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0 09:02:4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对黄河灵魂精魄的赞美;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知识要求: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要求:想像黄河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知道黄河魂指的是什么;通过语言文字想像黄河壶口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陕西的宜川,山西的吉县之间,黄河的河面从五百米以上的宽度猛然收缩为五十米左右,河水骤然落下。形成了万里黄河最壮观的瀑布――壶口瀑布。今天我们一块来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壶口瀑布”而叫“黄河魂”呢?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适当批注

  三、 自学自学生字新词

  1、 读生字

  2、 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理清层次结构。(小组讨论,全班发言)

  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壶口瀑布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实际如何?作者存有疑虑。

  第二到五自然段集中描写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气势。

  第六、七自然段写作者的感受。

  2、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内容(看录像或图片)

  ⑴请学生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我”来到壶口,感觉如何?

  ②你对壶口瀑布这一景观哪里最感兴趣,说说(自由发言)

  点拨:在这几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形象优美的'词语,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比作千万条黄鳞巨龙把跌落深渊的水向上冲的样子比作强劲的龙卷风等等,读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身临其境。

  ⑵带感情读课文

  3、 学习第三部分

  ⑴作者歌颂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精神?反复读第六自然段。自由发言,谈体会。

  ⑵为什么用黄河魂作题目?

  老师归纳:壶口瀑布在黄河上,它的形成离不开黄河,离不开黄河的水,最主要的是壶口瀑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精神、壮举和气概正是黄河水的灵魂的集中体现,这里的“魂”指的是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

  ⑶满怀感情读这部分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海上日出》,第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第一单元,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体会抒发的美好感情,注意观察景物上,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

  本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

  本班学生42人,朗读能力较好,基础薄弱,思维迟钝,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六、教法选择:

  看图,读读、讲讲、评评、比比、练练。

  七、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课文范读的音乐。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课文内容

  本文作者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市。80年代以来被誉为“文坛泰斗”。

  每当人们来到海边,总忘不了早早起来看海上日出,那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呢?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你不仅会如同亲眼看见大自然的之一伟大奇观,而且会被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生动地描述所折服。仔细观察图画,看一看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海上日出录像。(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练习口述图意。

  1、老师提示学法。

  先整体观察,再仔细观察细微部分,最后回到整体印象。练习边观察便叙述。

  2、检查交流

  第一幅图:描绘了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景象,图的下方全是海水,说明是在海上看日出。太阳比较接近海面,红而圆,没有夺目的亮光,说明太阳刚刚升起。

  第二幅图:描绘了太阳被云遮住是的景象。

  (三)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让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对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

  2、检查交流初读情况。

  fànchà

  范(范围)(示范)刹(刹那)

  xiāng

  镶(镶牙)

  3、练习辨字组词:

  辨()辩()辫()

  4、学习新词,并口头造句。

  目不转睛:

  灿烂:

  刹那:

  夺目:

  奇观:

  (四)引导理清课文层次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同桌讨论商量。

  第一段(1自然段)“我”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

  第二段(2、3自然段)“我”在晴朗无云时看日出。

  第三段(4、5自然段)“我”在有云时看日出。

  第四段(6自然段)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五)板书设计:

  一、时间、地点、次数

  1、海上日出二、无云看日出

  三、有云看日出

  四、赞美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十、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学会了3个生字,能理解5个词语的意思,能通过看图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按时间理清课文脉络。

  缺点:在词语学习时练习太少,板书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本组教材的导语

  1、学生借助拼音读教材的导语,并思考:好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品质?

  (爱劳动、爱集体、诚实)

  2、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好孩子,那么你发现自己的身上还具有哪些好品质呢?能说给大家听吗?

  (说自己的长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2、再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⑴在小组内汇报朗读,互评。

  ⑵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给予指正或者同学间进行互评。

  ⑶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4、课件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让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新词,识记生字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出不明白的词语。

  2、交流:哪些词语是你不明白的?

  3、出示词语:读一读。

  4、创设故事情境,感悟“虚心、骄傲”等词语:

  “小刚和小峰是同班同学。小刚学习非常优秀,有了成绩也不骄傲,老师说他是个虚心学习的孩子;小峰学习不认真,取得一点儿成绩就翘尾巴,是个骄傲的孩子。”

  “小刚待人热情,有客人来马上会拿出好东西招待;小峰呢,有客人来连招呼都不打,亲戚朋友都说他是个待人冷淡的孩子。”

  “小刚还是个十分诚实的.孩子,从不撒谎;小峰就不同了,有时家庭作业没做完就骗老师说忘带了,小伙伴都说他是个虚伪的孩子。”

  边说边问:你喜欢和谁做朋友呢?为什么?

  5、学习生字:

  ⑴出示生字:

  指名读。

  指导读准字音,如:“诚实、招”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

  ⑵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几个是最难记的,动动脑筋,有好方法记住吗?

  ⑶读词:虚假、骄阳、傲气、淡绿、诚心、果实、赢了、称赞、招手。

  ⑷用游戏方法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四、课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对子让学生认读。

  2、鼓励学生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3、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课前准备

  查找两首诗的相关资料,准备录音磁带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教师补充: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简介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五、研读赏析

  1、提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提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诗人在这里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不管挫折、困难还是成功,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六、拓展延伸

  1、提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重音、节奏。

  2、朗读诗篇,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寓意。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四、研读赏析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诵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五、拓展延伸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收获?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积累联想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六、布置作业

  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500字以上。

  教学反思

  1、以读促讲。这两首诗寓意深刻,节奏感强,极适宜朗诵。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学习朗诵技巧,我也努力让我的范读将他们带到充满诗意的空间。初一的学生表现欲望较强烈,在老师的带动下,不由自主地跃跃欲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展开了朗诵小竞赛。声情并茂朗诵对深刻理解这两首诗地寓意起到了关键作用。

  2、给问题创设真实的生活背景。学习这两首诗要学习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身,从中有所感悟。

  3、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语言、思辩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这篇课文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但学生对这类事理性说明文并不熟悉。本文介绍生物入侵的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学生对外敌入侵比较熟悉,而没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故可以从熟悉的外敌入侵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说明顺序入手,可以更好地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课前准备

  1.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字词积累

  栖息(qī)藩篱(fān)归咎(jiù)厄运(a)

  酝酿(yùnniàng)五彩斑斓(bānlán)啸聚山林(xiào)

  束手无策(shù)物竞天择(jìng)无动于衷(zhōng)

  三、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明确“生物入侵者”的含义。

  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什么叫“生物入侵者”。

  第2-4段:具体介绍“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第5段:“生物入侵者”入侵的途径和增多的原因。

  第6-7段: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两种不同态度。

  第8段: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板书)逻辑顺序

  结合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明确:

  列数字:

  ①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①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

  ②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打比方: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②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五、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师点拨:

  1.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学生先介绍收集的生物入侵的例子,教师可补充介绍生物入侵的例子:

  1.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2.地中海果蝇。

  3.斑贝危害触目惊心

  4.食人鲳在中国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七、课堂小结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湖南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

  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八、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组织一次以“话说生物入侵者”为题的讨论会。

  (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应动员同学人人参与,个个发言。)

  2.以“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为辩题,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

  基本观点:

  (1)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2)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梅涛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教学方针,结合本课特点,我为本堂课制定了几个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时,由学生根据事例给“生物入侵者”定义入手,学生初读课文积累词语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体分析文章内容时,注意体现教师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说明文章的写作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在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授课后,我认为此堂课基本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参与面较广,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民主、和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把三、四自然段连读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会更好;分析说明顺序后,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应该当做重中之重讲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精选)语文教案11-05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教案【精选】10-25

[经典]语文教案10-10

语文教案(经典)10-06

【经典】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