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6 09:01:1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蝙蝠和雷达》一课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在蝙蝠夜行本领的启示下,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同桌两个互读。

  3.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键 鲸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读准后鼻音“殃.壤.鲸”。

  3.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分别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三、了解内容,自主探究

  1.再读两篇短文,哪些句子给你启发,在文中画出来。

  2.交流汇报,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出示重点句,小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6.说说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

  7.小结学法:①划出感受深的语句写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四、小结

  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

  五、拓展延伸。

  1.认识仿生学。

  2.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发,你能说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

  讨论后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学生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2.教师小结第-2题。

  (1)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2)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3)强烈的对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lOO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一) 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二) 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的欢乐,自私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三) 能体会文中拟人句的效果,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点

  目标1、2、3

  学习难点

  目标2

  学法指导

  1、 熟读课文,掌握童话的内容。

  2、 查找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生词。

  3、 小组交流,领悟童话的深刻内涵。

  自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 查找工具书,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栖息( ):

  聆听( ):

  肆意( ):

  咆哮( ):

  嬉戏( ):

  徘徊( ):

  翩翩起舞( ):

  乐不可支:

  2、 查找作者的资料,为同学作介绍。

  3、 朗读课文,简要概述课文描绘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二、探讨交流

  1、导入

  2、预习展示

  3、听读课文,讨论:

  A: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

  B: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C:这则童话告示我们怎样的道理?

  三、课堂巩固

  1、《巨人和孩子》选自 ,作者 , 国作家。

  2、造句:

  翩翩起舞:

  乐不可支: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自我评价:优 良 可 劣 家长评价:优 良 可 劣 教师评价:优 良 可 劣

  时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

  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湖面的变化

  鸬鹚的活动

  渔人的活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纵横联系起来,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了。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捕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来,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阅读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师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如《鸬鹚》这一段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可以在思考中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第一段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教学的第四个目标就不难完成的。这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的是通过诵读感悟来品美丽意境。《鸬鹚》一文中捕鱼前的静和捕鱼后的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两种静虽然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俗语说:“境由心造”,捕鱼前的静主要是一种赋予了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美。这种意境与心境只有通过投入地诵读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和意会到。有了这种感悟后再让学生把这种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是《鸬鹚》一文的第3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抺”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抺”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三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用“一抺”?(2)抺出了什么?(3)捕鱼后的静是一种怎么样的静?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有三项内容:一是字的正音练习,二是掌握“心”这个部首在字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写法,三是查字典的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绿色格言”的练习;“阅读平台”安排了读一篇短文的练习;“能说会道”是一次口语交际练习,要求评选动物明星;“笔下生辉”是一次应用文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知识,培养说话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复习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读法,把音近的字读正确。

  2.让学生认识部首“心”在汉字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3.查字典,让学生认识多义词的用法。

  4.读格言,积累词句。

  5.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语海畅游”第一到第三题。

  一、引入新课,提出要求

  二、读一读,注意每组词里加点字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1.复习“s、sh、c、ch、z、zh、f、h、l、n”声母的读法,区别发音有什么不同。

  2.出示八组词语,借助拼音分组读词语,边读边想:每组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音是否正确。

  4.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错音。

  5.检查读,看谁读得好。

  三、汉字真有趣

  1.自由把汉字读一读,不熟悉的可查字典把字音弄清楚。

  2.说一说“心”这个部首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写法。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与“心”有关的字。

  四、查字典,看看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

  1.分组读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查字典,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贫穷”的“穷”,意思是缺乏生活资料;“无穷”的.“穷”,意思是穷尽。“一顶”的“顶”是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顶着风”的“顶”是动词,表示对面迎着的意思。

  3.鼓励学生说说一些其他多义词的例子。

  五、总结本课收获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积少成多

  1.自由练习读,同桌互读。

  2.大家相互交流,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3.把这首诗背下来。同学互背。

  二、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能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工具书。

  2.指定三名学生读短文,及时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4.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三、总结本课收获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引入新课,明确题目要求

  二、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完成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确定下来,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以及特有的技能等。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时,注意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得有条理。

  3.由小组长负责,把自己小组的动物明星选好,并推荐一两名同学代表本组在班上发言介绍,大家共同准备发言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

  4.在班上评选动物明星。可由教师或一名学生主持,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各组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可以用投票或举手表决的形式,评选出十大动物明星。

  三、笔下生辉

  1.明确要求:把自己在动物明星评选会上的口述内容整理好,制成一份动物小档案。

  2.按照教材中《动物小档案》卡片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总结收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0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