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0 08:52: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鞋?那父母领你们去买鞋时,你们都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脚的鞋呢?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想买鞋的人与你们做法可不一样,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们学习哪些寓言故事?你又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3、每则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那这则《郑人买履》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学生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几句中“度”的读音)

  3、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在读“何不试之以足?”一句时,想象一下卖鞋的人现在心情怎样?应该怎样读?在读“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买鞋的人觉得自己的做法怎样?应该怎样读?师生对读)

  4、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试读。

  5、同桌俩猜猜这篇古文讲了什么意思?

  三、对照注释,自悟句意。

  1、同桌俩对照课后注释,一句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说。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检查“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时,多让几个学生交流)

  3、出示以下句子,看看“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有没有变?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四、回顾寓言,领悟寓义

  1、播放《郑人买履》动画片。

  2、让学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郑人买履这样的现象?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不能照搬现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选择自己的小伙伴把它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自学文言文《刻舟求剑》,领悟寓意。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语文教案-《出师表》。

  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

  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

  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主要是3、4、5、7段,明确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政治愿望。

  4.第三课时结束课文内容讲解,总结“以”字用法,并小测本文知识。

  教学重点:

  1.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

  2.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扫除文字障碍。

  c ji n zh z ng p zh o y u y w i

  崩殂 忠谏 陟 罚 臧 否 昭 攸 祎 以 遗 陛下

  b qu w i s sh ji n d n f i zh ng ji

  裨 阙 猥 夙 庶 竭 驽 钝 菲 彰 咎

  z u zh o

  咨诹 遗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同学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同学乐于展示自身的作品以和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他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这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局部内容,知识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同学在语文乐园里“逛迷宫”、“过字桥”、“练嘴皮”、“赏对联”,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和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同学自身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⑴ 让同学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⑵ 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⑶ 同学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身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同学自读课本,看一看自身发现了什么?

  4、同学展示自身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

  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和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褒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身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

  请刚才拿到对联的同学找到自身的同伴,大家读一读,看找对了没有?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的春光 的阳光 的天空

  的田野 的小溪 的枝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春天的发现”。为了使同学言之有物,我准备带领同学去春游,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说一说自身的发现,写一写自身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同学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身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与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与展示会。

  〖板书设计

  春天里的发现

  细心观察 畅所欲言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办“展示台”,开“展示会”的形式,鼓励同学从不同方面展示自身的身手和学习收获,使其发生成绩感。

  〖教学流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身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身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身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假如同学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同学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同学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同学观赏他人的作品。

  4、把同学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

  展示台

  今天,我当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

  案例描述

  刚刚走上班主任老师工作的我,就赶上了课程实验,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好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改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从原来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向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成为我研究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攻方向。

  引子

  不知不觉春天已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天是星期三,一大早太阳就露出它红彤彤的笑脸,也许是天气好的缘故,孩子们也显得格外精神,一个个如刚出笼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围在我身边,给我讲述着他们在路上见到的人或事。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今天我上学来的时候,发现路边的小草钻出来了。”他那激动的表情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他的一句话,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有的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现在天气还很冷,小草没钻出来。为了解决孩子们的这个矛盾,我临时决定把早自习改到操场上,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去找春天。孩子们欢呼着跑出教室。

  春天来了!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寻找春天的欢乐之中。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把语文课调到了第一节,结合《春天的手》一课,开展了“春天来了”的汇报会。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观察的更是细致: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人的穿着打扮,一个微小的细节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讨论之后,我引入了对课文的学习。小朋友们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春天还有什么变化呢?我边问边在黑板上写了“春天的手”四个字,孩子们都赶紧打开书去寻找答案。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完课文之后,有的孩子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我以为他们找到了答案,可是当我叫到李睿回答时,他却问:“春天的手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我们的汇报会变成了讨论会。孩子们各抒己见,小班长乌日娜说:春天的手就是春风。识字大王武思乔说:春天的手就是春天的阳光。小杠头周玄叶说:那不一定,春天的手还可能是春雨呢!我站在一边,认真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我没有给他们所谓的答案,但是孩子们已经从中悟出了“春天的手”的含义。

  教学活动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进行着,他们似乎忘记了“我”——老师的存在,自己不断的提出问题,其他的孩子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解决。看着他们的表情从疑惑到开心,还有帮助别人后的喜悦,我感到这节课他们已经不再需要我了,他们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而我,成为了他们的忠实听众,在精彩之处以掌声向他们祝贺。

  韩雪问到“大地一片新绿”是什么意思时,一向不爱发言的李艳钊把手举的高高的,我赶紧向学生建议让他帮韩雪解决这个问题。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面带微笑说:“新绿就是小草刚从地下钻出来,是新长出来的,而且连成一片就象地毯一样,小朋友们可以在上面做游戏。”学生们听了,都主动鼓起掌来,那掌声向春雷一样清脆、响亮。再看李艳钊那双本来就很小的眼睛已经眯成了一条缝,小脸蛋上泛着红晕,不好意思的抿着嘴笑。这时,小诗人王曼宁站起来说:我还能说出这样的诗“春天的手拂过花坛,花儿露出了笑脸,蜜蜂和蝴蝶在花瓣上唱歌、跳舞。春天的手抚摸着我们的脸,小朋友们快乐的游戏”。

  看着这精彩的场面,我真想过去拥抱每一个孩子。这节课孩子们沉浸在诗歌优美的意境当中,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他们面对面的交流,那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为之感动。春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色,它还唤醒了一朵朵心灵之花,让我真正感受到“春天就在我心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3、能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惜别深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背诗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谁能来背几首你熟悉的古诗?

  2、引出诗人:在众多诗人中,因为他们写诗的造诣和成就,被冠以不同的雅号,如李白就被称为——诗仙,而杜甫则被称为——诗圣,有那么一位诗人,他被后世的人称为“诗佛”,知道他是谁吗?——王维

  3、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4、揭题:学习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5、解题。谁来读读题目?(指导在元二后稍作停顿:“送元二/使安西”)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吗?那就得理解题目的意思,题目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读诗文,解诗意

  1、生自读古诗。

  2、抽生读诗,请生评价,相机提示正音。完成多音字的作业练习:朝、舍、更

  3、理解诗意。紧紧抓住诗文中的注释,谁能来大致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古诗

  5、配乐师范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的画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体会渭城之美

  (1)雨。这早春时节,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雨啊?你想用怎样的词句来形容这雨?

  (2)柳。你看到了怎样的柳树?经过朝雨的洗礼,柳树更是焕然一新,真是“柳色新”哪!

  (3)美读一、二行诗。面对这样的雨,这样的柳,你想说些什么?你能读出渭城的美吗?

  2、体会路途之艰

  春雨霏霏,杨柳依依,渭城春景,美不胜收!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王维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有的是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阳关以西图片。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朝雨”、“客舍”、“杨柳”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选取这些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在这里再一次巧妙地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反复渲染,让学生对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无疑对诗意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3、对比激情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满目荒凉!

  如果是你的朋友要远行,而且是到像安西这样荒凉的地方去,你会怎样?

  4、激情朗读

  从渭城出阳关到安西,这一路,横跨了大半个中国,整整3000多公里呀,满腿的荒漠,满目的凄凉,而且路途遥远,王维啊,你能不能少敬一杯,好让元二早些启程呀?学生作答

  元二啊,你能不能少喝一杯,以免醉酒耽误行程呀?学生作答

  都不会放下这酒杯,不是不能放,而是不想放,不愿放。因为彼此不舍别离,但是不得不(板书:依依惜别)把这种感觉再带进去,齐读这两句诗。

  5、写话:如果你是王维,或者是元二,此时此刻,你会对对方说些什么,把想说的写下来。

  师巡视后交流

  6、再读悟情:这一杯杯的难道还仅仅是酒吗?分明是什么?(板书:友情)

  7、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拓展送别诗,激励学生课外积累。孩子们,因为一次次朋友间的深情送别,才有了这一篇篇字字珠玑的送别诗。在王维眼里,离别是一杯杯的苦酒,那么在高适眼里,朋友之间的离别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出示《别董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乐观、激励)

  诗人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这也是一种别样的友情。

  远不止这两首。还有如:课件出示《山中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让我们在这些送别诗中记住朋友之间的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