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4 09:37:5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讲讲、做做中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色情绪的变化。

  2、能大胆地进行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不同表情的胆小先生3个,“胆小”两字。

  2、胆小先生指偶20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胆小”两字,认认、做做。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这两个字是胆小,那什么叫胆小,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提醒:你看到什么事会害怕呢?)你们胆小吗?可是有一位先生特别胆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胆小先生》。你们猜猜看,胆小先生会怕什么呢?(让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幼儿说说(初步)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若幼儿无反映,教师作提问:胆小先生从开始到结束有什么变化呢?

  3、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幼儿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做一做。

  胆小先生开始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了?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教师讲完后,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可请幼儿扮演小老鼠、胆小先生。(1)教师扮先生、幼儿扮老鼠 (2)幼儿扮先生、教师与幼儿扮老鼠 (3)分组演示

  4、经验迁移,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可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

  这个故事好听、好玩吗?可是到了第二天,看谁来了?(出示小狐狸)呀,小狐狸和胆小先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先想一想,想好以后,我们戴上胆小先生的指偶自己讲或讲给好朋友听。

  反思:

  《胆小先生》重点是帮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培养勇敢品质,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大吃一惊”“抱头鼠窜”的意思,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胆小先生性格变化。

  1 出示道具:首先,上课之前我准备了相应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胆小先生以及积木搭成的楼房,当我出示这些道具的时候,幼儿非常的兴奋

  2.谈话导入“猜猜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房里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是幼儿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 讲述故事接着我非常有感情的边表演边讲述了这个故事,幼儿基本上认真的听完了这个故事

  4 提问激趣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的家,胆小先生是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进地下室?”引导幼儿讲述故事里大老鼠语言加深幼儿对故事印象。最后,启发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主题小结:这次语言课,幼儿基本上能安静的听完整段故事,接下来,通过幼儿的脸部和肢体语言的表演,加强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还不够认真,还有些幼儿表达意思还不够准确,这些,在日后的语言课上,逐步的培养。

  小百科:胆小解释做事畏缩、顾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影响,而逐步受到师生的青睐。作为传统游戏,“搭山洞”、“过山洞”活动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儿喜欢。为了在雨天也能满足幼儿兴趣和锻炼的需要,在安全卫生的环境和教师的合理指导下,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了《有趣的山洞》室内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搭山洞”、“过山洞”的活动,发展创造力。

  2.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肌肉的耐力和集体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合作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节课如何把握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老师自编的奥运模仿操,铁圈、拱形门各6个。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幼儿面对老师四散站立,随音乐做奥运模仿操:跑步―打乒乓―掷标枪―射箭―游泳―划船―跳高等。

  2、基本环节

  (1)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师:以前,我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用自己的身体搭山洞,想一想、试一试,用身体能搭出怎样的`山洞呢?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组织幼儿讨论大人、双人搭山洞的方法,并选去锻炼价值、安全性较高的方法进行集体练习。

  (3)多人搭山洞。师:刚才我们打了许多有趣的单人和双人山洞,那么除了担任、双人可以搭山洞外,三个人、四个人……,许多人在一起能不能打出更有趣的山洞呢?幼儿尝试搭多人山洞,老师观察并加以指导。

  (4)幼儿尝试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正面钻、侧身钻外,还用了匍匐前行、四肢贴地前行;仰躺于地、双脚蹬地后移等方法。)

  (5)游戏:小侦察员。方法:幼儿分六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以鱼贯的方式钻爬过前面高低、大小不一的山洞(山洞有三种:a每组推选二名幼儿搭成的山洞;b拱形门;c铁圈),以不碰倒山洞、先钻过的一方为胜。游戏次数根据幼儿兴趣和活动量而定,每次游戏重新推选搭山洞的幼儿。

  3、结束环节

  师生在音乐游戏中相互捶捶背、敲敲腿,进行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1、 本活动以人体动作“搭山洞”进行游戏和活动,不需其它器械,简单易行,随时可做,有趣又实用。避免了一般体育活动中单调的动作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幼儿学的快乐、练得轻松。

  2、整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调节,使活动动静交替,张弛有度,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3、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探索练习中,所以教师的观察、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调整好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难度,又要注意个体差异,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通过自己适度的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

中班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消防员的制服、工具及其用途。

  2.在参观活动中认真观察和思考,大胆提问。

  活动准备:

  1.《谢谢你帮忙》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22 页。

  2.家长通知书、数码相机。

  活动过程:

  1. 提前给家长发通知书,告知他们参观活动内容。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 22 页,与幼儿讨论消防员制服的特点、功能以及消防工具的用途,鼓励幼儿提问并尝试回答,

  例如:

  . 消防员制服的特点是什么?

  . 为什么消防员的制服会反光?

  . 消防员用什么工具来灭火和救人?

  . 氧气筒有什么用途?

  . 防烟面罩有什么用途?

  3. 老师提议参观消防局,观察消防员的工作和装备。

  4. 参观时,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并鼓励幼儿提问,对事先讨论过的内容作出更正或补充。

  老师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参观过程。

  5. 回园后,与幼儿讨论消防员制服的特点、各种工具的'用途等,老师可出示参观的照片,帮助幼儿回忆照片的内容,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记录下来。

  6. 请幼儿把照片和自己记录的内容贴在展览区,大家共同分享和回顾。

  活动评价:

  1.能描述消防员制服的特色。

  2.能说出消防员工具的用途。

  3.能大胆提问。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⒈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的构图,通过绘画细节表现不同职业的特征。

  ⒉萌发对未来的憧憬,描绘自己长大后的工作样子。

  活动准备:

  ⒈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2页《我长大以后》,作画工具。

  ⒉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幼儿观看各种职业的工作照片并交流。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的愿望

  ⒈教师讲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一对快乐的父子,有一天晚上,大头儿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大后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当医生给人治病。天亮了,他把自己做的梦讲给小头爸爸听,小头爸爸也很高兴,拍着大头儿子的肩膀说:你真棒!

  ⒉回顾我们认识的工作者的照片,如魔术师、飞行员、司机等。

  师:他们是谁?在做些什么?在什么样的地方工作?

  ⒊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你希望自己长大后做什么?你会怎样工作呢?

  二画画我工作的样子,引导幼儿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的构图,通过绘画细节表现不同职业的特征

  ⒈师:你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做什么工作?请你们把自己的愿望画下来。

  ⒉幼儿在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2页《我长大以后》上作画,教师适时地启发幼儿:你会穿什么样的工作服?做哪些动作?你工作的地方是怎样的,周围有些什么?除了自己,你还打算画什么人?

  ⒊鼓励幼儿表现人物的服饰、动作,以及工作的场景,使画面更丰富,并能表现自己的愿望。

  三猜猜我的愿望,引导幼儿描绘长大后工作的'样子

  ⒈完成后,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伴介绍“我长大以后想成为……”的愿望。

  ⒉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作品分类,把有同一类愿望的幼儿作品贴成一组,并在一旁贴上相应的职业照片。

  ⒊引导幼儿谈论:你能从画里看出同伴长大以后的愿望吗?谁和你的愿望相像?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当小主人和小客人的快乐,感受小熊请客游戏带来的乐趣。

  2、在请客和做客的游戏中能开心的与人交往。

  3、学习待客和做客的礼貌用语和基本礼仪,逐渐养成懂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做客情境表演。

  2、小熊及若干小动物头饰和动物爱吃的食物图片。

  3、游戏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观看做客视频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别人家做客吗?你当过小主人吗?今天小猫、小猴来到了小兔子、小熊家做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做的怎么样吧!

  二、学习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1、请所有幼儿对表演的四只小动物贴小花进行评价。

  师:你的小花贴给了谁?为什么?

  2、幼儿交流表达,教师归纳,小结。

  三、游戏:小熊请客

  1、请两名幼儿玩小熊请客游戏,尝试做客与待客游戏。

  2、师幼互动游戏:①教师扮演主人小熊,幼儿扮演动物客人进行游戏。

  ②幼儿扮演主人小熊,教师扮演动物客人进行游戏。

  3、分组游戏:请四名幼儿分别扮演主人,其他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小动物到主人家做客。

  四、活动结束,帮助小主人一起整理玩具。

  活动反思:

  在这次有关礼仪教育的社会活动中,给幼儿一个实践练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示范、师幼练习、生生练习多种方式对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进行训和建立游戏规则。在游戏时、大多幼儿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产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体验“猜一猜”的快乐。

  2、巩固对熊猫、长颈鹿、松鼠、斑马、袋鼠等动物名称及外形特征的认识,并尝试说出他们的本领。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体验“猜一猜”的快乐,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巩固对熊猫、长颈鹿、松鼠、斑马、袋鼠等动物的认识。

  2、难点:巩固对长颈鹿、斑马、袋鼠等动物的本领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与孩子观看动物世界等节目,调查幼儿对“奇妙的动物”的认识。

  2、活动课件及相关音乐。

  3、鱼缸里的小鱼、动物手偶40个。

  活动过程:

  1、律动:《动物模仿操》。

  2、游戏“猜猜我是谁”,看小时候的照片,猜一猜班里的小伙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猜一猜”的`快乐。

  3、看“动物的小时候”猜一猜是谁,巩固对大刺猬的认识。

  4、看“动物的家”猜一猜是谁住在这儿,巩固对国宝熊猫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产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5、听一听《谁在叫》,一起做动物韵律操。

  6、看尾巴猜动物,巩固对马、松鼠、长臂猿的认识。

  7、比较动物身上的斑纹,巩固对斑马、长颈鹿的认识。

  8、猜谜并诗画“乌龟”,请幼儿一起参与。

  9、幼儿选择动物手偶,参加动物party。

  活动延伸:

  1、出示魔术袋,请幼儿摸一摸“它是谁”,激发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2、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丰富幼儿对动物的认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12-27

中班教案12-28

中班教案12-29

中班教案12-29

中班教案12-29

中班教案12-30

中班教案12-30

中班教案12-30

中班教案01-01

中班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