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6 12:08:3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选]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2.识记9个生字;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趣导课

  板书课题:激光

  谈话:你对激光都有哪些了解?

  老师这儿有一组激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激光图片)

  相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交流。

  欣赏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要点

  过渡:请大家翻开书,小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过渡: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自学了生字,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多音字)检查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你对激光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

  三、潜心会文品读词句意味

  在这三部分内容中一定有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任选其中的一部分,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语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把你对最喜欢的那部分内容的感受和体会,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

  “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打个比方说,我们如果用眼睛对着电灯看,就会感到刺眼;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暂时目眩感觉;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1)这段话用了对比和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激光是最亮的光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当你用眼睛看太阳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结语:看太阳都会“目眩”,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你有什么感受?

  四、教师范读

  过渡:激光不仅是“最亮的光”,它还是“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有喜欢这两部分内容的同学吗?谁想来谈一谈你的体会?

  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地读相关的句子来充分体会激光是“最快的刀”是“最准的尺”以及利用激光这两方面的特点可以用在医学和测量等方面。(板书:医学、测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在军事、医学和测量等许多方面,所以“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啊!

  学生自学,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集体汇报交流:指名让学生交流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划出的相关语句,并谈一谈对这写语句的理解。

  学生抓住“目眩”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试读这段话

  全班读。

  学生交流、补充,揭示利用激光的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军事上,做激光枪和激光炮等。

  学生任选其一,交流体会。

  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充实文本内涵

  过渡:激光的用途远不止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激光的身影,你们想一想,都可以在哪些地方见到它呢?

  关于激光,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部分关于激光的资料。

  教师结语,激发学生情感:其实,激光的用途还有更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和研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在咱们班中有同学在研究激光这一科学领域中传出佳音。

  学生自由发言。

  全班学生阅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合作探究,深入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导入——阅读——品评——拓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激趣、导入

  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

  明: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问: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吃蛋……),出示端午习俗图片。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字词积累

  四、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五、整体感知

  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六、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

  2.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示例: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名声远播 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与众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令人惊喜 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

  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 ) 连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质细而油多 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吃法多样 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色彩鲜艳 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拟写广告词

  示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请你也为高邮鸭蛋拟写一则广告。

  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4、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5、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七、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本文的语言特色

  1、口语色彩浓厚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4、淡淡的幽默

  八、课文小结

  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九、拓展延伸

  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吗?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

  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伽利略的事迹,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

  3、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领会语意深刻的句子。

  4、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比萨斜塔吗?(出示)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但它的更因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成功,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二、介绍一下伽利略:

  先找学生们谈一下对伽利略的了解。

  (1610年初,他用放大率为3 倍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太阳黑子、金星的盈亏现象。1610年他还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出示下列内容)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它通过实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因此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听了伽利略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这么伟大的人物我们应该产他什么样的精神?这节课我们来看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2、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四、学生们读课文、思考:(出示)

  1、全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展开的。

  2、文章写了伽利略的那两个发现:________和__________

  读完课文: 1、先解决生字词。

  2、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1、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的思路展开的。

  2、文章写了伽利略的那两个发现:自然节奏原则和自由落体定律。要求学生能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事例。)

  五、分析课文。(对学生进行快速从书中收集信息的能力训练)

  1、读第4自然段: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自然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2、伽利略除了从大自然中发现问题外,课文中还讲了他从哪里发现了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

  亚里士多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课文中找可以获得的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用文中的'一词来说?(权威)

  3、伽利略向权威挑战,就好像一棒子打在了马蜂窝上,后果如何呢?

  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招手一下这些压力来自哪些方面。(家庭、社会、同行、学生)

  反对势力很大,也很剧烈,重点看一下17自然段(找同学有感情的读)

  观看的队伍盛大突出了什么?(表现这次实验影响很大,反科学的势力非常强大)

  4、伽利略质疑权威的行动受到了人们群起而攻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次伽利略和一群教授同在一间办公室中,教授会如何围攻伽利略?他又会如何反驳呢?请快速写一个的反映当时情景的精彩片段。(注意对话的同时要注意神态动作方面的刻画)

  品评好的地方,带动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5、面对压力,伽利略最后却用实验证明了自己成功了!同学们再品读一下18自然段,体会一下伽利略成功的和想看他笑话的人愿望的破灭。

  同学们齐读课文。

  六、伽利略靠着勇气和信念成功了!面对人们的惊讶、赞叹,面对着蜂拥而至的人群,伽利略会说些什么,最想说的是什么?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说些什么来打动所有在场的人?

  学生自由说,扣课文中表现的人物性格来说。

  七、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科学是一架天平的话,真理往往被埋得很深,但它象沙里的金子一样,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而权威往往高高在上,像一支断了线的气球一样,经不起高空的考验。伽利略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著和重视实验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伟大处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成为新世纪的伽利略。

  八、课外拓展:

  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的自然两面是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几个事例吗?

  板书:

  权威

  真理

  科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 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 感受并学会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常情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事迹、投影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同学们,我们学习的第六组课文就是用爱曾经深深地打动过我们的心,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次,好吗?

  1.品赏感人句子。(略)

  2.小结过渡:这些事情有之所以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板书:打动人心),是作者用的语言( )(板书:语言生动),是作者把事情的经过写得( )(板书:经过具体),是作者写下了自己的( )(板书:内心感受),同学们,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个动人的故事给别人看,有没有信心?

  二、授新:

  1.打开课本第117页,自学习作要求,师出示挂图:《胜似亲人》

  2出示习作方法:⑴从题入手,紧扣字眼;⑵从图入手,细微不漏;⑶发挥想像,合情合理。

  3小组讨论。

  4.反馈情况。

  ⑴胜似亲人,字眼是:胜似(超过,胜过。),意思比亲人还亲。

  ⑵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A、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B、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C、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D、 理解图意,用几句话说说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E、欣赏片断: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F、学生试写片段并讲评。

  ⑶、外联想,丰富内容

  A、指导图前想象。(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指导图后想象。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三、范文欣赏。(略)

  四、总结:同学们,我们用上生动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再写下你的内心感受,这个故事一定可以打动阅读你文章的人,现在有没有信心写好它。

  情境过渡:当然,在你的生活中,也许看到听到或者亲身经历比这更感人的事,你可以选选择写这些事情。有一位很有爱心的摄影师,拍下许多感人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拓展

  图片欣赏,激发写作热情。

  (四)课后作业:

  1、以《胜似亲人》为题,写汉族姑娘和苗族奶奶之间的故事。

  2、自拟题目,写你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或是亲身经历的感人事迹。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1、“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

  3、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9个生字、8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2、难点:

  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课前准备】

  一支特大毛笔,CAI课件,字卡,绘画用品。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想不想一起看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

  (课件出示《神笔马良》动画片片段)

  3、小朋友们看得那么专注,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4、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教师举起一支特大毛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5、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教师深情朗诵,配以课件画面,音乐。

  6、喜欢这首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

  (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⑴ 找到淘气的生字宝宝,用“o”划出并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⑵ 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

  ⑴ 自读后,还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字词?(采用同伴互助解决)

  重点学习:多音字“还”:

  ① 读文中的句子,谁来给(huan)找朋友?(还书、归还……)

  ② 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hai)也来找朋友?(还有、还是……)

  ③ 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⑵ 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离开了妈妈,你还认识吗?学做小老师,同桌用字卡考一考,如读得正确、响亮,奖,发现有错帮助纠正。

  ⑶ 把你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小朋友,你读懂这首诗了吗?最想说什么?

  随机板书: 假如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有神笔)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请看:(课件呈现三幅图,并配上伤感的背景音乐)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

  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2、静静地看,你想说什么?(可以选择说其中的一幅。)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随机出示与图相对应的句子。

  图1: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 图2:小鸟呆在家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图3:西西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自由地读一读,你心情怎样?感触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精美的图片和音乐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诗歌内容。

  预设:

  学习第一节:

  ⑴ 同样对第一幅图感触深的还有谁?一起读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⑵ 师:“呼──呼──”北风一阵接着一阵,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 在教师动情的朗诵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设计意图:在动作模拟、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体验情感。

  ⑶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边引读边在课件原句的基础上出示第一节诗。

  ⑷ 师: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

  ⑸ 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的心愿。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节:

  ⑴ 读“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

  ⑵ 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⑶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

  指名读。

  ⑷ 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

  男女生赛读。

  学习第三节诗:

  ⑴ 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⑵ 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⑶ 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创设对话情境:教师扮演西西,学生与西西对话

  参考:

  西西:原来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健全的腿,可一场意外的事故,使我永远不能站起来了。

  ……

  西西:我真想念以前的日子,真羡慕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西西:如果我能重新站起来,我一定要去爬山,去游泳。

  ……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⑷ 你们对西西的关心发自内心。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自在的生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

  自由朗读

  ⑸ 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 ,在 (指名说)。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指名读,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