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07:38:0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实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实用)

科学教案 篇1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教案 篇2

  都站起来吧!

  设计意图: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将书平放在桌上认真的看图说话,而有个孩子却将书打开撑在桌上,双手没有扶书跟着小朋友一起看图说话,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本次活动就是抓住幼儿的这一“小聪明”,以“平时不能在桌面立起来的物体,使之能够在桌面上立起来”,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立在桌面上,为什么有的物体不能立在桌面上。从而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增强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活动目标:

  1、 通过参与分类活动,了解物体立起来与接触面的关系。

  2、 大胆探索使物体立起来的多种方法,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3、 交流探索结果,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师知识经验:知道各种物体的材质,了解物体立起来的原因。

  幼儿知识经验:了解各种物体的名称及材质。

  2、 物质材料准备: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体:瓶盒铅笔水彩笔积木书纸吸管(粗、细)羽毛、

  (2) 记录表每人一份。

  (3) 录音机,磁带。

  3、 环境的准备

  (1) 活动区投放各种辅助材料,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皮筋、剪刀、等。

  (2) 活动前一周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物体(盒子、瓶子、羽毛等物体)

  活动过程:

  1、 将物品分类。

  (1) 观察:哪些物体可以站立?哪些物体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动:将篓子内物体分类,并做好记录。

  2、 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站立,有的物体却不能站立。

  3、 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使纸立来。

  (2) 在使纸立起来的 基础上,利用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其它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3) 幼儿讨论:为什么利用了这些东西就能使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4) 小结:只有物体接触面大才能使物体立起来。

  4、 游戏:糊涂的餐厅老板

  有个糊涂的餐厅老板总是记不住客人点的菜,他想请小朋友帮他想想办法,让他能够记住每位客人点的菜。每组幼儿通过现有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餐桌号牌。

  5、 成列展览,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课后找出家里坏掉不能立起来的物体,通过这个活动也能帮助它们立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2、 积极探索哪些材料可以产生风。

  活动准备:

  软纸、硬纸、扇子、书、风车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风的存在

  提问:你知道风吗?哪里有风?

  说说风来了你的感觉,以及花草树木的现象。

  二、探究问题:风的形成

  1、出示静止的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把风娃娃请出来?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看看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多。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

  除了老师提供的用具还有什么办法让这些东西动起来。

  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小结:用手、纸板扇的时候,用口吹的时候,空气流动了,风娃娃就来了。

  三、了解风和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说说风的作用。

  2、小结:风能调解大气的温度,风能净化空气,风能发电。风有大有小,适当的风力可以被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就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中班幼儿已经摆脱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为了让幼儿对书写数字产生浓厚兴趣,我设计了一堂情趣性很强的中班科学《数字宝宝“1"》活动。满足每个幼儿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活动目标:

  1、掌握1正确的书写方法。

  2、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

  3、对书写数字产生浓厚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彩笔。

  2、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数字王国转转,可是想要去数字王国一定要记住王国的口令:1像铅笔细又长,一会去王国的.途中我们会路过一个像‘1’一样的小桥,我们一定要一边念口令一边过小桥,而且小桥一定要按指定的规则去走(从●走到)

  2、走过了小桥,我们来到了王国的门口,要开启密码锁,一边念口令一边用手指画“1”(请幼儿看挂图P1,引导幼儿用手指来写“1”)

  二、小朋友们,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字王国了。

  让我们一起回想一下我们来数字王国的过程吧。教师提示: 口令是什么?走小桥的规则是什么?怎样开启密码锁的?

  三、书写练习

  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书-W纸中心“1”,要求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按箭头方向书-W数字“1”。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遵循中班孩子学数学的特点,让幼儿数实物图案、说总数、选数字,体现了学习数学的规律。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很快地将数字书写方式记住,因为在活动中主要通过演示箭头方向的方法,幼儿通过箭头很直观地看到正确书-W方式。为了使此次活动更为有效,我使用了“走小桥”,“开启密码锁”的数字游戏,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由于在书写过程中不断的提醒幼儿书写的姿势,也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书写姿势的重要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科学工作:各国国旗。

  教具构成:

  世界地图及国旗。

  教育目的:

  1、认识各国国旗。

  2、开阔幼儿的眼界。

  活动准备:

  世界地图及国旗。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中国国旗。

  三、科学工作内容:各国国旗。

  1、介绍活动名称,将教具端放到桌上。

  2、把国旗散置在桌子上,把国旗按洲分类摆放,教师介绍国旗与地图的配对,从自己的'国家和洲开始。

  3、教师示范并说明:教具后面有国家名称,小朋友可以对照后面的图案和名称来插国旗。

  4、教师带领幼儿边插边认识各国国旗,教师可先提示各国国旗的特征,比如:中国国旗有五个五角星,加拿大国旗有一个枫树叶等等,帮助幼儿记忆。

  5、请幼儿重复操作。

  6、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齿轮玩具。自从齿轮玩具“住进”我们班后,我班幼儿就对这个“新成员”特别关爱,每天活动区活动时,小朋友们总是爱不释手的摆弄它们,而在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时,我发现他们不但对这种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拼插的时候不断地变化花样,不时地提出问题。我及时地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发现齿轮玩具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与交流,以愉快的情绪与他人合作。

  2、感知力的存在,探索和发现力的传递,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与同伴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或他人。

  活动准备:

  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玩具。如:口袋、皮球、齿轮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力的存在。

  1、幼儿操作:让物品离开原来位置。

  2、交流:你是怎样使物品离开原来位置的?

  (二)感知力的传递。

  1、教师操作:用手边的球碰中间球。

  2、幼儿思考:当我用力推手边的球,为什么中间的球会动?

  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了解力的传递。

  3、游戏:拼插齿轮玩具

  重点: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在进一步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力可以向不同的方向传递。

  (三)感知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游戏:拔河比赛。

  重点:使幼儿了解力的大小。

  2、个别幼儿操作:玩口袋。

  重点:使幼儿感知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室外活动

  (1)幼儿自由分散玩口袋。

  重点: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比赛:谁的力气大。

  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展现自我,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评价活动

  通过幼儿评价“今天谁最棒”,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或他人。

  活动评价与反思:

  1、本节活动体现了“师生互动合作”的教育理念。教师能够及时捕捉教育契机,抓住幼儿的心理,从本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幼儿为中心,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整个活动幼儿对力的存在,力的传递,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提问来活跃幼儿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引发更多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合作去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我既是他们的引导者,又是他们的支持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助、向导的作用。

  3、整个过程我采用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时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探索,使他们获得感性经验,促使思维升华。例如:活动的开始部分,当我问:“你是怎样让这些物品离开原来位置的?”幼儿一致回答“我是用手搬的”。显而易见幼儿的这一回答是表面的,当我也把手放在物品上又问:“我也用手搬了,它为什么没有离开呢?”我的不同结果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他们的小脑袋中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用手搬物品没有离开呢?”这时激起了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幼儿在第二次操作中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手用力了。”

  4、在整个活动中,我坚持正面教育幼儿。从活动的开始至活动的结束部分,我以鼓励语“***,***。你真棒!”贯穿始终。目的是:在个别幼儿受到鼓励增强信心的同时,也为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使每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病毒》04-25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科学教案范文02-14

关于科学教案03-25

科学教案【精华】07-21

【精】科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