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4:31:1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7篇(经典)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7篇(经典)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树在孩子眼里只是些实物,许多幼儿不知道怎样了解树的年龄,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让中班孩子对树年轮有正确认识,了解树年轮的特征、用途,激发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对树木年轮产生兴趣。

  2.了解年轮作用及形成。

  3.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树一段(分切成20小片)、松树枝若干。

  2.投影仪。

  3.年轮生成的课件、《祝你生日快乐》和《小松树》的课件。

  4.每个幼儿一个小袋,内有一颗小松树,一支彩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欣赏课件歌曲:《小松树》

  2.出示实物松树

  怎样知道松树活了多少岁?

  二、幼儿探索

  (一)探索观察树干外部特征

  1.每人发放一段树干。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树干长什么模样?”

  树干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闻一闻,树干是什么味道?

  和小朋友交换树干,再观察。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年轮的特征

  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教师把一段年轮清晰的树干放到投影以上)

  1.这一圈一圈的像什么?

  2.它叫什么名字?

  年轮有什么作用?

  年轮怎样数?

  3.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①出示泡沫:树干是由细胞构成的,就像泡沫,每一个豆豆就是一个细胞,他们挤在一起,就形成了树干。

  ②教师粘贴不同颜色的泡沫豆豆:“春天来了,天暖和了,细胞们分裂的多,颜色就浅,长得宽:冬天来了,天冷了,营养少细胞们就分裂的少,颜色就深,长得也窄。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就形成了年轮。

  ③观看年轮生成的课件。

  (三)了解树木的作用,教育幼儿要爱护树木

  树长大了,有什么用处?

  一起数一数手中的树干,刚才那棵松树的年轮。(40岁)

  三、给大树送礼物

  知道了树的年龄,我们来给它过生日,做个漂亮的生日礼物。我这有好多的小松树,请小朋友们画上年轮。画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松树是几岁。

  (教师给松树复原)

  幼儿全部画完,放到松树边的桌子上,并说“生日快乐”。

  播放课件《生日快乐》

  活动延伸:

  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年轮的。

  活动反思:

  活动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等,使幼儿自主动脑、动手去探究年轮的秘密,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能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不足之处:

  在口语表达上,平翘舌音有个别幼儿的没咬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会还潮、变质。

  2、通过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封口办法,在实验中比较发现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标记作记录。

  3、感知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一袋已开袋的饼干,大记录表一张。

  2、人手一只已开封的食品包装袋(如:暑片的包装袋)保鲜袋,毛线、双面胶、塑料夹、封口夹、五角星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出示已开袋的.食品,提问:

  (1)食品吃不完,就这样放着,过几天吃感觉会怎样呢?

  (2)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儿讨论交流——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办让食品吃上去还是香香的?

  3、幼儿实践交流。

  师:刚才你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

  师:你的袋口封住了吗?,你是怎样封住袋口的?

  4、实验比较记录。

  (1)师:小朋友刚才都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幼儿实验,将保鲜袋装满空气后封口,看哪种方法不漏气。

  (3)进行记录,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下贴一个五角星。

  (4)师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明的产品越来越先进,就象这个食品封口夹,夹起来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经验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没吃完的食品要封口,还有什么时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样封口?下次,我们小朋友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将塑料袋封口。

  四、活动延伸——继续探索其它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功能,并能作好记录。

  2、能运用手、眼亲身体验,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了解这些污染造成的危害,从此关心周围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口袋的功能。

  端正自己的环保意识,正确的对待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活动准备:

  1、积攒不同质地的口袋(布袋、纸袋、网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书、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记录表格;

  4、事先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关“聚丙乙烯”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看看我的口袋里有什么”引出课题。

  1、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塑料袋一个。

  2、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口袋,引导幼儿了解它的用途。

  二、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操作,并探索发现。

  1、根据教师准备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么物体能装进各口袋中。

  2、再请幼儿通过实验证明,并采用多种材料操作。

  3、让幼儿对实验结果做记录。

  4、师幼总结实验结果,网兜不能装水及细小的物品,纸袋和布袋不能装水,应为这两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观看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请幼儿线观看视频,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质,了解它对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

  3、师幼共同讨论,如何针对这一现象,又该如何应对呢?

  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应该爱护环境,合理的处理塑料制品,争做环保小使者。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开展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让幼儿了解科学活动的过程。

  A部分:以游戏开始,通过在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准备的小塑料袋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通过教师出示各种口袋的引导多数幼儿亿初步了解口袋的用处。

  B部分: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实验探索发现口袋的用处,并对结果进行记录。通过总结,得到结论,根据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儿都已知道网兜不能装水极细小的东西,布和纸都具有吸水性,所以这两种质地的口袋都不能装水。明确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体现师生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做好引导,帮助幼儿完成。

  C部分:通过观看PPT及视频,让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且知道“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幼儿都能积极发言,这种方式不仅锻炼幼儿的观察力,也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

  这节活动课结束后,我也在反思,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一段没有声音,导致幼儿顿时失去观看的积极性,应该在上课之前对所需的设备及材料反复检查,以免出现漏洞。我觉得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节活动,不断从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使每节活动能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

  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

  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形式:

  分组教学

  活动目标:

  1、幼儿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了解橙汁的由来,并能积极思维。

  2、幼儿能亲自动手,采用各种方法取橙汁。

  3、幼儿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鲜橙若干、榨汁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带、记录表、彩色笔、鲜橙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相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师揭示课题:今天教室来了客人,老师为客人和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出示橙子。

  2、提问:橙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橙子里面有什么?

  3、教师小结,橙子还可变成饮料,即橙汁。

  4、老师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机等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儿把黑板上的记录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写。

  6、老师交待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在《小燕子》的音乐飞到桌子的.两旁,动手操作取橙汁。

  8、幼儿动手、老师记录,并适当引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9、取橙汁时,老师总结,并延伸到课余,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结束部分

  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