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21 17:17:30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有开心和悲伤不同的情绪,懂得一些让自己的心情快乐的方法。

  2、制作开心罐头,围绕“我最快乐的……”主题开展装饰绘画活动,体验制作的快乐。

  3、能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开心罐头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开心,悲伤娃娃各一个。

  2、师自己制作的开心罐头一个

  2、幼儿人手一个八宝粥空罐头,各色颜料及棉签。

  活动过程:

  1、预热阶段:快乐和悲伤

  师:看,班里来了谁?(娃娃)

  师:呀,小娃娃怎么了?(观察娃娃的表情了解开心和悲伤两种情绪)可能发生什么事了?(猜测)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和他们一样的心情?(鼓励幼儿回忆讲述)

  师:当心里很难过甚至想哭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变好?(幼儿可讨论后回答)

  2、图形刺激:我的开心罐头

  师: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你们看,这是一个开心罐头,里面藏着许多开心的故事,每当我不高兴的时候,只要拿它出来,看这上面的许多开心的故事,所有的'伤心和难过都会赶走了。(让幼儿观察开心罐头上的画面)

  师:猜猜我的开心罐头上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3、想象创造:制作自己的开心罐头。

  师讲解制作要求:在罐头表面画上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幼儿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比较强的幼儿鼓励其丰富画面内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鼓励其绘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

  4、作品赏评:开心罐头的故事。

  师:小朋友的开心罐头上的开心事可真多,谁愿意来把你的开心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请个别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师:让我们把自己最高兴的事都画下来或请爸爸妈妈帮我们记录下来,把他们都放到罐头里,让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好吗?

  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开心罐头里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图形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而且关系密切。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表现媒体,它在人们的文化、信息沟通和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圆,在小学生的眼里会变成太阳、月亮、球、饼、轮子、扇子??小学生是善于想象、长于联想的。但平时小学生对各种大小、形状、纹理都不一样的图形往往又是不太注意的。本课教学目的是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对所观察事物的形状和大小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为造型表现课,简要介绍了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然后着重介绍联想在构思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本课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联想图片,便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材中各种示范图片的联想、添画具有一定的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卡纸、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展示角、卡纸、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等 1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教师出示一个人脸图片。提问:“这张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2、游戏激趣:猜一猜(课件)

  “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示三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

  1)长颈鹿鞋2) 琵琶闹钟 3)鹦鹉电话亭

  “同学们,大师们的奇思妙想,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他们从一个图形联想到另外一个图形,原来图形还可以想得那么离奇和有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美妙的图形联想世界,(板书课题《图形联想》)一起欣赏、感受、创造奇特的图形联想作品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我们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图形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础。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好的引出课题。]

  (二)欣赏作品,启发想象

  1、欣赏生活中的联想图。

  “其实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图形联想,联想无处不在。欣赏并说一说:分别是由什么产生联想的?”

  (播放课件,显示各种创意图形画面,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课件依次展示出悉尼歌剧院、鸟巢等图片。 让学生观察:“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展示帆船)

  课件再展示建筑设计、家居设计等图片。

  2、小结:“独特的创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和无穷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富有创意的建筑的欣赏和分析,来理解图形联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和重要性,使同学明白所学知识有什么用。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体验感受美。]

  (三)小组研究,探究方法

  1、我们如何学着设计师一样,去设计有趣的图形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以下的图形创意,看看分别是由什么联想到的?

  出示范例《水杯》,请学生研究:水杯变成了什么?加了哪些关键图形?还可以变成什么?

  课件出示奇特的画《水杯创意图》

  师:奇在哪里?

  生:把杯子联想成有跳台的游泳池……

  师:一杯水变成了一池水,改变了杯子的用处。

  师:要是我们去跳水那该怎么办?

  生:人变小或杯子变大

  师:虽然一杯水变成了一池水,但它们有一样的地方,都是水,画家根据这一点展开了 2

  奇特的联想。

  (板书:方法:夸张) 补充图片:变大、变小、变长、变短

  2、出示范例《尺》,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图形联想的基本方法。(小组研究) 找灵感,生活中的哪些东西与尺相近?

  生:笔直的路、三角形的旗、旋涡、吸管、闹钟……

  (板书:相似组合)

  “就是把两个或以上的物体比较接近的部分,进行巧妙的组合,形成新的图形。”

  3、“图形设计时,老师总结了两点小窍门” (板书:抓住特征、巧妙设计)

  “你瞧!这一组鸭子的联想图,真是恰到好处,巧妙而简洁。”

  展示《鸭子》图形。

  怎样才算巧妙呢?

  比如这个杯子,这样联想你认为巧妙吗?而这样的设计呢?为什么?

  小结:图形设计关键在于把有联系的物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发散同学的思维,巩固同学的联想方法,让我们所学的知识较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通过提问,运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培养观察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教师示范,画法指导

  1、教师示范。

  2、欣赏老师和同龄人作品。 3、小组讨论,你打算设计什么图形,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小结: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不同头脑的大胆思考,都能给图形带来神奇的变化。

  [设计意图:欣赏漂亮的图片,起到一定的示范、启发、引导作用,小组交流等为创作埋下伏笔。]

  (五)明确任务,大胆表现

  作业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设计独特的图形联想图。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要求学生表现图形联想时,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老师在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设计意图:创作小提示的出示,学生明确创作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描绘。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通过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 3

  创作力,享受创作的乐趣。]

  (六)展示评价,体验乐趣

  把学生作业展示在“图形联想园”里。并引导学生扮演设计师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 设计意图: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体现主体地位,并起到了启发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课外延伸 拓展情感

  欣赏生活中的创意联想,屏幕播放:

  结语:联想无处不在,创意信手拈来!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 设计意图: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即将结束时,我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即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六、课后反思

  整堂课,全班同学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沛的发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联想,已成为大多数同学的共识。同学对学习图形创意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想象力,发明力和绘画技巧都得到了充沛的锻炼。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上好一堂创意课,不是在于给同学提供多少的资料、图片的欣赏启发,而在于了解、懂得学生需要什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精练自身的教学元素,舍去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或稍微粘点边的元素,更有针对性的一针见血的点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干净利落、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课堂教学才是胜利的教学。

  小结:图形联想给了我们奇妙的灵感。我们可以把普通的东西变的更加有趣和美丽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鼓励同学利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身的灵感,让自身成为一个联想丰富的人。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学习了解线条这一绘画语言表现线条的动与静。线条的动与静(人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利用直线或曲线完成一幅主题创作;丰富作品表现力。 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重点:(人教版美术教案)感受、理解线条曲直所表现出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表现。

  教学时间:共1~2课时 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准备:

  人教版美术教案《线条的动与静》 范画、欣赏图片(建筑物、马路、等具有挺拔直线效果的图片,水波、柔软物体随风飘动、花样滑冰的冰刀痕、自由体操中的彩带操、电线、飘舞的雪花等。

  音乐。

  各种绘画《线条的动与静》将用到的工具。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方形的纸飘落的轨迹,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记录下来。

  2、观察教室里的门、窗框、墙角线、桌子、讲台等线条,用线条记录下来。

  比较一下1、2两次观察记录下的线条的区别。(直线与曲线)

  学习教材p2页内容: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体验静止与流动的感觉。举例说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师小结:平直的.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表现静止、稳定的感觉,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越,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

  发展阶段:

  怎样画好直线:执笔、运笔(手臂的姿势)、力度等。强调不要用尺子。

  学生试着练习练习画横、竖、斜等长、短直线。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学难点: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2、“小精灵豆豆”做出一个个的`有趣动作,变出一粒粒不同的植物籽粒(红豆、绿豆、西瓜籽……)。

  3、“小精灵豆豆”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观察与思考,让小朋友们了解和发现“种子家族的成员们”的不同。

  4、思考这种豆子象什么?

  5、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小精灵豆豆”也会!它变成豆子手链,变成一幅幅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主要以黑豆拼摆的喷水的鲸、用大米拼摆的可爱小兔、用绿豆和小米拼摆的漂亮孔雀)!(出示课题)

  二、感知探索

  1、欣赏分析植物籽粒拼图。

  2、分组讨论植物籽粒拼图究竟美在哪儿?为什么美?

  3、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

  4、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

  ⒈用铅笔在卡纸上起稿;⒉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⒊用选择好的植物籽粒拼图。

  三、实践创作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准备各种不同大小、颜色的植物籽粒。

  2、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拼图。

  3、实践创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价

  1、“小小拼图艺术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感受。

  2、播放欢快音乐,参加“小小拼图艺术展”。让学生参观、评选,让学生体味创造和创造成功的甜蜜。

  五、延展

  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用贝壳、小石子等拼贴的拼图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寻美、发现美,让孩子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内心的美好愿望用绘画的手法表达出来,加深对“做有意义的事”的理解。

  2、学习突出主题的构图方式,巩固细致的装饰技能。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

  2、画纸、粗细两套彩色笔。

  3、已欣赏《七色花》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主人公珍妮对七色花的使用情况。

  珍妮用七色花瓣做了什么事?

  哪件事你觉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2、交代绘画内容与要求内容: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要求:把你的愿望画出来,先构线再涂色。

  3、使用《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第32页“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大,考吧.幼,师,网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启发幼儿先想一想、说说,如果幼儿表达有困难时及时指导。

  根据自己的想象先画出主要的角色,再添上相应的背景。

  4、集中介绍幼儿的作品。

  评析作品,说说她用七色花做了什么?

  重在评析幼儿的想法是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引发幼儿的相互讨论。

  说说画了什么?再对应画面评析。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我利用活动间隙给孩子们介绍过有关花的百科知识虽然已经有些时间了但孩子们仍然记得很清楚,所以能正确说出一些常见花的名称。由于有一些生活经验孩子们还说出了一些花的特别用处。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孩子们对“菊花不能送病人,适合在祭扫时用。”这点有正确认知,看来对于老师讲过的特别提示孩子们记得很牢。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关心,关爱身边每一个人的'美好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说一说对同伴、家长、老人的关心和关爱,他们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很强。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好像突然间懂事了许多。为了让他们能够把关心关爱他人的情感能多渠道地抒发我准备引导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来继续这个活动。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 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 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 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 一位大班幼儿

  活动重难点: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一个至几个圆变成各种物体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

  2. 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 评价

  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活动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魔术游戏导入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来源:

  在区域游戏时,听到手工区的小朋友在讨论自己家的台布的形状、图案、颜色等等,还有人说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台布,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台布。因此,我们开展了此次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自己来设计台布。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台布的装饰特点。

  2. 尝试创造性地设计台布图案。

  活动准备:

  1.台布图片,供幼儿欣赏。

  2.娃娃家小桌子一张。

  3.《幼儿画册》、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引出课题。

  (1)请幼儿为“娃娃家”的餐桌设计一块漂亮的台布。

  (2)欣赏各种台布的图片,从台布的形状、构图、色彩等进行了解。

  2.讨论交流设计台布的见解。

  (1)启发幼儿从色彩、图案、构图、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构思设计台布。

  (2)交流孩子的见解。

  3.幼儿绘画。

  (1)引导幼儿学会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提醒幼儿先构思再动手。

  (2)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4.展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台布设计,说出喜欢的理由。

  活动反思:

  虽然台布在幼儿的生活中也较常见,但却很少有幼儿会有意识地观察台布,因此,在让幼儿设计台布前,必须要先让他们对所要表现的物品有直观的认识。课前我寻找了一些台布的图片,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但从幼儿作画的过程来看,他们对台布图案的色彩、结构排列特征表现出的是随心所欲。当然,这也是孩子们创造性地表现的成果,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发挥,作为教师,应带着欣赏的眼光来评价,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美术教案 篇8

  课题: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施教时间:9月1日-9月3日

  教材简析: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也寄予了家长对孩子的无限祝愿。上学期学象形文字时,好多学生已经用象形文字表现了自己的名字。本节“闪光的名字”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造型手段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造型手段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用闪光胶或其它有光泽的材料使自己的名字“闪光”。

  3、在表现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在名字中寓于的对自己的期望。

  教学重、难点:

  1、在表现自己名字时将自己的名字象形化,最好达到形、色、意的统一。

  2、名字与底色、装饰的颜色要来开,一定要突出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以班里同学的名字为表现对象的范作若干。示范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美术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闪光笔、闪光中性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出示一幅上学期班里一位同学用象形文字表现的自己的名字供大家欣赏。

  请几位同学起来谈谈家长为什么为自己起这个名字,其中有什么寓意,谈谈自己对自己名字的认识。

  活动二:

  谁不想做个顶天立地的人,谁不想自己的签名富有特色,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字闪闪发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为班里几位同学设计的名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怎样根据名字的外形、笔划、意思来进行造型加工。

  活动三:

  怎样让表现好的名字闪闪发光?请学生们通过看书、讨论、试着画一画等,找寻让名字发光的多种手法。

  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动四:

  试着用多种手法表现自己的名字,并运用闪光胶或其它材料表现自己的名字。

  “闪光的名字”作品展览。

  相互参观与评述。

  拓展:

  有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呢?试着做一下。

  札记:

  以前常常发生学生的图画本还没用完就被“擅自”换掉的情况。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开学后一次比一次画得好,再打开本子第一页,感觉画得太差了,不喜欢,就把本子换掉了。”每学期刚开学时学生们的手都还“有点生”,而且第一课的内容往往“抓不住”学生的心。所以第一课的作业效果往往是一学期中最差的。让这样的作业位于图画本的第一也确实让孩子们的心里不舒服——“这并不代表我的水平!”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把《闪光的名字》提到了第一课来上。实际授课中果然孩子们对自己的名字都很有感情,对自己名字包含的意义也能较明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在创作时能够大胆想象、创新,做到字体饱满、色彩鲜艳,连那几个平时画画的时候总是愁眉苦脸的孩子也轻松的完成了作业。而我在批作业时,打开本子第一页,学生们那大大的、充满自信的名字就呈现在面前,感觉真是好极了。不光孩子们很喜欢,家长也很满意。有这样好的“第一页”,孩子们怎么舍得中途换掉本子呢?

  这件事令我想起了另一件事:1996年过晚春节刚开学时我还教过半学期的劳动课,当时课本的第一课是《做蛋羹》,第二课就是《做冰棒》。对此学生们十分不解:这么冷的.天,做出来的冰棒谁吃呀?而我自己感觉虽然做冰棒是在《做蛋羹》学搅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学习的,但这一课放在3月初进行确实不妥。可当时我却只能按照教材的顺序去上课,因为我没有权力调整教学内容。

  现在新教改给了教师自由调整教学内容的权利,教师在设计教学顺序时所考虑到的不光是知识的难易程度,更多的从“人”的角度出发,照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感”,使他们有勇气对待后面的学习而不是因为第一次的失败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正是此次教改体现“人文性”的所在。教师与学生的心贴近了,教师为学生考虑,学生也自然会以轻松的心情来与教师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