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3 09:19:1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必备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19、好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等词语,认识“紧、忘、奇、怪、疼、擦”6个字。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4、通过了解小梅和京京的做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做个行为美的好孩子。

  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还要通过读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2、学习“服、带”等字,能正确书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回答“谁是好孩子”。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读后评论。

  4、 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现几幅图?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讲了哪两个孩子?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

  2、导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现在我们看看奶奶的担心对不对?)

  (1)轻声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2)议答:

  ①第一个回到家的是谁?她敲门的声音怎样,这是拟声词。

  ②奶奶看见小玲衣服淋湿了,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小玲忘了带雨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

  ③奶奶说谁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样称赞小梅的?

  ④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小玲说的话。

  3、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几段讲谁是好孩子,为什么?

  (2)汇报自学情况。

  (这几段讲京京也是个好孩子。因为京京虽然自己湿透了,但他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京京主动关心别人,因此说他也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京京说的话。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扩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是好孩子吗?你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3、重点指导。

  服:右边笔顺是:

  她:与“他”区别字形和字义。

  4、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

  生字中,“外”“她”“拉”“跳”“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宽窄不一样,要用田字格认真写好这些字。

  衣:点居中,不与横画相连。第三笔撇自横的中点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自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写在横收笔的下方,最后一笔捺与左撇相背对称。

  (三)朗读指导

  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奶奶问小玲和京京的话,虽然都是疑问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她问小玲时是疑惑不解;问京京时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小玲和京京回答时说的话,语气也不一样。小玲忘了带伞,身上一点儿也没湿,说话时非常高兴。全身湿透的京京回答时,心里很坦然。奶奶夸奖小梅和京京的话,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布置作业

  1、连一连。

  2、看拼音写词语。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按要求回答。

  (1)“她真是个好孩子!”

  “她”指的是:

  (2)“你也是个好孩子!”

  “你”指的是:

  4、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看看图画,你能根据图章说说小红对奶奶说了些什么话吗?

语文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切入

  (出示挂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

  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一年级语文《画》原创教案设计

  (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多角度观察的好习惯。

  2、在实验活动中学会体验,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在习作中学会抒发。

  3、学会捕捉精彩镜头,并把所见、所听、所做、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二、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烧杯3个,鸡蛋3个,食盐水、水。

  2、教学课件。(实验主题相关图片资料)

  3、作文练习纸。

  三、学习者分析:

  这是一篇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习作中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完整应该不是难题,难的就是很多作文知识的积累来自于书本而并非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的体会,缺少情感。《新课标》中指出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做实验这样的作文教学,如果不通过实验把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就会影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影响语言的表达,进而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过程,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2、运用各种方法把最精彩或者最紧要的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3、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实验演示激发探究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今天作文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2、重物放进水中都会沉入水底,将这三个鸡蛋放入杯中,会是个什么结果?请一个学生放,其他学生注意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师相机板书。看:沉悬浮

  4、看到这样的结果,心中有什么疑问?师相机板书。想?

  5、这就是有趣的鸡蛋沉浮实验,用一段话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出示课件)

  动手实践培养探究精神

  三个杯中都装着怎样的液体,使鸡蛋出现沉、悬、浮这样不同的结果呢?(出示课件)

  怎样进行进一步判断呢?(竺可桢爷爷说过,搞科学研究不能用“大概”、“也许”、“估计”、“推测”,必须精确。)

  1、一闻

  指名上台“闻”,说说结果。(可请2-3人)师相机板书。闻无气味

  2、二尝(设置情景:科学考察队,神州8号太空探险)

  看来“闻”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尝”来解决问题了。

  一尝:分组尝试,5人一个小组,由组长汇报结果。其他同学选择一个组观察。

  各组汇报结果,得出结论。

  第一组:水鸡蛋沉

  第二组:盐水鸡蛋悬

  第三组:盐水鸡蛋浮

  二尝:为什么都是盐水,有的悬在空中而有的却浮在了水面上了?(相机板书:?)

  请2人上台尝试,其他同学观察,汇报结果。

  第三个杯中的盐水比第二个杯中的盐水味还咸。

  师小结,出示课件。

  第一组:水鸡蛋沉

  第二组:盐水鸡蛋悬

  第三组:浓盐水鸡蛋浮(相机板书:浓、淡、无味)

  3、揭示道理:师出示课件。

  为什么不同的水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想知道吗?

  1号杯中放的是清水,鸡蛋的密度比清水大,所以清水里的鸡蛋会往下沉。2号杯中放的是不太浓的盐水,鸡蛋的密度比盐水相对小一些,所以2号杯中的鸡蛋悬在空中。3号杯中放的是浓盐水,鸡蛋的密度比盐水小,所以浓盐水中的鸡蛋浮了起来。(课件展示结果)

  4、同学们,通过我们的看、闻、尝时的细心观察,揭示了三杯水的秘密,大家把探究过程中你看到的(自己如何做的)、你想到的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述出来。(出示课件)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感悟道理

  师:同学们,大家听说过死海吗?死海中水的盐含量特别大,人跳到水中,就和鸡蛋放在盐水中一样,人是漂浮在水中的。(出示课件)

  大自然中有许多秘密,需要同学们像这节课上一样要去探索。

  同学们,这节课有趣吗?这节课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相机板书:悟道理)

  指导习作,获得成功的喜悦(出示课件)

  1、同学们,今天的实验有趣吗?想不想把这有趣的实验过程写下来。可得给它取个有趣的题目。

  指名说题目。(题目:有趣的一节课调皮的鸡蛋神奇的实验小实验中的大道理……)

  2、师:把实验过程中学生看到的,听到的、做的',想到的写出来,也可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最有趣的地方,感受最深的地方选择一个片段来写,可要写细一点哟。

  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作品反馈。

  4、小结。

  板书设计:

  看、沉、悬浮

  细、观察、闻、无气味

  尝浓、淡、无味

  悟道理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旨在通过实验的展开,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断以“体验”为附着点进行习作指导的生成。从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促使学生爱上作文,乐于动笔写作文。整个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1、实验演示,激发探究兴趣。作文课之前,请一个学生将三个鸡蛋放入杯中,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出现的结果。

  2、动手实践,培养探究精神。分三组上台“一闻”“二尝”实践探究,得出结论:水鸡蛋沉;盐水鸡蛋悬;浓盐水鸡蛋浮。最后揭示道理。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感悟道理。课件出示“死海”中人漂浮在水中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

  4、指导习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我认为这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我个人认为,我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词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猜谜语:雪花

  冬天到了天气变得怎么样?(寒冷)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呢?(穿棉衣,戴棉帽,外出活动少,躲在房间里……(出示课件1)小动物们也有自己过冬的方式,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出示课件2)《小动物过冬》,出示课件3:读生词 请小老师上前领读。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过冬,(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贴图片:小燕子、小蜜蜂、青蛙)

  三、 精读训练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出示课件4:一天,它们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了,看,它们在干什么?

  生: 商量过冬的事

  师: 为什么要“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理解:聚到 商量)

  生: 天气渐渐凉了 (理解:渐渐)

  它们是好朋友,互相关心

  2、 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三——七自然段

  1、 三种小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你觉得哪一种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最有意思呢?生答

  2、 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每一小组任选一种小动物,看看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它是怎样过冬的,你们这个小组就学习哪个自然段。出示课件8:学习提示

  2、 小组学习

  3、 集体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学习小燕子:

  ① 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出示词卡:迁徙。

  ② 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理解:春暖花开

  ③ 既然你这么喜欢小燕子,你还知道有关小燕子的其他知识吗? 出示课件4

  ④ 指名有感情朗读。

  学习小青蛙:

  ① 小青蛙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出示词卡:冬眠。

  ② “这里”指哪里? “来年春天”指什么时候?

  ③ 谁能向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蛙。出示课件4

  ④ 喜欢小青蛙的同学起立,有感情读第5自然段。

  学习小蜜蜂:

  ① 小蜜蜂也是飞到南方去吗?出示词卡:备粮。

  ② 理解:蜂巢 看图 课件4

  ③ 人们为什么常说“勤劳的`小蜜蜂”?(学生介绍小蜜蜂)

  ④ “勤劳的小蜜蜂”们,一起来读读第7自然段。

  师:老师不明白了,冬天到了,大家就各自去过冬,为什么还要“商量”?

  (好朋友 互相关心 小燕子的问话)

  第二年春天他们还会见面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第8自然段 理解:约定)

  四、 练习:出示课件9、10

  五、 分组 分角色朗读全文 。

  六、 扩展:出示课件11

  七、 指导写字:你们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老师范写 学生描红 (注意姿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 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4、 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如果在星城出现了首家“无人超市”,即无人导购,无人收款,请你猜测,可能会出现那些状况?

  今天我们即将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钱的故事。

  二、学习:

  1、自读课文;

  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

  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

  5、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5a、用比较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

  5b、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记忆:婆、吠;

  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

  三、作业:

  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写作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