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时间:2023-03-28 08:03:05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课件,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怎样写课件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和图片认识澳大利亚稀有的动物,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3.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5. 根据所学总结出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图片,提高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

  2.通过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视频,了解澳大利亚放养绵羊数量多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总结出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4.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地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与领土组成,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以及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适合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内容:利用投影展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珊瑚、牧场、袋鼠、鸸鹋、国徽等精彩图片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导入新课《澳大利亚》。

  设计思想:本课以“到澳大利亚旅游”作为主线,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所有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旅游”中学习课本内容。

  【教师提问】同学们,暑假即将到来,想去澳大利亚旅游吗?

  【学生活动】想

  【承接】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澳大利亚旅游吧!出发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些准备,比如我们要带什么衣服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学生活动】此时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讨论需要带的东西,厚的衣服、地图、钱、护照等。

  【教师总结】一般去国外旅游我们必须准备的物品有:护照、签证、钱、地图、应急药品。

  【承接】刚才大家说到地图,我们还得了解澳大利亚在哪里,也就是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有谁知道澳大利亚在哪里吗?大家一起来看屏幕中世界地图找一找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黄色那个地方就是澳大利亚。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对了,图中黄色的就是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和东南部塔斯马亚岛等附近的小岛组成。

  【承接】当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候是怎么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呢?

  【学生活动】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描述。

  【承接】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怎样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然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板书: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一、 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和南半球;纬度位置是热带和南温带;海陆位置是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请一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在赤道以南,所以是南半球;并且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所以跨了热带和南温带。澳大利亚大陆只有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因此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位置,然后校对答案。

  【承接】了解了澳大利亚的位置之后我们出发到澳大利亚的第一站,参观野生动植物园。现在请大家观赏一段关于澳大利亚动物园的视频,认识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的动物》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大家看到了哪些动物?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什么?

  【学生活动】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黑天鹅、笑翠鸟、针鼹、海龟等。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承接】大家看得非常认真和清楚,那么澳大利亚除了这些特有的动物以外,还有一些特有的植物,请同学们看到课件上的图片,辨认是什么植物呢?

  【学生活动】左边的是桉树,右边的是金合欢。

  【教师总结】桉树被称为硬木之王,金合欢也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植物。

  【承接】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学生活动】特有性、古老、稀有.......

  【教师总结】这些动植物是一直以来就存在于澳大利亚大陆上,体现了古老性和原始性;并且这些动植物在其他大陆上也没有,所以体现了特有性。

  【承接】澳大利亚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植物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呢?我们先来看一则资料:据统计,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还有特有鸟类450种,特有植物9000种。

  【教师总结】因为这些特有的.动植物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板书:

  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这么多的古老生物?(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两分钟后小组长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热烈讨论,大体能从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方面去思考。

  【教师总结】 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并且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缺乏天敌。

  【教师提问】 同样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的生物呢?主要从位置去思考。

  【学生活动】南极大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教师总结】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冰雪覆盖厚度达到20xx米左右,生物很难在这个气候条件下生存。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部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然后校对答案。

  【承接】澳大利亚除了有众多古老的动植物以外,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我们接着去参观第二站:澳大利亚的牧场。

  【教师提问】大家看一个农场主的牧场图片,认真观察这个牧场的规模大不大?牧场里面养的是什么动物?数量多不多?

  【学生活动】规模很大,主要养的是羊,数量非常多。

  【承接】这些绵羊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引进来的呢?大家先看一段视频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的养羊业》

  【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绵羊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活动】引进来的。

  【教师提问】从哪里引进来的?

  【学生活动】欧洲。

  【教师总结】实际上这些绵羊是英国的殖民者带过来的。视频中讲到刚开始只有29只绵羊,发展到了现在大约有1.8亿只,数量非常多,成为世界上养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羊毛的质地优良,多数用于出口,澳大利亚的羊毛出口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板书: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提问】大家看工人剪羊毛的图片,思考体现了养羊业的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机械化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人剪羊毛基本都是用机器协助去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体现了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的特点。这些羊毛修剪出来以后一些用于出口,一些用于深度加工,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因此也体现了澳大利亚养羊业的产业化程度也高。

  ★板书:

  1、养羊业的特点

  【承接】澳大利亚养了这么多的绵羊,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具体有哪些牧羊带?我们先看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图,再找出答案。

  【学生活动】西部、东部、东南部。牧羊带有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粗放牧羊带。

  【教师总结】主要有三个牧羊带大家已经找对了,但是分布的地区主要是在东南部和西南部。

  ★板书:

  2、牧羊带的分布

  【教师提问】牧羊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活动】气候、海陆、地形。

  【教师总结】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指图讲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由三大部分组成,东部是大分水岭,海拔较高的山地;中部是中部平原,地势地平;西部是西部高原,海拔较低的高原。牧羊带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主要是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湿润。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学案第三部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校对答案。

  探究活动二

  澳大利亚放羊的绵羊由29只发展到约1.8亿只,澳大利亚有哪些适宜发展养羊业的条件呢?(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三分钟后小组长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基本上能分析到地形、气候的影响。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适宜发展养羊业的条件主要有:①地势平坦②草原广阔③气候适宜④地下水丰富⑤羊群无天敌。

  ★板书:

  3、适合养羊的条件

  【承接】澳大利亚既然有这么多适合养羊的条件,那么到澳大利亚投资养羊效果应该不错。接下来探究我们的第三个问题。

  探究活动三

  如果你要到澳大利亚投资养羊,你会选择在哪里建设自己的牧场呢?(结合课本70页活动题第二题的材料思考,同样是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三分钟后派小组长代表发言,组长汇报结果时要指图讲解,不仅说明所选位置,还要阐明选择依据。)

  【学生活动】学生会根据所学和70页的材料思考,三分钟后请两位组长代表阐述他们的观点。学生一般会选择在东南部,因为这里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气候较湿润。

  【教师总结】主要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来选择。细毛羊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所以选择在西部较干旱的地方;而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所以选择在东南部较合适,因为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温差较小。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 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

  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 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

  2、 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

  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全球共6块大陆)

  (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 格陵兰岛为世界最大岛屿;

  (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

  (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

  (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

  (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

  (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

  (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3.大洲的分界: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

  [博斯普鲁士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峡,(也称中美七国)。

  (三)四大洋:

  1.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海。(如黄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最大])

  2.内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波罗的海、渤海)

  3.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

  (2)白令海峡:连接 太平洋与北冰洋;

  (3)麦哲伦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

  4.海湾:延伸入陆地,水深逐渐变浅的海或洋的水域的部分。(如墨西哥湾、哈得孙湾、波斯湾、北部湾等)

  5.四大洋:

  (1)太平洋:

  ①面积最大,S=18000万平方千米(1.8亿平方千米)

  ②水体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③水温最高:均温19摄氏度.

  (与大西洋的分界线:南美洲合恩角[67度W])

  (2)大西洋:

  ①S=9300万平方千米,呈“S”形,

  ②均深1200M,最深9218M,

  ③均温17摄氏度。

  (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

  (3)印度洋:

  ①S=7500万平方千米,呈“八”字形,

  ②均深3897M,最深7450M;

  ③均温16.7摄氏度。

  (与太平洋的分界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度E])

  (4)北冰洋:

  ①S=1300万平方千米,

  ②均深1200M,最深5449M

  ③水温:北极海区-1.7-1摄氏度

  北欧海区2-12摄氏度.

  (四)小结:

  1.今天的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分布(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采用由教师指图学生集体回答,个人回答,来帮助记忆。)

  2.课后作业

  (1)作业本:P.1-2

  (2)课本P.3想一想思考题(口头回答)

  (3)填图册:P.1。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活动二:完成导学案的第一个活动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期间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当中适时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要获得需要的信息,就要从教材中的文字或是图片中查找。在各小组完成导学案后,让小组代表和同学们分享他们小组的成果,教师给予肯定。我们知道任何知识听一遍是不可能有很深刻的印象的,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活动一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捋一遍。

  活动三:完成导学案的第二个活动题——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各小组完成之后选一个小组代表分享成果,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仍然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加深印象,尤其是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教师在此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代表在前面完成,在填表的时候,一次叫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合作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得到的结果会更准确。印度的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好难点,充分利用教材P35的活动题,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三)课堂反馈、巩固提高

  活动四:让学生重新看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检测自己完成了几个,这样做不仅整节课首尾呼应,非常完整。而且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锻炼学生对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整理课堂知识,效果更好。

  活动五:课堂练习反馈,导学案上设计了A级、B级、C级、D级四级难度的题,课堂中完成A级难度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完成,难度较小,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四)自我挑战、拓展延伸

  导学案上B级、C级、D级,留作课下作业,让学生逐级挑战,既激发他们的挑战欲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提高。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作图等手段,使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

  2.通过读图(地形图),使学生明确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和北美洲对比,知道澳大利亚东西排列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图,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4.通过阅读景观图,识别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分析这些动物唯独存在于澳大利亚的原因。

  5.通过读图,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重难点]

  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南半球蔚蓝的海水中有一个金锁形状的大陆,它的名字就叫做澳大利亚。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个国家,看一看它有何魅力!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国旗”

  [提问]你们曾经见过这样的一面国旗吗?知道它属于那个国家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

  [讲述]谈到澳大利亚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2000年的奥运会曾在这个国家举行。而且现在又有许多的人到澳大利亚留学,所以同学们应该对澳大利亚多少有些了解。下面就请在座的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澳大利亚。

  [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承转]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点评。

  看来,同学们知道有关澳大利亚的东西确实不少,我想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会更加了解澳大利亚。

  二、讲授新课

  (一)拥有一个大陆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轮廓图

  [提问]澳大利亚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频临哪些海域?

  [学生]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岛屿组成。东频临太平洋,西南频临印度洋。

  [提问]仔细观察,说一说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赤道的什么方向?它属于那个半球?

  [学生]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大致位于南纬10o——南纬40o,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是南半球的国家。

  [做一做]1.你能将澳大利亚的轮廓在已有的经纬网上画出来吗?

  2.请在已做好的澳大利亚轮廓图上标注: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太平洋、印度洋。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点评。

  [投影]展示“澳大利亚”轮廓图

  [讲述]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澳大利亚大陆上只有一个国家,这一点与其它大陆不同,也

  就是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承转]澳大利亚的国土总面积约有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

  [提问]你能回答出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吗?

  [学生]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投影]展示图表“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名城及其国土面积”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图

  [讲述]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但人口密度仅为2.4人/平方千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提问]读图,你会发现澳大利亚人口多集中于哪一地区?由于那里的人口集中,因此何种

  聚落多分布于此?

  [学生]人口多分布于东南沿海,故城市多分布于此。

  [讲述]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投影]展示一幅空白的“澳大利亚政区”图

  [试一试]1.你能从这幅地图上准确的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的位置吗?

  2.你能说说你所认识的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吗?

  3.澳大利亚的语言为什么使用英语的原因。

  [承转]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他们的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有关系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低平的地形

  [投影]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

  [提问]读图,在澳大利亚东部有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脉,请你说出它的名称?

  [学生]大分水岭

  [讲述]根据高度表可以看出,它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上,较高处可达1000米。

  [提问]在此山西部发源了一条河,名称是什么?

  [学生]墨累河

  [归纳]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它自东部向西南流淌,最终注入印度洋。

  [提问]澳大利亚中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多少?

  [学生]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海拔不足200米。

  [归纳]大自流盆地内部较为平坦,其中一处湖泊叫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低处,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16米,盆地内河流很少,仅有的几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但是地下水却很丰富。在中部平原地势低洼处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叫自流井,因此人们把这里叫做大自流盆地。但是,这里的自流井水盐度、水温较高,不宜直接用来灌溉农田,也不适宜人类饮用,一般去用需要先通过明沟降温,从能供牲畜饮用。———这对本地发展畜牧业很有利。

  [投影]展示图片“自流井结构示意图”,并演示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一下自流井的形成原因。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

  [提问]澳大利亚西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在什么范围之内?

  [学生]广阔低矮的高原,平均海拔在200——500米,面积广大,占了全国面积的一半。

  [提问]经过分析,你能总结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吗[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稍加讨论,后总结回答。

  [归纳]澳大利亚地势东、西两边高(东边略高),中间低,且东西方向并列分布。

  [投影]展示图片“艾尔斯巨石”、“大堡礁”。让学生稍作休息,领略一下澳大利亚的独特风景。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

  [提问]仔细观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有何地貌?

  [学生]沙漠广布

  [承转]这里形成面积如此辽阔的大沙漠,是与这里的气候有密切联系的。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

  [提问]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归纳]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比较干旱。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因此这部分地区的气候偏于湿润。

  [承转]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的学习,我们应该能很好的解释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的关系了吧?

  [学生]回答略(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沿海的原因是:那里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温暖湿润的草原和森林地带,气候适宜,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古老的动物

  [投影]展示图片“袋鼠”、“树袋熊”、“鸭嘴兽”、“鸸鹋”、“针鼹”??并做一定的文字说明。

  [提问]你们曾见过这些动物吗?你们知道他们存在于那个国家吗?

  [学生]见过

  [提问]同学们在《生物学》课上已经了解了袋鼠、树袋熊都属于有袋类哺乳动物;鸭嘴兽、针鼹属于卵生哺乳动物,他们在哺乳动物里都是比较低等的动物,这些动物是澳大利亚独有的。你们能说出这其中的原因来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组长报告讨论结果。

  [小结]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

  长期以来,这里的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十分缓慢,所以至今还保留着

  许多古老的'物种。

  [读一读]文字材料:澳大利亚袋鼠。(说明:将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生物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体现地理与生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学好每一课都是必要的,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讲述]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发展较早。二战前,主要以农牧产品为主,特别是以出口小麦和羊毛著名世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因为澳大利亚的绵羊特别多,羊毛产量和出口量约占世界第一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绵羊交易”。

  [想一想]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什么它的养羊业会如此发达呢?它在自然条件上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向全班汇告。

  [归纳]澳大利亚气候比较热,草原面积广大,大自流盆地提供水源。所以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会如此的发达。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

  [讲述]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不仅毛长,毛质好,而且产量也高。澳大利亚有一首民

  歌《剪羊毛》就是来歌唱美利奴绵羊的。

  [提问]是否有同学会唱着首歌呢?你能现场表演一下吗?

  [学生]略

  [承转]以前一直讲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现在看来还得填一句“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因为进来发现在澳大利亚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本国消费有限,所以大量出口。目前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已超过农畜产品出口,成为外汇主要来源。

  [投影]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分布图”

  [提问]你们知道澳大利亚那种矿产资源最出名吗?

  [学生]煤、铁、铝土矿??

  [讲述]澳大利亚矿产丰富,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锰、镍、铝土、铜、铅、锌、

  金和多种稀有金属,因此,又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美称。在澳大利亚众多的矿产资源中以煤和铁最为主要,尤其是铁。澳大利亚的铁矿含铁量高,储量也大,且容易开采。所以一直以来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日本和中国等国,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比如,上海宝钢所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运进来的。现在,中澳建设的铁矿已经投产。预计,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将逐步增多。(说明:澳大利亚的经济学生掌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教师有必要在学生的理解过程中作一定的解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通过学习,我想同学们已经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下面我想考一下大家对澳大利亚的新认识,请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下,争取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澳大利亚。

  (每组一位,共四位,评出优胜)

  (发言结束,指出不足,稍加点评)

  四、布置作业:略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运用探究模式教学,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独立归纳结论、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

  3、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内容:

  了解亚洲及欧洲名的由来,亚、欧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亚洲

  ⑴、复习提问: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大洲?它与哪一个大洲的大陆部分连成为一体?

  亚洲; 欧洲。

  ⑵、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名称由来

  “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意”; “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⑶、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提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让学生在图6——1中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⑷、教师小结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⑸、让学生读图6——1,说出亚洲东、北、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出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⑹、了解亚洲的面积

  亚洲面积约44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大洲。

  2、欧洲

  ⑴、让学生读图6——1,完成课文3页的活动题

  活动①、说出欧洲大陆部分所处的纬度位置,找出欧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

  欧洲大陆部分所处的纬度范围大致是36°N——71°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面大陆部分与亚洲连为一体,西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为邻,西北面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活动②、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从海陆位置来看,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海洋,各地距海洋较近。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引导学生结合6——2“世界时区”了解:

  1、地方时——生活中,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就是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也不同。

  2、世界时——国际上规定,以经过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就是世界时。

  3、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4、北京时间——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5、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板书:第一节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9.1“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9.2“东南亚政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3.课件展示:图9.3“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板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6.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课件展示:①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列表对比:两种热带气候的差异(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反馈练习]

  1.东南亚位于( )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

  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2.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

  A.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B.介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C.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D.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3.马来西亚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为( )

  A.油棕和天然橡胶B.金鸡纳和油棕

  C.椰子和金鸡纳D.蕉麻和油棕

  4.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

  C.炎热少雨D.全年高温多雨

  5.被誉为“千岛之国”的世界最大群岛国家是( )

  A.菲律宾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D.日本

  6.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

  A.印度尼西亚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

  7.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

  A.泰国B.缅甸C.越南D.老挝

  8.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主要农事活动的特点是( )

  A.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有收获B.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

  C.农作物多雨季播种,旱季收获D.农作物秋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家乡地形、气候、河流特点进一步理解亚洲的地形、地貌特征。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

  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联系家乡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活动]

  1.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3.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承转]老师去家访,在确认了同学的家庭住址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了,首先家里有什么呢?比如家里有几间房,院里有几口井,门前有几棵树──这叫自然情况;而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如何──这叫人文情况。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也通常也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副板书]有什么──地形、河流(就先说说地形和河流)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纪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xx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提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课程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认真学习《自然环境》这一课。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篇9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m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23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2-23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教案03-16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总结09-10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02-0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8-26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12-09

七年级地理中图版下册教案02-23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