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7 17:55:07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1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富饶、岛屿、山崖、栖息、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威、武、拣、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5.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6.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7.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2

  《金色的草地》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3

  《海滨小城》教案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 ”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  花园——树茂  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这里栽着(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树叶(  ),可以(  ),(  )。树下(  ),每逢(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祖国大海景色的美丽,海港的繁荣景色和我国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重要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摘抄喜欢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感受语句的优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作业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大海),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感受?

  2、这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的歌声,快乐的大海在唱些什么好听的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4 、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课堂检测,提出问题。

  1、读词语。

  (出示:邀 装卸 荡漾 朦胧 犹如 弥漫 城堡 旗帜 朝阳 码头 展现 驾驶室)

  2、读课文给同桌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3、汇报

  (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一曲新歌。

  4、朗读这两句话,针对这两句话提出问题。

  大海在唱怎样的歌?大海的歌好听吗? 大海真的会唱歌吗?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大海是怎么唱歌的?大海为什么要唱歌?"我"是怎样听见大海唱歌的?为什么前面是“欢乐”的歌,后面是“新歌”?为什么觉得大海在唱歌呢?)

  5、在这么多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一起来研究?

  三、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为什么觉得大海在唱歌呢?请你回到课文中,自己读一读,找出能说明问题的重点词句。

  四、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在班级中汇报、学习。

  (学生汇报,师点拨,分为三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

  部分一:(出示:我极目瞭望:在海平线上弥漫着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他告诉我,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1)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石油钻探船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巨大?)(板书:石油钻探船 巨大)

  (2)欣赏石油钻探船的样子。

  (3)小结:过去开采石油主要在陆地,现在能在水上钻探、开采,技术新了,反映了祖国建设的新面貌。

  (4)作者看到海上有我国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心里有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二:(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国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1)老师这里也有一句话,你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那一句读给同桌听。

  (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高大的装卸吊车很多,吊杆很灵活,海轮也很多。)

  为什么你选择这句?用上了那么多的词语,你感受到什么?(随机观察"吊车"、"海轮"的图片)板书

  吊车:多、大、工作繁忙

  海轮:多、整齐)

  (2)小结:望着那繁忙工作的装卸吊车,望着那来自五湖四海的海轮,"我"似乎看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此刻,我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快乐呢?

  (3)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三:(出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1)这句话美吗?美在哪里?(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出示图片。

  (3)小结:看到这样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很高兴,似乎感到大海也在唱欢乐的歌。

  (4)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为什么"我"会觉得大海在唱歌?

  完成句式: ( )

  大海的歌是一首( )的歌。

  (完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开放问题。

  1、同学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作者亲眼目睹了祖国欣欣向荣的建设成就,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望着美丽的大海,听着迷人的涛声,仿佛听到大海在尽情歌唱,听,你们还听到谁在唱歌?(课件出示农村的新貌)

  2、学生介绍农村的新貌。

  板书:

  大海的歌

  码头--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欢乐的歌 海港--吊车:多、大、繁忙 欣欣向荣

  新歌 海轮:多、整齐 赞美

  大海--石油钻探船:巨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5

  《不会叫的狗》教案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讨厌、批评、来访、搞不清、刀叉、压根儿、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6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乐园》11-20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教案05-01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01-01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0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7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