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5 07:23:4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品(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精品(3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其进行分类。

  2.学会用↓记录沉,用↑记录浮,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等;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

  【活动过程]

  阶段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你觉得什么物体是可以在水中浮起来的?什么物体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2.猜猜看,石头和乒乓球,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说:“不如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教师小结

  像石头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沉,像乒乓球这样漂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石头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即↑。

  分析与反思

  首先借助随手可见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幼儿的讨论、验证教师小结沉浮概念,为后续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丰富自己的经验做准备。

  阶段二:幼儿动手操作

  1.实验

  我将一个装有清水的盆子、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材料(在这里对家长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D)、记录纸、笔等投放到区域中。

  沉浮实验开始了,孩子们经过简单协商决定由宸宸、蕊蕊、晓轩三人逐次把材料投放到盆里进行实验,淼淼记录结果。

  2.统计

  区域活动结束的小结时间里,我请淼淼根据记录表格介绍实验结果,请宸宸演示操作,这样一来,幼儿直观深刻的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特性。

  如:知道了大的不一定会沉(乒乓球)、小的不一定会浮(硬币),塑料的不一定会浮(班中的'塑料螺丝),金属的不一定会沉(铁碗)。

  分析与反思: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见自主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将本环节重点设置为幼儿自由探究物体沉浮特性,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干涉幼儿,只是向幼儿讲清活动规则(水溅出来要及时擦干等),鼓励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并记录。

  阶段三:设疑活动,如何将沉的物体浮上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区域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

  经过探索,孩子们对物体的沉浮特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于是,我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扩展幼儿经验:你们能想办法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吗?你能想办法帮助浮的物体沉下去吗?

  问题一出,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并在游戏中进行实验:

  有的说:我把它(纸杯)摁下去不就行了。

  有的说:哎,还是不行,你一松手它就起来了。

  晓轩:等会等会,你使劲摁倒底,(纸杯)进去水了它就沉到底了。

  分析与反思

  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孩子们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如:在塑料纸上放东西,这样塑料纸就会沉下去;把硬币放在纸杯里,硬币就会浮起来,等等。

  阶段四:物品归类

  1.将浮的物品放在↑的盒子中。

  2.将沉的物品放入↓的盒子中。

  分析与反思

  通过分类,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一步巩固。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毛豆,认识毛豆的主要特征。

  2、尝试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活动准备:

  毛豆,碟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毛豆外部特征:

  1、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猜一猜老师装在盒子里的“神秘礼物”

  (1)你摸上去什么感觉?猜猜是什么呀?

  (2)毛豆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呀?(绿色或黄色)

  2、教师总结:

  毛豆娃娃,身穿绿毛衣,弯弯像月亮,它的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好吗?

  二、仔细观察毛豆,认识其特征:

  1、摸一摸:

  毛豆的衣服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毛茸茸”)

  2、剥开毛豆荚后观察脱掉衣服的感觉:

  幼儿剥毛豆,注意剥下的豆荚不乱仍,放在碟子里,若有幼儿剥碎,请大家说说剥毛豆的好方法。

  (1)观察壳:先来看看毛豆壳里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观察后放入碟子)

  (2)观察毛豆:一个毛豆夹里边有多少?像什么?

  教师:一个夹子里边住了三个毛豆娃娃,你那里有几个呀?

  (请幼儿边数边说)

  (3)毛豆荚是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毛豆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呢?捏一捏,毛豆娃娃的身子是什么样的?

  (鼓鼓的,胖乎乎的,光滑)

  (4)看一看,毛豆娃娃身上有什么?

  (这是毛豆娃娃的肚脐眼,就和你的肚脐眼一样)

  3、知道毛豆有营养,但不宜多吃:

  教师:看到它们胖乎乎的'样子,我好想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毛豆吗?

  是怎么烧的?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说自己的看法)

  4、教师:毛豆尽管不好看,但是很有营养的,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但是毛豆不能多吃,

  吃多了会消化不良,会肚子疼,拉肚子。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2、学习躲避雷电的方法和雨天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难点:

  学习躲避雷电的方法,培养雨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躲避雷电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有关雷电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各种有关雷电的图片,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图片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危害吗?

  2、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雷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观看一下视频录像,看看雷电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2、幼儿观看录像,并集体讨论雷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师小结:

  雷电的危害特别大,雷电不仅会引发火灾,而且如果人或动物被雷电 击中就会死掉的。

  三、引导幼儿讨论躲避雷电的方法。

  1、教师:大家知道如何躲避雷电吗?

  2、教师向幼儿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向幼儿展示躲避雷电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应该如何躲避雷电。

  教师小结:

  有雷电时要赶快关闭门窗,不要站在窗口,把房间里的`电源线路断开,并拔下插头,雷雨天不要躲在带线杆、烟囱或大树底下,打雷时应该切断电源,同时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打雷时不要用手机,有雷电时要远离建筑物中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要再水边停留,若在空旷地带听见雷声,应两脚并拢迅速蹲下,双手抱住头。

  四、游戏:我做得对吗?

  1、教师做出雷电交加的各种躲避的动作,请幼儿判断对错。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雷电时的各种躲避的动作,请其他组的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小结:

  雷电时如何形成的雷电是因为在下雨时两朵积雨云相互碰撞,一片是正电荷,一片是负电荷,撞在一起时,云的上下部份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就会产生电。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有关科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