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2:33:0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说出判断的根据。

  师:小马虎感谢你们帮他解决了难题,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断推理能力。说到判断推理,有一个人在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看!他是谁?(柯南)

  给警察叔叔帮忙:

  案发现场,从目击证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龄是40岁左右,男性,

  通过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这些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你知道作案人是谁吗?

  1、110105199311299155

  2、420504196806052136

  3、310245196902134521

  4、332625196712203578

  3.联系实际,开阔思维。

  (1)了解身份证的用处

  师:你们知道身份证主要有哪些用处吗?

  (银行取款、邮政取款、坐飞机、贷款、住酒店、登机、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 )

  师:身份证能反映一个人的多种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随便借给他人使用,同时今天课上的身份证号码也要注意保密。

  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能表达吗?既然可以,为什么还要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呢?

  (用数字能简洁明了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会混淆。 )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我为十多亿人的信息!可见用数字来反映信息是多么的简洁明了,这也就是数字编码的优越性。(板书:简洁)

  (2)走进生活,了解其他编码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身份证上的数字,其实呀,在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象身份证这样的数字编码,你能举个例子吗?

  (邮政编码,银行帐号、电话号码、车辆号码……)(欣赏图片)

  四、运用编码,设计编号。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来编一个学号呢?

  (出示活动要求:1.这个学生编号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2.这些信息打算分别用什么?3.代码的顺序怎样编排?)

  2、小组讨论:你们认为在编号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简洁方便,有规律,不能重复,唯一)号码上反映哪些信息比较好?(入学年份、班级、学号)

  3、学生尝试独立编码。

  4、作品展示

  5、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编好了一个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方法转告给校长,让他来采纳大家的这些建议和方法,你们乐意吗?

  五、课堂总结,引申探究。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课后调查。

  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收集一些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所反映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知识能力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存款问题。

  过程方法

  自主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存款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利率表找到存款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近期银行的利率表。

  学生准备近期银行的`利率表。

  教学思路:

  1.出示存款利率表和妈妈有现金人民币2万元,要按定期存入银行,想年这一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有几种不同的存款方案,并把不同的方案表中。

  2.学生汇报不同的存款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有序地表示不同案。

  3.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学生独立计算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4.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其它存款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5.比较不同的存款方案到期后的实得利息,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利率表,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用计算器算

  方案一:现存三年,然后用本金加上利息200003.24%3=1944(元)。

  税后利息:1944(1-20%)=1555.2(元)。

  再存期一年后,税后利息:(20000+1555。2)2.25%(1-20%)=387.99(元)。

  4年期满时:1555.2+387.99=1943.19(元)。

  二、学生汇报不同的存款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有序地表示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3,1

  方案二:1,1,1,1

  方案三:1,1,2

  方案四:1,2,1

  方案五:1,3

  方案六2,2

  方案七:2,1,1

  三、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学生独立计算到期后的实得利息。

  用计算器算

  方案一:现存三年,然后用本金加上利息

  分层作业:

  完成70页的连一连

  板书设计:

  存款方案

  方案一:3,1

  方案二:1,1,1,1

  方案三:1,1,2

  方案四:1,2,1

  方案五:1,3

  方案六2,2方案

  方案七:2,1,1

  课后反思:

  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活跃。

  失:学生的策略不够全面。

  设想:应注重学生方法的训练,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加强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养,适当设计相关题目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p.10~11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二、分一分、数一数:

  1、取图1,问: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么?

  方法一:数方格。一起数一数,数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注意有两种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总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

  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2的面积。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后再求出总面积。

  2、移一移,数一数:

  取图3,交流数的方法: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池塘图。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吗?

  方法:先数整格,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数,最后再相加。

  学生数,数完后交流结果。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

  指出: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是很正常的。

  (2)、观察树叶图,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数面积吗?

  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页上的方格纸上,描画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刚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交流,得到: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2.掌握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能正确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会口述答话.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题意,正确地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学生准备10个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8+3= 9-7= 8+5= 10-8= 10+5=

  9+4= 10-7= 7+7= 7-4= 1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内容.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道题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算式是8+3=11.

  教师把表格去掉,把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成为例4.同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教学例4.

  (1)引导学生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

  这道题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分别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这道题也有2个已知条件,一个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个是又来了3只羊,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羊?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应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起来,也就是把8和3合起来,用加法算,列式为 8+3=11.(教师板书)

  (3)学写单位名称并口述答话.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来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师说明,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数,我们要在得数11的后边写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号括起来,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这个只字叫做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题中问我们一共有多少只羊,我们要给予回答.我们求出的共有11只羊,我们就回答:一共有11只羊.这叫答话,答话时要把我们算出的得数说出来.现在我们做完题后先不用写答话,说出来就可以了.

  请同学们一起口述答话,

  (4)请同学们读一读例4的算式,说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3.反馈学习.

  山上有8只猴,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题,读懂之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写到练习本上,提醒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4.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校里有9个足球,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引导学生读题,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是学校有9个足球,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借走了7个足球,问题是还剩多少个足球.

  (2)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想一想,要求还剩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得出,求还剩多少个,就是从9个足球中去掉借走的7个足球,从9里面去掉7用减法算,列式为9-7=2

  若学生列式计算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先摆9个圆片,从9个圆片中拿走7个,表示借走了7个,还剩2个,然后再让学生列式计算.

  (3)引导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和答话.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单位名称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9表示有9个足球,7表示借走了7个足球,得数2表示还剩下2个足球,单位名称是个.(板书:个)

  指定2~3名同学口述答话.

  5.反馈练习.

  小华有10本练习本,用了8本,还剩多少本?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写上单位名称,并且口述答话.

  6.阅读教科书例4、例5.

  引导学生归纳,例4、例5是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它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如果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注意得数的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还要口述答话.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做这样的题要认真读题,看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再列式计算,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口述答话.

  四、随堂练习.

  1.按要求填空.

  (1)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进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出去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1)小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

  (2)学校有10只兔子,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3.选择正确答案.

  从树上飞走9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两次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小云这样做 9+4=13

  小明这样做 9-4=5

  小华这样做 9+4=13(只)

  小林这样做 9-4=5(只)

  他们4个人中谁做得对?为什么?

  4.让学生自己编题练习.

  五、布置作业.

  1.爸爸买了8个苹果,妈妈买了7个,一共买了多少个?

  2.小丽家里有10个桃,吃了7个,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应用题

  ④草地上有8只 又来了3只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8+3=11(只)

  答:一共有11只羊.

  ⑤学校里有9个 ,借走7个,还剩多少个?

  9-7=2(个)

  答:还剩2个.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7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写有算式和答案的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将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

  2.教师说得数,持有等于该得数算式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等于教师手中的得数.

  3.教师说算式,持有该算式得数的学生起立,同时高举卡片,让全班学生判断是否为教师手中算式的得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3-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热】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12-30

【热】小学数学教案12-30

【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