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0 13:48: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园的典型活动,本次活动有两大亮点:第一,选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随手可取、随处可见的材料,通过“连接”让孩子找到一些连接的方法;第二,是探索连接各种方法之外,还明白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信念,这将伴随着孩子经历小学、以后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活动目标:

  1.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根据问题探索连接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活动中重、难点:

  根据问题探索连接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活动准备:

  1.插塑积木、绳子、毛线、吸管、纸、橡皮筋等。

  2.用于板书的纸和笔、问号贴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稳定幼儿情绪:《心手相连》。

  2.游戏:《连连看》,引入连接的探索。

  二、基本部分

  1.提出问题。

  今天,看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想玩“连连看 ”,

  你能把它们连起来吗?

  2.尝试把准备的各种材料连接起来。(这个环节是让孩子通过尝试积累连接的经验,探索连接的方法)

  (1)幼儿操作的时候观察孩子操作过程,及时用准确地词语概括出孩子连接的方法。

  (2)总结孩子的探索。

  3.出示问号,明白办法总比问题多。

  4.尝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连起来(这个环节是在材料上引发出活动的挑战性)

  (1)教师:你能试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连起来吗?

  (2)总结孩子的连接方法。

  三、结束部分

  科学态度的提升。

  教研活动记录

  ——以科学活动《连接》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

  ● 教研活动时间:20xx年6月

  ● 教研活动地点:卫辉市幼儿园办公室

  ● 教研活动主持人:陈豫华

  ● 参加对象:数学组全体成员、柴园长、李主任。

  ● 教研活动记录:

  教师互动研讨:

  主持人:感谢园领导给了我们数学组这次学习展示的机会,感谢数学组的所有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来对我们的活动进行研讨。当我们第一次看这个活动时,感觉袁晶晶老师非常的能说,且会说。当我们对这个活动进行梳理时,感觉老师的条理性很强,每句话都有她的目的性。对孩子的评价有针对性的语言。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度与衔接自然。接下来是我们的自评环节,请做课老师谈谈自己的课后感受。

  陈豫华:整个活动,我基本上能模仿下来,把其中好的语言能运用到课中,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到里面。在连接方法上梳理的还有些欠缺。材料如果能分开摆放,可能会让孩子们更容易找到。本次活动孩子们拿的大物品比较多。我发现介老师的方法很不错,用两张桌子把作品分开摆放,那样在介绍时不容易出现混到一起不容易找的`现象。我在讲解项链的那个作品时,如果在梳理时能够丰富一些连接的方法,相信效果会更好。

  主持人:下面有请我们的陈可老师介绍他的活动感受。陈老师在上课时,师生互动氛围很好,很有男人的那种阳刚之气,别样的风采。

  陈可:在上课时,我也不知怎么的就感觉非常的兴奋,在游戏活动中组织的还不错,孩子们很高兴。就是可能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在讲连接的过程时,引导的不是很到位。孩子们能做出的连接方法,我引导不出来。介绍材料的时候和自己原先的想法不太一样。以上是我的不足,本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介彦霄:我感觉本节课整体还不错。今天我们班的孩子很给力。就像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我汲取大家在课中的不足,准备了两张桌子,把准备展示的作品放在一起,节省了找的麻烦,且总结的办法多。在课中,我临时想到,让李航老师帮忙,在她讲的过程中,我去寻找还有哪些作品能梳理出连接的方法。这样收到的效果很不错,我们班是梳理出方法最多的班级。

  王雅雯:我主要谈谈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的过程,首先感谢尚倩红老师,帮我分类并整了连接的材料,让孩子们很容易找到材料,充分进行利用;其次我和班上的老师考虑到了本次连接过程中孩子不一定会有序地操作,并一起商量着用背景音乐,稳定幼儿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当然听前三节课感觉压力很大,每节课各有千秋,我上课时,开始有些紧张,与孩子们互动时,融入其中,很快就放松了。在连接过程中我能够进行个别指导,我想这对孩子的连接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最后,我让孩子们欣赏连接作品,没能偏重连接的方法,而是以层层递进,一起欣赏连接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快乐、带来美,起到升华的作用,所以得出的方法就略显少了,我感觉要是能兼顾一些就好了。

  主持人:请大家谈谈自己听课后的感受吧!

  徐霞:我觉的在介绍游戏方法的顺序上可以调整一下,有些话可以提到前面。有些语言用的很不错,比如“小班孩子是边做边想,大班孩子是先想后做;眼到、手到、心到等” 孩子们合作时多表扬,可能会让后面的孩子运用的更好。

  柴园长:雅雯和孩子们分享作品时,蹲下来,亲近孩子,是个关注细节的教师。

  卢慧敏:“你不仅创作出来还创造出了美”雅雯这句话感觉很温馨;并且背景音乐听了很轻松,有意境。

  李天逗:老师们上课有激情,孩子们的创作性很强,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很多。老师们上课风格多样化,很不错。

  李主任:创新要模仿,先模仿再创新,根据自己的水平,因人而异,把人家的话转变成自己话运用到课堂上确实是一种收获。

  尚倩红:听过这几节课后,我总结了三个观点:第一是教师的语言性和指向性。在总结时给孩子一个延伸,让这节课结束后孩子们能运用到生活中更好。用哪些办法可以让活动的延伸性更好。第二“问题并不代表失败,完美并不代表成功”。从不同角度让孩子们发展提高,在最近发展区上再有个提高。第三,如果把所有大班孩子们的作品总结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们共同来学习,这样会更好。

  主持人:尚老师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她思想的深度和智慧的火花。

  柴园长:每次的活动对老师们都是一种提高,每个人都有感悟、反思。在以后日常生活放常态,注意创新,如:在游戏时孩子间互相迁就,合作等,及时引导鼓励孩子。要学会关注孩子,抓住教育契机;连接就是为了方便生活。通过这次教研,老师们也越来越会说了,理论联系实际,很好。

  主持人:我们全组教师先对活动进行梳理、准备,接着大家都来上模仿课,最后进行研讨,这种活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让我们的心与心贴得更近了。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我们总会感觉不完美,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其实,不完美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不完美,我们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卫辉市幼儿园的教学之花将绽放的更灿烂、更芬芳!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物质准备:

  (1)学具

  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两两交流。

  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全。

  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2、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3、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排列轨道示意图(1.长度相同轨道不同2.长度相同轨道相同)

  2、记录表2张

  3、每人10块骨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及玩法

  1、教师出示骨牌,讲解多米诺骨牌的名称和历史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什么叫多米诺骨牌呢?多米诺骨牌是个外国名字,他其实就是一种用木头、骨头或者塑料做成的长方形骨牌。虽然这个多米诺骨牌有一个外国名字,但是它实际上起源于我们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2、教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

  师:“(一边说一边出示自制骨牌)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10块骨牌,注意在排列的时候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用手指轻轻推动第一块,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骨牌跟着倒下了。(电视机出现教师事先排列好的骨牌),你们想来试一试吗?开始吧。”

  (二)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骨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倾倒速度与路线、间隔有关。

  1.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幼:利用10块骨牌排一排,推一推,可以反复的实验。(老师辅导,反复强调骨牌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并及时给予帮助,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师: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把骨牌放在一个盒子里。

  结束提问:骨牌好玩吗?你成功了没有?

  幼1:我成功了,我把骨牌一块块竖起来,轻轻一推就倒下了。

  幼2:太好玩了,我排了3次3次都成功了。

  幼3:我没有成功,前面几块倒下了,可是最后2块没有倒下去。

  师: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说一说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幼:我看到是第一块倒下去时碰倒了第二块,第二块倒下时又碰到了第三块,这样一块接一块就全倒了。

  总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很厉害,很快就会玩骨牌游戏了。有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说看到第一块碰倒第二块,第二块碰倒第三块…对了,这就是推力的作用,使得骨牌依次倒下去,就像a小朋友推b小朋友,b小朋友推c小朋友一样。还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成功也没关系,下次排列时只要把骨牌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排列的一样就可以了,加油。

  2.探索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师:老师带来了2幅长度相同轨道不同的轨道图,请和边上的小朋友两两合作,用盒子里的骨牌排列在轨道上,排列时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排好后数一数轨道上用了多少块骨牌。(出示轨道图1)

  (1)

  师: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

  师:出示记录表(记录骨牌的数量、轨道、推倒速度快的打“√”)

  师:轨道上用了几块骨牌?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

  幼:20块

  师:你排列的轨道是什么样的呢?请排列不同轨道的小朋友上来画一画。

  幼1:我们排列的是直线轨道

  幼2:我们排列的是曲线轨道

  师:想想哪一个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呢?

  师:每一组请一个小朋友同时推倒轨道上的第一块骨牌,看一看哪个轨道上骨牌先倒下。

  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

  师总结: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3.探索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张轨道图

  (2),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2个轨道是一样的

  师:在相同轨道上排列骨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一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出示线路相同,长度相同的轨道图和记录表,其中一组提供15块骨牌,另一组提供20块)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记录好的小组把记录表粘贴到展示板上来。并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幼1:我们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我们发现骨牌之间的距离大的倒下的速度就快,距离小倒下的速度就慢。

  幼2:我们也分别在2条相同曲线轨道上排了15和20块骨牌,,可我们的.结果和他们相反,骨牌之间距离大倒下慢,骨牌之间距离小倒下速度就快。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师:老师把这个推到的过程拍成了一段视屏我们来看一看。

  师:你们发现了吗?哪一条轨道上的骨牌倒下的速度快?

  幼:上面一条

  师:你是怎样看出它倒下速度要快的,为什么呢?

  幼:因为骨牌之间的距离比较密,倒下的速度就快。

  3、提升与总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同样长短同样路线的轨道,骨牌间隔距离密倒下的速度就越快,间隔疏倒下的速度就慢。

  (三)请幼儿看玩多米诺骨牌的录像,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小朋友们今天是第一次接触多米诺骨牌,有个姐姐她排多米诺骨牌已经很厉害了,还可以参加比赛呢,我们来看一看。

  师:其实呀骨牌还有很多种玩法,录象中的姐姐真厉害,排出一个大型的多米诺骨牌,还会转弯呢。

  你们想像她一样吗?(出示数字宝宝2、3、4、5、6、)

  师:老师希望一组上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用骨牌在数字宝宝上排一排。注意排的时候间隔的距离要相同,排好后可以选一个小代表或者邀请你旁边的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推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并适时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你的骨牌这样排能倒吗?”;“你这样排真的很好,可是只能推一次哦”;有时教师和幼儿一起玩骨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获得相关物体特性的经验。(如:光是直射的,先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等。)

  2、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乐意通过实验来验证。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白色弯管若干,一段既有螺帽的尼龙线、打气筒、铅笔、手电筒若干,直管弯管若干,幼儿实验记录表若干,教师实验记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直管。

  师:这是什么?平时有什么东西可以穿越这根直管?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样东西,它们分别是一端系由螺帽的线、打气筒、铅笔、会发光的手电筒,(一端系由螺帽的线、打气筒、铅笔、会发光的手电筒)你们来猜猜看,这些东西他们哪些能穿越直管,哪些不能?(幼儿猜测)

  师:让我们动手做个实验试一试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实验级路标,你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发现记录下来,能穿越直管的,就在表格后面这里打个“勾”如果不能得就打个“叉”。

  2、幼儿进行直管的实验。

  师:谁愿意把实验中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那些东西能穿越直管那些不能?(教师把有争议的实验再示范做一次,并在教师的.试验记录表上做好记号)

  提问:(1)为什么带有螺帽的线、打气筒里打出的气、铅笔、光都能穿越直管?(因为空启示流动的,线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铅笔是直的,光是直射的,所以能穿越弯管。)

  (2)这四样东西能穿越这样的管子吗?(出示弯管)哪些能哪些不能穿越?(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弯管的实验。

  师:谁来说一说你在实验中的发现?教师把有争议的实验再示范做一次,并在教师的试验记录表上做好记号。

  提问:为什么铅笔和光线能穿越直管却不能穿越弯管?(因为铅笔和直管一样是直的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而光线是直射的所以也不能穿越弯管。)[]

  教师总结:线是柔软的可以弯曲的所以它能穿越直管和弯管,打气筒里打出的气是流动的所以也能穿越直管和弯管,铅笔是直的不能弯曲所以它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光是直射的所以也只能穿越直管不能穿越弯管。

  4、引导幼儿思考:那能让光线穿越弯管吗?(幼儿猜测回答)

  请小朋友回去以后想一想,试一试,把你在实验中的反先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各种车的兴趣,喜欢车。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学习掌握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和用途;

  难点:感受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具、图片若干;

  2.课件《各种各样的车子》;

  3.音乐《小汽车》及特殊车的声音。

  活动方式:集体或分组或个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幼儿自由玩自己的玩具车,并相互交流。

  师:仔细看你带来的是什么车?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能干什么用?

  (二)展开 (20分钟)

  1.教师有重点的选幼儿带来的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用途。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车子。(5分钟)

  2.教师利用图片及幻灯片等教具来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各种各样的车子的特点及功能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车》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车》。(5分钟)

  先请幼儿回忆平时所见到的车子的用途:有人生病了需要做什么?楼房着火了需要做什么?让幼儿说出生病要去医院需要救护车,失火要找消防车。让幼儿观看幻灯片来学习幼儿不认识的车子的功能。

  3.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3分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

  4.听声音猜出车的名称。(播放几种特殊车的声音)(2分钟)

  5.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5分钟)

  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

  (三)活动结束(2分钟)

  观看课件《各种类别的车辆》丰富幼儿知识,提出下节课的内容为车分类。

  附:教学反思

  首先从选材上看,车子是孩子经常见到而又非常喜欢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活动要从孩子的身边出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这就为孩子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的准备上,本节课我分别在知识、物质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孩子熟悉的小汽车音乐,提供了课件制作,还提供给孩子可操作的玩具汽车。让孩子动口、动手、动脑,所学的知识记得牢,本节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学习总结

  再从课程中,每一步的导入上我就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直接导入、有的先听声音、有的采用猜谜的形式、有的说出功能等,每种方法不一样,孩子们也感到非常稀奇,一步步的跟着老师在前进。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活动中还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会车子行驶的乐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学中乐。

  本节课95%的孩子达到了我制定的目标。知道了一些常见车辆的用途、名称,并能对特殊用途的车(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的名称、用途加以区分。但在幼儿的操作上有待于提高操作的常规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有些幼儿接触过吸铁石,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使他们感到惊奇,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亲手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索知道磁铁有磁性,磁性大小与磁铁大小有关。

  4、让幼儿体验探索的奥秘,初步认识N、S两极,操作感知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活动准备:

  1、小鱼卡片(带回形针的和不带的两种)、系着磁铁的鱼竿、木偶。

  2、磁铁(大小若干)、铁钉、回形针、木条、贝壳、毛线、纸。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钓鱼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钓鱼,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快点行动起来吧。”

  (二)展开:

  1、探索磁铁有磁性。

  通过游戏钓鱼,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钓上鱼来的小朋友,拿着小鱼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在鱼的嘴上有铁做的回形针,我们的鱼竿上系着一块磁铁,当我们用系着磁铁的'鱼竿去钓鱼时,带回形针的小鱼就被钓上来了,没有回形针的鱼就钓不上来。通过钓鱼,幼儿知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回形针。

  2、教师提问:磁铁可以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什么吗?

  让幼儿分组坐在座位上,拿着磁铁在桌上的物品中开始进行探索。

  探索后,让幼儿说一说,他还发现磁铁可以吸起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物品。

  3、磁铁具有的磁性大小和磁铁本身大小有关。

  教师用大磁铁把纸张吸在了黑板上,也请小朋友用手里的小磁铁吸一吸看看,幼儿尝试,发现小磁铁根本吸不住大纸。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朋友的磁铁吸不起来呢?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大的磁铁磁力大,吸东西的能力就强,小的磁铁磁力小,吸东西的能力也就弱。

  4、认识南北两极。

  让幼儿观察磁铁,发现什么了,幼儿回答,让幼儿拿磁铁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教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代表北极,S代表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极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极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实验,教师让幼儿个别演示操作并讲述。教师操作,并教顺口溜: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

  5、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出示木偶:“咦?小朋友,你看这是谁来了?”“大家好,我是叮叮,你们知道我是要去干什么吗?我帮奶奶去买了一盒绣花针,正要给奶奶送去呢,唉呦,都怪我不小心,瞧,我把针撒了一地,这针这么小,撒在打上怎么找呀?快请小朋友帮帮我吧!”教师提问:谁能想个好办法来帮帮他?幼儿回答并动手操作。感受快乐,发散思维,磁铁除了可以找到细小的针,还可以干什么呢?分组讨论并回答。

  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比如铅笔盒上的磁铁,妈妈包上的小磁扣,门后的门吸等等。可是有一点,小朋友们要注意,家电、手表、收音机、磁卡,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不要用磁铁靠近它们,不然会把它们损坏。

  (三)结束:

  小朋友现在知道了磁铁的小秘密,我们来做一个《碰一碰》的游戏吧,现在每个小朋友就是一块小磁铁,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标记,看看自己是N极还是S极,小朋友想想,刚才我们说的顺口溜是什么?我们一起说。(当两个一样的极碰到一起时,两个小朋友就摆摆手,两个同极遇见就搂在一起抱一抱,现在我们放音乐一起游戏吧!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从学习效果来看,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课堂表现来看,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如果在课尾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能面再广一些,让所有的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不倒翁具备底部是半球体,里面装有物品的特点。

  2、动手操作,探索适合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不倒翁玩具3个,不倒翁操作玩具15个,黄豆、弹珠、太空泥、棉花、沙子若干,记录纸,《不倒翁》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谜语: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猜一猜说的是什么?(一种玩具)

  二、玩一玩中观察发现不倒翁特点。

  老师带来了三种不同造型的不倒翁,你们可以过来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请回到小板凳。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不倒翁的?(没动它时它是直直的,推它时它怎么也倒不下)。

  这三种不倒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底部是半球体。还有呢?肚子里是空空的吗?)

  出示记录表并小结:你们观察到不倒翁底部是个半球体,身体里面装有物品。

  三、探索适合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1、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不倒翁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这种底部是半球体的不倒翁,你们想做一个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黄豆、弹珠、太空泥、棉花、沙子,你们分别放进去试试,帮老师选一选哪种材料适合做不倒翁,好吗?

  2、幼儿尝试制作。

  孩子们,把你们的不倒翁留在桌子上,回到板凳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们刚才试了棉花和太空泥了吗?放进去怎么样?为什么放进棉花和太空泥的倒了而放进沙子、豆子的能站住?(沙子、豆子等比棉花、太空泥重)

  小结:原来,放棉花和太空泥的不倒翁像没吃饱一样,肚子里轻飘飘的站不稳。而底部放了沙子、黄豆的不倒翁重量都集中到了脚上,下重上轻,就能站住。

  提问:你觉得弹珠够重吗?为什么放进去还是倒了?

  小结:由于弹珠是圆形的,放进不倒翁里滚来滚去,滚到哪边就哪边重,不倒翁总是倒向重的一边。

  提问:什么东西能让不倒翁立住?我来让不倒翁摇晃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我们来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不倒翁。我们打开看一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沙子、黄豆放进不倒翁里虽然能立住,但是一摇晃,里面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倒下了。而有太空泥帮忙的不倒翁,不会滚来滚去,摇晃起来,重量还是在脚上,所以始终不会倒下。

  孩子们,你们变成不倒翁试一试,我来推一推。如果重量集中到一只脚上会怎么样,重量集中到另一只脚上呢?要集中在哪里?(中间)

  3、再次尝试制作,增加成就感,体验乐趣。

  孩子们,你们还想再做一次不倒翁吗?好,再去试一试。(老师指导重心偏离的不倒翁)我们让不倒翁们跟着音乐一起摇摆起来吧!

  总结:根据我们刚才的操作,发现不倒翁里面要放重的东西,而且需要将重的物体固定在半球体的底部中央才能做成不倒玩具。

  活动延伸:

  这是小朋友在幼儿园做的不倒翁,在家里可以做不倒翁么?用什么做?一起来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再来看看,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原来,我们生活中底部是圆圆的东西都可以来做不倒翁,想不想试试?下节课,你们把家里制作的不倒翁带来一起来玩,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工具取纸浆模型,并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取纸浆模型的有效方法。

  2、在制作纸浆玩具的过程中,体验废纸再利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前次活动中,已经晾干但还未取出的带模具的纸浆模型。

  2、老师预想的钉子、剪子、刀子、勺子、叉子、铅笔、铲子等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预想

  孩子们,我们昨天制作的纸浆碗已经晾干了,现在我们一起把它们取出来吧。(孩子们闻言一起行动起来,幼儿感到徒手取模型的时候很困难,都很着急“老师!取不出来!”“老师!太费劲了!”)

  空手取不出来的模型,我们可以请个小帮手来帮我们的忙吗?请谁来帮忙怎么做呢,大家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孩子们凭空想出了一些常用的小工具,如:刀子、剪子、尺、笔等,也凭借以往的经验预想出一些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2、尝试利用工具取模型。

  师:“大家都想出了一些好办法,可是这些办法管用不管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可以自己试做,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试做,不过大家都要注意有的工具比较危险,所以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注意安全,别弄伤了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郑若凯选了一把剪子,用它的尖端沿碗的边缘慢慢向下撬,蒋多鸣见了也从自己的书包里跟着拿了一把剪刀,用力撬了起来,不过他刚撬了几下,碗内层的纸浆就被戳破了,他只好放弃,转过头看着郑若凯继续撬。郑若凯边向下撬纸浆边用另一只手不停转动碗,由于有了先前同伴失败的教训,他撬的动作很小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撬几下就停下来休息一会,旁边观战的蒋多鸣跟随他的动作也是一付很紧张的样子,边看边叮嘱伙伴:“小心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纸浆模型就顺利取出了,除了碗的边缘有些破损, 整个模型的外观大致还算完整,两个人不由兴奋地欢呼跳跃起来。

  蒋金颖、林卿贤开始选了个筷子做工具,但拿起来很快就发现筷子粗粗的两端根本帮不到忙,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于是就扔下筷子,另外挑选了一把刀子,可是又不知该如何下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我走过去提醒他们可以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于是蒋金颖跑到旁边的组去,正好看到郑若凯在忙活,得到了启发以后赶紧跑回来指挥林卿贤扶着碗,她自己用刀子模仿郑若凯的样子也慢慢撬起来……

  另一组的卢欣欣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已经成功将模型取出来了,而且异常完整。)

  3、交流讨论

  组织幼儿将各自使用工具的方法以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供大家讨论并解决。

  (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蒋多明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和郑若凯用的都是剪子,可是我的纸浆碗就破了,他的没破,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请他分别模仿一下自己和郑若凯操作时的动作,他马上从中找出了原因:自己心急动作太猛用力太大,而郑若凯动作慢,用力小。

  顺顺说 “为什么欣欣的可以拿出来,我的不行呢?”“是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也不明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请那几个可以成功取出模型的孩子把他们各自从家中带来的模具集中放到一起,大家比较观察后发现这些小朋友用的模具材质都是塑料的!而其它小朋友用的模具材质有的是不锈钢的,有的是陶瓷的

  “是不是所有的塑料模具里的纸浆模型都可以这么容易的拿出来呢?”我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田亦等几个幼儿表示:虽然自己也用了塑料碗,可是里面的纸浆仍然拿不出来。我引导大家找它们的不同,开始孩子们的注意只停留在容器外表的差异,所以意见一直无法同意。我请欣欣说说她是怎么把纸浆模型拿出来的,欣欣示范了一下她的操作动作向同伴介绍说“一捏就可以了。”听她这么一说,下面的'孩子也去轮流捏了捏田亦和欣欣使用的模具,这样又有了新发现:有的软,一捏就变形了:有的硬,怎么都捏不动。孩子们于是恍然大悟:只有软塑料的模具才能不借助任何工具,顺利取出里面的模型。这为他们以后再次尝试进行同类操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4、教师小结,鼓励幼儿进行成功的再次尝试与体验

  自我评析:虽然这次活动给了部分实验失败的孩子们一个挫折和打击,但是通过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的互相介绍,使幼儿的成功经验在同伴之间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同时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大家发现自己对工具的预想使用效果和真实的使用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只凭空想而不动手去做是不行的。

  这些有益经验的获取让我感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对问题的独立判断能力在逐渐增强,但还存在很多顺从判断的现象,一部分孩子不肯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对别人的看法多随声附和,很少提出自己的异议和见解。以后的科学活动我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注重培养孩子们主动观察、主动发现和提问、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由于我自己先前没有制作纸浆模型这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前也没有事先进行尝试和预想过,所以在取出晾干的纸浆模型时,虽然部分孩子们以失败告终,但还有一部分的孩子们可以很轻松很完整的取出自己的模型,这种现象是偶然的吗?这个问题的出现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面对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我没有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掩盖自己无知的真相而采取回避的做法,我深知好奇心和探究欲不仅能提高幼儿科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可以使科学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使幼儿探究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在这种背景下的教育,可以使幼儿永葆学习热情,因此在发现问题后,我没有简单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直接告知幼儿问题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而是顺应幼儿兴趣,不过多干预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一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思维的灵敏度。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亲历探究、解决问题全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小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教育生活内容要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秘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设计了“有趣的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寻找屏幕上的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师:孩子们,这儿有我们的影子,一起来看哪!师:挥挥手,摇摇头,我们一起来和影子跳个舞吧!(评:孩子们兴奋地在大屏幕前急切地寻找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不停地和自己的影子一起舞动,继而产生了对影子的好奇。)

  二、猜一猜手影并欣赏手影录像,感知手影的神奇魅力

  1、幼儿互相讨论师:白色的屏幕上怎么会有影子的呢?师(小结):光照在身上,身体挡住了光线,屏幕上就有了影子。

  2、师生做手影。猜手影,感受影子的多样性师:光照在我的手上,屏幕上就有了手的影子。我来表演几个手影,你们来猜猜。

  师:看这是谁呢?(师分别用手变出小鸟、大灰狼、孔雀。)

  师:你们真厉害,都被你们猜到了。谁也会表演手影来考考大家?(分别请3—4个幼儿演示手影)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影子呢?(幼儿自由讨论。)

  师:你们真聪明,原来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3、观看手影录像,体验手影的神奇师:有一位大师,做的手影特棒,我们一起来猜猜他表演的手影是什么?(放手影录像,幼儿观看)

  (评:此环节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手影的神奇魅力所在,幼儿被大师精彩的手影表演所折服,纷纷把掌声送给了表演大师。)

  三、通过找一找、变一变,感知影子的变化,获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找一找影子

  师: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在白色的屏幕上找到影子,等一会儿三个小朋友一组,去找一找、玩一玩,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找到了谁的影子?(幼儿分组在小屏幕后面操作)

  师:你找到了谁的影子?谁来做给大家看看?(请3—4名幼儿操作演示)

  师:你用什么办法找到小动物的影子?(手电筒)为什么?

  幼:因为光照在小动物的身上,小动物挡住了光线,就有了影子。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小鸟、小兔和小乌龟的影子,发现了光照在这些小动物身上,就被小动物挡住了光线,白色的布上就有了它们的影子。

  1、光离小动物近,影子就大,光离小动物远,影子就小。

  2、灯光不动,小动物近,影子就大,小动物远,影子就小。

  3、小动物不动,灯光离得远,影子就小,灯光离得近,影子就大。

  4、小动物和灯光一起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在跳舞了。

  5、小动物不动,灯光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在跳舞了。

  6、灯光不动,小动物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在跳舞了。

  7、小动物的头、脚、尾巴、翅膀折了一下,灯光动转,小动物的影子就像在跳舞了。轻轻一折,随着光的移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像在跳舞了。

  四、活动拓展

  1、影子有什么用处?(介绍古代用影子确定时间)

  2、影子有什么不方便呢?(介绍医院用的无影灯)

  3、游戏“踩影子”,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子?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以及“做中学”的理念能较好地在本次活动得到体现。

  1、选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师抓住随时捕捉到的影子这一教育资源,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戏,从而共同探索影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继而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本活动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幼儿的兴趣点,运用游戏这一幼儿特有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以丰富而又有趣的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和影子跳舞、玩手影、找小动物影子、演皮影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中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影子变戏法的秘密等问题,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