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2-04 09:19:0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美术教案【必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校园里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

  2、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3、 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

  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树的图片和资料,蜡笔和水彩笔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树

  1、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歌曲《大树妈妈》做为背景音乐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边听老师的讲故事边做动作。

  “我是一棵种子,春天到了,风来了雨来了,我长出了小芽露出了小脑袋,一天天过去了,我又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越长越高,我变成了什么?”(一棵大树)

  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边的树。——出示课题 先请小树们入座

  2、 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说说你在哪里看到过树?叫什么名称? 3、 我们的身边为什么要种树?有什么用?(绿化环境 要保护树木) 4、 我们校园里有哪些树,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和特点吗?(课件展示校园里的树)

  二、 比较树的不同点

  1、 认识树的结构

  树的全身都是宝,你知道树由哪几部分组成?(树干、树冠——树枝 树叶)

  2、 认识树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各种树的图片)

  树的种类很多,姿态也各不相同,你能看出它有哪些不同吗?比比谁能把所有的不同都找出来。

  ①树的`外形不同

  ②树的生长特点不同

  ③树叶的形状不同

  ④树干的花纹不同

  分组讨论:这些树的不同点分别有哪些具体的形态呢?请你们根据桌上的表格和图片进行讨论。

  树叶有哪些不同的形状?你能用图形画出来吗?

  树的外形像什么?请你用简单的图形概括一下

  请你说说不同树的生长特点?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树干上有哪些不同的花纹,请你画一画

  3、 分组交流,教师概括总结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三、 学习树的不同表现方式

  1、教师演示

  ①画树我们要从树的外形画起(树干——树枝——树叶)

  ②这两棵树哪棵更喜欢,为什么?(树干、树叶上有线条画的花纹漂亮)

  2、欣赏小朋友的画

  我们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美丽的树,看看这里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画的?(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线描作品比较(可以画同一种树或不同的树,画整棵树或树的一部分) 色彩比较(可以单色或彩色的,用水彩笔或蜡笔) 构图比较(一直排的、前后重叠的) 表现手法(线条可以写实,也可以概括、夸张)。

  四、学生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也来画画你身边的树,想想你画什么树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画,想好的同学请直接拿起彩笔作画。

  五、作业展评

  1、评特色奖、佳作奖

  这么多美丽的画,你选哪一幅为特色之星或佳作之星呢,我们手中的红花代表特色奖,黄花代表佳作奖,把它贴在你最喜欢的图画下面。 2、说说你投了谁的票,为什么?

  六、 拓展

  1、欣赏画家的画

  树是那样的千姿百态,你知道画家们是怎样表现树的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国画 水粉 油画)

  2、欣赏《白杨树》说说感受

  3、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美术教案 篇2

  核心导读:活动目标: 1、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2、能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活动准备: 1、 幼儿 看到过小蝌蚪,并认识小蝌蚪。 2、水粉颜料、画纸、小蝌蚪生活环境范图一张。 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2、能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幼儿看到过小蝌蚪,并认识小蝌蚪。

  2、水粉颜料、画纸、小蝌蚪生活环境范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 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儿的回忆。

  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现了一群可爱的,他们长着圆圆的脑袋,身穿黑颜色的衣服,留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悠闲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是谁啊?水晶音乐伴奏

  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小蝌蚪

  1、 小蝌蚪是怎么样的呢?

  2、 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小蝌蚪游动时尾巴是怎么样的扭来扭去,弯弯扭扭

  二、 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练习。

  1、今天我们就要来画小蝌蚪,用小朋友的手指来画。

  2、教师示范画小蝌蚪过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颜料,点到画纸上,抬起手指头用指尖轻轻地拖出一条尾巴。

  瞧,出现了一条红颜色的小蝌蚪。我还想画一条蓝颜色的,记住:换颜色时手指头要用抹布擦一下。

  伸出手指头沾颜料——点在画纸上——用指尖轻轻拖出尾巴

  3、幼儿练习在教师的范画上春野音乐伴奏

  好请小朋友一起来画自己喜欢的小蝌蚪好吗?

  三、活动结束

  1、 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在干什么呀?玩游戏。。。

  2、 我们也和小蝌蚪一起玩游戏好吗?

  四、活动延伸

  游戏:尾巴不见了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初步了解连环画,知道连环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2、 要求学生能够画面内容编故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并能根据故事内容配画。

  教学难点:

  如何安排画面内容,怎么与前面的画面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和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实物投影仪展出教材十六页的四幅图,让学生观察每幅画的.右下角 都有小黑点,一个小黑点表示第一幅画,两个小黑点表示第二幅画,以次类推。

  2、师小结:象这样用几幅画连起来讲述一个故事这样的画叫连环画。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乌龟滚下坡

  二、讲授新课

  1、看图画编故事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每一幅画用几句话来表达。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小结。

  第一幅:阳光灿烂的一天,乌龟兄弟到山坡上去玩,碰到了刺猬,刺猬高兴极了,就想买弄一下自己,它得意的说,瞧我多么厉害,我能很快的从山上滚下去。

  第二幅:刺猬刚说完就缩紧身体,往下滚去,象一个仙人球。乌龟兄弟羡慕极了,它们也想滚下坡。

  第三幅:乌龟兄弟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好主意,它们紧抱在一起往下滚。有一只乌龟好奇的升出头来往外看,另一只乌龟非常着急“快点把头缩进去。”

  2、请学生根据上面三幅画的内容想想小乌龟滚下山坡后的情景,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

  三、学生创作

  请小朋友们都当次导演,给这个故事安排个结局,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绘画形式不限,绘画工具不限。

  四、作业讲评

  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作自我评价。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本课分别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门”为美术学习内容,从“门”的古汉字、“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等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门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书上登载了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照片,提供了学生比较建筑样式,了解审美观念的线索,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门有各种各样的。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旧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是风俗与传统的标志。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门在装饰美化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考验或抚慰我们的心灵。门是人的一生中经过最多的地方,开门和关门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一部分,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

  教学思路

  本课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门的启示”为题进行综合欣赏,引导学生挖掘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启发学生对门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特别的关注,进一步的上升到对人的发展的理性思索。第二课时以“我心中的门”为题进行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 参考教案

  课题:门

  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对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人文情感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并通过对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绘画、建筑中门的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

  1、 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2、 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3、 设计一个有趣的门

  三、教学难点

  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第一节 门的启示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准备: 关于“门”的文章、门的图片若干、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预习。

  二、 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引入新课。

  三、 新课教学

  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中各种书体的“门”字的写法和风格特点。

  2、 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3、 课堂活动:

  欣赏课本第30、31页的范图和教师的补充图片,分组讨论,从门的技术性(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相互交流对门的了解和感受。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 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⑵ 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用、美观、朴素,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传统韵味。)

  ⑶ 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因景色的需要设计门的样式和选择门的材料。能增添景色的层次,营造一种错落有致,欲露还羞的情趣,使人在进入时不断感受新的画面。)

  ⑷ 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广泛讲究、制作工艺先进、中西合璧、自然简洁,极富现代气息。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元文化在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

  ⑸ 标志性“门” 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附答题参考要点:造型别致、选材讲究、制作工艺复杂,引申了门的含义,是极具象征意义的门,有很强的造型表现性,它能启发人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出示凯旋门、名校校门、有代表意义的居民小区大门、牌坊等图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标志性“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门的文化意蕴。

  活动小结: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4、 自由阅读

  ⑴ 课本第33页的资料库

  ⑵ 阅读教师的补充资料:关于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见补充资料库)

  四、 小结

  布置下次课的内容,内容和要求见课本第32页的活动二。

美术教案 篇5

  新)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第十二课:厨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厨房使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有所了解。

  2、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的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厨房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各类厨房的照片和影像资料

  教学重点:观察学校、家庭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你家厨房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与大家说说吗?

  二、教学新课。

  1、欣赏图片。

  电脑展示不同风格的厨房照片,让学生欣赏。

  找出这几幅图(新)苏教版美术教案厨房http://anxue.c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你家的厨房是哪一种风格?

  2、播放视频资料。

  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比较,说说不同之处。

  3、走出教室。

  到学校的食堂的厨房去写生。

  注意画面的布局安排、餐具的取舍等。

  三、作业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活动,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美。

  2、尝试与同伴合作绘画,并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桔黄颜料,装颜料的小盆、小筒。

  2、大的卡纸、排笔、报纸、树叶等。

  3、一张树林的图片

  4、勾线笔、钉书机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感受叶子的变化与色彩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树开 始落叶、树叶开始变色去感知)

  幼:是秋天。

  幼:树叶变黄了。

  幼:树叶往下落。

  2、教师:所有的树叶都变颜色了吗?

  幼:不是。有一些变了,有一些没变。。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叶片呢?(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感知秋天是彩色的)

  幼:我看到黄色的银杏叶。

  幼:我去公园玩看到红色的枫叶。

  幼:我看到小学里的'围墙边上的树都是绿色的。

  教师:把各种颜色的树种在一起变成树林,这个树林会是什么颜色呢?

  幼:就是五颜六色的。

  3、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上树林的布局。

  教师:这些树是怎样排列的?

  幼:有的高,有的低。

  幼:有的树看见半棵。

  教师小结:看来秋天的树叶是彩色的,那么秋天的树林也是彩色的。在树林里,有的大,有的小,还有的相互碰在一起。

  二、讨论勾树、染色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漂亮的颜色染到我们的画纸上呢?怎样表现树的轮廓?

  2、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可尝试操作。

  幼:我先用黑色的笔勾线,再用油画棒涂颜色。

  幼:我想用颜料来染色。(教师请他上来示范用排笔染色,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出示材料,介绍多种染色的方法,并示范。用报纸团、树叶拓印。用排笔大块涂色。

  4、教师介绍今天的作画方式是小组合作,一组的成员可以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染色。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合作绘画,引导幼儿先商量好,再进行制作。

  2、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幼儿。

  四、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1、用钉书机将各组的画纸连接起来,形成一幅长画卷。

  2、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小组作品的内容、制作方法,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

美术教案 篇7

  教材:

  艺术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共二课时)

  教学思路:

  加深学生对国粹艺术的认识,让我们在动手做脸谱和唱戏歌中体验戏剧,并参与表演,激发他们对戏剧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

  1、唱会《唱脸谱》,学会简单的虚拟动作。

  2、了解脸谱在京剧表现中的作用,并绘制简单的脸谱。

  3、拓展课的内容:提高学生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所学虚拟动作及绘制脸谱综合表演,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歌曲的感染和。

  教具准备:

  《唱脸谱》伴奏带、纸、画笔、颜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1、音乐:

  a、复习歌曲《唱脸谱》。

  b、复习京剧知识

  (1)产生至今约200多年

  (2)分类①传统京剧(《铡美案》);②现代京剧(《红灯记》)③当代戏歌(《唱脸谱》)

  2、美术:欣赏并复习点线面知识,对称与均衡;

  3、音乐:

  学生跟伴奏复习歌曲(唱得不错,但还缺少什么?)--引入新课

  在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腔,还有配合唱腔的动作神情。

  二、认识与体验

  音乐:

  1、学生分组讨论:歌词中的角色有什么动作表现?

  2、学生进行表演。

  3、教师示范:兰花手、虎口掌、剑指导。

  学生学习模仿:强调兰花手表现女性曲雅、秀气、虎口掌,表现男性的勇猛、刚直。

  美术:

  1、京剧表演除了唱腔动作神情之中,他们的行动也引人注目,脸谱尤为突出。脸谱的作用?塑造个性。

  2、《唱脸谱》中的各个角色都有什么样的个性呢?

  通过上节课布置查资料任务,请学生讲一讲?

  3、分别讲角色故事,总结人物个性。

  4、脸谱的颜色。(1)特点:鲜明(观察总结)

  5、为脸谱上色。(教师参与)

  三、表演展示

  1、制作脸谱面具。

  2、学生表演《唱脸谱》(加上动作,戴上面具)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中国其它剧种。

  2、请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

美术教案 篇8

  知识要素

  人物特征的表现与主题创意

  技能要求:

  用各种绘画形成表现各年龄层次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尝试

  1.欣赏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龄人画的有关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学生引起兴趣。

  2.运用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细观察人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4、通过现场教师的头部写生、讲评,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划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与交流

  1.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小组讨论: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时的动作和神态。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

  三.绘画与创作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启发主题画创作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教材P40-41),简单分析画面内同,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生活。

  3.绘画时每个人的位置应安排好,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体感,表现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等,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感。

  四.展示与评析

  1.作品展示。

  2.自评:介绍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画面。

  3.互评:哪幅画很生动?为什么?

  4.教师并肯定学生的作业。

  5、拓展: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增强欣赏自然美的意识,激发儿童热爱创造活动;

  2 、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3 、制作一只能飞动的纸蝴蝶,折纸蝴蝶教案。

  教学重点: 了解对称、设计蝴蝶外形并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添画花纹。

  教学难点: 设计一只新颖、色彩绚丽、能飞动的蝴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在美丽的花丛中,有许多可爱的蝴蝶,它们快乐的飞舞、你追我赶着做游戏,瞧,它们都飞到这里来做客了!”

  拿出蝴蝶贴在黑板上; 让蝴蝶从室内飞过; 手拿蝴蝶晃动 。

  2、师出示作品(纸蝴蝶):谁想和它们玩一玩?我们来比比看,哪只蝴蝶飞的最高!舞姿最优美!

  3、部分学生参与活动(配乐)

  4、教师小结:这些同学表现真好,老师把这些蝴蝶奖给你们!谁还想来?可是老师做的蝴蝶不够呀,怎么办呢?

  5、教师出示课题:蝶儿飞飞,教案《折纸蝴蝶教案》。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 ,找特点。那么一只美丽的蝴蝶有什么特点呢?

  2、讲解外形 :蝴蝶的外形要新颖,它可以概括成多种形状:三角形、方形、园形、长方形 ……

  3、学生观看蝴蝶的外形,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4、讲解花纹 :蝴蝶的花纹要美丽,颜色要漂亮,你们看!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蝴蝶花纹的'特点和色彩特点。

  6、讲解对称 : 1 、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叫做“对称。”两边是一模一样的!

  7、比如蜻蜓就也是对称的小动物!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的现象呢?

  8、引导学生说出多种对称现象。

  师: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认为这些蝴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9、学生自由讨论蝴蝶的制作方法,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材料大胆设想蝴蝶的不同的制作方法。

  三、加工蝴蝶 :

  师:好吧!我们来动手试一试!每一小组都有很多材料。我用我的方法,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注意外形的设计与颜色花纹的搭配!

  师生用不同方法开始制作比赛。(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