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13:30:3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课程资源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

  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

  (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3.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4.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活动流程就是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来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幼儿在复习梯形特征的时候,幼儿能很快说出梯形的特征,其实任何一节优秀的课,都离不开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幼儿和教师之间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幼儿才能正真掌握知识,获得本领。教师会轻松的教,幼儿才能快乐的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幼儿对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 学习用语言和图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不同粗糙、长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积木、椅子、记录纸、笔等。

  2、 已学过做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 幼儿在科学活动角对球的滚动产生兴趣。

  4、 在户外大场地上活动。

  活动过程:

  一、诱发情趣:让球滚起来

  1、 提问:球可以怎么玩?(滚、抛、踢等)

  2、 教师将球放在地上。提问:这个球怎么又不动了呢?(因为没有去踢它,拍它,没有去推它等。)

  3、 提问:我们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呢?请小朋友去用那边你们自己带来的材料试试。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

  4、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提示:想想用这个洗衣板、木板怎样让球自己滚起来?还可以不用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让球自己滚起来。(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让球滚得快的?

  6、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况。

  :刚才大家发现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让球自己滚起来而且球滚得很快。

  二、引导体验:尝试使球滚动的各种方法

  1、 下面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让2个球同时从2个不同的斜坡上滚下来你会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怎样才能让2个球同时从不同的2个斜坡上滚下来?怎样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请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发现记下来。记录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引导。(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许多种办法。如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样。或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得一样高。)

  三、创造表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

  1、鼓励幼儿想不同的办法进行记录,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达自己的成果

  1、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你的.发现的?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记录的幼儿。

  4、:刚才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时发现了:不同的斜坡,球滚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样时,坡度越大,球滚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滚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样高时,坡面光滑,球就滚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滚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图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6、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

  五、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球,这些不同的球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还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朋友可以先去观察一下,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前评析】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由孩子推理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灌输,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实践中大胆操作探索,了解和发现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学具:小磁铁每人2个,曲别针每人2个,动物小卡片每人2张。

  2、教具:教师制作好的磁铁动物(狮子和斑马),视频展示台、电视机各一台,演示用的桌子一张。

  3、教师已编好的《你追我逃》的故事。

  4、条形磁铁两块,南极和北极字卡。有趣的磁铁音乐。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磁铁动物玩具,引起幼儿对活动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大二班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表演动物玩具老虎追兔子,幼儿聆听观看。故事:一天,兔子在草地上快乐的吃草,这时一只凶猛的老虎走来,突然看见一只兔子,于是猛扑了过去。表演老虎追不到兔子。

  3。提问:师:小兔子被老虎追上了吗?

  师:老虎为什么追不上小兔子呢?

  师:这里可藏着一个小秘密呢?有谁发现了吗?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小兔和老虎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二、探索磁铁玩具小兔和老虎的结构。

  1、向幼儿展示玩具的结构。

  2、提问: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个玩具是怎么做成的呢?到底用什么方法最好,让我们来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吧!

  三、幼儿大胆操作探索制作磁铁玩具。

  1、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两个玩具,做好后可以玩一玩两个动物你追我逃的游戏。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和适当指导幼儿制作,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用一只手操作,让两个动物一个追一个逃?

  四、针对幼儿存在的困难,重点帮助解决幼儿操作中的难点。

  1、师:有谁在操作中碰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帮助解决!

  2、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两个小动物吸起来或一直碰不上头这两种不同情况发生呢?因为磁铁有它的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有谁知道吗?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屏幕。

  3、教师在视频下向幼儿展示两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辨别南极和北极,并出示字卡,并演示南极和南极,北极和北极相遇发生什么现象,南极和北极相遇发生什么现象。

  师总结;原来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如果南极和南极,北极和北极相遇会互相排斥,南极和北极相遇会互相吸住。

  五.游戏;规则;每位幼儿身上粘贴南极或北极标志扮演磁铁,听到音乐停时要表演异性相吸或同性相斥。

  六、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1、师:现在小朋友可以继续做,已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边玩边编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七、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在语言活动区继续边玩边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在科学活动区投放一定数量的磁铁供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其他特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小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特别是经过这个主题活动。课后经常有孩子问我,为什么鱼妈妈生出来的鱼宝宝一开始和妈妈张的不一样?为什么小狗和他妈妈就一个样?还有鸡蛋里面为什么会钻出小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我特别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名称:

  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发育过程。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能力,丰富幼儿词汇:胎生、卵生。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幼儿每组一份)胎生、卵生字卡每人一块操作板(贴有胎生、卵生标志)

  2、自定义图片(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教师用图片)

  活动过程

  1、提出疑问,引出课题

  出示一组图片鸡妈妈在下蛋――鸡蛋――鸡妈妈孵蛋――小鸡从蛋壳中出来。问幼儿是不是所有动物妈妈生小宝宝都是这样呀?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

  2、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

  通过图片分别以鱼和人为例简单介绍胎生卵生的过程,重点对其区别进行介绍。

  3、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幼儿分组活动,将各种动物图片贴在有胎生、卵生标志的操作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最后集体评价)

  4、幼儿讨论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胎生与卵生的知识

  总结分享

  和幼儿一起到饲养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

  活动评价

  1、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对动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幼儿对小动物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积极探索。

  活动延伸

  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有关胎卵生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室开展“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图片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科学活动:认识白豆、眉豆

  时间:30min

  一、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知道白豆和眉豆都是种子,体验自己种豆豆的乐趣,引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

  二、活动准备:

  1.白豆、眉豆各四十颗。

  2.两袋泥土,塑料小铲子四个。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个。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法

  师:(手上拿着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问小朋友),小朋友,请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师:洗手液之前是满满的,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剩一点点了,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洗手时,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剂一点点。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块。

  师:现在老师告诉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净,小朋友剂洗手液时,只要剂一颗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啊?)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认识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长得怎样的。

  基本部分:(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用纸折成的小兜,把一颗白豆和一颗眉豆,放进小兜里,教育幼儿双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师:小朋友,你们要照顾好这两颗豆豆,不要把他们弄不见了,等一下会有更好玩的.。

  师:现在老师发给小朋友两颗豆豆,请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哪一颗是白豆。(白豆放左边,眉豆放右边)

  幼1:(用手拿着一颗豆)这一颗。

  幼2:是这一颗。

  师:请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边的那颗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们能说一说他的样子吗?

  幼:圆圆的,白白的,小小的。

  师:很好,白豆是圆圆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样大小。小朋友们知道白都可以做什么?

  幼:煲汤、煲粥、煮菜。

  师:小朋友很聪明,其实我们喝的豆浆就是从白豆里榨出来的。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白豆,知道他长得胖胖的,白白的,可以榨豆浆。你们想想再认识另一颗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边的那一颗啊?)

  师:请小朋友把白豆放进小兜里。

  师:小朋友,你们有看到一颗皮肤也是白白的,还有一条弯弯的眉毛的豆豆吗?

  幼:看到了。

  师: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同?

  幼1:眉豆有一条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较长。

  师:小朋友很聪明,眉豆和白豆是不同的,眉豆有一条弯弯的眉毛,他的皮肤是牛奶的颜色,身体比较长。

  师:小朋友还记得白都可以干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那么,你们只都没都可以做什么吗?

  幼:煲汤、榨豆浆。

  师: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可以用来煮八宝粥,但不可以榨豆浆,他榨豆浆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宝粥的时候就见到眉豆了。

  四、结束部分:

  (牛奶瓶上写着幼儿的学号,老师引导幼儿把白豆和眉豆种在自己的牛奶瓶里)

  师: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为她们是种子,如果我们把她们中在泥土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啊?

  幼:会发芽。

  师:对了,现在是春天,把豆豆种在泥土会发芽,接着会长高,最后就会长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们一起把它种在牛奶瓶里好吗?

  幼:好。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把你喜欢的豆豆种在泥土里,也可以两颗豆豆都种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标签插上去。

  五、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观察豆豆的生长情况,每一天观察一次,并画出豆豆一个星期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感受物体的沉浮变化。

  2.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起来,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元硬币,装有清水的大盆3个,干抹布,记号笔,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2.辅助材料:大树叶、纸船、塑料瓶盖、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讨论。

  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3.猜想并操作实验

  (1)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3)动手操作,验证结果,并记录。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

  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a.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b.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c.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提问: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那些不能,你是怎样操作的?你的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一样吗?

  (5)小结: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它就会浮起来了。有些小塑料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活动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用它们铸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 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引导孩子说一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幼儿探索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可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 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对此的认识。)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 (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

  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引导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探索精神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通过各种探索影子的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准备电灯、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等。活动在晴天的户外场地上进行。

  [活动过程]

  1、在户外找影子: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说怎样才能产生影子。

  2、想一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幼儿分别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察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画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点,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把地上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个不同时期,自己的三个影子有什么变化?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变?

  4、教师和幼儿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5、出示幻灯机、投影仪,教师和幼儿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幼儿观察影子随着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6、议一议:人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幻灯机、电影机、摄像机等)

  7、我们利用影子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夏天乘凉、踩影子游戏、进行手影和皮影活动)

  8、通过活动形成对影子的科学认识,培养幼儿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欢影子的活动。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区内继续投放手电筒、投影仪等,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07-04

《树》大班科学教案09-30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07-20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07-20

[优选]大班科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