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3 09:05:1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2、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归纳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制作成PPT课件。

  2、收集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那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2、总结:我们是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加强锻炼让自己不怕冷的。

  讨论: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动物怎么过冬的资料。

  师: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也在书上呀、网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现在请你拿着你的资料介绍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吗?说说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过冬的?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倾听幼儿的介绍,并适当的进行引导。

  3、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解释: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换毛过冬: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4)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总结:小动物们有很多过冬的方法。靠冬眠过冬的有狗熊、蛇、乌龟、蜗牛;南飞过冬:大雁、天鹅、黄莺;换毛过冬的有兔子、狼、狐狸等;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大雁、候鸟都是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等等。

  三、欣赏PPT课件,归纳。

  1、观看PPT课件。

  2、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问: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总结:如果动物们不过冬很有可能会饿死会冷死。动物们过冬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科学》下P。6~7。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出示温度计,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2、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边哈,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1、观看画册《变化的温度》。

  2、教师指导幼儿按画册上的要求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敲鼓

  (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

  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 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 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板书设计:

  【信息反馈】:

  这课教学,对于拱形为什么抗弯曲能力会增强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我之前提出了一些渐进的教学预设,感觉还比较顺利,我将4枚垫片压在拱形上,让学生观察,与没压之前,在形状上发现了哪些变化?学生都能找到一些,如:放垫片的地方塌下去了;与它相邻的区域鼓起来了;拱形的脚弹开去了或者伸拢来了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拱形的抗弯曲能力会增强,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顺利与自然。

  研究西瓜皮搭一个拱形来研究西瓜皮是如何实现力的传递的,无疑是比较形象和直观的。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

  4、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与现代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连通器的`特点; 2.帕斯卡定律。

  【教学难点】

  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

  连通器模型、液压机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规律有哪些?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e.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pgh

  4、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过程: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活动过程:

  4、 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5、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

  6、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7、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8、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9、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