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30 08:42:2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优选(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有关情况

  2、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抓文章关键句,并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看到标题,同学们一定有不少问题吧?自然界的生物怎么会成为侵略者呢?你想了解它们哪些信息呢?

  明确: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它们有哪些危害?

  造成他们入侵的原因有哪些?

  人们将采取哪些对策?

  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与课文进行一番访谈,看看文中是怎样解答的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三分钟

  要求:自然段加序号,疏通生词及字义,留意段落关键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三、文本研究

  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问题:在哪段说明它的定义?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文中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五个特征是什么?(略)

  明确:下定义说明方法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一段中破折号后写了什么?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下文那几段照应?(3、4段)什么危害(注意概括中心的过渡句,第四段首句)

  第二段写什么?可不可删?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例子中的生物是入侵者吗?不是的话依据是什么?(注意第一段中入侵者的五个特征并加以比照)

  明确:第二段是对入侵者的界定,强调生物入侵者一定存在人为的干预因素,这也暗示了要重视入侵者的途径及原因。那么它统领下文哪几段?(第五段)怎么看出的?(第五段第一句中心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析课文思路得到这些观点,如危害途径等,如果这些观点孤立存在,你估计不会服气,那么作者怎样支撑这些观点?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下面分析三、四、五段。(还运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增加阅读兴趣)

  接下来,6、7段又在说明什么?(对待入侵的态度)

  两种态度你支持哪种?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不管你们反对还是支持,老师先列一组数据你们再发表意见(文字略)我想大家面对此现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应该积极干预它们的入侵,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如果无同类竞争及天敌会无节制繁衍,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所以要采取措施,

  那人们会采取哪些措施呢?(第八段)

  同学们有哪些好措施?说说议议。

  四、总结

  本文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事理说明文,按照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接着分析问题(入侵者的界定、危害、入侵途径、态度),最后解决问题(提出措施)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学习本文,希望同学们不仅获取一定的生态知识,也要对这一社会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培养我们社会责任感。

  如第一段所说,如果我们在路边或院落中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甲虫时,应像生态学家那样感到惊讶:甲虫从哪来?如何来的?对当地生态有无影响等,每个人都有生物学家的意识,那么我们的生态环境会越来愈好,我们的地球家园会越来越美丽。

  板书:

  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定义-----à提出问题

  第二段:界定----à分析问题

  三、四段:危害(经济损失、威胁物种多样性)-à分析问提

  第五段:途径及原因---à分析问题

  六、七段:态度---à分析问题

  第八段:措施---à解决问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本次语文七色光有四个栏目"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大家一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学习,在活动中积累,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理念:

  1、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语文的课堂是开放的。

  2、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

  2。让学生积累一些名人名言,了解热爱科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从积累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3。让学生了解古时候和现代的交通工具,并让学生知道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古时候的先进得多,人类在不断发明创造中前进。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积极与人交流,学会合作。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做一个小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快乐园地---语文七色光。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动脑筋,团结合作,就一定有不小的收获。

  二、进行语文活动

  第一项:练

  1、出示书中的图画,看一看,说一说画的是什么?把其中的两幅图并在一起,问:看到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人们用这样的方法造出了许多的汉字,请同学们快翻开书来看一看吧。

  2、看着图画填汉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派代表到前面板演并说己是怎么想的。

  3、汉字多有意思呀!你也动笔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独立创作,交流。

  第二项:日积月累

  1、不仅仅是人,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不断地创造着这个世界,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进,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样呢?他们也把自己成功的秘密告诉了我们,快快到书中去寻找吧。

  2、自由朗读两句名言。

  3、小组合作:交流朗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集体汇报,熟读并试着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读听听。

  6、课后,请大家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准备办一个小展览,看哪一个小组办的最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在"语文七色光"中开展活动,希望你们比上节课更努力。

  二、进行语文活动

  第三项:知识窗

  1、出示各种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图片,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工具?讨论交流: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你知道古时候,人们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吗?请看这些图片(展示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图)

  2、看了这些交通工具,你有什么感想?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让学生体会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古时候的先进得多。)

  3、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交流课前有关资料和图片。

  1、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还想发明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自由畅谈。

  第四项:大家一起来

  1、当个科学家是很多人的梦想,有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尝试动手制作了,你们看(出示书中小制作的图片。)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制作是什么。

  2、快拿出你的作品来和他们比一比吧。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制做过程。每组选出一件最好的作品,进行集体交流,展示。

  3、布置小展台。

  三、

  看到你们的作品,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我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学习,插上知识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梦想,未来的发明家一定是你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悟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书:天鹅。在你的心目中,天鹅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板书:天鹅的故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天鹅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对天

  鹅有另外一番深刻的认识。它绝不仅仅是美丽的、纯洁的、高贵的象征。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1~3自然段。

  六、写字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腾”字。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复习课文内容。

  2、引读第3自然段。

  3、通过谈话了解第4自然段的内容,引入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二、学习天鹅破冰的段落。

  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品读“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

  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1)用手演示老天鹅扑打在冰面上。

  (2)学习“腾”字、理解“腾空而起”

  (3)理解“重重地扑打”、“像石头似的”

  4、学生演示

  5、体会老天鹅的品质。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第6自然段

  1、引读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体会破冰场面的壮观。

  4、齐读第5、6、7句话。

  5、品读“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

  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1)理解比喻句

  (2)理解“劳动号子”

  (3)指导朗读

  6、体会天鹅们的品质。

  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边读边想象:它们会干什么?

  2、句式训练:结束工作后,天鹅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3、体会天鹅们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克噜——克哩——克哩。

  4、小结

  三、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1、默读第8自然段。

  2、讨论核心问题: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离开了湖?后来为什么把枪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

  过它?这两个“挂”说明了什么?

  3、出示老师写出的答案并教育学生要终生读书。

  四、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条理的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2、完成小练笔:描写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全文

  二、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三、完成小练笔:描写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四、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我的发现

  这项练习由六个AABB式的叠词组成,而且每个词都是由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伙伴的揭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促进学生的积累。同进可以挖掘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拓展学生对此类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过程建议

  1、出示六个词语,学生自由读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发现,教师揭示词语的特点,学生再读体会。

  3、教师挖掘: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4、把自己认为较好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包含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读读认认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八个字。由于构字上的特点,便于学生识字,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识字经验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应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练习,通过组词,学生理解形近字在音形义上的不同,巩固学生的汉字积累。我会读中安排阅读一首小诗<一个石头小姑娘>,这首小诗充满童真童趣,揭示了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交流,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及含有的词语。

  2、讨论: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字的含义,发现它们的规律。

  3、利用偏旁和熟字卡片,进行组字游戏:先组字,再组词。

  4、想一想,你还知道和这些字有相同偏旁的字吗?说一说,会写的试着写一写。

  我会填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组字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交流,从音形义上进行区分。

  3、进行组词,组内交流。互相检查组词是否正确。

  我会读

  1、自读小诗,读通读熟。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读音问题。

  2、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组织同学交流读后的收获。

  3、这篇短文哪些地方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启发学生感悟小作者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雕像。

  4、组内背诵练习,小组间进行背诵比赛。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对本组课文主题好品质的延伸。教材以小故事的形式,为学生交际提供了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为故事的人物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交际中懂得要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交际准备

  1、反映教材提供情境的课件或挂图。

  2、布置黑板,准备辨认分组用的标志。

  3、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反映短文内容的课件或出示挂图,有条件的.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表演。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华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捕捉学生的想法,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4、组内辩论:按应该记下名字和不能记下名字两种观点,将学生他成两组进行辩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辩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在组内辩论中评选出最佳辩手。

  5、将各组推选出的最佳辩手他成两线,进行辩论展示。师生发表意见。

  6、教师小结,引导同学为小华提出合理的建议。

  7、根据提出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故事的全过程,重点突出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于解决小华提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依据已有的内容,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拽、瘦”是翘舌音;“矩”读第三声“jǔ”,在“规矩”这个词中读轻声“ju”。“撵”的声母是鼻音“n”,不要读成边音“l”。“乖、葵、瘦”这三个字容易写错,在指导识记字形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

  2.阅读理解

  默读课文,想一想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再细读课文,说一说奶奶讲了哪几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找规律、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创编故事;完整地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开阔学生的视野。

  3.表达运用

  能依据课文中奶奶讲的故事,学习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正确读写“介绍、声明、妖怪”等7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一只葫芦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步了解课文。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看谁能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借助注音识字。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师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词的句子,指名认读,及时纠错。

  【出示课件】

  妖怪规矩乖巧撵上脚丫拽住又瘦又长

  冲着烫着溜开幸福舔手向日葵罢了

  (2)交流识记方法。

  ①师引导: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②生交流,师小结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重点指导“乖、瘦”的书写。

  a.乖: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书写时注意先中间后两边。

  b.瘦:半包围结构,“疒”要包住里面的“叟”,“叟”上半部分的竖要稍出头。(视频出示瘦的书写笔顺)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出示课件】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六、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张天翼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童话的奇妙,知道主人公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感受人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依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概括主要内容。

  2.谈话导入新课:“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有智慧,更有气质,更有内涵。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王葆的脚步,兴致勃勃地去探究《宝葫芦的秘密》吧!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课件出示】“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①张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4.【课件出示】“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出示课件】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课堂总结。

  《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优秀的童话,它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折射出了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是值得我们放进书架,珍藏一生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这个故事一开始的情节,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去阅读呢!

  2.拓展阅读。

  (1)想成功却不想努力的王葆终于得到了这个神奇的宝葫芦。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2)师指名读后引导生交流、体会王葆此时的心情。

  (3)师总结并推荐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如此生动形象的描写,让一个高兴得不知该怎么好的王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像这样写得精彩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课外时间大家可以继续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去那神奇的童话世界里恣意遨游吧!

  四、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王葆: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阅读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