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2 10:03:5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6篇[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6篇[荐]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你喝水的时候被杯子烫过吗?你知道为什么热水倒入杯子,杯子就会烫呢?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玩一玩有关传热的科学活动《黄豆宝宝赛跑》。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它的传的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铁制品的传热速度比陶瓷、塑料制品的快。

  2.、发展幼儿对探究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铁做的汤勺、陶瓷汤勺、塑料汤勺若干;黄豆若干;汤碗若干;黄油若干和热水若干,记录纸每组1张。

  教学过程:

  1、出示黄豆在汤勺上赛跑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我们来看黄豆宝宝赛跑吧!(演示黄豆在汤勺柄上滚下来)你们看黄豆宝宝跑得快吗?(快!)

  2、用少量黄油把黄豆分别粘在铁、陶瓷、塑料的汤勺柄上,让幼儿观察。

  师:现在黄豆宝宝还会跑吗?(不会)但是老师可以让它们跑起来,而且请你们仔细观察那个汤勺上的黄豆宝宝跑得最快。

  3、老师示范试验:在汤碗上倒一些热开水,然后把粘有黄豆的三种汤勺放在汤碗里,让幼儿观察汤勺柄上黄豆的变化(过一会,铁上的黄油会首先融化,黄豆会顺着黄油跑下来,接着是陶瓷上的黄豆跑下来,而塑料上的没什么变化)

  提问:为什么铁勺上的黄豆宝宝跑得最快呢?(因为油受热融化了,所以黄豆宝宝就跑下来了)为什么铁勺上的油最快融化呢?(因为铁的传热比较快,陶瓷的传热比较慢,而塑料的传热更慢,所以铁勺上的黄油融化得最快,铁勺上的黄豆宝宝也就跑得最快了。

  4、幼儿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协助指导:幼儿用一点黄油把黄豆宝宝粘住,然后分别把三种汤勺放进汤碗里,然后观察并做记录。

  5、结束实验,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

  6、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 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

  教学反思:

  教师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这样教师可以在幼儿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把幼儿的探究和发现简明整理出来。应该注意的是,概括和整理应基本上用幼儿的原话,教师不附加任何幼儿没有的经验或不能理解的概念。

  总之,我们要通过幼儿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有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游戏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最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比较瓶子的不同

  师:刚才我们都把气球吹得大大的,你们觉得把气球装在瓶子里,还能吹起来吗?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瓶子,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两个瓶子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猜想,教师进行记录。

  师:两个瓶子宝宝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那你们来猜一猜哪一个更能把调皮的小气球吹大呢?

  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

  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容易把气球吹大。

  四、游戏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容易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容易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气球,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哪个小朋友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交流原因。

  师:有小朋友说纸屑飞起来了,像在跳舞。我们请他来吹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教师提炼,总结经验。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伸:

  今天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孩子对星期一有所了解,知道第一天来上幼儿园是星期一,最后一天是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在家休息两天。但不知道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的顺序。所以制定此活动,让幼儿知道星期的顺序。

  一、活动名称:

  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录有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 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 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日至星期六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六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 :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杯;温度计;擦手干毛巾;冰块;湿毛巾;小脸盆(中间加水);调羹;扇子;每组一块记录板、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我这儿有杯热水,这杯水一直放在这里,结果会怎么样呢?

  (水温会下降,热水会变冷)

  2、设计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案。

  (1)“你们有哪些办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冷?

  “请你们三人一组,把你们商量的方法一个个记录在格子里。”

  (2)幼儿分组讨论并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设计意图。

  (3)小组交流。

  3、提出实验要求。

  (1)“现在我和你们来做个实验,我不用你们的那些方法,让热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你们就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热水的温度降得低。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3)实验步骤:

  小组商量各自的实验项目——倒好热水测量温度并记录——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5分钟后再次测量水温并记录——做好一项后再做其他的。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

  (1)“你们一组用了哪些方法使热水快点变冷的?实验后的水温是几度?下降了几度?(幼儿分组介绍)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实验与非实验的.不同。

  “为什么我的这杯水温度下降慢,而你们的热水就下降速度快呢?”

  (我们用了各种方法让热水里的温度散发出来)

  5、教师小结:

  生活中许多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用调羹搅拌、两个杯子相互调换、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气流通、添加冰块、放在冷水里---,这些方

  法都能能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里,使热水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作用,而没有实验的热水它只能将热量慢慢的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它的降温速度就会比较慢。(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留疑)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海底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体验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的乐趣。

  2、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游戏活动。

  3、在交流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海洋动物标本以及若干图书。

  2、准备了有关珊瑚、海水、海底动物等方面的录像带

  3、海马、海藻图片各一张,海底背景图三幅,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奇妙的海底世界》,边看边谈论:

  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海底世界,看到了海底有好多的动植物。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把看到的.和你知道的海底动植物的名称说出来。

  二、抢答游戏

  1、把幼儿分成海马队和海藻队,说出一种海里的动植物得一颗星。

  2、教师将幼儿说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3、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三、分类游戏

  请幼儿将出示的海底动植物图片进行分类,找对一个获得一颗星,错一个扣一颗星。

  1、出示两幅海底背景图

  2、海马队找海底的动物,海藻队找海底的植物,分别将寻找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两队交换检查分类情况,对有疑惑的动植物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教师小结

  5、表扬得星数多的一组。

  四、海底知识大比拼

  1、组内幼儿轮流、轻声地交流;要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说说海底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注意倾听他人的介绍。

  2、小组交流结束后,各组推选代表讲述。小代表们讲述时,教师用投影仪在一旁给予协助。

  海马:海马不是马而是鱼,能直立游泳,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

  海蛰:海蛰学名水母, 可供人们食用,其营养丰富,美味爽口。

  章鱼:章鱼不是鱼,是一种软体动物,有8条触腕,可以喷墨,章鱼妈妈产的卵是长长的,卵产下后章鱼妈妈就死去。

  3、介绍一种获得一颗星。

  4、统计获星情况,给获胜组发奖。

  五、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运用橡皮泥捏各种海底的动植物,并在活动室中办海底世界的展览会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想法:

  1、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新纲要》科学活动的要求之一,纸是非常普遍的东西,容易收集和准备。

  2、活动与环保、动手能力、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撇开平常人们对纸的了解,从纸的另一面出发,让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感觉到科学的神奇。

  活动目标:

  1、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欲望。

  2、尝试中愿意接受新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尝试让洞越来越大的`方法。

  4、喜欢活动,愿意参与。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儿人数相同、大的小动物若干、泡沫垫子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尝试

  1、老师出示一张纸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和纸做游戏,用剪刀在纸的中间开一扇门,让小熊从你的门中走过去。

  2、想想看,你会怎么剪?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二、探索

  1、其他大个子的小动物也想进门,你动动脑筋试试看让它也能从你开的门里走过。

  2、幼儿可以在原来的纸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张纸。

  3、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把交叉剪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分享,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三、再次探索体验

  1、我也想进门,请你们用刚才学会的方法继续开动一休的小脑袋,让门开的更大一点,让我也走过去。

  2、和幼儿共同尝试,分享交流,探索让洞变大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2-2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5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6-13

科学活动教案【荐】06-15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25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07-26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优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