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7 09:30:1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锦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认识这一回目在整部《红楼梦》中的作用。

  2、 鉴赏文中精彩片断,体会人物形象刻画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3、 比较阅读“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两个故事高潮,进而学习借鉴曹雪芹叙事小说的技巧安排艺术安排。

  重点难点

  1、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及人物矛盾冲突;赏析“探春拒抄”片断。(重点)

  2、比较阅读,学习借鉴曹雪芹小说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设计

  教法:自学讨论法,赏析法。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

  1、 导入新课:简介大观园

  大观园原是贾府为迎接贵妃元春回家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回宫后,曾一度封锁,后来就命那些能诗会赋的姊妹和宝玉居住。大观园是个规模宏大的贵族庭院,方圆约三里半,其中风景有七八处,亭台轩馆十几座,真是“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富贵风流”。住在大观园的人除宝玉外,都是年轻女子,其中少数是贵族小姐,大多是奴婢,大观园堪称女儿国。

  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间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世俗干扰,也没有外界污浊恶臭。但大观园毕竟是作者理想的存在,它依托贾府现实环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扰,大观园的命运最终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小说悲剧精神的核心之所在。

  《抄检大观园》(第74回)贾府种种矛盾激发的结果,是贾府由盛及衰的征兆,是贾府毁灭的开始,是《红楼梦要》的另一个高潮。

  2、 学生自学全文,要求思考,(约20分钟时间)

  (1)分析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梳理出抄检行动的情节过程。

  (2)在抄检中反映出了哪些矛盾冲突?

  (3)重点阅读“王夫人审问王熙凤”、“探春拒抄”、“王善保家的无地自容”片断,试分析人物的'主导性格。

  3、 自学检测

  问题一 抄检大观园前因后果是什么?

  【提示】前因有三:一是“绣春囊”事件;(导火索)二是王善保家的挑唆;(火上浇油)三是丫环晴雯奇装打扮惹王夫人大为生气(爆发)。

  后果:邢夫人一派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王善保家的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夫人、王熙凤理占上风;探春拒抄取得了大胜利;众丫环命运可谓惨也。

  问题二 人物间的矛盾主要有哪些?

  【提示】邢夫人与王夫人间的妯娌矛盾;邢夫人与王熙凤间婆媳矛盾;凤姐与王善保家的间的主仆矛盾;王夫人与晴雯间的主仆矛盾;王善保家的与晴雯间的奴仆之间的矛盾。

  第二课时 重点片断赏析

  1、整体情节赏析(师生讨论)

  抄检大观园午夜大行动

  总 指 挥 王夫人

  副总 指挥 王熙凤

  队 员 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众丫环等

  行动过程

  上夜老婆子处→怡红院(晴雯)→潇湘馆(紫鹃)→探春院(探春)→暧春坞(李纨)→惜春房(入画)→迎春房(司棋)〖板书〗

  〖评点〗

  抄检大观园整个过程使封建大家庭内部种种矛盾全部展现出来了。抄检行动实际上是封建主子对年轻女奴们的一次血腥镇压,许多清纯善良、年轻美丽、聪明活泼的丫环或被驱逐或被逼死。入画因保存哥哥的东西而被视为盗贼,轰出了大观园;四儿因与宝玉同年同日生,开了一句玩笑(同日生的是夫妻)被驱出大观园胡乱嫁人;晴雯、司棋命运就够惨了,或含冤而死,或殉情而死。

  因此,抄检大观园总体上是一场悲剧。小人之得逞,无辜之受害,探春之悲愤,王夫人之刚愎,凤姐之无奈,以及从总体上看贾府之走向败落,俱足以悲。但悲剧的内容却以喜剧、闹剧的形式表现的:邢夫人之审傻大姐,王夫人之审凤姐,王善保家的丑态,周瑞家的“站边儿”,惜春火上浇油,尤氏之“吃心”挂不住……

  2、“探春拒抄”片断赏析

  ① 请学生朗读这一节,朗读注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性格特征。

  ② 整个抄检活动的高潮,就是在探春房内的抄检。分析讨论:

  A、 请用简练语言概述这一片断:

  【提示】:倚门而待→公然申明→慨叹家运→讨个说法→凤姐表态(一波折)王善保家的撩探春衣襟→探春怒掴王之耳光→待书嘲讽王善保家的→众人劝慰探春歇息(二波折)

  B、 比较探春和晴雯两人的反抗性格

  【提示】:晴雯和探春对于这种残暴而愚蠢的抄检,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但两人身分和地位不同,她们的反抗有本质的不同:晴雯的反抗是一个女奴的反抗,是受害者反抗的典型;探春是为贾府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她认为正是这种源于内部的“自杀自灭”必将导致贾府一败涂地,因此,她是站在维护贾府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抄检的。晴雯和探春都采取了以退为进、以毒攻毒、以发展凸现对方的荒谬寒碜对方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抗议。如晴雯主动倾箱,堵住了王善保家的嘴;探春先发制人,第一个迎上去,硬碰硬,干脆把矛盾激发。

  (延伸思考:司棋、入画的反抗又与这两人的反抗有何不同?)

  3、问题讨论

  问题一 贾母的丫环傻大姐在大观园拾得一个“绣春锦囊”,一个小小的物件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为什么?

  【提示】 导火索;维护贾府荣誉的手段;邢夫人扳倒王夫人、王熙凤的有力武器。

  问题二 结合《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试评说一下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提示】 精明强干,两面三刀,脸酸心硬,杀伐决断,是贾府特别是荣府的栋梁之才,铁腕人物。但她有不可救药的缺点:有权无势,有才无德,有聪明无智谋,有宠无戴。

  第三课时 拓展性讨论和阅读

  1、比较阅读两大故事情节的异同(讨论)

  第一步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提示思考的角度

  【提示】 两文可从总体写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技巧、矛盾冲突等角度入手。

  第二步 师生共同研讨,老师主要诱导学生思维方向。

  第三步 讨论结果归结。

  【板书】

  相同之处 《宝玉挨打》 《抄检大观园》

  整体写法 ①以人物性格特点为出发点,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特征又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充分的表现。②都写出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等几个过程,构思精巧,决不简单化。 运用“舞台艺术”手段,各种矛盾集中在一个舞台上,情节集中,强烈感人。 采用“分镜头”写法,场面描写次第展开,在强烈对比中给人深刻印象,且详略安排恰当。

  矛盾冲突 各种矛盾迅速激发,并急遽爆发(火山爆发式的) 各种矛盾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交错穿插。

  结构安排 宝玉挨打后还有一个余波,一直延伸到第36回,整个事件紧凑集中。 抄检大观园后隔了一段时间后才再兴波澜,到第77回才交待抄检的结果。

  人物刻画 主要人物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在宏大的场面描写中去表现。

  2、 拓展阅读

  1) 阅读小说第23回宝玉和诸女儿入园的描写,对比大观园今昔不同的气氛。

  2) 课外阅读小说的第75~78回,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旨。

  3、 练习设计

  4、 课堂小结。

语文教案 篇2

  对比内容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3.从表中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讨论并归纳: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4.“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当年,“我”因闰土

  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羡慕不已;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5.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讨论并归纳:其实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6.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齐读第三部分课文,品味、领悟小说语言的含义。

  1.同学们对这部分课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让学生从内容和语言方面谈个性感受)

  2.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3.面对回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文中的“高墙”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讨论并归纳: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字的演变、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册”“底”“质”“厚”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书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

  2、学生回答。学习“岩”,并能正确书写“岩”。

  3、学习字词:藏着铁矿 埋着宝藏 地质勘探队员 刨根问底

  (1)认读第一组词语 藏着铁矿 宝藏

  (2)那为我们祖国寻找这些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3)刨根问底 什么是刨根问底?

  (4)齐读这4个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2、读好川川的六个问题。

  (1)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出示六个问题。

  (2)小朋友,这些都是川川问叔叔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读出问的语气,自己试着像川川一样问一问。

  (3) 齐读问句。

  (4) 师: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连提了这六个问题。我们说,川川真爱刨根问底。大家再读读这个词语----刨根问底

  四、读好对话,感受“书”的神奇。

  1、再读课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检查学生是否读对叔叔的话。

  3、读好对话

  出示第一二次对话

  (1)哪两个人来读一读呀?

  (2)出示图片。理解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读好反问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那叔叔说的.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4)写好生字“册”“厚”

  出示第三次对话

  (1)理解“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① 脚印 在这句话中,跟脚印意思相近的词是----足迹。

  ② 雨痕,波痕。 雨痕是雨点留下的痕迹,波痕是波浪留下的痕迹,眼泪在脸上留下的痕迹是---,车轮在地上留下的痕迹是----刀留下的痕迹呢---

  ③看图片,猜猜哪张是雨痕,哪张是波痕?

  (2)什么是矿物?看图片。这些矿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四次对话

  (1)出示课件:岩石上的图画和书上画有什么不一样?

  (2)这些岩石上的画就是化石。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学生读一读课后“我知道”第一条。

  (3)多么神奇的图画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4)除了这些化石,你还知道什么化石?

  (5)出示化石图片:试着说句子:你看,这儿有_____,有______,那儿还有________

  出示第五次对话

  (1)看课件,知道化石的作用。学生朗读。

  (3)补充资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知道这一片曾是大海。

  出示第六次对话

  (1)自由读,说一说,岩石有什么作用?

  (2)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岩石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书目:《自然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

  推荐观看中央电视台:《神奇的地球》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 )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按顺序、

  颐和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聆听《春雨濛濛的下》、《雨滴》,感受音乐描述雨天的情景,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2、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小雨沙沙》和《下雨了》,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够用自制的乐器表现下雨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活泼的声音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以自身地感受表现歌曲情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聆听《春雨濛濛的下》,通过联想与想象,感受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万物复苏。

  2、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小雨沙沙》,并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小雨沙沙》。

  教学难点: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欣赏歌曲《春雨濛濛的下》。

  1、联系自己的真实体验,谈对雨天感受。

  2、初听,感受音乐描述雨天的情景,体验大自然的美。

  3、听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表达情景。

  体验感受:学习歌曲《小雨沙沙》

  1、猜迷导入

  师:还想不想动脑筋啊?(想)好,那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吧,听好了,打一个自然现象: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思考:谁听到过下小雨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一听。 师:呐!我有2个马夹袋,你们仔细听,哪个象下小雨沙沙的声音。是、这是第一个,这是第二个。觉得第一个象还是第二个?(学生回答)同意第一个的举手,同意第二个的举手。其实,你要说它象小雨的声音也可以,为什么呢?小雨落在窗户上的声音怎么样?(比较大),对了,但是小雨在下的.过程中声音比较小。

  师:谁愿意告诉我春天里的小雨给你们什么感觉啊?(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我这里啊,有一条节奏:xx x xx xx x-根据你对小雨的感觉用这个节奏来说一句有关小雨的话,行吗?(学生创编)

  2、学习歌词

  提问:a.歌曲听完了,歌中有谁?(种子)种子说了什么呢?

  b.种子为什么喜欢小雨?

  c.如果没有小雨行吗?为什么?

  集体朗读歌词:

  3、听音乐学唱歌曲并表演

  跟琴演唱歌曲

  师:啊。雨水真甜呢,种子长大了。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喜欢)那请小朋友坐到位置上,和种子一起很有感情的唱一遍吧。

  歌曲处理:

  师:雨的声音有大有小,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小雨)小雨是细细的,我们应该唱的怎样?(轻轻的)种子喝着甜甜的雨水高兴吗?它说话的声音会怎样?那我们怎么唱才能唱出种子很高兴呀?

  创遍歌词

  小组汇报演出:请各小组学生把自己新编的歌曲唱一唱,并进行歌表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下雨了》,体会孩子们天真、质朴的情感。感受简介、动听、易唱,旋律带有鲜明的日本民歌风格。

  2、欣赏钢琴曲《b小调“雨滴”前奏曲》,感受作者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下雨了》,体会孩子们天真、质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同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次课学习的歌曲《小雨沙沙》。

  二、激情导入:欣赏钢琴曲《b小调“雨滴”前奏曲》

  1、 作者、作品简介。

  2、 初听,谈感受体会。

  3、 再听,进一步感受体会,用动作或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体验:学习歌曲《下雨了》。

  1、 歌曲简介。

  2、 听歌曲,谈感受。

  3、 学习歌词。

  4、 用听唱法学习歌词。

  四、歌表演。

  1、 学习简单的日本舞蹈动作。

  2、 根据学习的舞蹈动作,自己即兴创编。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天地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