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年画

时间:2024-02-01 06:57:0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美术教案年画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年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大班美术教案年画

  活动背景:

  年关将近,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很多民俗传统的国家应该把我们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给下一代。所以为了符合节日气氛,也为了传承文化,幼儿园本周将以“欢乐中国年”为大主题背景,在艺术领域准备以美术课的形式教会小朋友们用废旧的报纸撕出年画。

  活动目标:

  1.尝试并学会用报纸进行撕贴画;

  2.了解中国民间习俗;

  3. 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感受过年时喜庆吉祥的节日气氛。

  活动重难点:

  1.引导幼儿用报纸进行撕贴画。

  2.如何用报纸进行撕贴。

  活动准备:

  报纸、胶水、ppt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ppt出示过年的喜庆场景,教师提问:小朋友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2.主体部分:

  了解过年的习俗,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看到了什么?(灯笼、鞭炮、红包、春联、年画、倒贴的福字??)这些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红色,为了表示喜庆。)

  ppt出示一幅手撕画,幼儿欣赏并观察。教师提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这张画有什么特点?(用报纸粘贴的画);画中都有些什么?(幼儿自由发言交流);如果是你设计师,你想在你的作品中设计哪些物品呢?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用报纸撕贴灯笼、鞭炮以及人物等。

  教师说明本次活动要求:⑴先在报纸上画出物品的轮廓,再进行撕贴。⑵小朋友要把撕好的图案粘贴到书上组成一幅画。⑶要把撕剩的废纸放到篮子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目标定位太低。在一些观摩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看似过程顺畅,形式新颖、师幼对答如流的“完美”活动。但透过现象看内涵,我们不免会反思:活动的知识点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究其实质,教学目标制定未能准确定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了挑战性。案例: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师为此制定的知识目标是“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途”。显然,这样的目标定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察上,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无需付出努力就能做到,所以我们在知识点的难易层次上必须提升一个梯度,如可增加“尝试根据某一特征给各种纸制品进行分类”的坡度设置,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果子”的成功感。

  2. 目标表述笼统。有的教学目标虽看似表达完整连贯,但从任何一点教学目标看,都无法断定这个教学活动究竟教的是什么,甚至个

  别教学目标可套用到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如:一位教师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各种水果都是有种子的。(2).有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存在着笼统含糊的问题,第一点目标缺乏可操作性,第二点目标更缺乏针对性,适用于任何一个科学活动。案例:中班体育活动“猫捉老鼠”的目标表述为:引导幼儿练习钻、爬、翻等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友好合作的能力以及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这两条目标看似全面,既有动作,又有身体素质,还有社会性、个性品质,但却是准确性不够的几条很笼统的目标,如爬的动作要领是手膝着地爬,还是手脚

  3. 表述方式不一。如果我们从表述的逻辑性看,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不统一的现象。例: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目标一:“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这是从幼儿行为发展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即把幼儿作为主体来表述。目标二:“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这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目标,即把教师作为主体来表述。两种表达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教学活动目标中,表述主语混乱,前后不统一。

  案例1: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年画”的目标为: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教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由此可见,目标表述中运用了“培养”“教”等词,表明这次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的绘画技巧以及“大胆尝试”的作画态度。这种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达了教师组织这次教学活动预期的教育作用。

  案例2:班美术教学活动“多彩的秋林”的目标为:一是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二是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大胆尝试、欣赏色与色交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三是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并能正确摆放和收拾。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来表述的,表达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行为目标:“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等也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了解幼儿在主动地欣赏、作画过程中,其认知经验、美术技能、创造性和表现力等方面发展水平的状态。发展性目标表现的是教师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起点出发,期望得到的新的发展。幼儿教师承载着教育的目的性,幼儿显示着发展的可能性,这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思考任何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时,既可以从教育角度出发提目标(教育目标),也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提目标(行为目标)。自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一线教师往往采用发展目标的表述方式,但常常又混淆不清。

  案例3: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

  发展目标);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我们暂且不分析这三条目标是否适度、是否符合小班幼儿特点,单从表述目标的角度看,教师在准备这节课时思路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育者角度提要求,一会儿又从学习者角度提要求。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体现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思考目标时应该从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考虑,更应从幼儿的发展价值考虑,并努力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避免思维的混乱。

  二、目标原则

  《纲要》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要体现幼儿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惟书至上,照搬照抄,而应在遵循《纲要》标准的同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否则,会导致教学活动目标过难或挑战性不足,教学活动会成为单纯的谈话和表演。基于这点,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以下几点:

  (1)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案例:小班绘画活动“美丽的鲜花”的目标表述为:通过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这是一个小班的绘画教

  学活动,一般小班幼儿认知经验少,一个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一两种花就不简单了,还提“各种形状”就太多太难了,而“耐心、细致”就小班幼儿来说在这个活动中也不太合适,应鼓励他们大胆地画,再则,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怎么培养“发散性思维”呢?因此,本项活动的目标可作以下修改。如果以教育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鼓励幼儿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如果以发展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能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2)体现领域学科特点。要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比如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

  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

  学习,多种感官多通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的激发等等;而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对美的感受与表达。案例:我们再从以下三个案例来看目标的表述。第一个案例目标的表述为:学习儿歌,感受小主人公(李苗苗)爱动脑筋的形象特点;乐于向小问号学习,并能初步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二个案例目标的表述为: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问题;能大胆地构图,比较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三个案例目标的表述为:初步学唱歌曲《为什么》,会用提问的语气唱;能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对探索周围现象有较浓的兴趣。

  从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以上三个案例虽然都是围绕小问号、提问题等开展的活动,但却是三个不同领域的活动。第一个是语言活动,第二个是美术活动,第三个是音乐活动。因为每个案例的目标表述都清楚地提出了相关领域的目标,当然又同时分别涉及兴趣、能力、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目标。即使是综合活动,其目标也不应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应该重点突出。如综合活动“快乐大家庭”的目标可以这样表述:能围绕调查表和照片的内容介绍自己的家庭,语言清楚、比较连贯;乐意与同伴交流家庭中快乐的事情;能安静听别人的发言,分享爱父母、爱家庭的快乐心情。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社会和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还涉及观察调查表和照片等内容,但是不需要面面俱到,只突出主要目标就行了。

  三、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是评价教学效度的标尺。所以,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够为教学过程导航,才能够给检测学习达成度以标尺。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具体,要对教材和幼儿学习能力分析透彻。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审视其中蕴涵哪些知识和技能点,还要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够对所教幼儿产生真正教育意义上的价值;其次,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在相关的学习中,还需要分析所蕴涵哪些情感、社会性价值。而且,每个活动内容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侧重点。案例: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是:

  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老师在制定目标前,对教学素材所蕴涵的各种教育要素进行分析、推敲,对教材中各种教育点的取舍反复思考;在本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选取几种特征明显的水果,在观察自己品尝的水果种子的基础上又引导孩子去观察别的种子,发现它们的不同。教学活动目标具体清晰,针对性、操作性强。

  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从表述的方式上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通常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行为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它指向教学过程后幼儿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常以“学习??”,“知道??”,“理解??”,“区分??”,“体验??”等方式的表述。活动目标也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也不妨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前后必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思考为宜,不要出现表述方式不一的现象。

  四、幼儿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

  幼儿园数学教学目标的框架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

  总目标(一级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年画】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年画12-04

大班美术教案《年画》反思12-19

《年画》教案11-01

《年画》教案[必备]12-31

木版年画教案09-17

《木版年画》教案04-03

幼儿园年画教案12-29

大班美术教案02-10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7-30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