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6 10:38: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课题

  《霞》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

  2、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3、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4、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2、学习象征手法运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六、教学课型

  讲读课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音乐欣赏法

  八、教具

  小黑板、图片、录音机、幻灯机

  九、教学过程

  (一)学习引导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复习散文的文体知识。

  ②了解作者的生平。

  ③查字典,读准音,为本文的生字生词正音、释义。

  2.导入新课

  古诗鉴赏

  乐游园

  李商隐

  向晚不适意,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是带着丝丝哀愁、感伤色彩的。那在其他作家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霞》,看看它们有没有不同!

  3.检测练习

  (1)、冰心,原名,著有小说、;诗歌《繁星》、;散文、;儿童文学等。《霞》选自,是冰心期的作品。

  (2)给下列加点字音,并解释词语

  云翳、璀璨、惆怅、衬托

  4.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幻灯片出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

  小说《小橘灯》

  诗歌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再寄小读者》(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爱”为主题,抒写母爱、童真、自然等内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爱的哲学”之称。

  晚期的作品多是抨击时弊的杂文以及充满哲理韵味的散文。《霞》是她晚期哲理散文之一。

  (二)研习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散文,充满了哲理与智慧。作者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深刻的蕴义,融会个人的体验,深化为更高的哲理,实在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学习。

  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当。”当两者并存时,人们因为受到刺激而情绪激动,产生震撼。这时,美的东西就更美,丑的东西就更丑。但是,丑的存在并非是无意义的。丑的价值并不在丑的自身,而在于它衬托了美。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对待美与丑!

  ②、“生命不是只要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明确;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直白而富有哲理韵味。

  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悟吗?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四人小组间互相的述说、讨论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学生自由讨论)

  ③、“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明确: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用我们日常的话说,就是“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唯有经历过苦难、挫折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精彩的。

  4、重点分析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那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确: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描写内容的时空跨越大。

  空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重庆乐山写到故乡,又写到美国东岸慰冰湖,超越时空的记叙;时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中年写到童年,从晚年又写到青年。

  “神聚”聚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诸多材料无一不受这一“感悟”或隐或现的统制,全部材料皆围绕此中心而写。

  (2)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

  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只有快乐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实的人生。

  从全文看,文章以《霞》为题,要三大妙处:一.“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霞”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三.“霞”象征着人生的精神、幸福和快乐。

  5、写法探究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具体而抽象。作者由霞的感悟揭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由具体而抽象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避免了说教,更易感染人。

  (三)音乐鉴赏,深化理解

  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体会本文的深刻含义,并畅谈自己的学习后感。

  (四)迁移活动

  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并尝试写成一段短话。(也可以自选题材)

  1.灯光——4.白色——

  2.绿色——5.彩虹——

  3.红色——6。粉笔——

  十、板书设计

  霞

  冰心

  云彩

  自然的霞璀璨

  云翳托

  物人生的精神

  霞言幸福和快乐

  快乐志

  人生感悟精彩

  痛苦

  十一、教学后记

  虽然是第一节课,但是由于本人准备充分,学生课前有预习,所以这节课效果很好。主要优点有:1、能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章,并畅谈自己喜欢的句子,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使用照片、音乐的辅导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的深刻哲理。3、引导、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方法——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4、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学生通过拓展活动,既牢固本课的知识,又训练了写作能力。不足在于:缺乏经验,对时间把握不好,因此让学生朗读、讨论的时间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锻炼、改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燕子的话。

  3、 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新伙伴(点击课件),一个是在天上飞的小燕子,一个是在水里游的鱼儿,还有一个是在地上爬的蚂蚁,他们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天一见面,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

  2、这是为什么呢?

  3、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做到读准读通

  1、学生读课文:

  请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68页。好好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问一问老师、同学。然后,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朗读情况:

  ⑴ 四个语气词:

  吗 吧 呀 呢

  指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齐读。

  ⑵ 出示课文中有这四个语气词的句子:

  先自由读好这六个句子──再开火车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这四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助词。有了它们,我们说话方便多了,也好听多了。

  ⑶ 出示生字坡、割、闷、伸:

  用坡,山坡的坡这种形式认认它们。

  三、由生字坡、割、闷、伸引入教学第一节

  1、这三个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要跟你们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第一节:

  先自由读句子,再找生字凸现读词语。然后指名朗读。最后齐读。

  2、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具体指导如下:

  ⑴ 读着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动作?

  自由朗读,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 指名上台表演,并在句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⑶ 让学生表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动作,大概两分钟左右。然后问:

  你们有什么感觉?

  ⑷ 此时,再朗读这一节!

  四、教学第二、三两节

  1、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从它头上飞过,小白非常奇怪。(指名学生)你奇怪吗?为什么?

  (同时打出课件)

  2、是,小白兔大声喊了起来──齐读: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3、学生字喊:

  ⑴ 凸现生字,加拼音,指名读。

  ⑵ 请你对小燕子喊一喊。

  ⑶ 喊的意思就是叫(板书)叫喊。

  ⑷ 指导读好这句话:

  指名喊一喊──小组读──齐读。

  4、师生对话:

  我们101班女同学多像聪明伶俐的小燕子。男同学多像勤劳善良的小白兔。小燕子,小白兔有问题想问你们,你们能耐心地解答吗?请轻轻地捧起书本,我们来问一问,答一答。师读旁白。

  5、男同学,听明白了吗?指名再读燕子的回答。

  (如果你能响亮又正确地读好燕子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懂了)

  6、都明白了,那就让我们再响亮地回答一遍。齐读燕子的回答。

  7、哦,我也明白了。原来,燕子飞得这么低是因为──

  8、那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吗?

  (板书)

  9、小结:

  大家以后如果看见燕子飞得很低很低,就赶紧回家,因为──

  10、请再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2、3两节。

  11、燕子低飞,大家还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既然你们都明白了,那就请你们帮周老师一个忙:

  我就不明白,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不像往常一样飞得高高的呢?

  12、训练因果句式,帮助学生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

  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所以它们飞不高。

  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燕子只有低飞才能捉住虫子。

  13、小燕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燕子的回答。

  14、你能把燕子的话背下来吗?

  同桌试背。

  15、指名背诵──齐背。

  五、教学四~六节

  1、听了小燕子的回答,小白兔相信了吗?你怎么知道?

  请接着往下读,用了 把这个句子划出来。

  2、学习疑问句:

  是要下雨了吗?

  (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不相信))

  3、比较朗读,体会不同的语气:

  是要下雨了。

  4、小白兔边走边想,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点击课件)小白兔它又觉得奇怪了,你听,它们在说话呢?

  (放录音)

  5、同桌分角色朗读5、6两节。

  6、同桌朗读展示并评价。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8、提炼: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 )。

  六、教学第七节

  1、小白兔,这回你们该相信了吧?

  出示句子:

  小白兔连忙往家跑。

  ⑴ 指名读句。

  ⑵ 小白兔,小白兔,你们干吗跑呀?(师生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所以,当小白兔遇到成群结队的小蚂蚁时,它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它们。先读读第七节,然后同桌演一演,一个演小蚂蚁,一个演小白兔。待会儿请几桌同学到上面来表演。

  3、上台表演小蚂蚁与小白兔的对话。

  (语言的流畅性与表达的体态)

  4、 齐读第七节。

  5、 原来小蚂蚁也会天气预报。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七、教学第八、九两节

  1、小白兔,咱们快跑吧,不然就要淋雨啦!小朋友,让我们用朗读来为小白兔加油吧!自由朗读最后两节。

  2、导读:

  轰隆隆与哗,哗,哗。

  3、它们的气象预报可真准啊!小白兔一进家门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一起走进小白兔的蘑菇屋。请睁开眼睛,现在你们都是可爱的小白兔了,我就是兔妈妈。你们打算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呀?

  4、孩子,还有很多呢?只要你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很多的动物也会天气预报。你可以去请教,也可以去查资料,也可以去亲自观察。然后再告诉我。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八、总结巩固

  1、全班分角色朗读1~6节:

  一男生读小白兔,一女生读燕子,另一女生读小鱼,其它的句子齐读。

  2、指认生字:

  指认游戏,按以下句式进行:

  对,对,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错,错,错,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生字宝宝可排几队?

  潮、湿、消、喊、哗、坡、割、阵、伸、

  4、书写吗和吧:

  先范写,讲注意的地方,然后描红临写。

  5、指导书写另四个生字:

  虫、往、得、很

  独体字虫的书写注意点是:

  平撇

  比较往、得、很三个字的异同,然后范写,最后学生书写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首:象形字。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本义是头。引申为首领。顺:首字笔画表示啥?

  眼目眉毛和头发;

  人的头部最首要,

  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从木,支声。本义指树木的枝条。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从言,己声。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引申为不忘、思念。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顺:自己言论动笔写,这样才能记真切。

  刘:繁体为“劉”,形声字。从金,从刀。留省声。本义是杀,后用作姓。

  谜:论文能写文章,论武能挥大刀;

  此字莫要猜斌,猜姓准能猜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教后体会: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字、词,通过字理分析,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陈一荣马上站起来说:“我不明白”我就启发他们,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开得最茂盛呢?“菊花……”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字理的分析,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首”这个字很抽象,学生难于记忆。根据小学生喜爱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利用朗朗上口的谜语,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首”字。“枝记刘”都是形声字,在教学时,也采用字理分析,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组字练习,从直观的图片到字词练习,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如:学“枝”引出“树、林、床、棋、橙”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构字特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

  2、能够正确找出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3、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读拼音写汉字。(5分)

  chā ānɡ ū wěi duàn liàn

  ( ) ( ) ( )

  ōu ǎ lún fān

  ( ) ( )

  二、填入合适的词语(5分)

  ( )的树 ( )的基业

  ( )的人 ( )的树苗

  ( )的心 ( )的能量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5分)

  枯萎—( ) 依赖—( ) 优雅—( )

  四、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5分)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 )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 )的心。

  五、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5分)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

  六、填空。(5分)

  ⑴林清玄,( )代作家,( ) 人。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 》)、(《 》)等。

  ⑵借物喻人就是借( ) ,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在课文《桃花心木》中作者借 ( ),来比喻(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客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⑶“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指

  七、修改病句。(5分)

  ⑴种树的人不再来,也不枯萎了。

  ⑵桃花心木树苗大概一定不会枯萎的。

  ⑶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

  八、读课文,把种树人回答作者问题的话概括起来简述。(5分)

  例: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答:模仿老天下雨,时间不确定。

  1、问: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9、桃花心木练习题

  ( )的树 ( )的基业

  ( )的人 ( )的树苗

  ( )的心 ( )的能量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看拼音写词语、填适当的词语、写近义词等题,对于修改病句、填空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的题部分学生完成的不好,不会修改方法,对课文内容掌握不扎实。

  不全面、不深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说明:

  一、对教材的把握

  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及教后记。本文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适合朗读、欣赏。文章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二、对教材的整合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丹顶鹤的外形美、姿态美的语句与指导学生读书进行整合,读中感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与高雅。

  2、对课文的文本语言和审美的愉悦性进行整合,建立美丽的丹顶鹤的形象,渗透从人文性、思想性上入手,让学生对文本语言充分理解,把握后产生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教学时把教材作为训练写生的载体,紧扣题目中的“美丽”,以学生到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去游玩贯穿教学始终,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发现丹顶鹤的美,重视学生自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2、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背诵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3、以学生为本,用儿童化的方式教育儿童,教学中设计智力竞赛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丹顶鹤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及教后记》。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背诵部分语句。

  2、借助图,结合朗读课文理解丹顶鹤的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

  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对课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体验。

  教具:

  贴图、头饰、智力题、音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到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去游玩。师生共同贴鹤

  师范读课文

  在背景图上贴鹤看图,听师读文,复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趣,图文对照、整体感知指导学生喜爱丹顶鹤的哪部分就读相应的句子把认为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相应的句子,互相评点,开展读书比赛,夸夸丹顶鹤的美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以读书活动为“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解答疑难。教师当好学生读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丹顶鹤的`色彩美、体型美边读边想象丹顶鹤的色彩美、体型美(羽毛的洁白,脖子、翅膀边的黑,头顶的红、体型的长)学生嘴巴读,迅速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熟读精思,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入境悟情,让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色彩。明象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强化重点词语理解。

  指导学生体会“引吭高歌”,说说想高歌什么,展翅飞翔到哪儿。想象和神仙一起飞翔的情景。

  朗读、表演

  说一说自己想歌唱什么,想飞到哪儿,看图理解丹顶鹤的姿态美,想象情景。

  激励学生朗读与表演,培养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能力,让文中所描绘的图象,逐步明晰。

  引读2、3段,指导背一背喜爱的语句

  尝试背一背,在师引导下读2、3段

  整体感受丹顶鹤的外表与姿态美。注重积累,把读、背、说作为生练习的基本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的教案04-24

(经典)语文教案08-12

[精选]语文教案08-24

语文教案(精选)08-22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