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0-15 12:40:17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汇编7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

  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

  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例:《侧椅的人体》、

  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例:大理石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

  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锻炼孩子十指协调性、灵敏性,进一步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勉励孩子勇敢表述,让孩子清楚曲线,画曲线,初步构成色的观念。

  教学预备:

  皱纹纸,各色粉笔,白纸片,嘉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问早问好互动小游戏

  2、引进

  “孩子们,教师给你们表演一個魔术,是否想看?”教师表演魔术,变出由皱纹纸制成的.各色彩条在手里挥动。

  二、基本

  1、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孩子们看,教师手里拿的象啥?”让孩子自由回答教师相应恰当给予提示。

  2、教师变换挥动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让孩子回答象啥,如水草、波浪、丝巾、绳子等等,每讲一個可以让孩子重复讲述。

  3、教师依照孩子讲的在纸上画,一边画,一边教孩子念水草、波浪……

  4、让孩子抬起手来,与教师一块儿画,着重重审手的动作,要进行曲线运动。可多做几遍。

  5、将孩子分为几块,拿好粉笔,到白纸片处画。幼儿教师指导。

  三、结束

  孩子画画时,爸爸妈妈们可参加进来,最终可分给孩子彩条嬉闹。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记忆大比拼分析

  本课记忆大比拼借助主题、图片、起首语假拟了一种竞争状态,力图解决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及空间透视的知识技能。记忆大比拼半遮半掩的物体图片,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观察写生中融入默写的因素。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运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立体形,以并联的方式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 记忆大比拼

  活动一学习内容记忆大比拼是添画。参照教材图片中显现部分的物体结构,理解地补充物体被遮挡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结构连贯而完整的形象,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写实探求心理,又巧妙设置障碍让他们思考理解物体结构转折的变化。记忆大比拼通过添画物体的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外形包含了遮挡、收缩和转折等前后空间透视变形的因素。教材中火锅范图的添画表现出物体的厚度和立体感,符合透视规则。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由于面的收缩,平置的圆形成了椭圆形,如果是侧面的'方形也将变窄。在绘画时,应注意归纳轮廓线特征:线的位置包括与其他线相连的起笔位置、转折位置及与其他线的距离位置;线的方向包括线的倾斜状况和转折角度;线的长短总是比较而言的。包括了形的长短、大小比例等;线的曲直反映了轮廓线的凹凸程度。

  活动二学习内容是画出完整的立体形。教师需指导学生首先观察立体物的外形特征,然后再分析结构,物象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除这几个部分本身的形体变化外,其相互组合使轮廓有了较多的变化,每一部分将如何衔接,特别突出的是各形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反映到轮廓线上则是线的遮挡、断连关系,最后再表现细节。儿童描绘形体首先应是画得生动,其次才是画准确。

  二、教学目标

  ◆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

  ◆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思路

  儿童写生并不需要具体规定应该怎样画,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怎样观察,怎样自己画,并在画的过程中根据造型原理不断启发、提醒他们。相关绘画知识技能的传授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活动一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尝试添画一作业评析一引导观察一了解方法一再次添画一评析交流。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添画茶杯或纸盒,在作业评析中解决一部分技术问题,如用线是否流畅,是否抓住物体大小比例特征,然后出示茶杯或纸盒实物引导观察,并利用教具让学生了解圆的透视缩形原理及六面体的透视变形原理。教材中的火锅图片进一步明确了画立体形的步骤方法。学生第二次添画作业内容可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也可作适当增添、删补。

  活动二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出示竞技游戏规则一闯一关:画简单物体(六面体)一闯二关:画简单物体(圆柱、圆台)一闯三关:画较复杂的物体(立体形组合)一作业互评、心得交流。学生在竞技状态中发挥潜能快速作画,巩固知识,逐步训练,提升品质。教师应根据学生普遍水平来确定每一关作业的多少、时间的长短。

  四、教学选择

  1.工具材料的使用可以不同:可用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或钢笔来画线条,但切忌用尺来画直线。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细致地用碳笔画出自己脸部的主要特征。

  2、通过绘画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碳笔、粉笔若干。

  2、16开铅画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导入活动:

  游戏名称:猜猜我是谁?在游戏中,幼儿将眼睛蒙住,用手摸摸同伴的脸,说说他是谁,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到的?(说出同伴脸部的某一特征)

  2、谈话活动:说说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脸部特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

  3、交待活动要求,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A、请幼儿抓住自己脸部的某一特征,用碳笔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头及脸部特征。

  B、用粉笔在边缘上进行加粗,然后涂抹。

  4、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在纸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头,画面要画大,画满。能突出自己的某一特征。

  5、评价作业,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主评价。

  同伴之间用较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的作品,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幼儿是怎样体验行为艺术的呢?大班美术活动《特别的我》是一节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的课例,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以团、捏、搓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大胆创作,培养幼儿泥塑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作品范例五彩树,彩泥

  三、教学重难点:以团。捏。搓的形式来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手指谣)

  “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变个魔术吧!……小手小手变变,变棵树来种种。

  2、出示范例欣赏。

  (二)教师引导创作。

  1、欣赏五彩树。

  2、教师与幼儿共同演示。

  步骤:(首先用小刀把彩泥分成很多小团,然后用手掌将每个小团揉成小团圆,接着上下搓、前后来回的搓成粗长条,用力要均匀,小朋友来捏一捏呀,搓一搓,团一团呀团成球,各种颜色的球。)

  3、各种颜色的球轻轻的'粘在树干上。

  (三)幼儿创作。

  1、提醒学生仔细小心。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树打扮得更茂盛、更漂亮。

  (四)欣赏作品。

  让大家的五彩树都种到一起,变成一片五彩的树林。

美术教案 篇7

  课题:美丽的纹样

  领域: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适合纹样的概念,了解适合纹样外形和骨架的变化。

  2.学习绘制纹样图案,设计新颖的适合纹样。

  3.运用适合纹样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手段:演示 讲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几何图形的彩纸等。

  2.学生准备印有纹样的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生相互欣赏自带的图案资料,稳定学生情绪,按时上课。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组图案引导学生欣赏

  师: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2.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类似的图案纹样吧。

  出示课题:适合纹样

  探究发现

  1.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请你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欣赏课本上和教师出示的图片

  师: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骨架有哪些?

  学生讨论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主要有向心式、离心式、向心离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均衡式等

  (3)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到两种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

  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绘制适合纹样一到两种。

  2.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辅导。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绘制纹样图案,设计新颖的适合纹样。

  2.运用适合纹样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运用适合纹样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主要有向心式、离心式、向心离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均衡式等

  (3)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2.学生继续作业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要求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按照外形的设计相应的适合纹样。

  3.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讲评并做本课小结。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适合纹样的知识做一点实际的设计应用

  教学检测:学生作业

  板书设计:适合纹样离心式向心式旋转式综合式均衡式离心、向心结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