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05 08:08:01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大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大班教案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和含义,丰富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

  2、能根据特定的画面大胆猜测故事中情节的发展,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体会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老虎和狐狸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远看像只猫,生来脾气暴,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老虎)

  师:老虎被称为什么?(山中之王)

  师:森林里的动物怕不怕老虎?

  师:可是在森林了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只动物比老虎还厉害,小动物们见了它都跑了,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出示《狐假虎威》ppt,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一)、结合每一幅图片有感情的`讲解,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小朋友猜一猜老虎会不会把狐狸吃了?若是没有,狐狸会怎样对老虎说呢?

  幼儿大胆讲述

  师:生动的讲述狐狸的语言,并让幼儿重复"你敢吃我"这句话,理解其含义

  师:老虎相信狐狸的话吗?(幼儿回答)

  师:老虎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就是半信半疑。帮助幼儿理解半信半疑这个词。然后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东张西望。你们看走在前面的狐狸是什么样子?走在后面的狐狸是什么样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请幼儿进行表演。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们会怎么样?为什么?

  3、猜一猜狐狸的心情是怎样的?狐狸会对老虎说什么呢?

  小动物们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

  现在老虎相信狐狸说的话了吗?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这就是狐假虎威。

  (二) 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1、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为什么?

  2、 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3、你喜欢狐狸的做法吗? 为什么?

  三 进行故事表演

  1、请小朋友表演狐狸跟老虎之间的对话。表现出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坏主意的样子。又非常"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老虎"半信半疑"的表情。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样子。老虎"东张西望"的样子。

  3、其他小动物们见到狐狸跟老虎害怕的逃跑的样子。

  4、幼儿分组或合作表演,教师和小朋友集体评议,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活动总结与反思:

  《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耳朵,激发幼儿对探索耳朵的兴趣。

  2、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的耳朵

  活动过程

  一、猜猜它是谁

  1、出示小兔的图片,猜猜是谁来了?

  (1)请小朋友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2)还有谁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顶上的?

  2、课件演示:出示大象

  你们看这是谁?

  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大象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大大的像扇子)

  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动物,它的耳朵也是长在头的两边的?

  3、出示正面的小熊,看现在谁来了?

  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

  小熊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长在哪里?

  (小熊的耳朵是半圆形的,长在头角上)

  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角上的?

  小结:原来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除开形状不一样,长的地方也有不一样,但是它们有非常敏锐的听觉。

  二、探索其它动物的耳朵

  1、看!鸡妈妈带着小鸡也来了,小鸡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小鸡是有耳朵的,小鸡是没有外耳,只有内耳,但它们同样都可以听到声音。

  2、还有什么小动物和小鸡一样,只有内耳,没有外耳?

  三、观看动画片:让我们一起玩

  1、今天,还有一些小动物要来一起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幼儿观看动画片,提示:重点看动物的耳朵。

  2、又来了哪些动物?

  有小猪,小老鼠,有猴子,还有老虎。

  3、说说这些动物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

  4、它们都玩了什么游戏?

  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游戏可以玩?哪些游戏不可以玩?

  四、动手制作:有趣的耳朵用橡皮泥捏动物

  提醒:你想做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长在什么位置?形状又是怎样的?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节奏变化。

  2.理解歌曲内容,感知小雨滴活泼的形象。

  3.能够观察图谱,尝试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彩虹上的`小雨滴》歌曲音频及伴奏;“彩虹上的小雨滴”图片;“彩虹上的小雨滴”图谱。

  材料准备: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频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歌里有谁?

  ——小雨滴在做什么?

  二播放音频伴奏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跟唱第一段

  1.播放歌曲音频第一段及图谱,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播放歌曲伴奏第一段,鼓励幼儿看着图谱跟唱。

  三播放音频伴奏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跟唱第二段

  1.播放歌曲音频第二段及图谱,引导幼儿重点感受歌曲中连音的柔和、跳音与休止符的轻快。

  2.播放歌曲伴奏第二段,鼓励幼儿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副歌。

  四播放歌曲伴奏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五发放材料想象小雨滴会在哪里跳舞并画出来

  1.鼓励幼儿想象,大胆回答。

  2.鼓励幼儿将想象的情景画出来。

  3.请幼儿说说自己画的小雨滴是在哪里跳舞,全体幼儿跟着唱一唱。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并愿意用动作表达感受。

  2、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和表现力。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2、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音响、手绢

  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放音乐《找朋友》,让幼儿跟着音乐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

  1、 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1) 教师提问: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听起你觉得怎么样? 幼儿答:找个好朋友

  (2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小结: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学着找朋友,特别高兴。引导幼儿准备

  三、 引导幼儿感知乐曲性质

  1、 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找朋友》

  1、 教师:你听到兴奋的音乐就好像找到了你们的好朋友。

  2、 教师:你们真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和音乐玩个丢手绢游戏吧。

  四、 用游戏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

  游戏规则:

  1、手拉手围个大圆圈。

  2、选出一名小朋友站在大圆圈的外面。

  3、播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跑动来,音乐一停止就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身边,音乐一响起游戏又重新开始。这样循环到结束。

  五、 结束活动:

  你们表演的真棒。现在我们排好队到活动室外和更多小朋友们玩吧

  教学反思:

  《丢手绢》是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要想在集体中玩得高兴,大家必须遵守规则。

  教学亮点 :

  音乐游戏《丢手绢》这首歌曲主要是先听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幼儿感受其节奏,学习歌词内容,理解歌曲大意。也可通过欣赏手绢来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喜欢音乐,喜欢美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天生就乐与表现美,而这节课我就运用了孩子这一点,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充分的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渴望,并从中培养幼儿共同创作互相交往的能力。

  教学启示:

  这节课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充分体验幼儿那种愉快的心情,所有的幼儿都融入到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音乐带给孩子们那种愉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把整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段音乐欣赏让幼儿有自我表现美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问题与分析:

  幼儿在家中可以把学过的游戏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引导,每位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通过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音乐游戏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大班教案 篇5

  一、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使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异议,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准备: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苦干,盐、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记录表

  三、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方糖,请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幼儿操作(1):请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里用力搅拌,会有什么变化?能够从水里取出来吗?(老师出示记录表并示范做记录)

  3、请幼儿品尝糖水

  4、老师解释“溶解”现象:糖放到水里能取出来吗?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1、师:老师准备了三样材料,认识它们吗?请一幼儿帮忙介绍这三份材料。老师今天要请小朋友用它们来做一个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三样材料放到水中,经过搅拌,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表并讲解记录方法:如果能从水中取出来的我们用(↑)符号表示,不能取出来的用(↓)表示。

  3、幼儿操作(2)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结果记在记录格中。

  (幼儿活动,教师观察):老师发现小朋友的`记录有不一样,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谁猜的是对的呢?

  幼:做实验试一试。

  4、师:请小朋友分别把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并且用筷子搅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石头会化吗?盐和奶粉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讲述出来)

  交流:

  1、请小朋友说说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是一样吗?哪个不一样?

  2、小朋友之间的实验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呢?哪个实验不一样?

  (五)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放进水中会沉下去;奶粉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盐放进水中最后不见了。盐和奶粉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六)延伸活动: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经典]大班教案08-02

(精选)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精选)08-04

大班教案[精选]08-04

大班教案[经典]08-11

大班教案(经典)08-15

(经典)大班教案08-16

大班的教案04-12

大班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