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1 09:10:3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常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认知:学会本课5个生字,积累“大摇大摆、容光焕发、悠闲自得”等词语。

  操作:1、能根据预习要求,读懂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语气。

  3、学会用“但是”说一句句子。

  情感:体会小贝当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创新:模仿文中人物的口吻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断

  教学重点:

  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体会贝当渴望长大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大家平时看到家里谁常常刮脸?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刮脸吗?(交流)

  2.师:原来刮了脸以后脸看上去更光洁,干净,要比先前精神多了,可以说是容光焕发。(出示:容光焕发)

  3.学习生字:焕。

  1)出示生字:焕请小老师领读。

  2)指名读。

  3)齐读。

  4)交流记法。

  5)在哪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容光焕发呢?(用“容光焕发”说一句话)

  4.师:一般只有大人才会去刮脸,可今天有这么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也想刮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出示课题:4.刮脸)

  师: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清楚这个小朋友是谁,他在哪儿,想干什么,后来怎么样?

  2.打开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小贝当为什么要求理发师给自己刮脸?(交流)

  3.默读课文1—5小节,想想小贝当到理发店到底去干什么?(剃头)

  4.学习“剃”

  1)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

  2)交流记法。

  5.师:小贝当剃了头以后还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理发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6—10小节。(交流)

  出示:那位理发师正悠闲自得地看着报纸,店里其他客人都一个接一个走了,只剩下小贝当一个人,傻乎乎地躺在椅子上。(点击“闲”)

  6.学习“闲”

  1)小组读,开双轨火车读,齐读。

  2)区别“闲”、“闪”、“闯”。

  7.指名读第8小节,齐读第8小节。

  三、细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1.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的人?(生交流)

  2.课文抓住小贝当的表现来写的。(板书:语言、神态、动作)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

  1)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用“﹏﹏”划出。

  2)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句子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3)大组交流,边交流边读句。

  A.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

  “大摇大摆”是什么意思?(用动作来理解,说明很神气)

  “嚷”换成“说”好吗?

  指名读A,齐读A。

  B.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样子、语气都非常老练)

  C.他指指边上的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齐读C

  D.小贝当大声喊道:“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小组赛读D,男女生对读D,齐读D.

  E.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1)指导朗读。(“但是”表示意思的转折,说明小贝当样子老练,像一个小大人)

  (2)学习用“但是”说一句话。

  3.过渡:课文除了写小贝当外还写了老板和理发师,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这位“小大人”的呢?

  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

  1)出示相关内容。

  2)指名读。

  4.小结: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各自特点,我们以后写作中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5.分角色配合读全文。

  1)小组准备。

  2)小组赛读。

  3)师生配合读全文。

  4)个别学生分角色读。

  四、复习巩固。

  1、出示:选字填空。

  闲闪闯

  南京路上有一条步行街,街上的`霓虹灯()烁,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绝不会受任何车辆的干扰,因为这里是禁止一切车辆()入的。步行街可真是休()的好场所!

  2、做“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游戏。(找出错别字)

  出示:(第一组)剃刀境子讨论容光换发

  (第二组)环镜车轮传剃调换

  五、练习说话。

  收集小笑话,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可以是听别人说的,也可以是书报杂志上看来的,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大家觉得谁讲的笑话好笑,就授予他小笑星的称号。

语文教案 篇2

  提起现在大多数供语文老师参考的教案,不得不感到无奈。好不容易遇到优秀的语文教案,那就照抄照搬吧。如果这样做就忽视了教育的`实情,结果必然惨败而回。

  为了上好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我找了很多资料,更把一篇优秀教案里的设计环节照抄不误。当我抱着一大堆参考资料和怀揣着这篇优秀教案走进课堂时,心想将有一堂好课可上了。可是让学生借助收集来的经典爱情故事阐述什么是爱情时,竟然没有学生积极地回答,这实出我的意料之外。这一环节打开得相当艰难,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在我心平气和地等待下,总算有几个同学生硬而害羞地讲了《坦泰尼克号》和梁祝的故事。虽然下一步让学生谈谈名人是怎么看待爱情的,这个步骤比较顺利,但从整堂课的总体情况来看,无疑是一堂失败的爱情教育课。课堂上没有学生流畅的个性表达,没有学生激情飞扬的真情吐露,没有师生其乐融融地相互交流,我似乎始终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局外人,没有融入到学生中间,平等地和学生探讨爱情观,交流人生观,追问价值观。

  我在课后记中写道,语文教育需要心平气和,更需要激情。语文教育需要切合实际,否则就会枘凿相斥,吃力不讨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把握豪放派词的特点。

  2、思想目标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让学生体会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景物与情感的自然结合

  【媒体运用】多媒体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复习知识——诵读全词——讨论鉴赏——对比阅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课题。(板书)

  二.复习知识,了解背景

  出示幻灯:本词是他被贬黄州时,游览黄州赤壁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古战场赤壁而作的。

  三.诵读全词,感知意境

  配乐范读——全班齐读 (教师点评)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品词的意境。

  (提问:读完这首词的感受是什么?)

  四.课文分析,讨论鉴赏

  (一)分析上阕

  1、(出示幻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提问:把“大江”改为“江水”,“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2、(展示赤壁风光图片)体会景与情的自然结合。

  ①讨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

  ②展开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赤壁美景。

  ③用词语概括赤壁景色的特点。

  3、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提问:这句话在本词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小结,总结上阕。

  (二)分析下阕

  5、(出示幻灯)周瑜图片和周瑜生平简介。

  (提问讨论:为什么要写周瑜,本词从哪些角度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板书: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潇洒风姿(柔)

  雄姿英发——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刚)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儒将风度(文)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镇定自若、用兵如神(武)

  6、播放“赤壁之战”视频,感受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7、师生共同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④ 词的结尾,作者为何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从自己与周瑜的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出示幻灯提问: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项目周瑜苏轼

  年龄24岁47岁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业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基调豪壮感伤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五.拓展练习,巩固知识

  A级基础题(选择题)

  B级提高题(问答题)

  六.学生质疑,布置作业

  “强虏”有的版本作“樯橹”,你同意哪种说法?请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来探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时第2教时授课时间月日上午

  课前准备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

  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

  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

  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

  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

  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世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笔优美,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设计理念:

  1.注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

  2.注意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悟。

  3.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课前预热:

  出示:青蛙唱歌……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狂风暴雨

  师:谁会读这些词语,其他小朋友做动作或发出声音来学一学。

  学生学声,做动作。

  一、情境导入

  1、师:闭上眼睛,仔细听声音。

  播放小雨的声音。

  师:真的下雨了,我感觉到小雨滴在我的手上了,小朋友快伸出你的小手,让雨点儿滴在你的手上。

  2、你感觉到什么?

  3、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那我们赶快和这些雨点儿打个招呼吧,谁愿意来打声招呼?

  揭题:雨点儿(正音)

  师:我们一起来招呼他一下。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动画雨点飘落的情景

  师: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

  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都数清了吗?

  出示:数不清

  指名读

  师: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数不清吗?

  2、看,数不清的雨点儿是怎么落下来的?

  出示:飘落

  (1)为什么说是飘落呢?

  (2)因为有风才会飘

  (3)还有什么也是飘落下来的?

  (4)谁能做做飘落的动作,你觉得他做的好吗?为什么?

  (5)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6)指名读——齐读

  3、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云,云朵)

  (1)是啊,云朵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云彩”

  (2)出示:云彩

  (3)云彩还是雨点的妈妈呢!

  (4)谁会读一起读。

  4、这几个词语小朋友都会读了,那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能干的小朋友可以用上两个或三个词语来说一说。

  5、有位作家也把这三个词语写到一句话中,知道是什么句子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动作——同桌对读——齐读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半空中,大雨点遇到小雨点儿,他们在说悄悄话呢!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请小朋友翻到课文105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找到他们说的话。

  2、听录音——出示对话的句子

  3、师:大雨点问小雨点什么?

  认识问号及问句。

  在家里你有问过爸爸妈妈问题吗?谁来问一问?

  指名读——齐读

  4、师:小雨点,你要去哪里?

  生: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5、师:我是一颗可怜的大雨点儿,没有人关心我去哪里?谁来关心我?

  生问:你要去哪里?

  师: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6、自由练习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哪儿呢?大雨点儿这么想去。

  理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师:小雨点儿感到好奇怪呀,它会怎么问大雨点呢?

  句式练习:

  小雨点儿奇怪地问:“ ?”

  7、师:多么善良、可爱的大雨点儿呀,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在天空中飘呀飘,可开心了,让我们带着开心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雨点儿飘呀飘,飘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看看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看动画

  2、学生观察后,说变化。书上怎么写的呢找到读一读。

  3、小雨点儿看到自己能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心情怎么样?

  你能用开心的语气读一读吗?自由读一读。

  (1)指导读:谁来读这一句话

  老师感觉到花更红了,草也绿了,谁能让花更红,让草更绿?

  小花,小花,你为什么这么红?

  小草,你为什么这么绿?

  (2)小雨点儿听了小花,小草的 话,心里甜滋滋的,在空中飘得越来越有劲了,再读第一自然段

  4、大雨点儿好羡慕小雨点儿,他来到了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大雨点儿落到了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播放动画。

  5、出示句子: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齐读——自由读齐读

  6、出示第5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想读的一起读

  7、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点什么?

  8、大雨点儿听到你们的话,在天空中跳起了舞蹈,好像在说:“我好幸福啊!”请小朋友读出大雨点幸福的感觉,再读第一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齐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兰色的纱衣,那是广袤无垠的海洋在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们明白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练习用“由于”造句。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怎样开发、利用海洋?)

  好,就让我们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吧。

  二、学文

  1、把书打开,自由读5-8自然段,找出问题的答案,画出句子,圈出关键词,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自学)

  2、交流:

  (1)交流为什么

  (生读能源危机出示“目前……能源危机”可以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担忧)有感情地读这一段。(生读文)

  (生读食物匮乏,出示“由于……威胁。”)说说你圈出的词语:

  “急剧”是什么意思?世界人口增长怎样急剧呢(20xx年60亿,平均每年增长7800万人,20xx年人口是90亿)人口如此急剧增长,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恶化”学生举例说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越来越多,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开始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着那些生存危机?

  (出示图片)是啊,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与此同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30年内增长了一倍,并继续增长。陆地资源紧缺,人类事物匮乏,我们深深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齐读这两段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生读文)

  ⑵交流怎么办

  人类真的到了山重水复、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吗?有没有什么解救之道呢?(海洋……聚宝盆……丰富……)于是,人类把目光转向海洋,是怎么开发、利用的呢?

  (生读“如今……大显神威。”出示)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有感情)真好,想不想去看看海洋采矿者的风采(录像)

  (没感情)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象,相信看了后你会读得更好。(录像)

  继续交流怎么开发、利用海洋。海洋可开发利用的远远不止这些,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开发和利用呢?(学生各抒己见)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21实际的希望了吧,谁来说说。

  4、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兰色希望的呢?

  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

  这是赤潮爆发是的海水。

  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

  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

  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同学们,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生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5、6自然段把自己开发、利用海洋的设想写下来。

  3、继续了解海洋的知识。

  四、板书

  海洋——世纪的希望

  生存危机

  开发、利用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云儿见它让路,柳树见它招手。

  谜底:风

  (2)板书:风

  (3)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也能感觉得到。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

  2、板书:画风,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4、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①谁画风?②怎么画风?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把书翻到66页,请你带着这两个疑问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并且画出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了之后,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画风?

  宋涛、陈丹、赵小艺。出示学习生字。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4、学写“陈”。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这三个孩子在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郊外画画,他们是怎么画风的?请你把书翻到66页,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笔把它划出来。(生找)

  2、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就是----画的风,风藏在画的哪里呀?你们能给画作一句诗吗?别急,咱们就用这个句式。出示句式。“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 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句诗。

  4、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

  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四、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提问:你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最喜欢哪个?

  2、激趣:那你想不想演演他们呢?一个好演员必须台词过关。出示投影: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3、说一说,怎样才能读好这几句话?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肯定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4、指名读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予评价。

  5、组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五、发展想象、描绘美景

  风看不见,摸不着,是很难画的。可是,他们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说明有风,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们愿意做了不起的人吗?谁来说一说,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风呢?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句式。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七、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拿出画笔,把你眼中的风画出来。

  2、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同学们猜猜你是怎么画风的。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设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小池塘》是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课文第三课。是一写景状物的散文。描写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眼睛,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美感享受。全文由于比喻的切当运用,所以全文情意盎然,使人读来顿生美感、历久难忘,为学生的语言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想象丰富、求知欲强的特性。我准备创设一个轻松、多元的学习情境,以读、画、演、悟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实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方法:创设情境,通过读、画、演等活动,进行充分的感悟,让学生喜欢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过程中感受小池塘所映出的美丽世界。感知语言的韵律美,体验阅读的兴趣,并获得语言的迁移。

  四、教学流程:

  (一)、设境质疑、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画有小池塘的春景图)老师描述,引入新课。

  2、板书小池塘,指题(与小池塘打个招呼)。

  3、针对课题,学生质疑。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受到内部心理驱使的。直观的画面、求知的愿望唤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二)、范读课文,感知积累。

  1、课件展示课文及配乐范读。

  2、学生紧接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在这里动态的画面、清晰的旋律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一种美的熏陶。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感知了语言文字,为语言积累做好铺垫。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从而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能力。)

  (三)、创境细读,理解积累。

  第一段,采用多种方法,体验感悟。

  1、第一句以演促读,以读促演。

  (1)、出示第一句,指准、读通。

  (2)、老师当小池塘,学生当春风姐姐,表演春风 怎样唤醒小池塘。

  (3)、指导朗读。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教材中很多是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等拟人化,让学生仿效、表演、体会春风的温柔,既调动了语言积累,又在演与读的促进中积累了语言。)

  2、第二句我注意了联系生活,从而加深体会。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2)、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哪些东西会一闪一闪的。

  (3)、指导朗读。

  (因为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一闪一闪”让学生联系生活,不仅很好的理解了语言,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池塘的美丽。)

  3、第三句运用图画来增加领悟。

  (1)、指导看图。出示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

  (2)、学生自读。

  (3)、老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说出长长的睫毛。

  (4)、学生练读。

  (这里通过课件突破了“长长的睫毛”这一难点,让学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领悟。)

  第二段,运用即兴作画,帮助积累。

  1、先让学生自由读。

  2、再根据文字转化为画面。

  (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加上低年级的孩子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通过绘画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又丰富了语言文字的外延。)

  3、然后学生展示图画,师生共同评议。

  4、最后反复诵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三段,找寻关键词,加深记忆。

  在这里,我让学生找出优美的词,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在脑中重现小池塘的美丽画面。

  (四)、内化语言,读中迁移。

  1、我给学生配上音乐来朗读,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加对语言的感受。

  2、然后通过在情境中诵读,使学生熟读成诵。

  (背诵是语言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同时还可以积淀语感经验。这里设计的在情境中熟读成诵,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语言的同化和改造,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3、最后出示练习:仿照文中的句子,用“ 倒映在水里,像 ”练习说话。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进行了语言训练。)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10

  内容预览: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辅助用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

  二、课堂讨论,掌握技巧

  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

  三、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

  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六、课堂反馈,积累升华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

  写作--记一件事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连堂)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

  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互动安排

  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

  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

  师生共同明确:事件的六要素。

  师范读例文《榜样》。

  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

  要求: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

  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

  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

  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尙。

  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

  作文有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表达。

  学生自主创作

  要求:

  1.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外练笔:记一件新近发生的趣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乐园教案04-04

(精选)语文教案09-22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教案【经典】09-06

(经典)语文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