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课件教案

时间:2024-02-11 06:59:27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地理课件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课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课件教案

初一地理课件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4)风大。

  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教师在课间上相应指出四个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特别要向学生提醒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分析建站时间和地理位置。从南极三个站的选址,也看出我国科学考察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补充我国20xx年2月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的相关资料。

  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科学考察站?供学生思考,带入下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对这四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讨论,但老师要求学生不用急着马上回答,带着问题去听课

  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图片,学生认识两极周围的陆地和海洋,认识到两极独特的地理位置观看“温度计”上的几组数字,比较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出南极比北极寒冷很多的结论,小组交流并回答南极比北极寒冷的原因学生参与企鹅妈妈和企鹅宝宝的情景对话阅读课本p96资料,并在地图上圈出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并比较不同。(经纬度)

初一地理课件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转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

  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是怎样的,北逆南顺)

  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讲述:

  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一天或约24小时)。

  学生读P11图1.14昼与夜

  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昼半球)。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注意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北京、纽约)。

  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昼夜更替)

  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正午吗?

  指导学生看书P13图1.17并请学生解释:

  1、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2、半夜时分,中国球迷观看NBA球赛。

  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讲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演示,总结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产生了三种地理现象。分别是: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昼夜更替

  3、时间的差异。

初一地理课件教案3

  教学目标

  1、据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你对非洲有哪些认识呢?

  找出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字眼(黑人、沙漠、贫穷、饥饿、落后、热带草原、长颈鹿、斑马、狮子、热带雨林)

  今天,我们就学习: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二、新课讲解:

  黑种人的故乡

  1、位置范围:

  出示PPT,学生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

  学生从书中找出该区的海陆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

  出示PPT,总结该区的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回归线之间)

  问:处于什么温度带?

  2、气候

  出示非洲气候图的PPT,问: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有什么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出示PPT,复习三种气候的特点。展示热带草原的动物。

  3、国家:

  学生看书,或看PPT,非洲有哪些国家?有多少个国家?按大小,找出前五的国家。

  4、地形:

  出示PPT:问:

  撒哈拉以南非洲什么地形最广?

  出示主要地形区:

  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

  盆地:刚果盆地(指出世界的盆地)。

  沙漠:撒哈拉沙漠(指出世界的沙漠)

  裂谷:东非大裂谷。

  出示“东非大裂谷“的PPT,指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的裂谷。被称为地球的伤疤。处于板块交接处(撕裂状态,以后会形成新的海洋)

  出示乞力马扎罗山,非洲峰,虽然离赤道近,处于热带,但是山顶积雪。(原因是什么?热带降水多,海拔高,温度低,降雪量大于融化量)。

  5、河流:

  出示PPT,指出非洲主要的河流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亚河。

  指出尼罗河长度66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6、人种:

  三大人种,什么人种最多?黑种人占多少?(8.5%)黑种人是三大人种中最少的人种,以我们的眼光来看,是长得比较难看的人种。人类的生存要适应自然,而非美丑的.需要。

  人的肤色、鼻形等体质特征不是随机形成的,而是要是由于对气候的适应而产生的。造成肤色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是血管的分布和一定皮肤区域中黑色素的数量。黑色素多的皮肤显黑色,中等的显黄色,很少的显浅色。黑色素有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能力。可使皮肤不至因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而受损害。相反,白种人原先生活在北欧,那里阳光不像赤道附近那么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危害身体,因而北欧白人皮肤里的色素极少。

  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热带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鼻子的温暖湿润空气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纬度的白人有较长而突的鼻子,可以帮助暖化和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

  黑种人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区90%以上是黑色人种,因此,该区也被称为黑非洲。

  黑色人种、体育素质好。能跑,美国的NBA,多数是黑人。还有许多足球运动员。除此之外,黑种人,具有深厚的艺术天赋。比如:雕刻、绘画、舞蹈、音乐。

  活动:

  P62页

  课后小结

  撒哈接以南非洲这一部分教学,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人口,多倾注一些。国家、地形方面可以少花些时间。

初一地理课件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

  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

  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初一地理课件教案5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1、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