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4-07 08:14:19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悉各种QQ表情,初步了解QQ表情在网络交往中的运用。

  2、根据情景选择适合的QQ表情,了解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

  3、在游戏中体验、表达各种情感,感受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QQ在线、动画、自制历险图人手一张、若干QQ表情

  2、教学重点难点:

  3、认识QQ表情,体验表达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一、通过QQ交流,激发兴趣

  通过在线QQ交流,初步了解QQ表情在网络交往中的运用。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有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啊?

  总结:QQ和电话一样都是用来和别人说话、聊天的。

  (幼儿在平日的生活中对QQ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同时对QQ也充满着好奇。所以通过QQ交流引出主题既符合幼儿的当前心理特点也富有新意易于激发兴趣。)

  二、播放Flash动画,引出主题

  1、根据Flash动画,进行猜表情活动。

  播放第一段动画,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QQ表情。(掉到洞里会是什么表情?)

  (QQ表情既动态又夸张可爱,非常迎合幼儿的“口味”。让幼儿根据情景猜测、选择QQ表情这个环节能给幼儿带来“玩”的感觉,还能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发他们体验、表达各种情感。)

  2、通过Flash动画感知QQ表情的趣味性

  播放第二段动画,根据所播放的动画,讲述故事内容。(爬树→吃苹果→呕吐)

  (让幼儿根据动画讲述故事内容比前一环节更加富有难度,提升了幼儿的已有水平。好玩、生动的情节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根据Flash动画,猜测故事。(惊恐→看到大灰狼)

  播放第三段动画,根据QQ表情的变化,创编故事。

  (根据QQ表情的变化,猜测、创编故事比前二个环节增加了难度,既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4、运用Flash动画,引出各种QQ表情

  播放第四段动画,让幼儿感知QQ表情的多样性。

  (这样的结尾很快乐,还能给幼儿展现出更多的QQ表情,同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三、运用Flash动画,引发游戏

  运用Flash动画,让幼儿在《QQ大转盘》的游戏中体验表达各种情感,感受活动的乐趣。

  四、自制QQ表情历险图

  1、教师介绍要求

  (1)看历险图里有什么困难?

  (2)面对这些困难QQ的表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3)为你的历险图编一个好听的故事。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幼儿对情感的认识,同时运用“自制历险图”的环节营造游戏的氛围,让幼儿在“玩”中体验、表达各种情感。)

  五、结束活动

  协助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 无味 透明的 可流动的。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

  3.懂得保护水资源,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一)空间准备:为幼儿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具准备: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纯净水、豆子、水盆、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2.出示图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组成的。我呀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认识我吧!

  二.认识水的特征。

  1.水是无色的

  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让幼儿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水是无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无色的。

  小水珠:哈哈,说对了,你们太厉害了,但我还有许多秘密。一看吧。

  2.水是无味的

  教师出示水和牛奶让幼儿通过品尝来区分水与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没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们,真棒!我就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流动的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晃动,将水倒到水盆里,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小水珠:你们真聪明,我也是流动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花瓣让幼儿实验,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见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没想到啊!中五班的宝贝们:你们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们找到了。我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可流动的液体。

  三.水的用途

  1.教师:水有这么多的小秘密,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观看图片

  :水能洗澡、洗手、能浇花、能喝、能发电等等。 3.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

  四.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观看图片 (缺水的地方)

  2.讨论:怎样节约用水?

  如何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本节课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目标,由于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提出的问题禁锢了幼儿的,使之后面两个环节有点乱。

  活动延伸:

  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

中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大于”、“小于”来表达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等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及内在规律。

  3、学习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2、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正确运用“>、<”来完整表达数量关系。

  四、课前准备:

  1、材料准备:花园图一幅;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卡片;数字头饰;小包(里面放有1~10数字卡片);鼓;《幼儿画册》。

  2、环境创设:活动室中有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

  3、幼儿经验准备:熟悉10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正确比较数量的多少。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比较数量的多少,理解等号的含义,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1)出示花园图并提问: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数一数有几种花,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2)请幼儿说出各种花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3)提问:红花和黄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还是一样大?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放上等号(教师出示“=”)。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两边的数量一样多。

  (5)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用数字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在这两个数字之间能放“=”吗?

  (二)和大于号、小于号做朋友。

  1、引导幼儿认识大于号“〉”

  (1)出示大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像什么。

  (2)教师小结:“〉”就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3)提问:红花和蓝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红花多于蓝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4)启发幼儿用一个符号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量之间加上大于号(教师出示大于号),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数大。

  (5)引导幼儿说出“10大8小”,并列出不等式“10〉8”,读作“10大于8”。

  2、引导幼儿认识小于号“〈”。

  (1)出示小于号“〈”,引导幼儿观察符号的形状和开口方向,说说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撅着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小数瞧,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3)提问:蓝花和红花相比,哪个多?哪个少?如果蓝花多于红花,可以用数字怎样表示?

  引导幼儿说出“8小10大”,并列出不等式“8〈10”,读作“8小于10”。

  (4)引导幼儿学儿歌:大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3、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大于号和小于号,加深对两种开口方向的记忆。

  (1)请两名幼儿扮演数字宝宝,任选一个数字头饰带好,再请另一名幼儿扮演符号,站在两个数字宝宝中间,用身体动作表演“>”“<”,全体幼儿轮流扮演。

  (2)请全体幼儿根据表演读出“几大于几”或“几小于几”

  4、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1)游戏“击鼓传数”。

  教师敲鼓,幼儿传数,鼓声停止,装有数字的盒子在谁手里,谁就和前面一位幼儿各从盒子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如抽出的数字卡片的顺序是“9”和“5”,抽出9的幼儿说“9大于5”,抽出5的幼儿说“5小于9”。

  游戏可根据幼儿兴趣反复进行。

  (2)指导幼儿理解《幼儿画册》内容,完成练习。

  请幼儿数一数图中花园里的花朵各有多少,在对应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并在两个数字中间的空格处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然后请幼儿大声读一读不等式。

  (三)活动拓展

  准备一些可供幼儿比较数量的物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来表达数量关系。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二声部歌曲,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进一步喜爱合唱这种演唱形式。

  活动准备:

  二声部图谱、已学会的一声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小树叶》

  师:请大家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动作,进音乐王国去表演吧。

  练声:

  1、复习《落下来》

  来到了音乐王国,我们来唱唱《落下来》大家边唱边做动作,注意身体放松,面带微笑,轻声整齐的唱,感觉像一个人在唱。

  2、合唱训练

  (1)看手势唱音阶。

  师:小音符被我们好听的声音吸引来了,他们要和我们做个"看手势唱音阶"的游戏。请看我的手势唱出音阶。

  师:请这半的孩子看我的这只手,这一半的小朋友看我这只手,看我的手势唱音阶。

  二、学习二声部合唱《小青蛙》

  (一)复习歌曲《小青蛙》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现在老师弹一首曲子,小朋友听听是什么歌曲?"

  "你们的耳朵真灵,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呢?"(用欢快跳跃的声音,快乐的表情来表现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刚才小朋友在演唱的时候,强弱拍子不够明显,这是两拍子的歌曲,第一拍要唱的重一些,第二拍要唱的轻一些,我们再来试一试。"

  (二)探索第二声部的演唱内容,学习伴唱。

  (1)师范唱合唱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本领,二声部合唱,我请林老师跟我一起来唱这首歌,请小朋友仔细听,我们是怎么唱的?"

  提问:"听了我们的演唱大家感觉怎么样?"(欢快)

  "刚才我和林老师唱的一样吗?"

  "哪个老师唱的跟你们一样,哪个老师唱的和你们不一样?"

  (3)师范唱第二遍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小朋友在听一遍.

  师:"刚才马老师和林老师唱的一样吗?哪位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和你们一样的,这是歌曲的第一声部。)哪位老师和你们唱的不一样,(林老师)林老师唱了什么?(呱、咚、游)林老师唱的是歌曲的第二声部。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图谱,探索歌曲的第二声部。

  师:"现在老师再来唱一遍,请小朋友认真听,马老师唱的什么地方唱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又和林老师一起唱同样的歌词?(教师一边指图谱一边演唱)

  师:"刚才马老师在什么地方唱的跟林老师不一样是歌曲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前半部分)

  A、小青蛙在池塘边玩耍的时候,很开心,发出好听的叫声。

  ("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B、接着,它就在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咚"的一下子跳到水里面

  ("咚"我们也来唱一唱。)

  C、在间奏的地方,青蛙在游泳"游"一起来试一试)

  D、接下来在什么地方马老师和林老师唱一样的歌词?(歌曲的后半部分)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全体幼儿跟随教师学习第二声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唱一遍"

  青蛙叫"呱""呱""呱""呱"

  跳到水里"咚""咚""咚""咚"

  青蛙游泳"游""游""游""游"

  一起唱"咕儿呱呱……"

  (6)抓出重难点,学习象声词(呱、咚、游)

  师:刚才我们唱的(呱、咚)都是象声词,在念这些象声词时我们要念的.活泼一点,跳跃一点,我们来试一试。"游"前面两个小节要念足两拍,后面的也是跳跃一点。

  (7)配上音乐进行练习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来试下,

  三、尝试进行二声部合唱

  (1)与老师合作进行二声部合唱

  师:"大家学得真快,现在看我指挥,我唱第一声部,你们来唱第二声部,注意我一个人唱你们这么多人音量不能太大,要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唱的时候大家都要能听到马老师的歌声。跟你们合作真是太愉快了,我们再来一遍吧。

  (2)幼儿分组合唱。(交换)

  师:"马老师发现你们能控制自己的音量,真是越来越有音乐家的潜质了,接下来我们分成两个声部来唱。以这里为界限,这一半的唱一声部,这一步的唱二声部,唱不时候要倾听别人的声音,大家一起唱就像一个人唱一样,第二声部的歌声音量不能超过第一声部的音量。

  (3)请两位孩子合作表演,

  (4)跟老师互动

  师:"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来邀请后面的老师一起唱一唱,我们小朋友唱第一声部,请老师唱第二声部,在咕儿呱呱的地方我们一起唱,

  四、律动下课。幼儿随音乐跳出音乐室。

  师"你们和老师配合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学习了二声部合唱,小朋友有学会了新本领。是不是很开心,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教学反思:

  喜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通过学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轻松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放松的、活跃的心里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不足的地方是在最后的综合表演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兴奋度过高,所以课堂有点吵、乱,下次组织综合表演时,我必须加强有效的组织能力,在活动前,要明确的提出具体该怎么做的要求,让学生更有序的进行表演。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强幼儿玩土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玩过挖土: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天的任务:找泥土的秘密。

  2、讨论:"我们在找泥土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秘密,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诉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秘密引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活动一开始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因为幼儿在玩土时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衔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泥土有什么秘密?"

  (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

  (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

  (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细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及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2、幼儿讲述。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引导幼儿集中。)我发现干的泥土很松。

  我发现泥土很软。

  我发现那边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铲子轻轻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湿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往干的泥土里加一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问: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样了?为什么会粘在手上?你继续加水,再试试看,泥土又是怎样呢?

  (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感知湿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湿泥的变化,诱发幼儿去探索。在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儿的紧张和顾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探索,寻找秘密,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同时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2、幼儿讲述。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秘密吧。引导幼儿集中。)泥土会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来,螃蟹还是好好的,泥土没有松。

  加水后,泥土会变形,想做成什么形状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讨论: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泥土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讲述。

  可以泥土种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种树。

  泥土可以种庄稼。

  泥土可以可烧成砖瓦盖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还可以做玩具,我们家有的。

  泥土还是小虫子的家。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清洗玩土时用的工具。

  活动总评:

  本活动在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以往玩土时缺乏目的性的状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空间大量的留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们在相互交流、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构建积累经验,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

  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景及准备操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2)教师和幼儿骑大马念民谣,一个个从"城门"钻过到城里去玩。

  3)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来搭一搭城门并边念民谣边学习游戏的开门关门规则。

  4)基本部分:

  5)教师请一位幼儿面对墙,搭成拱形城门,其余幼儿依次钻过城门。

  6)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念到"瞧一瞧"时,做城门者下蹲放下手关城门,并问被关住的人选择要"苹果"还是"香蕉",幼儿选择好以后,把头饰挂在脖子上,站到城门的队伍做城门。

  7)幼儿第2次做钻城门的游戏一次。

  8)教师继续提出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对胜。

  9)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一次。

  10)增加城门的高度再次游戏。

  11)教师小结游戏并告诉幼儿此游戏是我国的一个民间游戏,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邻居玩。

  四、结束部分:

  做放松活动,带幼儿回教室。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在直线两侧行进跳,双脚轻轻着地,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3、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小红旗两面,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米的平行线,线的两侧按数序画上圆圈5—6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老师当指挥员幼儿当小乓跟着指挥员练习走步,要求上体正直、上下肢体协调地走、由一路纵队切段分队走成四路纵队站好,模仿指挥员做学军模仿操,如:望、瞄准、打枪、开炮、欢呼跳跃等。

  二、练习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1、老师示范讲解跳跃动作:两脚并拢站在直线上,先跳进左边的圈1,再跳进右边的圈2,接着又跳进左边的.圈3,如此跳完直线两侧的圆圈。

  2、幼儿分散练习在直线两侧行进跳。指导幼儿不要怕困难,连续跳完两侧的圆圈,请跳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

  三、游戏"跳圈比赛"。

  1、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今天我们来学习解放军,跳过烂泥地夺得红旗。大家要注意,双脚要跳在圈内,别陷进"烂泥"里去。

  2、组织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游戏开始时,老师发出口令:"准备出发!"各队的第一位幼儿就用双脚跳过直线两侧的圆圈,然后绕过小旗,直接跑回拍第二位幼儿的手,第二位幼儿又用同样的方法前进,最后看哪队的幼儿先夺得红旗。速度快的组为胜。表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1、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甩甩手臂,踢踢小脚,便步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六一的认识,常适用于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绘画)表达、记录自己喜欢的`六一游戏。

  2、大胆在集体面前用较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并能注意倾听。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记号笔、记录纸、照片、投影仪、粉笔、音乐磁带、订书记。

  活动过程:

  一、 观看照片、丰富知识

  投影仪上出示本班幼儿托班时的照片

  师: 六一节就要到了,我们以前托班时也过过六一节,你们上次玩了那些游戏?

  幼儿观看照片回答

  二、 讨论活动,学习记录

  师:马上又要到六一节了,我们又学了很多新游戏,这次你们想玩什么游戏?

  幼儿个别回答,教师记录

  三、 运用绘画,尝试记录

  师:是不是你们都想说一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纸和笔,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游戏画下来好吗?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四、 介绍作品,分享记录

  1、 个别介绍

  师:有没有和他一样的?请你送过来。(归类,按照选择人数多排序)

  2、师:还有一些游戏,怎么办呢?放在平时玩好吗?

  五、 延伸活动

  师:游戏确定了,还要做哪些准备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做准备工作吧。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蛔回病的症状;

  (2)了解饮食卫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以及病从口入的简单道理;

  (3)引起对蛔虫病的关注。

  活动准备:有关蛔虫的幻灯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Ⅰ导入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蛔虫病的关注。

  向幼儿介绍某位小朋友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父母带他去检查,发现肚子里有蛔虫的事例,引起幼儿对蛔虫病的关注。

  提问:"小朋友得了什么病?"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小组讨论:蛔回病的症状、得病的痛苦及其危害。

  提问:①"蛔虫病有什么症状?"②"得病后会怎样?"重点指导幼儿说出蛔虫病的症状。

  Ⅲ分享经验

  (3)出示幻灯片或图片,介绍蛔虫生长变化的过程。

  提问:"蛔虫是怎样生长的?"重点指导幼儿了解蛔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Ⅳ幼儿再次操作

  (4)请保健医生讲讲为什么会得蛔虫病,了解饮食卫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以及病从口入的简单道理。

  重点指导幼儿了解饮食卫生,预防蛔虫病。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脏手拿东西吃,生的瓜果要洗干净后再吃……

  延伸活动:

  把幼儿讨论的结果写出来,配上画,贴在本班的宣传栏内,向其他班幼儿和家长进行宣传,并请家长协助。自编或选择一首有关的儿歌教给幼儿,以巩固认识并转变为行为。

中班教案 篇10

  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巩固10以内的正确数数。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六只大七星瓢虫。

  2、大量彩色的小瓢虫,分布在"草丛"里,瓢虫身上的点子在1--10之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七星瓢虫

  师:今天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瓢虫朋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啊?

  师:哇,好棒啊!你怎么知道它叫"七星瓢虫"?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真棒!教室里又飞来了几只瓢虫!赶快,数一数、认一认,哪几只是"七星瓢虫"呢?

  师:请小朋友把不是"七星"的瓢虫拿下来放进老师的箩筐里。

  师:嗯,真聪明!七星瓢虫可是益虫,能帮我们吃害虫,是人类的朋友哦!嘘…….,它们在说什么呢?原来,这四位七星瓢虫妈妈,她们的婴幼儿不见了,你们愿意帮她们找婴幼儿吗?

  二、小组竞赛性游戏:找七星瓢虫

  1、分组把找到的七星瓢虫婴幼儿送回妈妈的身边。

  师:那我们来个竞赛,好吗?你们是哪一队的,就帮什么颜色的七星瓢虫妈妈找婴幼儿。,他们的`婴幼儿可调皮啦,正躲在我们教室的草丛里玩呢!找的时候要记住了,七星瓢虫婴幼儿跟妈妈长得可像了,颜色一样,身上的点点也都是七个哦!

  师:音乐响起竞赛开始,你们轻轻地走到草丛边去找七星瓢虫婴幼儿。音乐一停,竞赛就结束,请小朋友回到座位坐下来。我们来比比哪一队找得又多又准。

  2、四队同时开始游戏,找出七星瓢虫并送回妈妈身边。

  教师放音乐,幼儿游戏。

  3、各队对游戏结果进行检查。

  师:请各组小朋友上来检查,看看有没有认错婴幼儿哦!

  4、两队幼儿对调检查。

  师:两组对调检查,可要张大眼睛看清楚哦!给你们10个数的时间,倒计时开始:10、9、8、7……

  三、点数七星瓢虫的数量,裁定游戏结果

  1、教师幼儿一起数出各队找到的七星瓢虫数量,用拍手的次数表示。

  师:我们先来看看红队找到几个七星瓢虫,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黄队表示得怎么样呢?

  师:蓝队可着急了,快来看看我们的吧!

  师:赶快来看看绿队的表示哦!

  师:七星瓢虫妈妈很想知道你们帮她找到了几个婴幼儿哦,我们用拍手的次数告诉她吧!

  2、找出优胜队。

  师:到底哪一队的小朋友是今天的冠军呢?

  四、小结:

  今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很棒,为七星瓢虫妈妈找回自身的婴幼儿,可是,七星瓢虫是益虫,还有几星瓢虫也是益虫,能协助我们吃害虫呢?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书,动动脑筋找答案吧!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8

中班教案01-09

中班教案01-10

中班教案01-10

中班教案01-10

中班教案01-11

中班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