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1 13:05:1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3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不怕失败,敢于克服困难。

  (2)在操作中能与同伴协商,共同配合解决操作中的困难。

  (3)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使鸡蛋摔不破的包装方法。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包装鸡蛋的方法。

  能使自己包装的鸡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的材料:纸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萝、棉花、报纸、硬纸板。

  (2)熟鸡蛋、皮筋、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毛线、粘钉、橡皮。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前几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许多包装盒,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了包装对东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把东西固定住,再垫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装盒,共同观察分析包装盒的作用。

  2、提出问题:今天请小朋友当运输鸡蛋的`工人,包装鸡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猜想并记录:

  师:你们两人一组商量一下包装鸡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装?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咱们试一试,看用哪种方法包装摔不破鸡蛋。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

  重点指导: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够的空间填充软的材料。

  (2)鸡蛋要放在中间,使鸡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软的材料保护好。

  (3)填充物要充满容器,使鸡蛋固定。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5、交流与总结:你的实验和猜想一样吗?为什么?

  6、活动延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试一试。如:站在椅子上举起来让鸡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身边这样那样的变化,孩子们会昂起他们的小脑袋好奇的向大人们询问着。针对五、六岁儿童好奇、好问、好学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科学综合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用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变化,亲身体验、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变化。

  活动目标:

  1、能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的纸扇(用碱溶液处理过的纸做成)、酚酞溶液;

  2、面粉、水、盘子、鸡蛋、盐等;

  3、颜料、玻璃瓶、各种纸、剪刀;

  4、醋、糖、饮料粉、小碗、勺子等;

  5、气球、打气筒、橡皮泥、陀螺、风车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身体变变变”。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的游戏“身体变变变”,老师说出一样东西,你们马上跟你旁边的伙伴用身体动作把它来表现出来,好吗?(如伞、彩虹等。)

  二、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变化。

  1、魔术“会变色的扇子”。(纸扇是用碱溶液处理过的纸做成的)

  看,这是什么?(扇子)

  这把扇子是什么颜色的? (白色)

  我们来变个魔术,看看扇子能不能变成红色?呀,扇子变成什么颜色了?(红色)

  2、出示一盘面粉,提问幼儿:老师现在要加上一些水,加上后有什么变化?(变成面团)

  我们可以怎样让面团变得和现在不一样?(捏、搓,教师示范将面团做成一个蛋糕。)

  面团还能变成什么?(面条、包子、馒头、饺子、花卷等)

  3、讲解变化。(只要与原来不一样就是变化,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等,我们要让它们发生变化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三、同伴之间交流讨论。

  “小朋友,你发现过一些东西的变化吗?把你发现的变化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听。(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现在,请你把你知道的变化告诉给小朋友听,我们都很想知道。”

  四、幼儿尝试各种变化。

  1、“请小朋友来想办法,把一些东西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2、教师讲解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3、幼儿分组尝试了解各种变化。

  (1)纸的变化:各种纸、剪刀。

  幼儿通过撕、剪、卷、粘贴等方式让纸发生变化。

  (2)水的变化:小碗、勺子、糖、饮料粉、醋。

  幼儿尝试加入不同的东西,水发生不同的变化。

  (3)颜色的变化:红、黄、蓝色的水三杯、玻璃瓶。幼儿尝试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发生的变化

  (4)蛋的变化:加入盐后,沉在水底的蛋会浮起来。

  (5)形状大小的变化:提供气球、气筒、橡皮泥等,尝试让他们发生变化。

  (6)速度的变化:提供陀螺、风车等材料让幼儿感知速度的变化。

  五、幼儿相互交流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观看哈哈镜,感受变化,体验乐趣。

  2、将以上的各类材料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探索、交流,体验各种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对三原色的认识,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组织幼儿通过操作,认识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

  2。每张桌子上放一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烧杯和滴管三根,每组准备一幅画有大树、鲜花等的背景图。

  3。每个幼儿一个果冻空壳,一根棉签,一张纸。

  4。词卡:红色、黄色、蓝色等词卡各一套,每组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认一认

  1。神秘水:

  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摇晃瓶子,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1)“老师这儿有三瓶水,都是什么颜色的?”

  (2)“我们把它变成红色,画红红的太阳,好吗?”老师左右摇晃瓶子三下。“咦?怎么没有变成红色呀?哦,我忘了说口令了。小朋友一起帮老师说口令,好吗?”老师上下摇晃瓶子,请小朋友说口令:“变呀变,变呀变,变出红色画太阳。”

  (3)同样的方法,分别变出黄色、蓝色的水。

  (4)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揭示瓶盖的秘密:“原来秘密都藏在瓶盖里。”

  2。: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其实都是由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变成的,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

  3。“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水,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请幼儿自由玩色。

  4。“你是怎么玩的?你变出了哪些颜色?”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展示他的作业纸。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发现,同样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料,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变出了“橘红”和“橘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

  6。:原来加入不同量的颜色,能变出不同的颜色。

  (二)画一画,比一比

  1。游戏:变色龙: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颜色,用棉签蘸着给图画涂色。

  (1)教师介绍“变色龙”:这是“变色龙”,它最奇特的本领是,能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如果变色龙躲在绿叶下,它会变成绿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树枝上,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它爬在蓝色的花朵中,会变成什么颜色?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变色龙”,请你在给“变色龙”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用棉签蘸着颜料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把“变色龙”藏好。比一比,谁把“变色龙”藏得好,

  不让它的敌人发现。

  2。欣赏幼儿的作品,集体评议。

  3。布置画展:机灵的变色龙。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在“科学探索区”里,让幼儿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变出更多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