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07 07:43:5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共4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共4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幼儿在运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以及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手中宝,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做事往往会忽略到身边父母、同伴的感受,缺乏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本课题的设计主要以好朋友为主,让幼儿学会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要学习如何看待自己、他人,从而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2、能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体验与同伴分享与合作的乐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幼儿能够积极大胆的表述自己的好朋友,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动作表演,并且与好朋友一起体验分享、合作互助的快乐。

  教学难点:

  幼儿对各个手指的名称没有完全熟悉,活动中操作部分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三对手指娃娃(大拇指、食指、小指),主题活动录音U盘1个,电视机1台。

  活动过程:

  一、通过唱歌,引出儿歌。(1分钟)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6个可爱的手指娃娃,它们很想认识小朋友们,并且想听小朋友们用美美的声音唱《我的朋友在哪里》,让我们一起用美美的歌声来欢迎它们吧!;(幼儿唱歌)你们唱得真棒,我们的手指娃娃带了一首《你我来做好朋友》的儿歌送给小朋友们。

  二、学念儿歌(15分钟)。

  1、老师有感情,慢速的朗读一遍儿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儿歌里提到了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念的儿歌叫什么名字呀?

  幼:《你我来做好朋友》。

  师:两个拇指见面了是怎样打招呼的呢?(师伸出两个拇指相对做弯腰动作)。

  幼:弯弯腰,说"你好"。

  师:两个食指碰在一起了会变成什么动物呢?(师伸出两个食指相碰动作)。

  幼:变成小鸡。

  师:两个小指钩一钩,你我来做什么呢?(师把两个小指伸出来做拉钩动作)。

  幼:好朋友。

  3、播放儿歌录音,请幼儿完整的欣赏儿歌。

  4、提问幼儿,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做手指动作,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个是拇指吗?一起拿出来跟你的好朋友打招呼啦!

  幼:记得,是这个(伸出拇指与旁边好朋友打招呼)。

  师:你们真棒,我们的食指看见了也很开心,也找了它的好朋友来碰在一起呢,看看它们碰出来的小动物是怎样叫的呀?

  幼:小鸡,它们是"叽叽叽"的.叫。(伸出食指与好朋友碰一起)。

  师:我们的小指在哪里?它们要找好朋友拉拉钩,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幼:在这里(伸出小指与好朋友一起拉钩)。

  5、让幼儿轻声的跟老师念儿歌。

  6、进行小组或个人朗诵儿歌,并且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更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7、请幼儿上来表演,大胆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

  三、教师小结(2分钟)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把今天我们学的这首《你我来做好朋友》儿歌读给更多的小朋友听,这样你们还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也希望小朋友们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相亲相爱,好朋友之间应该学会分享,不吵架,不打架!

  课前预测:

  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好朋友,幼儿对好朋友这一课题比较感兴趣,通过手指动作可以调动课堂氛围,由于幼儿的差异性,有些幼儿会对手指名称与其手指对号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整个活动主要以操作性来理解儿歌内容为主。

  活动材料:

  你我来做好朋友(儿歌)王伟君两个拇指弯弯腰,见面连声说"你好"。

  两个食指碰一起,变只小鸡"叽叽叽"。

  两个小指钩一钩,你我来做好朋友。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遇到事情懂得讲文明、懂礼貌的道理。

  2、学会用不同的声音、语气表演儿歌情节。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敲门的文明礼仪。

  2、物质准备:奶奶、雷公公、啄木鸟的头饰,背景音乐,啄木鸟和雷公公的声音,PPT。

  3、资源利用:事先请两名幼儿排练敲门情境,一名幼儿敲门很粗野、很急促,另一名的幼儿比较轻柔、和缓。

  活动过程: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题:

  (1)师:今天小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神秘人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好~我们先请三位新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故事,大家认真看、认真听,看看谁对谁错。

  (2)看新老师表演一遍。

  (3)幼儿分组讨论:你们看完故事了,那么故事里都有谁呢?如果你是老奶奶,你会怎么做?你们自己讨论,等等来告诉大家。

  (4)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的敲门方式是有礼貌的,怎样的敲门方式是没礼貌的。

  (5)谁在敲门啊?你觉得他敲门的声音像什么?你们平常是怎么敲门的'?小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上来表演。

  2、小结:刚刚小朋友说的真好,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学会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敲门,笃笃笃……(老师边说边做示范轻轻敲门的动作),小朋友要懂得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小客人。

  3、播放诗歌音乐,教师示范朗读,播放PPT。

  (1)教师示范朗读,强调常规幼儿认真倾听。师:现在老师朗诵,你们要认真听哦。

  (2)听完提问:哪位小朋友告诉老师,故事里都有谁啊?发生了什么事呢?雷公公是怎么敲门的呀?啄木鸟呢?老奶奶给谁开了门呀?

  (3)提问:你喜欢哪种敲门方式?奶奶最后给谁开门?为什么?嗯~那小朋友觉得像啄木鸟这样敲门的声音好听吗?

  3、幼儿学习朗诵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语气来学习朗读儿歌。

  提问:

  (1)雷公公的声音的怎样的?(很大声),同时播放打雷的声音,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是怎样的?(轻轻的声音),同时播放啄木鸟啄树的声音。

  (2)朗读"我装雷公公"这一段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语气?(语气很急,敲门时"轰轰轰"的很大声)

  (3)朗读"我装啄木鸟"这段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语气?(语气比较柔和,敲门时"笃笃笃"的声音比较轻)

  3、幼儿了解人物前后不同的态度与效果提问:我装雷公公敲门"轰轰轰"时,奶奶开门了吗?我装啄木鸟"笃笃笃"敲门的时候,奶奶开门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4、组织幼儿分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鸟》,让幼儿从中进一步体验作品。

  (1)幼儿分组表演,第一组幼儿表演"雷公公",第二组幼儿表演"啄木鸟",教师扮演奶奶。突出语气的变化。

  5、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像啄木鸟一样轻轻地有礼貌地敲门,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敲门要有礼貌,时时刻刻都要做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1)将雷公公、啄木鸟、奶奶的头饰投在表演区,鼓励幼儿表演儿歌。

  (2)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要学啄木鸟讲文明、懂礼貌。

  儿歌:《雷公公和啄木鸟》

  我装雷公公,"轰轰轰!"去敲奶奶的门。敲了老半天,敲的越是响呀,里面越是没声音。我装啄木鸟,"笃笃笃!"请奶奶给我开开门。奶奶奔出来,像闪电一样,欢欢喜喜打开门。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但分组讨论模仿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开始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讨论,在让孩子们学习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急,掌握诗歌的情况下,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模仿时出现不会模仿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大局。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认读汉字“鸵”、“犀”、“嘴”、“豹”,并分析字型特点,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2.知道犀牛、鸵鸟、巨嘴鸟、豹这四种动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珍惜和保护它们。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图片、字卡。

  2.跳跳棋、配对、动物图书若干本、苹果贴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复习学过的字词。

  1.(课件中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幼儿倾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出示森林画面):原来,这儿是一片动物的乐园,调皮的小动物和小朋友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去找找看有些谁呢?(复习汉字词:“孔雀”、、“马”、“狮子”等。)

  2.师:原来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刚才它们跟我说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它们可是精心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猜猜看会是什么?

  二、以书的`形式引出“犀牛”、“鸵鸟”等四种动物的图片和汉字。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会是什么呢?(出示书的画面)哇,原来是一本精美的图书,打开看看书上写了什么?(打开书)

  2.师: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是谁,你认识吗?,(幼儿回答)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它到底是什么呢?(播放录象)它叫什么,你听出来了吗?原来它的名字叫鸵鸟(念汉字),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瞧它有着长长的脖子长长的脚。一起念一遍“鸵鸟”。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鸵鸟”这两个字宝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有一个“鸟”字)“鸵鸟”的“鸵”它的左边也有一个“鸟”字,“鸵”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

  3.依次认识“巨嘴鸟”、“犀牛”、“豹”这几种动物,认读汉字“嘴”、“犀”、“豹”,并分析字型。

  4.师:小动物送给小朋友的这本书上原来都是一些你们喜欢的动物,你们高兴吗?那就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出示所有的动物画面,认读所有汉字。

  5.师:老师把所有的图片都藏起来,看看你们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认读汉字)

  6.游戏“下雨了”。

  请小朋友将汉字宝宝送回到相对映的小动物的家躲雨。

  师:你们都正确的把小动物送回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们向你们说声:谢谢你们,小朋友!(不用谢)

  7.师: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喜欢)所以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对吗?

  三、幼儿去“森林休闲屋”进行游戏活动。

  师:刚才我听小动物们说森林里有个“森林休闲屋”,里面有许多好玩的游戏,有“跳跳棋”,有“交朋友”,还有许多好看的图书等,你们想去玩吗?(想)那就让我们去尽情地玩吧。

  幼儿分散游戏。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纸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通过操作实验,运用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纸质发出的声音。

  3、激发探索兴趣,享受用纸伴奏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份:打印纸、卡纸、瓦楞纸、玻璃纸、报纸、皱纹纸。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认识教师提供的纸。

  师:“小朋友们,桌上有许多的纸,你们都认识吗?”“它是什么纸?”

  (二)探究纸是如何唱歌的。

  探究让纸发出声音

  1、纸怎样可以让它发出声音。

  2、不同的纸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拿的是什么纸,是怎样让它发出声音来的`。

  (三)探索相同的一张纸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1、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白纸发出不同声音的?

  2、为什么同样的纸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可以运用拍、弹、抖、撕、拉等方法让相同的一张纸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四)游戏

  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好吗?”

  教师拿一张纸,随音乐拍出某种节奏。

  师:“刚才老师发出了什么样的节奏?现在请你们自己选择一张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手中的纸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做。”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经典】08-23

中班教案(精选)08-25

【经典】中班教案08-19

(经典)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8-10

中班教案(经典)08-14

中班教案【精选】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