐吗?

  它们为什么快乐呀?(依次类推小青蛙、小狗。)

  原来它们做了许多帮助别人的事情,所以他们感到很快乐。

  2、你们快乐吗?你们做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啊?

  那你想不想去了解一下你的好朋友、老师、阿姨是不是快乐的?”

  好,我们去采访一下!

  三、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1、采访问题:如: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2、每位幼儿自己也是被采访对象。

  3、幼儿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录采访结果。

  四、全班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感知运动的关键要素:状态、方向、作用力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大胆想像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观察力以及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图书一本(内有文字)、故事磁带、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

  2.装有少许黄豆的托盘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①教师出示自制图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有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你知道谁是滚滚,谁是蹦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②“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引导幼儿讨论,知道滚滚喜欢滚来滚去,蹦蹦喜欢一蹦一蹦。

  2.大书阅读

  ①翻开书的第一页(遮住书中文字部分),设计提问:“这是什么时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滚滚和蹦蹦从什么地方掉下来?”

  ②打开文字部分,请个别幼儿来朗读本页故事文字,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轱辘辘”“蹦哒蹦哒”的意思。

  ③教师依次翻开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至结束。每翻开一页都可以让幼儿猜猜,讲讲这一页在讲什么?重点让幼儿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滚滚想要到哪里去?蹦蹦想要蹦到什么地方?”(滚到海边,蹦到月亮上)

  b.“滚滚滚到海边了吗?蹦蹦蹦到月亮上了吗?(让幼儿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猜测推想)

  c.“滚滚为啥躺在那里不动了?蹦蹦为啥掉在地上蹦不了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幼儿一边阅读幼儿活动材料《滚滚和蹦蹦》,一边完整倾听故事磁带。

  4.拓展活动

  幼儿玩托盘中的黄豆,体验豆子的滚和蹦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 是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永远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故事《我的妈妈》讲述了生活中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孩子生病了,妈妈照顾他的故事,同时作品深处也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妈妈关爱孩子,孩子疼爱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纲要》中指出:幼儿要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通过活动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幼儿只有学会爱妈妈,才会潜移默化的去爱老师、爱同伴以及爱集体、爱家乡和爱祖国。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在“ 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中,给孩子讲述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体会到简单的“母爱”,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关爱别人,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妈妈的形象及是怎样带丁丁看病的,丰富词汇:热汗淋淋、体弱瘦小。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出妈妈关爱丁丁和丁丁爱妈妈的情节。

  3、激发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师:“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幼: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带我去医院打针;妈妈给我量体温,发烧了就用湿毛巾敷在头上……

  (评析:幼儿生病时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教师正是抓住这一点,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把幼儿拉入到故事情境中。)

  二、利用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讲述第一段后提问: ①丁丁生病了,妈妈是怎样做的`?妈妈的心情怎样?

  幼:妈妈给他拿退烧药吃,不停地给他扇扇子。妈妈很担心他;妈妈很着急、难过。

  ②妈妈的身体是怎样的?看到体弱瘦小的妈妈,丁丁担心什么?

  幼:妈妈的身体很瘦。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担心妈妈这么瘦,自己会把妈妈压坏了。

  小结:丁丁生病了,妈妈非常的着急又是买药、又是扇扇子,同样,丁丁也担心妈妈背不动他,所以不想去医院,我们可以看出丁丁非常懂事,很关心妈妈。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会热汗淋淋?热汗淋淋是什么样子的?

  幼:因为妈妈干了一天活了,早就没有劲了;因为妈妈走得很快;妈妈太瘦了,丁丁太重了。热汗淋淋就是满身都是汗,就像是雨下在身上一样,衣服都湿透了。

  ② 看到妈妈累得热汗淋淋,丁丁的心情怎样,他是怎么说的?丁丁为什么这么说?妈妈是怎样说的?妈妈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幼:丁丁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想让妈妈歇一会儿,不想让妈妈太累。妈妈心痛他,也怕耽误去医院的时间。

  ③看到妈妈实在没力气了,为什么丁丁要自己走?妈妈为什么还要命令丁丁?

  幼:他看到妈妈实在没有力气了,所以要自己走。因为妈妈担心他,要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④给妈妈唱歌的时候他为什唱不下去了?

  幼:因为他病得很厉害了;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哭了,怕妈妈伤心。

  小结:在去医院的路上,妈妈不舍得让丁丁自己走,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很爱丁丁的;丁丁两次想下来自己走,不想让妈妈太累,我们能看出丁丁也非常地爱妈妈。

  3、讲述第三段后提问: ①妈妈为什么一直守护在丁丁的床头?

  幼:妈妈担心他醒来后看不到妈妈;担心他的病是否能赶快好起来。

  ②妈妈为什么不断的为丁丁扇扇子?她也很热,为什么不自己扇呢?

  幼:妈妈想让他早点好起来;妈妈心里只有丁丁,她希望丁丁的病赶快好了,自己很热也忘掉了。

  小结:丁丁住院了,妈妈精心的照顾丁丁,不停的为他扇扇子,希望他早点好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是多么地疼爱丁丁。

  4、讲述第四段后提问:看到妈妈熬红的眼睛,丁丁想怎样做? 幼:丁丁以后也会像妈妈照顾他那样的照顾妈妈。

  小结:看到妈妈笑了,丁丁心里很感谢妈妈,以后也会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爱妈妈。

  (评析:教师将故事分成了几个段落,在每个段落中都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问中隐含了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一步步地切入到教材的核心价值,使幼儿在故事情景中充分地体验到了妈妈对丁丁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妈妈的那伟大、无私的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幼儿会不知不觉将这种认识与感受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萌发对妈妈的爱的目标也实现了。)

  三、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讲述妈妈怎样照顾丁丁。

  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幼:听完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很高兴,因为丁丁知道关心妈妈;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因为妈妈也是这样照顾我的。

  2、丁丁生病时妈妈是怎样照顾丁丁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丁丁是爱妈妈的?

  幼:丁丁生病了,妈妈给他拿药吃,不停地扇扇子,背着他去医院,一直守护在他床边为他扇扇子;丁丁担心妈妈背不动他,丁丁要下来自己走,他还给妈妈唱歌,丁丁要像妈妈对待他一样的照顾妈妈,还说:“妈妈我爱你!”

  3、平日在家里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的呢?

  幼:妈妈给我洗衣服、做饭、收拾房间、去超市买好东西;妈妈接送我去幼儿园;妈妈经常抱抱我。

  4、播放公益广告后半部分:请小朋友看看电视里的孩子爱妈妈的方式是不是和你一样?他是怎样爱妈妈的?

  幼:他给妈妈洗洗脚,给妈妈讲小鸭子的故事。

  小结:其实,不管是给妈妈洗脚,还是帮妈妈扫地……,这都是爱妈妈的表现,我们不但要爱妈妈,还要爱身边所有的人。

  (评析:教师给幼儿完整地呈现故事后,从让幼儿谈感受为突破口让幼儿的情感再一次升华。在“你有什么感受”之后又追问一句“为什么”,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回顾了故事中妈妈对丁丁的爱,丁丁对妈妈的爱。最后一个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使整个活动中积蓄的情感得以表达,实现了情感目标。)

  【活动延伸】 1、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回家亲自为妈妈做一件事情,同时还要把爱妈妈的话说出来告诉妈妈,做完后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爱妈妈的。

  2、到美工区亲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母亲节送给妈妈,想好对妈妈要说的话;到图书区和小伙伴一起讲一讲我和妈妈之间爱的故事。

  (评析:活动延伸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这是爱的表达,是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体现,同时孩子也将这份爱传递到了每个家庭,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感动,自然地会去关爱自己的母亲,这个小小的举动会感动每个家庭、感动我们的社会。)

  【活动反思】 1、目标定位清晰、具体、可操作。我们在分析教材后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方面来确定了教育目标,目标具体可操作,适合幼儿发展水平,表述清晰,便于我们操作和评价。

  2、精心设计教学,利于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抓住“情感”这条主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而且每个环节的目标都是明确的,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3、师幼互动实效,面向全体幼儿。在每个互动环节中,我们将孩子的回答当成了有效的教育资源,不但能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能把球再抛出去,在师幼不断抛接球过程中引发孩子思维不断地活动,使幼儿深刻地体会到了故事中丁丁对妈妈的深挚的爱。我们互动环节中面向全体幼儿做得还不够好,如果能分组讨论,让幼儿之间互动,与能力弱的幼儿互动,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个幼儿获得发展。

  总之,我们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需要努力,应该注意把握教育的时机,精心设计每个教育活动,发挥自己所设计的各个环节的价值,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促使教育活动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