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0 08:16:2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的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妙,热爱大自然。学习写回信。

  2.过程与方法:自觉,理清文章一共讲了几层意思。找出具体的句段感受语言的美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投身大自然的作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交流谈论法

  教学建议:

  大自然,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蓝色的大海和连绵的群山。教学之前我们要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好的景物,去观察大自然中奇异的事物与景物,倾听大自然给我们讲的故事。本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的五光十色,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学生体验到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多了解自然,丰富课余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信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张海迪是怎样引导小鸥认识大自然并争取投身大自然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张海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学挂图。

  认识张海迪,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

  2.过渡。

  坚强的张海迪又坐在轮椅上开始了她的工作,这一次她在做什么?

  (给小朋友写回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了解并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张海迪在给小鸥弟弟写回信。

  第2自然段:简述小鸥信中的主要内容。

  第3自然段:表达对小鸥的同情,讲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大自然对自己的帮助。第4自然段:讲述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老师,从而变成了伟大的诗人。第5、6自然段:假设小鸥来到乡下,引导他学会观察大自然。

  第7自然段:希望小鸥能如愿到乡下去,并教给他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

  第8、9自然段:告诉小鸥有小朋友来找自己,信就写到这为止。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找出作者写得好的片断,欣赏好处。

  同桌或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最后交流归纳。

  2.明确,可能涉及到以下内容。

  (1)第3自然段:

  ①作者略写自己的疾病情况。

  ②详写自己对大自然的好奇,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表达自己的乐观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作者对大自然的幻想,表现出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2)第4自然段:

  ①举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例,说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

  ②将大自然当作人来写,进一步表达张海迪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最后一句话明确地告诉小鸥一定要投身大自然,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3)第5、6自然段:

  ①以假设的写法引导小鸥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这样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易于接受,这就是张海迪写信与人沟通的'奥妙,没有说教者的口气。

  ②大量使用疑问句,引导小鸥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大自然,语言亲切。

  (4)第7自然段:

  ①一共讲了两层意思:再次肯定到大自然中去的重要性;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交代小鸥千万不可荒废学业。

  ②作者的口气始终是亲切的,主题是鲜明的,先是委婉地肯定爸爸妈妈不让小鸥去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坚定地表示大自然有学不完的知识,最后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这样的沟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从中可以看出海迪姐姐真的是小朋友的知心人。

  四、自由谈读信的感受

  1.同桌或小组交流。

  2.汇报。

  (1)读了张海迪的回信,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向往大自然。

  (2)读了张海迪的回信,认识到给人写回信要根据要求进行明确的回答,回答要令人信服,口气要亲切,要善于引经据典,让人心生佩服。

  (3)从信中可以感受到张海迪姐姐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五、小结

  张海迪在回信中援引自己与泰戈尔的事例,观点鲜明地阐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正如诗人杜甫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投身于大自然,从中获得成功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张海迪的资料。

  2.模仿《大自然,你好》给朋友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 ↓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 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 爸爸 建设边疆

  (袁鹰) 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 无私奉献 ↑ ↑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语文教案 篇3

  《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总结词语

  2、认识生字,并能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

  3、能够区分一些相近的词语

  4、能够阅读短文

  5、培养其发现生活及创造生活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示例:算盘 盘算 到达 达到

  领带 带领 展开 开展

  喜报 报喜 喜欢 欢喜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用合一合的办法识八个生字。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发现它们组合的规律。注意提示姓xìng、警jǐng的正确读法;自由练习读词语,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如,肤色、大胆、警报。

  2、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先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自主发现每组两个词不在意思上的联系,接着读句子,结合句子的意思选词填空,最后再把句子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让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朗读感悟,并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二、口语交际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三、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4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

  一、设情境、激兴趣、导入新课

  1、设情境:

  教师朗读《花之歌》(节选):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激兴趣:

  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学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听读、入诗境、绘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播放《浪之歌》的配乐朗诵,学生凝神细听听。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

  你在听读中感受的“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不作评点。

  3、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浪”的形象的理解,口说无凭,课本为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浪之歌”,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诗句,并把它读出来吧!

  4、点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5、总结“浪”的形象:

  “浪”的形象感知可能有一定难度,可视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先从前4个诗节感知“浪”的热恋中的情人形象,再由后2个诗节感知“浪”多情浪漫的形象特点。

  多媒体显示: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博爱者

  三、品读、察情感、悟意蕴

  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诗句时,老师反复地要求同学要读出感情。老师是要告诉你们,诗根情,诗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浪之歌》,品味诗中的情感意蕴。

  1、学生轻读《浪之歌》,讨论交流。

  2、总结:

  前4个诗节总体上抒发了热情洋溢的爱恋之情,后2个诗节则抒发了博大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多媒体显示:炽热深沉的爱

  四、美读、习技巧、传情意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1、重点读后两个诗节,教师作朗读技巧指导。

  2、技巧简介:

  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停顿:

  ⑴生理停顿;

  ⑵语法停顿;

  ⑶强调停顿。

  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调:

  ⑴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⑵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⑶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⑷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五、实践,自主学习《雨之歌》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

  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

  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

  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六、结语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谢谢同学们和老师度过了美好的45分钟!

语文教案 篇5

  复习目的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理解文章的'寓意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采用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 伯乐指 ;食马者 指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 的愤懑心情和对的抨击。

  三、课堂练习

  1.韩愈,字 , 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并称 韩 柳 。

  2、解释加横线的字。

  故虽有名马( )( )只辱于(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 )

  不以千里称也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食马者( )是马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 安求( )

  策之不以其道 ( )( )尽其材( )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15其真无马邪?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应用,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练习一。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认真自学语文与生活的第一部分,思考文中的问题。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句子:“小溪哗啦哗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2、让学生比较两句。(比较时,要求学生区别用词的不同之处)

  3、教师提问:哪句更生动?4、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导入第二部分教学)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第二、三部分

  1、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反复认真读好三组句子。(体会每组中哪一句更生动)

  (2)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生动有趣?

  (4)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更有趣。

  2、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

  (2)学生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感情)

  (3)学生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看看是否有趣。

  (4)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五、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同学交流,读准字音。

  (3)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词语都是有关“冬天”的)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以各种形式背诵,积累。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抄写成语两遍。

  3、学生完成

  4、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练习一》。

  3、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观察第三题(写好钢笔字)中难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示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较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祭、翁”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老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家乡参观旅游,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家乡有哪些特点?选择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可以互相讨论)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2)学生写导游词。(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评议小结。

  4、指导:

  (1)教师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内容:园、团

  六、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学写毛笔字。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卢沟桥烽火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精选】10-25

(精选)语文教案11-05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