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2 09:05:2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顺文章脉络,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初识晏子。

  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杨氏之子这位小朋友,感受了一个九岁孩子的聪慧。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上的大朋友。他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群雄纷争的春秋时期,此人曾做过齐国的宰相,他有个特点――身材矮小(据古书记载,此人身高五尺,相当于一米四左右。举例),但是此人有一大特点——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板书:晏子)

  (说起晏子,他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收录在一本书里了,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

  晏婴被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好,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晏子使楚。(“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晏子出使楚国)。

  是啊,今天啊,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来,现在我们就出发吧!把课本翻到50页,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

  晏子 春秋 乘机 敝国 大夫 大臣 囚犯 盗贼 侮辱 规矩 淮南 柑橘 枳 笑嘻嘻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板书在小白板上)

  读准字音;质疑问难,强调“敝国 大夫”的意思,并指导“臣”和“敝”的写法。

  解疑后,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

  (2)整理脉络

  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浓缩成一个词表达(侮辱))

  经过(3、4、5): 三次斗智

  结果(6):楚王尊重晏子 指名读“结果”,也浓缩成一个词表达(尊重)

  (3)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刚才读课文,我们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还读出了这篇课文的大意,还理出了这篇课文的思路和脉络,那么,你们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板书的脉络图是最好的提示)

  总结:(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最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晏子最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当然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有很多:还可以从课题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话;还可以把段意叠加起来;还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等;那么这些方法,我们在今的教学中还进一步学习)。

  你看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注意看文章的起因和结果。楚王想侮辱晏子是这个故事的因,不得不尊重晏子是这个故事的果。我们说:有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可是我们来看,有了这样的因,却没有这样的果,而且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在事情经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晏子的语言中又隐藏着怎么样的智慧,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一起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们想想,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什么难堪啊?--钻狗洞),一起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 .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第3自然段)

  (1)找出能体现晏子智慧的句子,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师巡视:有的同学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同学,思考已经成熟了,便开始奋笔疾书了,每一种读书的方式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成果?)。

  提示:从语言和神态两方面来找。

  神态:看了看(说明晏子反应敏捷)

  语言:自由朗读晏晏子说的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有杀伤力。(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要我从狗洞进去,那么(楚国是狗国)(让学生明白:晏子这种巧妙的回答是借力打力,将计就计)

  (2)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当时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一个人说的话要和身份相称,晏子是外交官啊,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气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不卑不亢的 冷静地)。

  总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不卑不亢的读读晏子的反驳。

  一起用不卑不亢的的语言来朗读。

  (4)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只好)。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再次读读第3自然段,领略晏子的智慧和勇气!)

  结语: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对第一次斗智的讨论,知道了晏子的语言特别巧妙,它是一种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正是因为楚王想侮辱晏子,被晏子的智慧搞得反受其辱,而晏子不辱使命,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那么在接下来的两次斗智中,他有更加精彩的对白。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期待!

  课文拓展:

  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

  你理解他说话的妙处了吗?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大舌头—砸自己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理念】

  赏析与评改是激励,也是再次指导。注重学生自我展示,互相赏析,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注重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中感人的细微之处,获得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适当增添一些感人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编辑阿姨”的话──小结习作情况

  (设计意图:与指导课保持情境的连贯性,教师以编辑阿姨的口吻小结习作情况,趣味盎然。)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给《小学生之友》的编辑叔叔、阿姨投过稿吗?

  2、现在编辑阿姨打开投稿信箱。(课件:投稿箱)哇,妈妈为救女儿被车撞伤了;爸爸发高烧还陪儿子做作业;一家人开开心心去厚田沙漠搭沙雕;为给妈妈做礼物把手指划伤了。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

  (选择学生习作中的典型事例用简单的话概括,总体评价习作)

  3、编辑阿姨还夸我们小作者的习作中运用了不少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也不太多。你们写得真是太好了!

  二、“棒棒娃”──美文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为学生展示习作搭设平台,围绕习作要求,在生生交流中学习表达、学会评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

  1、编辑部的“棒棒娃”也很欣赏大家的作品,他还特别推荐了一位小作者的大作。想不想欣赏欣赏?

  2、《……》是哪位小作者的大作?掌声有请,请上讲台来。

  鼓励上台读大作的小作者,“文章三分写七分念”,好好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很感人?(板书:感受真爱)

  3、小作者配乐朗读完大作后,引起生生之间的互谈感受。在生生交流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作,并用波浪线划出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

  三、“星星姐姐”──精彩句段(课件)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展示习作的面,让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习作的成功之处,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并且有利于把同学习作的长处吸收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实现资源共享。)

  1、编辑部的“星星姐姐”觉得咱们小作者的作品都写得特别好,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精彩句段。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些精彩句段用波浪线划下来。划下来以后,再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大声、自豪地读读这些精彩句段。

  2、小组交流后,让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读完后,让组员说说为什么推荐他来读。其他组的同学听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另外,“星星姐姐”还特别推荐了小作者写的两个精彩句段给大家,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课件出示:两个精彩句段)读完后,请大家谈谈感受。

  四、“大眼睛博士”──习作修改(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共同修改一篇自我推荐的习作,指导方法,激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自读自改,互读互改,自我完善。)

  1、编辑部的“大眼睛博士”看了大家的习作觉得挺不错,但希望能写得更精彩一些。那我们该怎么办呀?好,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不足。(板书:修改不足)

  2、我们先来共同修改一篇习作怎么样?谁是勇敢者,想让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呢?(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习作上台来)

  想得到这个奖吗?要得到这个奖可是有条件的哦!要认真听同学念,同学念了一段,你就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补充些内容,明白了吗?

  (2)教师营造生生、师生互动氛围,并相机指导修改符号“O”(错别字)、“______”(不通顺的句子)、“√”(增添一些内容)。

  (3)评选“最佳小编辑奖”。

  3、大家知道怎么修改习作了吗?各位小作者注意,马上我们就要评选“最佳小作者奖”了。想得到这个奖吗?那就听清要求,能够大声读自己的作品,一边读一边改,还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怎么改。改好了就找人自豪地读一读,以前怎么写,后来怎么改,改了以后感觉怎样。高兴找谁读就找谁读。(为学生提供实物投影等展示平台。)评选“最佳小作者奖”。

  4、要是大眼睛博士看了咱们小作者修改的习作一定会非常满意的。他还让余老师带了一句话来送给大家。来读读吧!(课件:“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5、回家后,想念给爸爸妈妈听吗?那回家后,念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的修改意见,再改一改,越改越精彩!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得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个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三颗纽扣”的房子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认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评价。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小结: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扩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个童话故事改变成课本剧,体会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表演课本剧。

  4、评议。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总结课文,启发想象。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在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什么吗?

  2、学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科的优美词句。

  3、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着重学写带有又字旁的字。

  2、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能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启发学生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他们树立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

  2、学写带有又字旁的字。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能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词卡或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

  齐读课题:《我多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听清字音)

  2、请学生借助生字表画出生字,并反复认读。

  3、同桌互相指读生字。

  4、教师指名认读,带读识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做你指我猜的游戏。

  5、请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小组学习:互听、互评、互助。

  7、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听、评,重点指导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三)感悟语言,有感情地朗读。

  1、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奶奶家门前的小河,前后有什么变化吗?

  你是从哪儿看出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你通过朗读,让我们听出这条小河发生的变化。

  自由练读,指名反馈。

  面对这条被污染的小河,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2、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请学生自读课文34段,思考:我上用什么方法来改善被污染的大自然的?

  (2)指名反馈。

  同学们,真要是靠这种方法来改善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对我们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因此,我们现在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环保意识,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天空永远那么蓝。

  3、朗读训练,读出情感。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4、关于保护环境你有什么梦想?为什么这样想?

  (四)积累运用。

  1、读读词语库中的'词语。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带读。

  2、引导学生归类积累:

  请学生按要求说词语(文中或课外)。还能说几个像干干净净这种形式的词语吗?

  (五)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复习生字,自主记忆。

  1、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带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

  2、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4、指名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总:指导写好心字底。

  干:注意上横短,下横长。

  声:注意上面是个士字。

  2、对、欢、劝、戏:注意又字旁的位置,把握左短右长的结构特点,把字写匀称、端正。

  请学生当堂进行写字练习:一个字写一遍,难写字可练写两遍。(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辅导)

  3、重点指导带又字旁的字。

  (1)课件演示或出示识字卡片: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指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记忆的?

  (四)作业

  1、认真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

  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

  (听取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同学们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2.读书天地:

  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仔细观察图画,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出图画的意思。

  4、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动物们能表演精彩节目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

  教学重点:从动物的精彩表演中体会马戏团叔叔、阿姨为之付出的辛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学校组织大家看了一场杂技表演,同学们观看之后,觉得好看吗?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个节目来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次的杂技表演很好看?(精彩)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的一场"精彩的马戏"。(板书课题)

  马戏本来是指人骑马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也指经过训练的动物们的各种表演。那我们课文中所讲的'马戏是指谁的表演呢?

  二、新授

  (一)1、听朗读示范。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用"-------"画出节目名称。

  3、指名学生说出节目名称,教师相机板书。

  4、瞧,精彩的马戏表演开始啦!(课件演示)

  (二)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请学生评价。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马戏,在这场马戏中,有许多精彩的节目,那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哪几个节目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猴子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节目。

  (1)听示范朗读,想一想这一段讲了哪一个节目。

  (2)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你们喜欢猴子表演的这个节目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吗?你们是读了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才感觉到这个节目精彩呢?

  (4)看课件演示:猴子爬竿

  (5)看了猴子的表演,我们知道了这个节目确实精彩;特别是它那顽皮的样子,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那我们在读这段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高兴、轻松)

  (6)自己试读、小组读、指名读

  (7)小结:猴子倒竖蜻蜓这个节目表演得很精彩,课文后面讲的几个节目也非常有趣,想去看看吗?

  3、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三、第四段。由扶到放。

  (1)回顾刚才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出小组学习的自学方法。

  (2)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学习汇报。学习这两段之后,说说你觉得节目的精彩之处和学习后的收获。

  4、学习第五段。

  小动物们还表演了很多节目,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五段。问: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有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三、教师总结。

  四、扩展训练:

  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现在同学们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