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7 17:59:15 教案 我要投稿

《练习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练习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二》数学教案

《练习二》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P44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鼓励学生独立测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进行验证。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相关数学知识

  (二)练习

  1、完成习题1,习题2

  ①用手势表示或用语言表示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长。

  ②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③集体订正,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2、完成习题3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应该怎样做。

  3、实践活动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自己先估计

  ③自己测量

  ④同伴测量

  ⑤完成后,教师在全班进行交流,比比谁估计准。

  (三)小结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口算

  100-90

  70+60

  140-60

  570-500

  130-90

  60+300

  160-80

  30+80

  420-20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2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4.完成第3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36-153545-437851-359

  2)生自己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3)核对答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4题。

  1)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

  5)核对答案,订正。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3)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4)生自己完成。

  5)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练习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法则,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认识数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能说一说,笔算减法要记住哪几条?今天我们按照减法的法则来练习减法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第9题

  2、完成第11题。做之前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中相应的特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笔算:练习十三第10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做完后提问:这三道题在计算时有不同的地方吗?

  4、小结:笔算减法要按减法的法则计算。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所以在每一位计算时,该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算,不该退位的只要直接减。

  5、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做练习十三第15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0题剩下的三题,第12题前面两题。

  课题二十二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7、“想想算算”,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这种退位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514-317=2631-784=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1)出示例7。老师写出竖式,并在计数器上拔403。

  提问:个位够减吗?个位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十位上是0,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

  老师边在计数器上演示,边和讲解:个位上3减7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是0,就要再从百位上退1。这时老师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拔去一个珠子,并在竖式上把百位上的4划去,在它的上面写3。

  提问:从百位退1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把百位上拔起的一个珠子拔去,在十位上拔上10个珠,在竖式的十位上将0划去,在它的.上面写上10。

  提问:再从十位上退1给哪一位?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十位上拔去1个珠子,在个位上拔上10个珠子,并在竖式的十位上将10划去,在它的上面写9,在个痊上将3划去,在它的上面写13。

  请学生把刚才退位的过程在小组里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一说退位过程。

  提问:现在被减数个位上应该是几?够不够减去7,得几?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拔去7,在竖式横线下的个位上写6。

  提问: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为什么是9?十位上要减去几,得几?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上拔去2,在竖式横线下的十位上写7。

  提问:现在被减数百位上是几?要减去几?得几?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计数器上的百痊上拔去1,并在竖式横线下的百位上写2。

  让学生看着黑板完整地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7,然后再请学生回答:退位以后,每一位分别是几减几,为什么?

  老师示范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指出平时计算时,除了退位点以外,退位过程一般不写。

  2、做课本第69页上的“想想做做”。

  做完后让选取几道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做练习十四第2题前两题。

  4、说出下面哪一道题十位上用9减8,哪一道题用10减8。

  506-283502-283

  三、布置作业

  四、练习十四第2、第4题。

  教学随笔:

《练习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的既快又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1.口算:

  学生抢答:

  0.24×2= 10×0.36= 0.8×4= 4.3×100=

  4.2×0.1= 0.9×0.4= 5.9×0= 4×2.5=

  0.3×0.8= 0.42×10= 0.5×5= 0.18×5=

  2。笔算:

  6.52×27 0.32×1.25

  0.008×0.425 10.9×0.38

  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1)两个因数一共是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2)积的末尾出现“0”时,应先点小数点再划掉末尾的“0”。

  (3)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师总结: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

  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3。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根本区别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你还记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吗?

  笔算:0.85+1.942 5.1—2.09

  4。不计算,判断积的小数位数有几位

  47 ×0.05()6.9 ×0.38()

  4.2 ×1.8()4.08 ×0.08()

  0.9 ×0.7()6 ×0.07()

  二、巩固练习

  1.探索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计算下面各题,再比较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规

  (1)3.5×1.2(2)3.5×0.8(3)3.5×1

  2.4×1.5 2.4×0.5 2.4×1

  5.2×2.1 5.2×0.7 5.2×1

  提问: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师总结:在小数乘法中,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第一个因数(0除外);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第一个因数。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2题。

  3.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2题。小组讨论,得出题目信息,并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强调:仔细观察题目,这是一道关于单价、质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题目。单价可以通过秤的下方得知,而水果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秤上的指针得出。

  4.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3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妈妈带小明到超市去买水果。你能帮小明的妈妈算算价钱吗?

  苹果每千克4.8元,妈妈买了2.5千克,妈妈应付多少钱?

  香蕉每千克5.9元,妈妈买了3.8千克香蕉,25元钱够吗?

  5.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4*题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要根据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来决定因数中的小数位数。

  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动脑筋”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kg,大水桶能盛水11kg。不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kg水来?

  组织学生思考。

  答案提示:先把小桶装满水,倒入大桶中,如此反复3次,现在大桶内11kg,小桶内剩下1kg。把大桶内的水全部倒掉,把小桶内的1kg倒入大桶中,再把小桶装满,倒入大桶中,这时大桶内就有5kg水了。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小数末尾要对齐,整数相乘算出积,数对数位点对点,数位不足要补齐。

《练习二》数学教案5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记住 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

  1、同桌对口令。

  2、师生互补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

  二、指导练习第4~11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与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2、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3、第6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第7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5、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

  三、 补充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

  2)6+6+6+6+5可以写成6×5+5。 (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

  [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的要求。

  四、智慧亭

  1、已知△×△=25 △+□=13 求△+△=( ) □=( )

  2、已知□+○=9 □×○=18 求□=( ) ○=( )

  [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去想。

  五、练习作业

  【教学反思】: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练习二》数学教案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及其验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的不退位减,今天我们就练习减法不退位减的笔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练习十一第4题,选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列竖式计算:986-7651725-625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不退位减要怎样算,如果要知道减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小黑板出示。说明要求,让学生利用课本上的竖式验算,改正。

  (2)提问:第一道题错在哪里?你怎样验算出来的?为什么会算错?

  4、做练习十一第6题前三题。先让学生估计每题得数是几百多,并结合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加法和减法分别怎样验算?

  5、做练习十一第7题

  小黑板出示第7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后,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得出:用差加减数,结果是被减数。

  三、练习应用题

  1、学生做练习十一第9题。

  (1)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第1题为什么用减法算?第2题为什么用加法?第2题求出的结果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3)小结:第1题从麻线总长的厘米数用去的厘米数,就得到剩下多少,反过来,第2题把用去的厘米数加剩下的厘米数,就得到麻线的总长,也就是把第1题里的差加减数,就得到被减数。

  2、做练习十一第10题。

  提问:已知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6题,第8题。

  教学随记:

  课题十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准备题,例3,“想想算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前后顺序,几和第几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的认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数学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请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0~10数学卡片,回忆一下这几天来所学的知识,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请学生从数的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基数与序数等角度思考。

  二、实践拓展

  1、练习二的第1题。

  师引导: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们总能找到数的影子,看,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数呢?这儿有1面国旗,那儿有4扇窗户……你还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2、练习二的第2题。

  师引导:知悉观察题目左侧的图形,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根据题目要求填空,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和同学交流。

  3、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先请出10个小朋友站在讲台前,然后让其中的几个小朋友戴上帽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从左边第几个、第几个、第几个朋友戴帽子?从右起第几个、第几个、第几个是女生?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4、练习二的第4题。

  师引导:校园里摆了许多漂亮的花,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可能介绍一共有几盆,第几盆开了几朵花……如果没有提及的,教师可通过提问作出补充。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

  5、数学游戏——我想你猜

  游戏方法:甲先在心里想一个10以内的数,由乙猜,猜完后,甲告诉乙“你猜的数比我想的数大(小)”,乙调整答案,直至猜出。

  练习二的第5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6、教师可出一些图形的比较,来拓展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认识。

  (1)填“>”“<”。

  △△△()△△△△△

  ○○○○()○○

  ○○○○()○○○

  (2)括号里可画几个圆?试试看。

  ()>○○○○○○

  ()<○○○○○○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8题。

  7、练习二思考题。

  学生自己动手,想一想绳子连在一起打结的规律,然后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向学生渗透数的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基数与序数等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操作、探索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并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继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使得人人都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练习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X5=3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9X5-15

  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队主场得分是3X4=12。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练习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帮淘气改日记

  师:昨天是星期天,淘气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回来后淘气写了一篇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师出示日记并朗读)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成都市动物园,逛动物园之前我们先到超市采购了一些食品,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爸爸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5克了。

  10点30分我们到了成都市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挺多的,我估计了一下它们的质量。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83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要是用一辆8千克的大卡车拉这些动物,要拉好几次吧!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一直都在笑,能不能说说你们为什么笑?

  师:看来淘气的日记中有许多质量单位不正确,那怎么办呢?

  师:每人的桌子上都有淘气写的这篇日记,同学们就当个小老师帮淘气改一改吧。

  学生独立改正;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进一步讨论、改正。

  师:看来,好几个小组都已改好了,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呢?

  (四个人来到展示台前,展示改正后的日记)

  师:看过这组同学改的日记,别的同学或小组还有补充吗?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和很好,在选择质量单位时,有的同学用学过的3个质量单位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同学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去衡量,有的同学用了课外知识,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使用。老师代表淘气同学感谢你们,也希望你们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

  (二)活动二:帮张叔叔解决问题

  师:张叔叔是1名司机,今天他遇到了2个问题,很令他头疼,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帮他解决。(投影片出示第24页第8题。)

  理解图意。

  师:你能找出这幅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每筐梨30千克,每筐苹果20千克,这辆车最多装300千克的东西。梨有6筐,苹果有7筐。)

  师:问题呢?(水果能不能一次拉完?)

  师:明白了图意,你能尝试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反馈交流。

  师:能说说你的方法吗?

  (先算出苹果和梨共重多少千克?算式为30*6+20*7=320(千克),320千克大于300千克,所以1车拉不完。)

  师:你们帮张叔叔解决了这个难题,真棒。我们再接再厉来帮助张叔叔解决下一个问题。

  (投影片出示第24页第7题。)

  师:请您自己独立观察图,理解图意并尝试解答。有困难可以找小组内成员或老师帮助。

  师:谁能把你的解决办法展示一下呢?

  (1车皮限量60吨,意思是最多拉60吨,而5车皮就拉5×60=300(吨),320吨大于300吨是所以不够。)

  师:同意吗?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先算出1车皮拉多少吨,320÷5=64(吨),64吨比60吨大,当然不够。)

  (三)活动三:送小动物过河

  师:几个小动物一起去游玩,到了河边要过桥,可怎么也不能同时过去,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第25页第9题)

  师:原来这座桥载重为1吨,怪不得这些小动物不能一次通过呢!你能说说哪几只动物能一起通过呢?

  师:我们比比谁想出的方案最多。

  师:把你们的方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方案最多。

  师:我们现在开始汇报方案行吗?

  学生会有许多种的方案,教师分类板书。引导学生交流,4只动物,5只动物能不能一起通过呢?

  总结方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小组还在举手,说明还有别的方案,看老师的板书,你们能不能再讨论研究一下,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你们的方案呢?可以选择讨论2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3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4只动物一起通过的方案,任选其一。

  学生4人小组再讨论研究,教师任选一组参加。

  汇报:

  ⑴最重的2只动物是大象和狮子,它们俩的体重加起来是740(kg),他们能通过桥,其他任何2只小动物也能通过。

  ⑵任何3只动物也能一起通过。

  ⑶4只动物通过的情况只有2种。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很热烈,把很复杂的方案只用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了,看来在数学中只要肯动脑筋,大家共同研究就能出成绩。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学“练习与应用”第8-11题,“探索与实践”第12-13题,以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运算的品质;

  2、经历交流思考的过程,发现生活中的'间隔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参与性,进一步促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复习第8题。可以用简便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复习的第9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导完成复习的第10题。

  重点理解“有3头奶牛”是必要条件。

  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3、指导完成第11题。分析每种方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

  4、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2题。先计算,再比较、交流。

  5、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3题。交流。

  6、指导完成复习的思考题。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全过程。

  7、评价与反思。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练习二》数学教案11

  第7课时 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的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1题。

  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

  二、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完成第3题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

  四、完成第4题。

  学生观察图,独立填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完成第6题。

  读题审题。

  问题:

  (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

  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 面包车6元 货车8元

  让学生再提出问题。

  六、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七、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 习 十 二

  8的乘法口诀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产生惊喜。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真诚地给学生恰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练习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乘法的复习。

  2、揭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整理与复习第3题。

  ⑴出示图,观察思考,说一说图的意思?(每个排球9元......)

  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⑶填出书上的空。

  2、练习九第1题。看图填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你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口诀的运用

  1、练习九第2题。看算式写口诀。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两个算式。

  2、练习九第3题。做转盘,玩游戏。

  课前做好转盘,同桌游戏。小圆每转一格,把对着的数相乘,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3、练习九第4题。写算式。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九第5题。对比练习

  ⑴独立观察思考,列出算式7×9=637+9=16

  ⑵反馈。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

  5、解决问题。看图思考,这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四、思考题:在里填数。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二》数学教案13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分苹果

  教学内容:

  分苹果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练习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5、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硬币一枚。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练习二十二2题

  ⑴观察记录单,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出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吗?

  ⑵用画“正”的方法进行整理。怎样整理才不会出错?

  ⑶填出统计表和统计图

  ⑷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

  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活动二

  1、猜一猜,书包里都有那些书?各有几本?我们来统计一下

  你的书包里都有那些书?

  2、对书包里的书进行统计

  ⑴每个同学收集书包里书的数据。你是怎样收集的?(计数的方法)

  每个学生独立记录

  ⑵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一本书。

  ⑶你是怎样收集书的本数的?

  教师:计数的方法去收集数据的。

  ⑷全班交流和展示。谁涂得既正确又美观

  3、分析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活动三

  1、教材110页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⑴理解题目要求。统计两个班参加活动情况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能用一个统计表表示出来吗?

  两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课外活动?那个班课外活动的人数多?

  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练习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笔算并验算

  (出示)比一比,算一算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口算交流)

  A: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同桌说一说)

  比一比,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比较异同)

  强调: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265+137 472+58

  要求计算并验算(学生做在课堂本上)

  2、练习五第2题

  校对板演,集体订正

  A:计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A:怎样验算加法?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28+172 94+707 546+21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4.从凉亭到葡萄园走哪条路比较近?(出示)

  学生说说图意,在心里进行快速口算

  A:从凉亭到葡萄园走哪条路比较近?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凉亭到梅园哪条路近一些?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

  (出示)

  学生说图意

  5.A: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小方呢?

  怎样列式?(学生思考交流,解决在课堂本上)

  交流校对,集体订正

  A: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解答)

  四、教后小记:

  课题三数连加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地,激发兴趣(出示“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

  (学生经历提问和列式的过程)

  引入: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要求列式:85+143+126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要求: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交流)

  独立在随堂本上尝试(独立练习,同桌学习)

  (巡视)指名板演:

  1)两道竖式

  2)两道竖式叠加

  3)只列一个竖式的

  2、动手实践,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小组合作,灵活进行笔算

  4、初步小结校对板演,集体订正

  A:比较竖式的写法,说说你喜欢哪一种?

  (倾向于:只列一个竖式:

  8 5

  1 4 3

  +1 2 6

  3 5 4)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算法,再全班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竖式的好处和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A:用你喜欢的算法,你能算出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怎样列式?

  讨论列式,独立尝试在随堂本上,同桌说说每一步是怎样算的。(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就178+194+236

  1 7 8

  1 9 4

  +2 3 6

  □□□进行讨论)

  A:如果是这样列竖式,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

  讨论交流:

  方法1、把各位上的数依次相加

  方法2、把各位上能凑满10的数先加

  A:十位上的数相加满20,怎么办?

  指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组织讨论方法1和方法2的优劣

  (交流明确:能凑成10的先相加)

【《练习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六》数学教案04-03

《练习二》教案08-27

《练习二》教学反思04-04

《练习二》教案(15篇)03-16

《练习二》教案15篇03-1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笔算加法综合练习》数学教案01-17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04-04

初二数学教案11-18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与练习04-0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九》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