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15 09:34:3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植物、动物、人物,让我们活的快乐,活的自由。大家都互相帮助对方、相亲相爱,到处泼洒满爱,成为了爱的世界!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激发幼儿对蒲公英和小蚂蚁的兴趣。

  2、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让幼儿懂得乐于关心、帮助他人的人,才可以生存、发展和拥有更多的好伙伴。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倾听同伴谈话的习惯以及与人交谈的习惯。

  4、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角色,体验角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一张;磁性的教具:四只小蚂蚁、树叶、小船、一条大虫、四个小伞兵士;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一样多;蒲公英妈妈和大虫的头饰各一个;配上故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问候,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是星期几呀?

  (二) 热身:小朋友们来跟老师做一个手指操,好吗?一只手指变变变,变成毛毛虫;两只手指变变变,变成小白兔;三只手指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四只手指变变变,变成小狗;五只手指变变变,变成老虎……

  (三)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 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是谁呀?(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 今天老师就来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名称:《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四)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1、教师带有语言变化、动作来讲述故事内容。

  讲述故事后提问小朋友: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呀?2)故事里讲到了谁和谁呀?

  2、 出示背景图片,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分段讲述。

  1) 老师讲述故事的第一段:

  提问: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朋友们猜猜小蚂蚁上了岸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欣赏故事的第二段:

  提问:小蚂蚁上了岸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提醒幼儿用故事中好听的词来说说蒲公英妈妈。

  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对待小蚂蚁的?

  小蚂蚁是怎样对待蒲公英妈妈的.?蒲公英妈妈说了些什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解释笑盈盈、快活等词语。

  小蚂蚁离开了家,那它是怎么回到家里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中的小蚂蚁是如何回到家的。

  3、 欣赏故事的第三段:

  提问:小蚂蚁是怎样回到家的啊?

  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想到了什么?

  4、幼儿自由交谈:幼儿交谈的过程中,老师四处巡查,到不同小组去与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想到了什么?”引导不说话、不

  讨论的小朋友开口谈论,想象丰富的讨论话题。

  5、个别发言:老师邀请举手举得好听话的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师幼共同讨论。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好朋友吗?

  当你遇到困难你的好伙伴是怎样去帮助你的?

  你们帮助了别人后,心里感觉是怎样的?开心、愉快……?

  你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后,心里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2)老师请你们之间互相帮助他人的事情表演出来和小朋友们分享?老师要请表现最棒、安静、坐的好的小朋友。

  (六)教师总结:我们大家都有好朋友,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小伙伴。这样我们身边才会充满爱,到处都是爱。

  (七)延伸活动:小朋友们下次告诉老师你和你的好朋友是怎样去认识的,你们之间互相帮助过对方什么。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2.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能根据参照物的不同,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人手一份房子图卡、每人一张小动物住楼房的工作单。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1.玩小动物等车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师:几只小动物在等汽车,从公共汽车的站牌开始数,**排在哪里?

  2.玩小动物排队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师: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从站牌开始数,**排在第几(第5)

  3.游戏“找找看”,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参照物的不同,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师:现在从左往右数,谁在第一?谁在第二?谁在第三?......

  4.进行“小动物搬家”操作活动,复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出示房子图卡,认识小动物的新家,数一数房子有几层?

  (2)请幼儿根据作业单上的要求,将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3)教师观察指导并检查幼儿的操作情况。

  5 . 师生共同游戏:翻双色片

  (1) 请幼儿数出5个双色花片,横着排成一排,从左边起把第2个翻成蓝色。

  (2) 请幼儿将5个双色花片竖着排成一排,从下边起把第3个翻成蓝色。

  (3) 教师摆双色片,请幼儿说过程

  6.延伸游戏:两人合作,一人说要求,一人翻花片。

  活动反思:

  活动的优点

  1.注重操作和游戏的趣味性

  皮亚杰认为:智慧发端于动作,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学习序数,不是仅仅满足于幼儿掌握了序数词,而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我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巩固,并尽可能多的考虑趣味性。“小动物排队”、小动物住楼房”、“翻花片”等一些列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师幼互动良好。

  2.关注序数词的掌握

  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活动的第一环节,教师充分抓住幼儿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时间,结合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使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较好的把握活动重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2。

  3.利用标志直观地说明判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我们知道,物体所处的位置与判定的方向是有关联的,因起始的方向不同,物体排列的位置也不同。但是,中班幼儿对于“左右”空间方位的判别还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注重运用手势、标记或箭头标志等辅助指导语,帮助幼儿直观形象的理解“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开始数。在游戏巩固环节,我为幼儿提供了带有标记的操作板,很好的解决了因为幼儿座位方向不同导致左右方向的变化问题。为幼儿的操作和自我检验排除了干扰。

  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引导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

  在序数教学中要引导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我知道要抓住这个要点,但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困惑。经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在“翻花片”的游戏环节来突破。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请从红旗的标记开始翻出2个红花片,把从右边开始数第二个花片翻过来。

  数一数,红花片有几个?(3个)从左边开始数红色花片排第几(第三)?

  通过这样的操作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有几个”是问东西一共有多少?“第几个”是问物体排在第几个位置。

  2.要进一步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

  序数判定中的相对性: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于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为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从星星的标记开始数,小狗排哪里?(第二)

  从月亮的标记开始数,小狗排哪里?(第四)

  为什么小狗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排第四?

  小结:原来,同一个东西从不同的方向数,它的顺序就不一样。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3/4拍的节奏。

  2.感受新年活泼欢快的气氛。

  活动准备:新年树、悬挂的小物件、小狗、磁带

  设计思路: 新年即将到来,但和幼儿的谈话中发现幼儿对于新年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平常总是跟在爸爸妈妈后面过年,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通过这次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过新年的`快乐气氛,从而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状态变为有意识的状态,让幼儿喜欢过年,懂得长大一岁要更加懂事了,进而对新年有深刻的感知,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乐,随意做动作,引导幼儿体验新年欢快的气氛。

  二.学习歌曲 1.完整的欣赏歌曲。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拍手,熟悉音乐旋律。

  3.幼儿和教师一同念歌词。

  4.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唱歌曲。

  三.歌表演

1.许愿。

  2.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吧!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中班教案 篇5

  教学对象:3.5—6岁儿童

  授课舞目:一级舞目---小熊舞(儿童舞蹈)

  一、教学目标:

  1、 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等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2、 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以此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仿学习的兴趣。

  3、 训练孩子上身的含、冲、靠、腆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

  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练习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关键动作:.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切不可抠胸、缩脖子)。

  2、 要强调五个手指用力张开。耸肩时重拍向上,去找耳朵。

  3、表现小熊刚刚睡醒时的状态,捉蜜蜂时的调皮和吃饱后的满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握好基本动律以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刚睡醒的样子(打哈欠、揉眼睛等)、还有吃饱后拍拍小肚子,最后让小朋友想象小熊的.形象并把它加入到舞蹈中。也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将动作串联起来。例如: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一只刚刚经过冬眠的小熊在树洞中慢慢性来咯额。伸出洞来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忽然觉得空了一个冬天的肚子饿了,就钻出洞来寻找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吧。这时它看到了三只小蜜蜂,有蜜蜂,当然就有蜂蜜啦!小熊高兴极了!几只可爱的小熊爬着聚拢到一起,伸出小熊掌不停地捞起蜜蜂,放到嘴里舔一舔,真甜啊,吃的好高兴啊!

  2、 按音乐分段教、练:

  前 奏

  【1】1-8 四人一横排,体对一点,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觉状,左手扶膝盖。

  【2】1-6伸懒腰,表现冬眠后出醒的小熊。

  7-8上身立直,双手扶膝盖。

  第一遍音乐

  【1】1-4上身前腆,目视一点。

  5-8身还原。

  【2】1-4上身含胸,目视腹部。

  5-8身还原。

  【3】重复【1】1-8动作。

  【4】1-4右手点指,左手扶膝,依次对8、1、2点点指指出(眼随手动),第四拍保持舞姿。

  5-8右手经上弧线还原到8点(眼随手动)。

  【5】1-2双手扩指、右起交替拍膝盖三次,第三次右手拍膝左手扩指。第二拍保持舞姿,身体随动,目视一点。

  3-4做【5】1-2反面动作。最后一拍右手扶膝,身体不动。

  5-8左右倾身,耸肩两次。

  第二遍音乐

  【1】1-6跪地爬成圆圈。

  7-8盘腿坐,旁按手。

  【2】1-4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第三拍折腕(眼随手动)。

  5-6上身向前冲同时曲臂舔手心,做舔蜂窝状。

  7-8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

  【3】1-8做【2】反面动作。

  【4】1-8重复【3】1-8拍动作,双手一起做。

  【5】1-2身前倾,双手交替碎拍地,第二拍抬起右手扩指(眼随手动)。

  3-4做【5】1-2反面动作。

  5-8保持舞姿,双手扶膝盖,右左倾身耸肩两次。

  五、教学总结:

  这个小舞蹈主要训练了上身的含,腆,冲,靠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的动作,通过这些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

  六、布置作业:

  跟音乐练习《小熊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