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3 10:23:0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精华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课前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泉水、赞美泉水的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泉水,让生选猜后尝,得出泉水结论。

  2.启发学生说说泉水的特点。(可以从出处、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来说)

  3.泉水从山上一路欢快地走来,看到了些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二、示范朗读

  1.教师放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边听边看书中插图并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学生字

  1.学生运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问老师等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师用投影出示生字,生汇报。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师去掉拼音,生齐读生字。(平、翘舌音多读2遍)

  6.游戏:送小拼音回家(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五、指导书写

  1.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2.此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不要写成“巳”。

  3.教师范写要漂亮,学生先描红再自己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流利朗读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评价指导。

  4.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泉水》一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再听全文,感知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请一名同学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给配乐。)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读悟,感情朗读

  (一)1—2小节。

  1.师提问题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生自己读1—2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要读出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第3—7小节。

  1.师:刚才我们用“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前两个小节,学习效果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还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3—7小节。边读边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自读读,指名读。

  3.学生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引导生通过“来吧,来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等句子的理解体会泉水乐于助人、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7.指导朗读:通过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要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出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师: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学生准备、交流。

  3.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选择背诵

  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六、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自己编歌词唱。

  5.讨论延伸: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石缝

  水池多山里的姐姐

  泉水

  平地清杜鹃花

  山坡甜果树

  献给美好的生活

  山谷美百灵鸟

  大海好多飞流的泉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汇报预习情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生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生质疑

  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四、整体感知

  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口述)

  三、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讲读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

  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

  说说你的理解:(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科普作品所介绍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大胆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合理的语言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身边事物规律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在持续地深入中,由最初对宇宙和自然的懵懂的好奇与猜测、幻想到今天的载人飞船的太空遨游这一系列认知上的量的飞跃。但是直到今天,还有很多的问题是悬而未决的谜团,对此,人类继续进行着研究与探索,而很多研究成果更需要从被少数人得知到为多数人了解,从文学领域上来讲,科普作品无疑是承载这一任务的有效文化载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旅行》,就是英国当代科普作家巴里·齐然尔曼和戴维·齐然尔曼的优秀作品。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自读提示”和书下注解①的内容。

  2.默读全文,指出各个小标题所介绍的主要内容。

  三、课文分析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时间与空间的。

  教师作适当引导与评价,在这个问题上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不必有一个既定的标准答案去约束,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向他人说明道理的能力。

  比如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20xx亿颗恒星中的一颗,银河系之中还有着数目惊人的河外星系,宇宙的遥远和无限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关于她的奥秘要用“无穷”来形容。地球人类的眼光还没有越出太阳系,可以认为,UFO实体来自宇宙的某一个地方。我们地球人不也有自己的宇宙飞船吗?UFO在人的视觉中是个物质的东西。可是,它可以转瞬湮没,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有的时候,人的眼睛可以看见UFO,而雷达却捕捉不到,摄像机也拍摄不到。有些案例表明,UFO能使人失去时间概念,或使人用意念的力量使汤匙弯曲。从大宇宙的角度来看,一切现象都有其解释。类似这样的认识,相信学生们会有很多可说的,一方面锻炼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引发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2.那么我们就结合同学们所谈的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展示空间与时间旅行的。请同学们指出每个部分的大意。概括大意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文章的结构图:

  3.加快速度的方法在于连续的时间段要能提供足够的推力,请同学们结合练习二第1题考虑作者设想了哪些方法?

  教师明确:(1)化学燃料推进系统;(2)核裂变推进系统;(3)核聚变推进系统;(4)也许根本不需要燃料,可以从太阳风获取能量;(5)梦想家们的设计:物质——反物质发动机。

  4.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教师明确:因为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人的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了。空间旅行者衰老的速度是没有进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人类在时间膨胀中生活,生命好像暂时停止了,实际上能够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

  四、总结

  文章作为一篇科普作品,本身在结构和语言上并不存在过多的疑难点,主要是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在总结本课时就应该在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说明问题的方法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能力。

  基于这一点,应启发和鼓励学生在课下结合书本知识适当阅读有关人类对未知宇宙界探索的科学成果的书籍,一方面加深了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素质的培养是有着极大意义的。

  五、布置作业

  1.在适当涉猎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文提到的科学知识加深理解。

  2.就自己了解的某方面科学知识加以归纳,试写一篇科普性的小作文。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

  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用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璃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2.通过复习,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难点:

  1.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文言文的复习。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学生答:‘不亦乐乎!’

  好,今天,我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

  好,下面大家打开课文目录,看看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什么文体?(议论文)

  二、复习议论文阅读的有关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2.议论文有哪三要素?

  板书:论点、论据、论证

  3.什么是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4.请大家打开第二单元的课文,找一找各篇课文的中心论点。

  第九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中心论点是第一自然段的“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第八课《多一些宽容》的中心论点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第七课《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是“但我却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5.看了这几篇课文,你们发现它们的中心论点都在课文的哪里提出来的?(开头)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议论文的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也有的课文在的结尾归纳出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偶尔也出现在的中间部分。

  考试的时候,题目叫我们找出一篇的中心论点,我们先在开头找,找不到就到结尾找,结尾找不到就到中间部分去找。

  6.联系课文,说说我们在议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语言要达到什么要求?

  论点必须旗帜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十分明确,不能含糊,模棱两可。比如:……

  7.什么是论据?

  (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

  8.论据包括哪两种?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主要指事例、史实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及科学原理。)

  9.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它们的各种论据。

  第九课的论据:

  第八课的论据:

  第六课的论据:

  10.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11.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

  12.在课文中找出各种论证方法。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13.议论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

  1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富有概括性,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用词鲜明、生动、严密。

  16.议论文中的事例和记叙文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17.小结。

  18.议论文阅读练习。

  三、复习《陋室铭》

  1.复习重点实词与虚词。

  名:出名。

  斯:这。

  馨:指品德高尚。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丝竹古今意义的区别。

  3.这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作者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追求高尚情操的情怀。

  7.你们觉得刘禹锡是否是十全十美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小结。

  9.课堂作业。

  四、总结。

  字词听写题:

  狭隘 热忱 纯粹 派遣 鄙薄 殉职 热忱 毋宁 啁啾 翌日

  笃信 宽宥 窒息 灼热 殉职 旁骛 亵渎 胸襟īn 摒bìng弃

  迥iǒng异 芥iè蒂dì 嫉í妒dù 缅iǎn怀 揣chuāi摩

  萎5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侯”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出示落花随风飞舞图,播放古风音乐)

  (2)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吗?

  个别读,男女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3。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

  提示: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轻烟入: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4。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5。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

  (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4)......

  6。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1)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

  (2)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

  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拓展延伸一个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得掌柜的大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嘲弄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作罢。继续前行,路过一户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解释,农家这才明白过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吩咐师爷晓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转眼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7。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读吗?

  个别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四)探究质疑。

  1。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

  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