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绘本活动教案(大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绘本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心中的妈妈都是最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深深感受到妈妈的爱。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紧紧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而且认为妈妈对自己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可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对自己的爱时时刻刻都感受不到,也理解不了。尤其是妈妈对自己管教严格,进行批评时,往往会误认为妈妈就是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的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巧妙的通过妈妈所变换的不同形象,激发爱妈妈的情感及对妈妈的崇拜之情。因此我设计这次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幼儿体验温暖的亲子感情。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讲述对画面的理解。
2、理解和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绘本《我妈妈》课件、绘本30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提问:
1、如果用一个形状来表示我们的爱,你会用什么形状?(爱心)
2、老师这里也有一颗爱心(出示图片)。你想把它送给谁?
3、其实这份爱的礼物是一个叫安东尼的小朋友送给她妈妈的礼物。他觉得自己的妈妈很棒很能干,你觉得你们的妈妈棒吗?
4、哪些方面觉得你妈妈比较棒,比较能干?(幼儿回答)
二、结合课件,阅读理解绘本。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安东尼的妈妈有多棒。(幼儿看图述说)这是我妈妈,她真的很棒,我妈妈是个手艺很好的大厨师。
提问:小朋友,你们的妈妈都会给你们做哪些好吃的呀?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
提问:为什么说妈妈是杂耍演员?(根据图片引导幼儿)
提问:咦,安东尼的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呀?安东尼的妈妈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所以安东尼说我妈妈是个神奇的.画家。
提问:他妈妈怎么拎了这么多东西,看起来像个什么呀?(老师做肢体动作)
提问:他妈妈为什么提着这么多东西。小结:因为她把家里人需要的,用的,吃的都带回了家。安东尼觉得妈妈还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1、哇,妈妈变成了什么?(狮子)2、妈妈为什么变成了狮子?(生气了,发脾气)3、你们有没有惹妈妈生气过?(请个别幼儿回答)4、妈妈生气后,你还喜欢她吗?
提问:安东尼的妈妈还会变成什么呀?(幼儿回答)
小结:
安东尼觉得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服,像猫咪一样温柔,又像犀牛一样强悍。不管妈妈是什么样子,他都爱她。怎么夸的。我妈妈真的很棒!
三、幼儿自主阅读安东尼的妈妈还有许多其它的本领,请小朋友自己去书中找一找,待会告诉我。提问:谁来告诉我,安东尼的妈妈还有哪些本领。(幼儿回答)
四、继续看图理解画面内容出示
提问:原来在安东尼的眼中,她妈妈是个什么呀?(超人)
互动:我们也来做一做超人。提问:妈妈张开了双臂,猜猜她要干嘛?哦,原来妈妈抱住了安东尼。这就是我的妈妈,无所不能的妈妈,我爱她,她也爱我。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我妈妈。下面,我们完整的把故事欣赏一遍。(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四、结束活动提问: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会怎么做?
师小结: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和安东尼的妈妈一样善良、温柔,尽管她们有时候也会生气,但她们心里永远爱着我们,今天我们回家就勇敢的把自己对妈妈的爱表现出来。(放音乐)教学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的配合程度还是蛮高的,整个活动的流程也比较清晰。但是活动里的互动还不够强,会说的孩子一直举手,不会说的孩子就默默无闻的坐着,如果加一个小组讨论,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在自由讨论环节有点乱,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不好,我本来以为课前提过要求就可以了,可是效果还是不好,要在阅读前再提一遍要求。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加强自主阅读这块的练习,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2
活动背景:
《1只小猪和100只狼》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力作。作品秉承了宫西达也一贯的创作风格,充满原生态的生存智慧和童稚童趣的游戏精神。作品描写了1只小猪被100只狼追捕、围困,最后却因为狼的贪婪和愚蠢而幸免于难的故事,急剧转折的情节设置和出乎意料的结尾,让人读来忍俊不禁。在这本绘本中,宫西达也运用了文字的变形、画面方向性的逆转、多种视角的呈现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使整个作品如同动画片般形象生动,让人读来妙趣横生。
活动目标:
1.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
2.学习多种阅读方式,感知绘本中文字及方向性等特质。
3.能大胆地猜想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大绘本、PPT
活动过程:
1.感知绘本封面、扉页,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绘本,绘本的扉页上有谁?它要去哪儿?树林里有什么呢?
[在活动导人中我让孩子仔细看绘本的扉页,同时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阅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2.用多种方式阅读绘本
(1)阅读绘本的开始部分
师:树林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绕到小猪的前面去看看吧!
[在这里教师用了一个“绕”字,而不用打开书本看看的字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绘本扉页和正文绘画的不同视角。]
①观察画面,通过模仿活动进行角色体验
第一,模仿狼的心理活动
师:哇!树林里有谁啊?(很多狼)小猪为什么没有看到它们?这么多狼躲在树背后一动不动,它们想干嘛?(想吃掉小猪)我悄悄地告诉你们,这是一群饿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狼,看到一只又白又胖的小猪走来了,它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第二,观察、猜测狼之间的对话。
师:小猪越走越近,它们会对旁边的同伴说什么?看看狼的表情是怎么样的?谁来学一学?(请幼儿学学狼的表情)小猪呢?它发现狼了没有?它才不知道大树后面躲着这么多狼,一边跑一边嘴里还哼哼:今天天气好,我到树林跑一跑。
②体验文字变形带来的阅读乐趣
师:小猪刚一说完,哎呀,怎么啦?(教师翻页)
第一,观察狼说的话。
A.狼怎么了?(冲出来)它们一边冲一边嘴里还说什么?(冲啊,弟兄们——)
B.谁发现了,这两边的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要把狼说的话变红变大呢?
C.真奇怪,你看字的下面还拖着一条长线,这是什么意思?(念这个字的时候,要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这样后面的狼的弟兄就会听得见,跟得上)。我们一起再来学学。
第二,观察小猪说的话。
A.看到100只狼追来了啊,小猪说了什么?为什么小猪会说两个“大”字呢?'(小猪吓得连说话都发抖了)
B.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猪说的话。
[文字的变形是绘本中常用的艺术创作手法,这种手法往往让幼儿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绘本中所描写的情境,对情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让孩子们模仿狼和猪说话,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这本绘本的有趣和好玩。]
(2)阅读故事的发展部分
①感受绘本的方向性特质
师:下面接着来看,注意,我要连着翻三页,小朋友看仔细,这三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狼追猪)
师:小猪是怎么逃的?往哪边逃?谁能够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说一说?
师:小猪东逃西窜,害怕极了,边逃边会喊什么呢?
幼儿表演,师幼共同表演。
[方向性是这本绘本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法,在这三页中,绘本运用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小猪逃跑的方向来了两次180度的大逆转,读者深刻感受到小猪惊慌失措、四处逃窜的危险境地。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受这一情境,教师紧扣绘本中的游戏精神,设计了如同“猫抓老鼠”似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②引导幼儿猜想小猪逃生的办法
师:你们可真是太饿了!这么快就把小猪包围了!你们想知道绘本中的小猪会有怎么样的命运吗?我们去看看吧。(老师翻页)
师:小猪怎么了?猪被狼群包围起来,而且包围圈变得越来越小,你看这时狼的心情怎么样?(得意)一高兴起来它们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先吃小猪的哪一
部分?(你能猜猜狼会怎么说吗?)
师:这只可怜的小猪看着狼群慢慢逼近,他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害怕极了,哭了)你看他的手和脚都怎么了(不停地发抖,很害怕)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猪害怕发抖的样子。(集体——个别)
师:小猪吓得全身发抖,它会不会被这群狼吃掉呢?答案就藏在书的封底,我先偷偷瞄一下!(做看书状)你们想不想看?
(3)猜测故事的高潮部分
师:出示封底,结果怎么样?小猪有没有被吃掉?
师:怪了,小猪为什么没有被狼吃掉呢?这可是一群饿了三天三夜的狼啊,在这当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猜猜看!(它自己会想什么办法呢?或者有谁来帮助它?)
[这个环节中,教师突破以往顺页翻看的常规,采用了跳页阅读的`方法,直接让幼儿看封底,这样就引起了孩子们更大的好奇心:为什么小猪会没事呢?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小小的改变,让幼儿原有的兴趣更高了。]
师:是不是你们猜的那样啊?不是,有没有人来救它啊?(看狼挥手和小猪再见的一页)在这页,请你仔细看看狼在做什么动作?狼有没有再去追小猪?(没有)这群狼为什么会把小猪给放了,这可真奇怪!
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就在狼群越逼越近的时候,有一只狼,站了出来,(找到了吗?是哪一只?)他作了一个什么手势?(谁来学学)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5.这只狼手一挡说:“我们有100只狼,而猪只有一只,我们每只狼,只能分到一丁点,怎么会吃得饱呢?”原来狼是嫌猪太少,根本填不饱肚子,就在这个时候,小猪听了狼的话,心想太好了,机会来了!小猪想到了什么办法逃命?
(4)结尾:留下悬念,结束活动
师:到底会怎么样呢?小猪是怎么样逃脱的?让我再偷偷地看一眼,哦!真是太有意思了!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吗?真的想知道?马上想知道?既然你们这么想知道,那我就把这本《1只猪和100只狼》的绘本,送给你们,回去后大家一起来仔细地看一看,把答案找出来好吗?
[在孩子们急于想知晓结果的时候,阅读活动嘎然而止,教师巧妙地让孩子们在欲罢不能中,产生了迫不及待想翻看绘本的强烈愿望,极大地激发了幼儿自主阅读的欲望,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是本设计的精彩一笔。]
3.分享阅读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这本绘本,可是,这么多绘本不够全班小朋友看的,怎么办呢?(一起看)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绘本,回到教室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好吗?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把自主阅读放在延伸活动中有这样两点考虑:一是尊重了孩子自主阅读的个性化特点;二是减少了集体教学中时间的隐性浪费。]
活动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发展。根据幼儿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整个活动中特让幼儿在看看、学学、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学得轻松,玩得开心。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活动,并且以情节的自然递进为转换环节的契机,使幼儿怀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跃跃欲试,激情高涨,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绘本内容我巧妙的设计了单页、多页、跳页的多种阅读方式,这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结合提问的巧妙设计,使活动达到了一个险象环生、悬念迭起的效果,让孩子们欲罢不能,阅读兴趣高涨。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再次利用悬念,激励孩子们再次阅读,因为经典绘本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同时,根据这本绘本的特质筛选,幼儿现阶段的阅读能力,我先后采用了创造性表演和比较性观察,在幼儿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增加对绘本中文字、构图方向性的解读能力,然后逐步引导孩子走进绘本,爱上阅读。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3
设计意图:
《狐狐》讲述的是一只名叫"狐狐"的小狐狸的故事。这时故事情节出现第一个悬念,圣诞节的夜晚,狐爸爸带着全家去鸡窝,是一无所获还是满载而归?第二个悬念则是在狐狐全家被猎人抓住之后,狐狐一家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故事的结局完全出乎读者的想像,情节生动曲折,牵动着读者的情感,又渗透着孩童的天真幻想。
大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看图阅读能力,但是对绘本的阅读还是仅停留在对视觉图像直观的认识层面,绘本《狐狐》中有不少画面,必须要经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蕴含的意义。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知道音乐具有感动人的神奇力量。
2.感受绘本的趣味和幽默,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绘本PPT《狐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故事主角,猜测内容。
小朋友你们了解狐狸吗?请小朋友们来感受一下画面上这只狐狸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观看PPT,想像讲述。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鼓励幼儿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教师从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故事结尾留有悬念,鼓励幼儿大胆猜想,预测结尾。
三、完整欣赏PPT
带着问题结束活动,哪个是狐狐?狐狐在看书吗?狐狐看到自己的孩子看书会怎么样?
四、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寻找绘本中有趣的画面,并与同伴交流。
狐狐狐狐来到这个世界时,周围一片静悄悄。原来,她的家深藏在地底下,没有电话,没有广播,连狐爸爸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也只有画面,没有声音。
狐狐的爸爸妈妈很少说话,这不奇怪,因为狐狸都沉默寡言。不过,不说话好像也并不防碍一家人的沟通――一个咧嘴微笑,一个张牙舞爪,谁不知道谁的心思?
一天,狐狐轻轻爬出婴儿车,悄悄把头探出门外:嚯,外面可真啊!
"咕咕咕""呱呱呱""嘎嘎嘎",一声比一声响亮,像是一场大合唱。"嘤嘤嘤" "嗡嗡嗡",一阵清脆一阵低沉。"哞哞哞""叮叮叮",一声温柔一声高亢。"叽叽叽""喳喳喳""吱吱吱""啾啾啾"。狐狐越听越入迷,越听越兴奋。
回到家里,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嗡嗡""哞哞""喳喳"一通模仿。狐爸爸和狐妈妈却被噪音折磨得烦躁不安,同时也担心。为什么呢?因为"叽里呱啦"的狐狸是弄不到食物的。可是狐狐才不管呢-她唱得正起劲!
没过多久,柜子里的食物就吃光了,狐狐听到自己的肚子老是"咕噜咕噜"乱叫。圣诞节的夜晚,狐爸爸苦思冥想,终于憋出一个词"鸡窝!"为了防止狐狐发出响动,她的嘴巴也被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结果,全家满载而归。
不料,森林警官出现在面前。狐狸一家三口又冷又怕,哆哆嗦嗦地等待着处决。
就在这时候,狐狐猛地挣脱嘴上地绳套,开始放声高歌。她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美妙,就像夜莺的歌声一样。森林警察感动了,他决定放狐狸回家。不过,他警告说:"下次要是被我逮到,那我的枪可就不客气了!"这次奇遇很快在亲友们中间传开,大家纷纷带着礼物前来,欣赏狐狐美妙歌声。狐狐简直是一夜成名。狐爸爸和狐妈妈真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感到骄傲!
终于,狐狐变得大名鼎鼎。她的歌声响遍全世界。她来到炎热的非洲,为动物之王演唱。她又赶到冰天雪地的南极,为企鹅王国献艺。狐狐渐渐长大了。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再后来,他们生了一群小宝宝,一个个能歌善舞。
只是,那个最小的宝宝,让狐狐有些担心。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绘本不同方式的呈现,感受绘本特质,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通过绘本阅读,体验妈妈的辛苦与爱,从而增进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卫,不可以》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你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吧。
师:这个小男孩他叫大卫,咦!他正在干什么?
师:如果你看到,你会对他怎么说?
(你们看,这几个字“大卫,不可以!”就是这本绘本的题目。)师:你觉得这句话可能会是谁说的?
师:大卫的妈妈做了什么动作?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妈妈的生气时的`动作。
▲我们来学一学咦?大卫做了很多惹妈妈生气的事情,让我们走进大卫家去看看吧!
二、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猜测。
【天哪!大卫,不可以】
师:呀!大卫怎么了?
师:妈妈会怎么说?好,让我们学学妈妈的语气赶紧跟大卫说吧!
师:大卫这么脏,妈妈会让他去干什么?(洗澡)【不行!不可以!】
师:你们看大卫是怎么洗澡的?浴缸里都有些什么?(游泳圈、鲨鱼、玩具轮船)师:你们听是什么声音?(水的声音)师:大卫这样洗澡可不可以?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对大卫说?
小结:大卫连续做了两件错事,妈妈可真的有点生气了。
【大卫,快回来!】
师:可没想到大卫又做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远处好像传来了是什么声音?(笑声)师:大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觉得这么可笑?
师:来看看大卫怎么了?这样做可不可以?那我们赶紧把他叫回来。(大卫,快回来,大卫,快回来!)【大卫!不要吃了!】
师:好不容易把大卫叫回来了,可是,你们看…师:哇!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东西都在哪里呢?
师:原来是大卫的大嘴巴呀!这个大卫一下子吃得也太多了吧!
师:看到大卫这个样子,妈妈会怎么说?(大卫不可以吃这么多)师:大卫一下子这么多东西吃进去,肚子会怎么样?(不舒服、拉肚子、肚子疼)师:看,大卫又给妈妈添麻烦了,即使这样,不过妈妈还是很爱他。
【大卫!不可以在屋子里玩!】
师:有一天,大卫在家里准备要干什么?
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师:那我们赶紧对大卫说呀。(大卫,不可以)嘭!
师:哎呀!太晚了,他没有听到我们的话。你看,打碎了妈妈最心爱的花瓶,妈妈可是真的生气了。
师:大卫,现在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做?
【我说过,大卫,不可以!】
师:我们来看看这时候的大卫他怎么了?他为什么流眼泪啊?(大卫看来是真的知道错了,了所以才会流眼泪。)【大卫双手展开】
师:大卫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把双手张开?(抱妈妈)师:大卫做了那么多糟糕的事情,妈妈会原谅他吗,妈妈会怎么说?
【妈妈抱大卫】
师:大卫,现在在谁的怀抱里,这会他看起来怎么样?(幸福、开心)师:(观察图十、图十一)妈妈抱着大卫,会说些什么话?(妈妈,爱你!)师:大卫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师:原来啊,再调皮的孩子,也是妈妈最爱的宝宝,知错就改还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说:“大卫乖,我爱你”。
三、结束部分你们平常在家做过哪些事情让妈妈生气呢?那妈妈是怎么做的?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5
教学目标:
1.体会坚持梦想总会实现的美好,萌发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情感。
2.解读图像并乐意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表现。
教学准备:
故事PPT、音乐、录像
教学流程:
导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体验舞蹈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知道芭蕾舞
1、(出示芭蕾舞照片)这是谁?你知道的芭蕾舞是怎样的?
(二)阅读故事
1、介绍小雅。这是小雅,和我们一样大。她尽管很小,却一直希望像天鹅一样地飞舞。(接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小雅的故事)。
2、看图听赏。
"小雅非常喜欢跳舞。她经常一个人、独自手舞足蹈。小雅的姐姐是跳芭蕾舞的,小雅很羡慕,所以,常常模仿姐姐的一举一动。
看,姐姐干嘛小雅也干嘛。你们看见姐姐在干什么?对!姐姐换衣服,小雅也手舞足蹈地换衣服。
看,姐姐干嘛小雅也干嘛。你们看见姐姐在干什么?对!姐姐练习舞蹈动作,小雅也手舞足蹈地练习动作。
小雅跟着姐姐脚尖点地、单腿舒展、挺直下蹲,练得非常快乐。
可是,妈妈说:你还小,芭蕾舞很难。等长大了再……小雅喜欢跳舞,小雅觉得年纪小,也可以喜欢跳舞。所以,她悄悄地练习舞蹈动作。提裙站立、脚尖点地、挺直下蹲……小雅觉得一点儿都不难。因为小雅喜欢舞蹈,要知道,喜欢就不难。"
1)跟着小雅学舞蹈孩子,你觉得这些舞蹈动作难吗?你们试试。
谁来表演一下?动作和图片上一样吗?谁来提醒ta一下?
瞧!你们也觉得这些舞蹈动作不难。
2)看着图示学舞蹈(出示简笔图)这些舞蹈动作难吗?你能看懂吗?请你试试。
谁来表演一下。我们提醒他一下。
我们可以把动作做出来,难吗?我们来帮助一下小雅,把动作说给小雅听。谁喜欢帮助小雅?
看,说说这个动作。归纳:手、脚、头、身体
3)看图讲述:小苹果。
4)看图讲述动作比赛。每组只能讲5句。
5)幼儿说老师做。
6)还有许多舞蹈动作我们可以来讲讲做做。
3、回归故事小雅觉得就算再难的.动作,她也愿意练习,因为她喜欢跳舞。你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
就这样,有一天,他们家要发生一件大好事,你看出来了吗?
看图听赏。
"是的,终于,在一个花儿飘香的日子里,妈妈帮姐姐欢欢喜喜地穿上纱裙和芭蕾舞鞋、又帮姐姐仔仔细细地盘好了头发、再帮姐姐漂漂亮亮地化了妆。啊!姐姐今天要演出啦。家里的好多亲人都来了。爷爷奶奶、美丽的姨妈和不爱说话的舅舅,都来了。大家一起看姐姐的芭蕾舞演出。
演出开始了。姐姐和她的伙伴们在发着光的蓝色舞台上跳了起来,人们仿佛看见一群白色的天鹅在发着光的蓝色湖面上翩翩起舞。大家被迷住了。
可是,小雅却睡着了。
演出结束了,大家兴奋地夸奖姐姐简直是芭蕾舞明星。妈妈和姐姐都很高兴。这时,一旁的八音盒里传出了这首关于天鹅的音乐。小雅从梦中惊醒,她手舞足蹈地穿上衣服,努力地跳了起来,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天鹅在森林里飞舞。
大家也被迷住了。姐姐大声提醒小雅:"小雅,快!谢幕啊!"小雅提起了裙子,朝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获得一片掌声。接着,躺在妈妈腿上睡着了。
大家对妈妈说:"你们家有两个芭蕾舞明星!"圣诞节到了,小雅得到的礼物,就是练习芭蕾舞的衣服和鞋子。
终于,小雅可以和姐姐一起练习跳舞。她觉得无比幸福!"4、解读封面。
这就是小雅的故事。为这本书去个名字吧(出示书名)为书取个名字吧。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呢?因为我想对爱跳舞的小雅说"跳舞吧,小雅"。对爱画画的天天说:"画画吧,天天"。你特别喜欢干什么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吧。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不捉弄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你们想看吗?(想)
出示(PPT1)。那请你们看,看到了什么?(两只猴)那你们猜一猜,他们会是什么关系呢?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看,老师讲述。原来它们是兄妹俩,哥哥叫末末,妹妹叫咪咪。再看,它们在干什么呢?(小妹妹咪咪坐在树上,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蝴蝶向哥哥末末微笑。末末呢?抓着一根树枝,在挠咪咪的脚底心!)哈哈,你们看的真仔细,没错,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淘气包哥哥末末捉弄妹妹咪咪的故事。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别再捉弄人啦)
指导策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能仔细看图,并能观察出哥哥在用树枝挠妹妹咪咪的脚丫,从而引出故事《别再捉弄人啦》。
二、读文赏图以问题激发想象
1.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末末都搞了哪些恶作剧,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呢?我们一(PPT2)。
提问:你们看,咪咪在干什么?(摘花)咪咪摘花的时候,末末在干什么?(末末悄悄地从后面拽住咪咪的尾巴)咪咪摘到花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咪咪的尾巴被哥哥抓住了,所以没摘到)这时候哥哥的心情是怎样的?(得意、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表情……)
那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开心……)要是你会开心吗?(不开心)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不喜欢)。那这个故事里的咪咪喜不喜欢末末呢?(不喜欢)到底喜不喜欢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教师讲述故事。
咪咪喜欢末末吗?(喜欢,但是又不喜欢他捉弄她)
教师:是啊,现在的咪咪是喜欢末末的,但是他又老捉弄她。虽然末末老是捉弄咪咪,但是咪咪还是照样喜欢他。咪咪还真了不起。
指导策略:这部分是让幼儿通过看看、猜猜、说说,从而明白末末第一次是怎么捉弄咪咪的,让幼儿说出末末和咪咪当时的心情如何,再通过换位思考: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然后引到咪咪却是喜欢哥哥末末的,这样一个反差,进一步调动幼儿往下看的积极性。
2.咪咪这样喜欢哥哥末末,那末末还会去捉弄咪咪吗?我们接着往下看(PPT3~5):
(1)看这幅图,末末把咪咪怎么样了?(末末还把咪咪骗上高高的树屋,然后拿走梯子,让她下不来。)在又一次被末末捉弄后,可怜的咪咪有没有办法呢?(咪咪没办法)咪咪下不来了,咪咪在干什么?(跟小熊玩)
那咪咪在玩小熊的时候,末末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看PPT6~8(末末用钓鱼钩钓走了咪咪的小熊,威胁说要拿去喂灰熊格瑞拉)看到咪咪哭了,末末说了什么?(骂她好哭鬼)
咪咪问末末要小熊时,末末又叫咪咪去干什么?看(PPT9~11)结果怎么样?(又哄她去走池塘上的树枝,自己却在树枝上蹦蹦跳跳,害得咪咪掉进了池塘。)你们猜,这一次咪咪会怎么样?(很生气……)
如果是你老被末末这样捉弄,你会怎么样?让幼儿自由的说一说。那咪咪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接着看图,教师讲述。妹妹独自生气地走进密密的丛林里,那咪咪到丛林里会听到什么?(噼啪、咔嚓)咪咪听到这些声音会怎么样?(拼命的跑)跑跑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呢?看(PPT12~16)谁愿意来说说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撞到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是谁呢?(她奶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一见到奶奶会说什么?那咪咪和奶奶见面了到底又说了什么呢?继续看图,教师讲述。教师。
指导策略: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看图、说图,让幼儿了解末末是如何捉弄咪咪的,以及咪咪很生气的跑进了森林,离开了末末。并让幼儿通过联系自己来说一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让幼儿大胆说己的想法,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那你们来猜猜看,奶奶听了之后会怎么做呢?到底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PPT17~22),教师讲述。
提问:奶奶是怎么做的?第一次咪咪对末末说灰熊格瑞拉来了,末末相信吗?(不信)那当奶奶装成灰熊格瑞拉说:“我来了,我来了,我来吃你了。”这时候末末怎么样了?(很害怕)你从哪里看出末末很害怕?(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张的大大的)灰熊格瑞拉要末末怎么样才饶了他?(别再捉弄人了)你猜猜看,末末会改了吗?继续看,末末改了吗?(改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三人开心的依偎在一起)
教师:妹妹在奶奶的帮助下,奶奶装扮成灰熊格瑞拉,好好教训了末末一顿,让末末亲身体验了一次被他人捉弄的滋味,也“制服”了“讨厌”的末末,她举着两根枝条欢天喜地地又蹦又跳,末末呢,也改变了自己捉弄人的坏习惯,不再捉弄人了。从此以后祖孙三人开心地依偎在一起。
指导策略:这部分是让幼儿随着故事的逐步进入高潮:奶奶自己装扮成灰熊格瑞拉“制服”了“讨厌”的末末,让末末也尝了尝被人捉弄的`滋味,从而让幼儿明白,你老是捉弄别人,你终有一天,也会被别人捉弄的。可喜的是,经过这一次,末末改掉了坏习惯:不再不捉弄人了。让幼儿知道,把坏习惯改了,还是好孩子。大家还是会喜欢你的。
三、联系生活 激发情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都有过捉弄别人的时候吗?你是怎么捉弄别人的?(请幼儿说一说)那你这样捉弄他人好吗?(不好)你捉弄了别人自己快乐了,可是被你捉弄的人快乐吗?(不快乐)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和别人相处,才能让彼此都快乐呢?(友好相处、好好的对待别人、不捉弄别人……)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善待别人,千万不要去捉弄别人,如果你捉弄了别人,你将来也会被别人捉弄的。
指导策略: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捉弄过他人以及如何捉弄别人的,并让幼儿大胆说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真正明白与人友好相处并善待他人的道理。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7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第一次》PPT(故事内容附后)、歌曲《好娃娃》的音乐。
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歌曲《好娃娃》。
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努力做老人们的“开心果”。
通过讨论、歌唱等活动,寻找让老人快乐的好办法。
赏析绘本故事,感受帮助老人的快乐,知道周围的老人需要自己的关爱。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导入故事
1.回忆自己的“第一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车……你记得哪些第一次?你第一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第一次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有的害怕,有的快乐,有的紧张,有的难过……
2.导入小鼹鼠的“第一次”。
出示PPT1,故事封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鼹鼠,它的名字叫阿土,阿土的第一次跟你们都不一样,它的第一次是要帮助别人。
出示PFl2,熊爷爷图像:小鼹鼠要帮助谁?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熊爷爷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幼儿讨论后讲述)
阿土会怎样帮助熊爷爷呢?让我们走进故事去看一看吧!
二、赏析故事,表演、讨论
1.教师讲述故事(PPT3—6)。
在森林乐园的尽头,住着一位熊爷爷,他什么都做不动了,……板着脸说:“因为是你的第一次,我才同意的。”
①熊爷爷听到敲门声,是什么态度?(不耐烦)这样的态度会用什么声音说话,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表演)
②小鼹鼠用什么声音回答的,你们能学一学小鼹鼠的回答吗?(幼儿集体表演)
③熊爷爷听了这样的回答心情怎样?他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学一学熊爷爷的问话。
④分角色表演。老师和一部分幼儿扮演熊爷爷,其余幼儿扮演阿土,表演“阿土请求散步”的对话。
⑤熊爷爷答应阿土去散步时,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2.幼儿观察图片(PPT7)。
①阿土和熊爷爷到了哪里?它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做些什么?
②现在熊爷爷的表情怎样?心情又如何呢?
③阿土的`“第一次”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快乐?(理解成语:助人为乐)
3.教师讲述故事(PPT8)。
第二天下了一阵小雨,雨后……小路上留下了他们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②三天阿土会怎么做呢?
②出示PPT9: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和同伴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特别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小溪边散步、第一次打伞散步、第一次穿红鞋子散步)
③引导幼儿想象:如果你是阿土,除了这些,还会想到什么样的第一次?
④经过这么多次的散步,熊爷爷会有什么改变?
4.教师讲述故事(PPT10)。
渐渐地,熊爷爷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了,身体也越来越棒了,遇见他的人都说:“熊爷爷年轻多了。”
②在,熊爷爷看到阿土心里觉得怎样?
②你喜欢故事里的阿土吗?为什么?
三、生活经验迁移
你们家里都有老人吧,在你们身边有像熊爷爷这样的老人吗?你爱他们吗?除了散步,你有别的办法让老人高兴吗?(唱歌、跳舞、说笑话、玩游戏……)
四、改编歌曲《好娃娃》
1.你们真厉害,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让爷爷、奶奶快乐起来呀!有一个小朋友他把自己的办法唱到了歌曲里,请你认真听一听他用了什么好办法?(播放歌曲《好娃娃》录音)
2.谁来说说歌曲里的好办法?
3.你们能把自己的办法也唱到歌里去吗?(幼儿自由尝试)
4.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演唱改编的歌曲)
5.找个好朋友,把刚才编好的歌,你唱给我听,我再唱给你听。(幼儿两两结对演唱改编的歌曲)
五、激励幼儿做“开心果”
老人养大孩子,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以后会觉得孤独,以后我们每天都用说的、唱的、看的、玩的各种办法让老人快乐起来,做他们的“开心果”,好吗?
六、生活延伸活动
“我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鼓励幼儿坚持做让老人开心的事情,并及时记录下来(填写记录表),一学期后,老师根据记录表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小小开心果”,发奖状给予奖励。
我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
日期
为老人做的事
效果
老人的签名
记录说明:第一栏由家长填,第二栏由孩子用图画法记录,第三栏画,第四栏由老人签名确认。
故事《第一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车……也许,你愿意听听小鼹鼠阿土的第一次。
在森林乐园的尽头,住着一位熊爷爷,他什么都做不动了,孤零零一个人住着。熊爷爷脾气很怪,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谁去打扰他都会挨一顿骂。大人们都说熊爷爷是只孤独的熊,也是只可怜的熊,要是再不出来散散心,他准会生病的。
小鼹鼠阿土知道后,就悄悄地走到了森林乐园的尽头,敲响了熊爷爷家的门。“谁呀?”熊爷爷不耐烦地问。阿土乖巧地说:“熊爷爷,是我,鼹鼠家最小的宝贝,阿土。”“有什么事吗?”熊爷爷的声音缓和下来。“我,我想到小树林里散步,可是,我很害怕,熊爷爷,您能陪我吗?”熊爷爷说:“凭什么陪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到小树林散步,第一次呀!”熊爷爷沉默了一会儿,打开了门,身上已经穿上了外套,手里拿着拐杖,板着脸说:“因为是你的第一次,我才同意的。”
熊爷爷和阿土一起到小树林散步,一起欣赏美丽的野花,一起呼吸新鲜的空气,一起听小鸟唱歌,阿土还给熊爷爷采了一朵金黄的蒲公英。
第二天下了一阵小雨,雨后,阿土又敲响了熊爷爷家的门:“熊爷爷,您能陪我去小树林散步吗?”熊爷爷皱着眉头说:“这又不是你第一次散步,怎么又要我陪你?”“可是,”阿土认真地说,“雨后散步可是我的第一次啊!”“好吧,好吧。”熊爷爷无奈地和阿土一起出了门,他们一起数雨后的蘑菇,一起看天边的彩虹,一起采不知名的野花。小路上留下了他们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第三天,阿土又来了:“熊爷爷,瞧,我戴了一顶红帽子,戴着红帽子去散步可是我的第一次呀!”“真是没完没了!”熊爷爷咕哝着说,不过还是和阿土一起出了门。第四天,第五天……阿土天天都来找熊爷爷散步,每次都是他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小溪边散步;第一次穿小红鞋散步;第一次撑小红伞散步……
渐渐地,熊爷爷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好了,身体也越来越棒了,遇见他的人都说:“熊爷爷年轻多了。”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
我园是阅读特色幼儿园,一直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利用《育儿周刊》中的故事自制小书开展阅读,区域活动中的阅读,)接触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绘本,而《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畅销中外的经典图画书,书中寥寥无几的文字讲述了一只名叫萝丝的母鸡出门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丰富生动的画面却描绘了一只倒霉的狐狸追逐萝丝却屡遭失败的情节。书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了幽默、诙谐的对比,有了喜剧的色彩,虽然情节简单,字数很少,但给了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观察画面从而理解故事内容。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做为教学内容。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故事的发展,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感受文学作品的诙谐、幽默有趣。
3、积极参与游戏,感受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FLASH动画、母鸡萝丝的图片、狐狸和母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以散步的'话题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小朋友们去散步过吗?什么时候去散步?和谁一起?途中发生或做过什么事情?
1、出示母鸡萝丝图片,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有一只叫萝丝的母鸡,她住在农场里,每天下午都会在农场里散步。这一天天气很好,她又要去散步了,她会去哪里散步呢?在她散步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察图片,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对故事进行猜想和表述。
1、观察图1:你看到了什么?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头是怎样的?(神气、抬头、轻松)(请小朋友来学一学)。
(播放狐狸的音乐)请幼儿听音乐,猜猜可能是什么动物来了?(点击鼠标出现狐狸)狐狸是什么样的表情?(打坏注意,眼睛骨碌碌转)他想干什么?(想捉住母鸡)
2、观察图2:接下来狐狸是怎么做的?(扑上去捉住萝丝),请小朋友来学做一下狐狸扑的动作。那萝丝发现狐狸了吗?(没有)请幼儿猜测:狐狸会捉住萝丝吗?
3、观察图3:发生什么事情了?狐狸为什么没有捉住萝丝?萝丝知道这些事吗?(知道:那她还会继续去散步吗/不知道)
4、观察图4(4副小图):母鸡萝丝仍然抬着头神气而悠闲地在农场里散步,她又到哪些地方散步了呢?(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她绕过池塘(小图1),越过干草堆(小图2),经过磨坊(小图3),穿过篱笆(小图4),钻过蜜蜂房(小图5)。
请幼儿从小图1开始猜测,并说说:狐狸他还会继续捉母鸡萝丝吗?在他捉萝丝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讲述后展示结果。(请幼儿来学学狐狸的动作)。(根据幼儿的讲述点开图片展示结果:噗通一声掉进池塘,哧溜,陷入干草堆,哗,埋在面粉下,哐当,掉进小车,轰隆,撞到蜂箱,被蜜蜂追)请幼儿猜测并说说:最后狐狸捉到母鸡萝丝了吗?
5、观察图5:母鸡萝丝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6、请幼儿讨论:在狐狸身上发生的事情母鸡萝丝知道吗?她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神奇、悠闲自在)狐狸又给你什么感觉?(笨、自作自受、坏、倒霉)
7、给故事取名:你们觉得给这个故事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你们想的故事名都很好)这个故事作者佩特·哈群斯取的名字是《母鸡萝丝去散步》(出示图5:封面)
三、欣赏动画: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
四、结束活动:结合动画背景及音乐进行表演活动。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都想表演了。我很想当那只倒霉的狐狸,那应该要做什么动作呢?请幼儿学一学做一做。(向配班老师询问)XX老师,你想当谁呢?(神气的母鸡萝丝)。请幼儿学学母鸡萝丝的动作。小朋友愿意和我们一起表演吗?你想扮演谁呢?请幼儿说说。
老师介绍规则,组织幼儿一起来表演。(请当狐狸的随自己,当母鸡萝丝的随配班老师,师幼共同表演)
五、延伸活动:
1、给其他班级小朋友表演故事。
2、续编故事并自制小书。
在活动中,通过看(画面)想(猜情结、猜结果)说(不仅是语言的也是肢体的表达)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语言和肢体),同时幼儿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9
教材研读
健康的身体来自适当的运动。这是孩子从小就应建立的一个观念,同时孩子也需要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读本《国王生病了》通过有趣的图画故事,说明人需要运动,需要确确实实的运动。主题虽然严肃,但故事幽默风趣,令人轻松愉快。
相关评论:
初案形成
活动目标:
1.关注细节,结合推理、猜想初步读懂图画书,提高对图画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2.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运动计划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1.你们生过病吗?生病时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干什么?
2.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
3.人为什么会生病?
师小结:人不运动容易生病。
一、基本部分:
利用课件引导幼儿逐页观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上说了一个人生病的故事。
2.(出示大书封面)是谁生病了?旁边的人在干什么?
3.逐页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床上躺着谁?坐在旁边的是谁?她有什么感受?她会怎么办呢?
(2)他们把谁喊来了?你怎么知道他是医生?他手上拿着什么?"处方"上有什么内容?
[教师出示放大的"处方"(图片),幼儿按顺序讲述。]
师:医生为什么开这个处方?猜猜看,国王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画面上有谁?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4)星期一王子带国王去干什么?你看到国王与王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爬到山顶看到了什么?国王怎么说?
(5)这是星期几?谁陪国王干什么去了?国王怎么说?
(6)你们觉得国王的病好了吗?为什么?其他的人都怎样了?国王因为不运动生病了,但其他人运动了怎么还生病呢?
(7)国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是怎样运动的`?医生听了国王说的话会怎么说?星期一到星期曰其他人干了什么?他们怎样了?
(8)后来国王怎么样了?国王的轿子呢?国王在做什么?
(9)国王的病好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结束部分:
配上音乐播放故事。
师幼一起完整地看大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0
设计意图:
麦克小奎的绘本《跑跑镇》给孩子们演绎了一个有趣的场景:跑跑镇上的朋友都喜欢快跑,快跑就免不了会撞在一起。可是当汽车和梯子撞在一起、白熊和黑熊撞在一起后出现了什么呢?
以“跑跑镇”居民在跑动碰撞后出现了奇妙的“合体”现象为素材,先设计拓宽幼儿思维的闯关游戏,帮助幼儿打开思路,进行头脑风暴,然后引导幼儿尝试自制绘本创编故事,尽情发挥幼儿的奇思妙想。最后使用音乐和律动结合在一起表演绘本故事,和孩子一起愉快的“玩”故事。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故事中居民们“咣”碰撞带来的神奇变化,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能根据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能尝试创编故事。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趣味性,体验音乐律动与绘本故事结合的美妙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绘本ppt课件、跑跑镇绘本、展示板、装订好的小绘本、彩笔、自制绘本标题。
经验准备:幼儿课前有过跑步或接力跑等活动的经验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能根据画面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尝试创编故事。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课前组织幼儿玩接力跑的游戏,并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去跑步了,跑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呢?
(幼儿自主回答:累,身体发热,有精神等)
2、在我们今天的故事里,有一个奇妙的小镇,名叫跑跑镇。镇子上的人都很喜欢跑步,他们到哪儿都是跑着去,你看镇子上的人又出来跑步了,小朋友,你看到了哪些居民呢?(幼儿自主回答)
(二)讲述故事、自主阅读、闯关游戏。
1、师幼共读绘本《跑跑镇》
感受故事的乐趣,了解故事情节。
(1)小朋友们,喵,谁来啦!(切换到绘本小猫那一页)
教师表演:一只小猫哒哒哒跑了过来
“而在另一边,小鹰哒哒哒,也跑了过来,可是他们跑得这么快会不会撞在一起呀?小朋友们如果跑的很快,撞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幼儿自主回答:会很痛,会受伤)老师:“如果是两个小朋友跑着跑着撞在一起,那一定很疼的,还会发出咣的一声。如果撞到头,说不定脑袋上还会起一个大包呢!”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他们俩撞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看一看 3 2 1 咣!”
“诶呀!他们撞在一起以后变成了猫头鹰!原来在跑跑镇里,两个不同的东西撞在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呢!嘘,你们听。”(播放猫头鹰的叫声)“是谁在叫啊?”(是猫头鹰的叫声)“我们也来一起模仿一下猫头鹰的叫声吧,咕咕咕……”
(播放下一页黑熊白熊)
“一只黑熊哒哒哒向前跑,一只白熊哒哒哒向前跑,咣!
他们撞成了什么呢?”(熊猫)
(播放熊猫图片,教师扮演小熊猫说:小朋友们,你们在说我吗?)
(下一个片段,河豚)
“一个小公主哒哒哒跑了过来,一只小鱼哒哒哒跑了过来。他们继续向前跑会怎么样呢?他们会撞成什么呢?”“咣!”(美人鱼)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美人鱼,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除了在这里见过美人鱼,还在哪些其他的故事里听说过美人鱼呢?)
接下来,石榴(请幼儿描述石榴的味道)
包子,消防车等略讲。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跑跑镇》
(1)“小朋友们,这本跑跑镇的作者是麦克小奎。他是一位优秀的儿童绘本作家和画家,而且呀,他的绘本音乐故事会特别有意思。接下来我们自己阅读一会儿吧,看一看书里有哪些我们还没有讲到的惊喜吧,等你找到了就和你旁边的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尝试用完整连续的话,表达他在书中发现的.惊喜,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3.闯关游戏
通过两个闯关游戏,请幼儿猜想,不同的两个物体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新事物。
(三)引导幼儿自制绘本,创编自己的跑跑镇奇遇记。
“刚才我们发现镇上有这么多居民,请小朋友思考一下,还可以有谁呢?他们又会碰撞出什么呢?小朋友们可以和你旁边的伙伴讨论一下,等你心中有了主意,就把它画在你的小绘本上吧!”
(介绍自制绘本的方法:请你在一边画上一个居民,然后在第二页画上另一个居民,最后在后面的一页画出碰撞后变出的新居民。)
(3)幼儿自制绘本,教师根据幼儿需要进行个性化指导。
(4)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的分享自己的跑跑镇奇遇记。
(四)结束部分
结合音乐和律动唱跑跑镇之歌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回到故事里,我们一起唱一首跑跑镇之歌吧!”(伴奏音乐起,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跑跑镇之歌)
五、延伸活动
创编本班级的跑跑镇之歌。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把大家做的绘本收集起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本属于我们班自己的跑跑镇奇遇记了,我们现在回到教室里,一起创编一首属于我们班的跑跑镇之歌吧!”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1
【作品分析】: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故事内容紧张刺激、出人意料,让读者“回味无穷”。故事虽简单,可寓意深远,以“冠军”为主线索,为了成为“冠军”的鸭子和天鹅坚持不懈,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直到狐狸的到来,让他们同时面对冠军、生命的抉择,将其矛盾抛给孩子,与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通过对两难问题的思考、选择和争论,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朋友的重要。故事中反复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幼儿学习的价值点,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感受这一精神到逐步学习这一精神。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中心句“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2.在鸭子和天鹅的比赛中,大胆表达鸭子和天鹅的心里想法。
3.明白在坚持不懈的同时,遇到紧急情况要知道放弃,因为朋友重于冠军。
【活动准备】:
绘本ppt、小动物和大风头饰、鸭子和天鹅图片各一张、游戏“木头人”、姓名即时贴。
【活动重难点】:
理解绘本故事,用语言表述鸭子和天鹅的想法。在坚持不懈的同时,懂得生命的宝贵和朋友的重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PPT——鸭子和鹅的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本有趣的绘本故事,这是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鸭子和天鹅。
二、理解绘本内容
1.鸭子和天鹅原本就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架了,为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放音频:吵架内容)他们俩都说自己是最棒的,于是它们决定比一比。
2. 出示PPT——鸭子和天鹅比游泳、飞
仔细看一看,它们比了什么?结果又怎样?
它们决定比游泳,看谁先到达终点,谁游得快?谁赢了这场比赛呢?(在鸭子旁边出示大拇指)天鹅不服气,它们决定再比一比谁飞得高,谁赢了?(在天鹅旁边出示大拇指)现在比赛进行了两个回合,一比一,打了个平手,有没有分出胜负?
3.出示PPT——游戏规则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最后鸭子想了想说:“咱们来玩木头人的比赛吧!”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制定规则的,(放音频:不能说话,不能动,就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游戏规则?让我们来当裁判,看看谁是最后的冠军,比赛开始了。
【指导策略】:游戏规则影响着游戏的正常进行。明确规则后,幼儿就容易理解鸭子和天鹅在比赛中坚持不懈的表现了。幼儿对该游戏的规则要清楚,在下面设计的角色游戏中才能进行地更好。
4.出示PPT——蜜蜂来了
鸭子和天鹅开始比赛了,它们一动不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动。“嗡,嗡,嗡”一只小蜜蜂飞来了,它在干嘛?鸭子和天鹅是怎么想的呢?现在你们就是比赛中的鸭子和天鹅,李老师就是那只调皮的小蜜蜂,飞来了!
5.出示PPT——兔子来了
你们和他们一样厉害,但它们的比赛并不顺利。瞧,蜜蜂刚走,谁来了?“一群兔子蹦跳着来了。”它们在干嘛?这时它们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鸭子和天鹅仍然一动不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有动。谁愿意上来做小兔子,再请两名幼儿做鸭子和天鹅。请其他幼儿解说。
6.出示PPT—— 一阵大风吹来
它们怎么了?都倒在了地方。“它们一动不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动。”
7.出示PPT—— 鸭子和天鹅一动不动、蜜蜂来了、兔子来了、一阵大风吹来
请幼儿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
总结:是呀!鸭子和天鹅为了赢得比赛抵御各种干扰,坚持不懈,我们也来玩玩木头人的游戏吧!
三、玩木头人游戏(分角色佩戴动物头饰。其他的幼儿,想演鸭子的站到一边,想演天鹅的站另一边,中间用白线隔开。)
1.边念游戏规则边进行游戏。“不能说话,不能动,就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2.你在玩游戏时心里在想什么?
3.我们小朋友们的比赛结束了,鸭子和鹅的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呢?
【指导策略】: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都想赢得比赛,即使大风吹来,有的幼儿都人仰马翻了,也坚持着自己的动作,只有坚持才能赢得比赛。
四、狐狸来了
看,谁来了?(放音频:危险的声音)狐狸会做什么?现在能动了吗?鸭子用眼角瞄了一眼天鹅,天鹅一动也没动,鸭子心里想:那我也不动。它们还想着比赛呢!
1.狐狸将它们放在口袋里准备带回家,它们动了吗?(没有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有动)
2.狐狸回到洞里准备煮汤了,啊呀!不好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天鹅动了没有?(没有动,就连一根羽毛也没有动)那鸭子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绘本中翅膀张开了)如果你是鸭子,你会怎么做?(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小朋友,那你的比赛不是输掉了么?)是比赛重要还是朋友的生命更重要?我们看看,在这紧要关头,鸭子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策略】: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图片的`能力,从翅膀的张开可以看出鸭子已经动了。接着通过问题激化矛盾,引导幼儿表述内心真实的想法。
3.老师接着讲故事:眼看天鹅就要进锅了,鸭子为了就朋友,不顾一切冲上前去等等。
4.移动黑板出示鸭子和天鹅的图片
比赛进行到现在,你认为谁赢了比赛,请你将身上的姓名即时贴,贴在相应的图片上。并说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得出比赛固然重要,但生命、友谊更重要。
故事结局很完美呢,看它们在干什么?狐狸的厨艺还是很不错的,瞧它们吃的多开心呀。你喜欢这对朋友吗?这个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其实故事里已讲过很多遍了——一根羽毛也不能动。
【指导策略】:
通过幼儿的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幼儿总结得出生命的宝贵、朋友的重要。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拿出椅子后书袋中的绘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听音乐完整、自由地欣赏绘本。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采用单页、多页等方式,理解绘本内容,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2、初步体验小甲龙和霸王龙之间的情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
活动准备: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PPT,教具:大大的蛋一个,甲龙宝宝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个恐龙蛋,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瞧,我今天带来了一个恐龙蛋,里面藏着一只甲龙宝宝,只要你上来跟他说句话,它或许就会出来了二、让幼儿通过边看边猜边想来理解绘本
(一)1、哇,甲龙宝宝出生啦,在那么大的地方只有他一个,甲龙宝宝觉得好孤单,它一边哭一边慢慢的往山上走啊走,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谁来啦?
2、你怎么知道是霸王龙?(尖尖的牙齿,背上有尖尖的,很凶猛很庞大的食肉动物)霸王龙看到甲龙会怎么说呢?
3、教师学说:霸王龙滴滴答答的流着口水,哈哈哈,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嘛
4、你们猜小甲龙会不会被吃掉?(看一下课件)
5、小甲龙有没有被吃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讲述故事:甲龙一把抱住了霸王龙,你刚才不是说我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吗,我的名字就叫很好吃。知道我名字的一定是我爸爸,爸爸,我是你的孩子啊!甲龙一边吃草一边说,真好吃,爸爸,你也吃点吧,恩,啊不不,爸爸不饿,你都吃掉吧。我要多吃一点,早点长的像爸爸一样问:
(1)刚才这只小甲龙叫什么名字?
(2)"很好吃"叫谁爸爸,甲龙对霸王龙说了什么?
(3)霸王龙听到甲龙叫她爸爸,心里感觉怎么样呢?
(4)这时霸王龙它会忍心吃掉小甲龙吗?为什么?总结:对呀,这一声爸爸叫的霸王龙又惊讶又感动,于是霸王龙再也不忍心吃掉这只小甲龙了。
(二)1、师:不好!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只吉兰泰龙,它想干什么?(想吃小甲龙)你从那里看出来的?(拱起背,虎视眈眈)
2、师:小甲龙知不知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它的命运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们接着来连看三页。
(1)问:这三页连起来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小甲龙有没有被吃掉?是谁保护了小甲龙?
(3)师:霸王龙有没有受伤,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幼儿观察霸王龙背上的伤)
(4)霸王龙身上有4个深深地牙印,霸王龙疼吗?那么疼,为什么还要保护小甲龙呢?小结:对!霸王龙已经把小甲龙当成了自己的.宝宝,当小甲龙遇到危险的时候,它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小甲龙。
(三)1、甲龙不知道刚才发生的这一切,它还在霸王龙的保护下一个劲地吃草。天慢慢的黑了,夜空被星星点缀了,这时的小甲龙和霸王龙在干什么?霸王龙的睡姿是怎么样的?
2、师:它为什么要搂着小甲龙睡觉?你觉得这时候的霸王龙是个怎样的爸爸?好在哪里?小结:受过伤的霸王龙已经很累了,可它还是抱着小甲龙保护着它,因为,此时的霸王龙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小甲龙。心里有爱的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人。
(四)1、霸王龙除了会保护小甲龙、哄它睡觉外,还会教它什么本领呢?我们一起再来连续看几页?(看PPT)
2、(请幼儿进行表演)撞击用力的甩尾巴大声的吼叫3、小甲龙看到爸爸有这么多的本领,小甲龙会对霸王龙说什么呢?
4、听了怎么多的夸奖,霸王龙的心里真的很快乐,那么它们会一直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吗?教师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后一部分: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有一天晚上,霸王龙对校甲龙说:很好吃,我已经没什么能教你的了,今天,我们就分开吧!不要不要,绝对不要,"很好吃"扑簌簌留下了眼泪,我要长得像爸爸一样,我一定要和爸爸在一起。很好吃,你不应该长得像我一样,不,你也不会长得像我一样。不要不要,绝对不要,那么,咱们赛跑吧,看谁先跑到那座山上,如果你赢了,我就会和你在一起。好,我不会输的,很好吃擦干了眼泪拼命往山上跑啊跑啊,我一定要和爸爸在一起
5、问:小甲龙愿意和霸王龙分开吗?霸王龙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赛跑,如果小甲龙赢了,霸王龙就会和它在一起)
6、(看PPT)谁赢了?这时霸王龙在什么地方?(霸王龙依依不舍的看着小甲龙离去)
3、师:在画面的最后一页,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的尾巴,它的尾巴在干什么?霸王龙依依不舍轻轻的摇着尾巴和小甲龙说再见
三、拓展
1、霸王龙舍得和小甲龙分开吗?(舍不得)这么舍不得它们为什么还要分开?(让小甲龙找到自己的亲人)
2、师:望着霸王龙孤伶伶的尾巴,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3、师:你喜欢这只霸王龙吗?你觉得它是一条怎么样的霸王龙?
四、结束
这个感动的故事是一本关于爱的绘本,叫《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爱是人间的天使。爱是温暖的感动,我们带回去跟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图书的内容,学习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画面,产生自主阅读的愿望。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并能跟随同伴的讲述,关注相应的画面。
3、初步感受齐柏林小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绘本、连续翻动的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的阅读经验:小朋友会看书吗?有什么好办法看懂书?
提出看书的要求:用看图的方法看懂一本书。两腿并拢当桌子,两手扶着书,一页一页往后翻。
2、教师出示图书,请幼儿看封面,猜测图书内容,教师不予肯定与否。
3、幼儿自取图书,自由阅读。
(1)鼓励幼儿浏览全书,可以边看书边自言自语,但要求不影响别人。
(2)寻找书中最感兴趣的画面(喜欢的、奇怪的.、不懂的……)
4、集中交流:
(1)这本图书讲了谁的事情?讲了什么事?
(2)你最喜欢哪一页?为什么?幼儿介绍时,要求大家及时翻到相应的画面,
对应了解并进行相关的补充。
(3)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地方?师幼互相解疑,重点解决小羊练习飞行时的一
连串动作,通过播放课件解决疑惑。
5、第二次分散阅读。
要求寻找:小羊有一个什么想法?为了这个梦想它做了哪些事?
6、集中交流。
(1)小羊有一个什么梦想?它做了哪些努力?从哪一页上可以看出它在努力?
(2)它有没有遇到困难?它放弃了吗?哪几页上可以看出?
重点:每次提问后的回答都要求幼儿从书中寻找相关的依据。
7、交流讨论:留在你脑海里最多的是什么颜色?你认为蓝色代表着什么?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对"动物是否需要穿衣服"进行积极讨论,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动物不应该穿衣服的原因,体验绘本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完整绘本的PPT课件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的衣服教师:老师每天看到我们小朋友穿着各种各样不同款式的衣服,那小朋友能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保暖,漂亮)师:小朋友真能干,衣服除了保暖,还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漂亮。
(二)迁移讨论:动物适合穿衣服吗?
1、教师:那你们知道小动物适合穿衣服吗?(幼儿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2、你们说了两种意见,那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穿着衣服的小动物吧。(出示4个动物的图片)豪猪,绵羊,海象,长颈鹿。教师:他们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一个一个出示)教师:你现在觉得动物应该穿衣服吗?为什么?
(分成两组,一组动物应该穿衣服,另一组动物不应该穿衣服,并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绘本欣赏:《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1、有一个美国的作家茱蒂。巴瑞特。她专门对动物适不适合穿衣服写了一本书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认为,这本书的名字叫《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一起来欣赏。
(播放PPT,带领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教师:为什么对一只豪猪来说,穿衣服,是个大灾难。
教师:为什么一条蛇,会穿不上裤子。
教师:为什么一只绵羊穿上衣服,恐怕会感觉很热。
教师:为什么一只长颈鹿穿戴整齐,会显得很傻气。
教师:万一撞衫的话,大家会非常尴尬。撞衫是什么意思?意指两个人或以上人数在同一场合穿了相同或相近的衣服。
教师:为什么一头麋鹿,总是搞不定背带裤。
2、听完了故事,动物大地能不能穿衣服?为什么?(动物的生活习惯会弄脏衣服、给动物的生活带来麻烦,比如蛇、母鸡,根本就不需要穿衣服、或者跟人穿的衣服一样,就会觉得很可笑。)
小结:动物的身上本身就有一层皮毛不仅可以保暖,还能保护自己,所以动物不需要再穿衣服了。我们现在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吧!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15
活动背景:
《逃家小兔》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和爱与温情的童话绘本故事,它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故事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展开情节,孩子们通过猜猜、议议兔宝宝与妈妈之间的对话,深切地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能够满足孩子想象、创造、兴趣的需要,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使自己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而在生活中学会感激、关爱妈妈,关爱家人,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习“如果…我就……”的句式,并以此展开想象。
3、学会如何接受爱和对待爱,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重点难点:
1、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会用“如果…我就……”的句式来表达。
2、愿意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1、《逃家小兔》PPT课件、背景音乐
2、妈妈提前给孩子录好的“爱的话语”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魔术小兔子,一起变小魔术。
小兔子非常聪明,可是最近他却非常的淘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谁?哪个是小兔子,另外一只是谁?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讲的故事的名字叫《逃家小兔》,什么是“逃家”?
“逃家”就是逃离家的小兔子,小兔子为什么要逃离家呢?
我们一起来听故事《逃家小兔》
二、讲述故事:
1、播放PPT图片:
一天,小兔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兔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2、下一张图片:小兔子在哪里?小兔子会游泳吗?谁会游泳?
继续讲故事:小兔子说:“如果你来追来,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是小兔妈妈,你会怎样呢?
3、继续播放图片,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观察图片,兔妈妈变成了谁?它怎样去抓小兔子?用什么当鱼饵?为什么为胡萝卜当鱼饵?
小结:兔妈妈非常爱她的宝宝,它知道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所以用胡萝卜当鱼饵。妈妈想的多周到呀。
4、继续讲故事:小兔子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猜一猜兔妈妈这次变成什么?观察图片。
兔妈妈:“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兔妈妈已背上沉重的行囊,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无论小兔子走到哪里,兔妈妈都会跟随着自己的宝宝。
5、思考: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呢?
小兔子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还会再生出新的出逃主意吗?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兔子是怎样做的?
6、继续欣赏图片,认真观察。
引导幼儿来说一说: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小兔子怎么说的?
提醒幼儿用“如果……我就……”
兔妈妈变成了什么?一起尝试用“如果……我就……”来说一说。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我就要变成小花,射到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什么是“园丁”
园丁:照顾花草的人。
7、继续观察图片,引导幼儿用“如果……我就……”来说。
“如果你充成园丁找到我了,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会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为什么兔妈妈要变成树?
猜一猜,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
8、继续观察图片,引导幼儿用“如果……我就……”来说。
“如果你变成树,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的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9、继续观察图片,引导幼儿用“如果……我就……”来说。
“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我就变成走钢丝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见你。”
10、继续讲故事:
“如果你变成走钢丝的人走在半空中,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一手臂紧紧地抱住你。”
11、继续讲故事:
小兔子说:“天哪!我不如就呆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兔妈妈说:“就这么办吧!来根胡萝卜吧!”
小兔子终于不再逃跑上,回到了妈妈身边。
三、回顾故事情节
1、小兔子都变成了什么?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用“如果……我就……”来巩固故事内容。
兔妈妈又变成了什么?怎么说的?
2、讨论:小兔子是心甘情愿留下?还是逼于无奈逃不了?
小结: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是小兔子和妈妈在一场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爱的游戏,小兔子想通过这个游戏,来看一看妈妈爱它吗?
3、你们认为兔妈妈爱小兔子吗?
师:兔妈妈是爱小兔子的,所有的妈妈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不管你有多么淘气,妈妈时时刻刻、形影不离地追随着你,没有一句怨言、不怕劳累,直到你长大成人。这一切都是缘于“妈妈爱你”!
(经过考验后,小兔子终于知道妈妈是那么那么的爱它,它要回家了,再也不逃跑了,因为它知道只有在妈妈身边才是最温暖最安全的。)
4、如果你是小兔子给你一种魔力,像孙悟空一样会72变,你会变成什么呢?
(出示图片)提供关于动物、植物、景物等等图片,幼儿大但想像并表达。
四、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今天师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看:
播放《妈妈的爱》:孩子的妈妈给宝宝录的爱的视频。
五、活动结束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07-18
大班绘本活动教案:跳舞吧,小雅02-06
绘本活动教案绘本《漏》活动教案04-02
幼儿园大班冬至绘本活动教案(通用6篇)04-08
大班绘本绘本教案01-21
大班绘本教案01-08
幼儿园中班绘本活动教案:蚂蚁和西瓜04-06
幼儿园小班绘本活动教案:贪吃的变色龙09-16
大班绘本教案优秀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