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教育孩子随笔

时间:2022-12-13 14:09:04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通用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会教育孩子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通用15篇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

  有好多的家长反映,本身的孩子“自私、任性、不会体贴人。”我想这是大都独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来就不会关爱别人吗?我想不是的。是我们的家长在“无私奉献”中,放纵、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

  绝大多数父母除开要求孩子学习好,就再也没有另外要求了。日常平凡,即使孩子要主动做一些家务,父母也总是急忙避免,怕孩子做欠好,怕孩子磕着碰着。有些父母时常说:我只要孩子过得好,并不求他给我回报。这样的“关爱”,这样的“无私”,早就让我们的孩子习气了。

  其实,爱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交流。让本身的孩子也来爱本身吧,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父母献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热茶……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体贴。让藐小的'体贴成为习气,让爱的交流成为时常,也让本身去享受孩子的体贴。

  让本身的孩子来体贴本身,敬服本身吧,让这份爱也成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因为,一个人会爱本身的父母,未来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2

  一天,东东妈妈急匆匆地停下自行车,飞也似地冲上幼儿园三楼接东东。没想到,东东生气地甩开妈妈的手,赖在地上大哭起来。原来,东东责怪妈妈来得太晚,没有在第一时间来接他。妈妈连忙解释:“今天妈妈上班,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来晚了,明天一定早点来……”妈妈的解释根本不能让东东消气。最后,直到妈妈答应明天第一个来接他,东东才起身跟着妈妈回家。

  在生活中,以上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只知付出,不求回报。这种单向的爱使孩子形成了“众人为我”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他们只知享受,不懂感恩。目睹了东东的事例,我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

  第二天离园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了解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工作的,体会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在几天后的一次自由活动时间里,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伟伟说:“我妈妈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做包子,然后拿出去卖,很辛苦!”彤彤说:“我爸爸开夜宵店,晚上都要干活,很晚才回家,每次他回来时我都睡着了。”……有些孩子还带来了爸爸妈妈工作中的照片和录像。由此,孩子们对爸爸妈妈在工作中、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艰辛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在谈到“家人是怎样爱我们的”这一话题时,孩子们的体会就更深了。有的说:“爸爸买好吃的东西给我吃。”有的说:“奶奶每天烧很多我喜欢吃的菜。”有的说:“外公脚疼还踩三轮车送我上幼儿园……”航航说:“在广场看表演的时候,爸爸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等看完表演的时候,爸爸满身都是汗。”孩子们说了很多。我还特意请东东说说体会,他说:“下雨天,妈妈总是把雨伞偏向我这边,有一次下大雨,我身上一点都没有淋湿,可妈妈的衣服全湿了。”

  接着,我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他们很爱我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发言更踊跃了,丁丁说:“妈妈下班回家时,我端水给妈妈喝。”可可说:“我会帮妈妈捶捶背,亲亲妈妈,抱抱妈妈,说我爱妈妈。”博博说:“去超市时我帮妈妈拎东西。”六六说:“我唱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放松放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他们添麻烦。”佳佳说:“我要请爸爸妈妈跟我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这时,东东突然站起来说:“妈妈如果因为工作忙,迟来接我,我也不会怪她,我会静静地等她。”我欣慰地笑了,并向东东竖起了大拇指。

  我知道,要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光靠讨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实践。我收集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引导幼儿去理解、体会,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懂得感恩。我还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引导幼儿为家人做一件事,向家人说一句关心体贴的话,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感恩。我还组织情境表演活动,让幼儿参与角色表演,指导幼儿换位思考,引导他们体会父母的艰辛,激发他们的爱心。

  相信通过努力,孩子一定会心存感激、心存爱。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少些抱怨和对抗,多些友善和快乐,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今天摔了一跤”……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我班有个学生,他整天跟着我,叙叙叨叨一些事。有一天,他跟我说他经常倒霉,到现在总有80多次了。要知道他现在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可是看他的样子,似乎真是觉得自己很不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这让我这个做老师的,突然感到肩上又有任务了,我觉得对这帮小孩,也该对他们进行感恩的教育。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通过一节班队课,我首先向孩子们述说了西方的“感恩节”,告诉他们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告诉他们人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无力改变的,有些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告诉他们,英国有位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这样孩子们就知道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变得消沉、萎靡不振好?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好?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中国人似乎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洋节。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4

  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我们幼儿园发动孩子拿来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大家拿的图书都不一样,可以互相换着看。可是,问题来了,有的孩子很大方,自己的图书谁看都可以,可有的孩子就不行了,自己的图书谁也不许碰,有的甚至哇哇大哭,特别是航航,谁看一下他的书,他就哭。航航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她特别支持幼儿园的这一活动,因为航航在家有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独享,谁也不给,希望借这一活动能改掉孩子自私的毛病。

  首先,我把孩子拿的书都收起来,充实到阅读区中,有几个孩子不太情愿,但看到别人都交给老师了,虽然有些不舍,可也勉强交上了,只有航航,紧紧地抓住自己的书不放,我也没有勉强。接下来,我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一本是谁拿的,是什么故事,可有趣了,以后老师每天会给大家讲书上的故事的。每天饭前、午睡前、午睡后、离园前,我都会指定一个孩子去拿书,然后我读,被指定的拿书的孩子都会特别自豪,总是先拿自己的'书让老师读。我故意不让航航拿书,别的孩子自豪的说:“老师今天讲我的书了。”我看到航航露出了羡慕的眼神,小声说:“我也拿了。”我问:“航航,你拿什么书了?可以让我们看一下吗?”航航犹豫了一下,拿出了他的书,说:“我的是《黑猫警长》的,可有意思了。”我接过书讲了起来,孩子们当然爱听了,讲完后,我说:“航航的书这么有趣,我们一起谢谢他吧。”孩子们齐声说:“谢谢航航。”航航的脸红红的,都不好意思了。我问大家说:“自己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你快乐吗?”“快乐!”孩子们响亮地回答。航航说:“老师,我家里还有好多呢,我还拿,让你们看。”看来,这个“小气”的孩子也学会分享了。

  现在的孩子,在家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好东西都是自己的,不会和别人分享。等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就有些适应不了了,所以孩子们之间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抢我的玩具了,我碰你的东西了,这一类的状告的特别多,幼儿园多开展些这样的的活动,会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彼此分享的。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5

  刚入园的时候,有好多孩子经常会不假思索的说:“老师,你给我系鞋带!我不会!”仿佛已是习惯。其实,当孩子说“不会”时,说明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要树立孩子的信心,引导孩子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就象我们班的刘子羽,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能孩子”——这是半年多来我对他的了解,但是总觉得孩子身上巨大的能量释放不出来,做事丢三落四,困难一“招手”,他就立马丢给成人。

  今天上午入园后脱衣服,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朋友们相继把外套脱下,叠好,整齐有序的'放在衣橱里,只有刘子羽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对我的“忽悠”无动于衷!

  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拍着刘子羽的衣服跟它对起了话:“小棉袄,刘子羽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们一起给他鼓劲儿,他一定会把你脱下的的!”“刘子羽试试看!”……

  微笑出现在刘子羽的嘴角,我适时给了他一个大拇指。看得出他非常高兴——往衣橱里放外套时,连蹦带跳,兴高采烈!

  下午入园,奶奶说:“刘子羽,让老师帮你把大衣拖下来!”而孩子的回答是:“我自己会!”多么宝贵的第一次啊!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6

  吴佳瑛老师的教学活动,非常的优秀。平时自己总是会通过碟片一次次地去观摩、去学习。这次在优青班的培训中我非常高兴能与名师近距离的接触,观摩吴老师的教学活动。在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再一次被名师身上的那一股超强的专业素养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能力所感染!

  一节看似简单的《小兔找太阳》的教学活动,在吴老师的教学中,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又具有教学意义,是因为吴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孩子。

  第一:关注,“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从课前的准备一个个椅子的摆放,吴老师都要自己先去坐一下,确保每个孩子的视线清晰。吴老师用亲切的话语与孩子们相互介绍着,让她们熟悉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在教学活动中吴老师关注到每个孩子,在恰当的提问与追问中,拉回个别开小差的孩子,这样的瞬间是那么的和谐。活动中,吴老师与孩子们亲切、幽默的交流吸引着大家。孩子们也颇有兴趣地围绕在吴老师的身边,开动脑筋,帮助小兔顺利地找到了太阳。

  第二:有了关注,才知道这是孩子需要的。整节教学活动围绕着小兔找太阳展开,材料的有效性在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吴老师准备的材料简单不花哨,但是却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吴老师抓住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可爱的小兔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在准备的十六宫格的材料中,吴老师选择了红色的'即时贴,帮助孩子逐一找到信中所说的物体。并不是花哨的材料就一定能够达活动的要求及目的,有时生活中的简单的材料,对孩子来说是有兴趣的,能够互动的也照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有了关注,师幼互动在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活动中老师根据太阳是圆的特点,不断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去寻找圆圆的东西?在孩子们的回答中,老师的追问与回应到位、有效。帮助孩子们梳理提升了知识点。孩子在活动中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参与度极高。

  老师要学会捕捉孩子的心理,心中要有每一个孩子。只有关注孩子,你的教学活动才会真正围绕他们而展开;就会知道什么东西才是他们最想要的;只有关注这些孩子,这节教学活动才会更加的精彩!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7

  每周,幼儿园都会让孩子们对其他小朋友进行评价,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评价,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了,很多小朋友都是这么写的:“他睡觉不乖!”“他上课的时候不举手!”“我看到他吃好饭在外面跑来跑去!”“上一次,他不肯给我看他带来的图书!”……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一周点评时对同伴的评价。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一周点评是主要评价同伴的缺点吗?答案肯定是否。那为何孩子们看到的都是同伴的缺点呢?我想这与目前的家庭现状是有一定关系的!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中,自身优越感特强,因此即使离开了家庭来到了学校也始终觉得自己最好,别人身上有着许多缺点,是不如自己的!这就导致了在一周点评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别人的缺点。自信心固然重要,但孩子们还不清楚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应该相互扬长避短,以此来达到共同的进步。

  对于这么抽象的概念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真正理解并付诸于行动的,但学会赏识又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人、看待事物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发现了孩子们在进入大班后很快体现出来的这一总喜欢挑同伴毛病的现象后,我是这样做的。

  1、在一周点评时改变了以往“你来说说自己或者同伴在这一周的表现。”的问题,变成了“在这一周中,你看到了同伴的哪些优点是自己需要学习的.。”无形之中让孩子们去发现同伴的进步与优点。通过两周左右的坚持,孩子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在点评时即使我提出的点评要求指向性没那么明确,即不一定非要说同伴的优点,孩子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同伴良好的表现与进步,同伴关系更融洽了。

  2、在平时的生活游戏学习中及时发现孩子们的优点与进步,像友善地交往、能自己解决问题、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或者倾听与表达习惯等,并且我会有意识地在集体面前大力表扬。同时我还会这样说:“如果这个优点能够让我们班级的XXX小朋友学到,再加上你原来就有的XXX好的表现,那你就拥有更多优点了。”孩子们听了这样的话后,不仅没有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知道了同伴身上有着需要自己学习的地方,达到了让孩子学会赏识别人的目的。

  “赏识教育”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要学习的一项优秀的教育理念,但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千万别忘了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学会赏识别人。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8

  挺挺喜欢向别人借东西这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老师见到他向小语借水彩笔时小语嘀咕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挺挺是个调皮、喜欢麻烦别人甚至是自私的孩子。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其他孩子的“眼中钉”,没有人缘,得不到其他孩子的喜欢,社会交往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会创造多次“分享”的机会,让他体验被麻烦的烦恼,从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一、创造机会。我会找几个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孩子,和他们商量好对策,让他们一有机会就去向挺挺借东西,如搭积木、橡皮泥、折彩纸、看书等各种操作活动,并让他们对挺挺说:“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我想经历多次这样的“分享”活动以后,他一定会感到非常之厌烦,一定会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诉说烦恼。

  二、个别交流。刚开始我会和颜悦色地说:“他们说的对,好孩子应该大家分享呀!我相信你是好孩子,一定会这样做的。”多次以后他一定也会牢骚满腹,向老师诉苦。我会抓住这个机会深入做好思想教育。首先让他想想为什么讨厌人家经常来向他借东西,让他有表达的机会,其次让他想想自己经常去向别人借东西人家是怎样的感受,两者一对比,他一定觉得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知道经常打扰人家麻烦人家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三、集体商讨。我把“怎样的`分享是正确的,才是受大家欢迎的?”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去明白什么时候一起分享是正确的,什么时候是不正确的。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9

  伟伟是个有语言障碍的孩子,语言交流的困难让他与同伴的交往也比较异常,时不时地会出现捣乱、攻击性行为,因此他在班上很少有玩伴。

  一天,戴灵、雯雯、林林等几个小朋友在建构区一起玩,他们有的一个人搭飞机,有的几个人合作造城堡。伟伟站在旁边羡慕地看着他们,但没有主动参加他们的活动。我看到了就对戴灵他们说:“邀请伟伟和你们一起玩好吗?”戴灵是这几个孩子中比较有组织能力的人,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小领导”,戴灵看了看伟伟说:“好吧,来玩吧!”伟伟高兴地笑了,我发现原来他笑起来是那么漂亮,圆圆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边还有两个小酒窝,也许这是从他心底发出的笑,笑容才这么灿烂吧!伟伟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起来。在戴灵的指挥下,伟伟帮他们递送所需要的各种积木,一直没有调皮捣乱。

  看到戴灵、林林等小朋友能邀请伟伟和他们一起搭积木,我为他感到高兴。我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也许他已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合作的意识和愿望,所以在搭积木时,他才没有像平时那样随意走动或调皮捣乱,并借此取得他们的好感和认同。为了鼓励戴灵等小朋友邀请并接纳他与大家一起玩的行为,在游戏评价时,我对他们这一组进行了表扬,还把优胜红旗插在他们合作建构的城堡上。我听到戴灵对他说:“伟伟,下次我们还在一起玩。”伟伟使劲地点点头,响亮地应了一声:“好!”这一次,他的.发音吐字非常清晰。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让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带动那些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还能帮助他们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得到经验,促进认知的发展。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0

  世间哪有人没失败过?天下哪有人没犯过错?做为老师和父母的我们应该想想,当我们自己做错事情时,或者表现不理想时,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会不会一方面内心感到自责,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够被原谅?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业务上犯了一点错,出了一点纰漏,当主管把你叫到跟前训话时,你的内心是不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如果主管说:“这件事的确对我们公司造成一些损失,但是没关系,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以后要更小心地处理。这一次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承担这个教训吧!加油!”听到主管这么说,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不会感动得想哭吗?从此以后,你当然会更加卖命、更努力地工作。

  对待孩子,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责骂,要学会接受与鼓励。也许你们会想:“如果看到孩子成绩退步时,不责备孩子,孩子会不会从此就变得更懒散、更不努力了?”其实你们应该了解,应该用接受与鼓励的方法来对待孩子,责备与处罚只会使孩子感到内疚与自责,日子一久,还会产生自卑与自我排斥,这些由负面情绪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在日后孩子成长的岁月中都会逐渐地浮现。

  责骂的教育方式也许可以立刻产生一些效果,也许能让孩子记得错误的痛苦,而心生警惕;但如果采用鼓励的方式,却能够激发出幼儿内在更大的潜能,能够让孩子创造出连自己都想不到的好成绩。最好的鼓励,除了要不断地说“加油!加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接受”犯错与失败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可以被允许的。想想看,如果连犯错与失败都觉得是可以被接受、被包容的,那么世间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还有什么更糟糕、更恐怖的事情会发生呢?我们的孩子就会感受到无比的轻松,在完全没有压力的情况之下,尽情地享受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那么,好成绩当然是可以达到预期的了。怀着压力去做事情,与轻轻松松地去做事情,两相比较,结果当然会明显不同了。

  那么,当孩子犯错时,是不是放任他,不闻不问呢?当然不是。那么,当你不赞同孩子的某个行为或表现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与孩子沟通呢?也许你可以试着像这样做:

  1、 告诉孩子,他做对了哪些部分。

  2、 告诉孩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

  3、 感谢孩子愿意倾听及合作,同时告诉他能拥有他这个孩子是多么骄傲。

  社会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曾提及过去因为受到某个老师的严厉指导,才使得他们能拥有今日的`成就与表现。但是我深信,如果当初受到的不是严厉的责罚,而是更多的接纳与鼓励,他们的成就将一定比现在还要多上好几倍!人需要经过磨练,才能出人头地、才能成为佼佼者,磨练是必需的,但是磨练并不代表必须经过严厉的惩罚,尤其在许多惩罚的过程里,还包含了许多的羞辱与不当的语言暴力。新时代的新观念中,让人觉得最棒的就是对个体的尊重,只有真实地接纳自己,大胆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接纳与鼓励,绝对胜过处罚、警惕所产生的结果。生命就是喜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喜乐而做,从来没有人是因为被责骂得够多、被责罚得够严厉,而发挥了自己的所长。世间所有的极致、所有的唯美、所有的至善,都来自于喜悦的创造,而喜悦就是创造的唯一动能。只有接受与鼓励,才能激励孩子的心。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们经常教育孩子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回家以后怎么变了呢?

  今天早上,我照例站在活动室的门口,接待每一个幼儿的到来,享受每一个孩子的亲切问候。今天,孩子们表现的`都挺高兴,笑脸都很灿烂,我也十分满意,正在我准备结束接待工作的时候,只见我班的明明小朋友,在他妈妈的陪伴和拉扯下,不情愿地来到了活动室的门口,我连忙接过明明并询问孩子:"明明,这是怎么了?怎么哭啦﹗"还没等孩子开口说话,他的妈妈就着急的抢着说:"老师,明明今天忘记带书包了,是我急着割麦子忘了给他拿上,我现在就回家给他拿,行不行?"看着一脸愧疚的妈妈和满脸不高兴的孩子,我只能说:"孩子,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麻烦家长好吗?这次就不麻烦妈妈了,老师把书借给你用吧,下次自己可要记得了。""真是给你添麻烦,让老师费心了。"在明明妈妈的感谢声中,我送走了她。

  现在的家长,样样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连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能力都包办了。这种现象真让人深思,使我们这些做幼儿教师的不仅要问:今天的家长你是不是该停手了?是不是应该放开手让孩子学着做些小事情,为今后打点基础呢?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2

  我们在幼儿园里经常教育孩子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讲文明懂礼貌,但是空洞的说教孩子们听了往往不太了解。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上一节美术课,启发孩子自己设计一件春天的服装,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在聚精会神的画着。

  当我走到郭亦昆身边时,他抬头小声说:“老师,我的绿彩笔画不出色来了?”我刚想给他借一支用,可又一想,还是让她自己借吧,应该让孩子养成与别人交往的能力。于是,我说:“你自己去借别人的用一用吧?”只见他小声的说:“张靖,请把你的绿彩笔给我用一吧?”只听张靖说:“好的,你用吧。”郭亦昆接过来说:“谢谢你。”看到这里,我及时表扬了郭亦昆和张靖,并告诉孩子们这叫“互相帮助”。在平时,我们就应该这样,小朋友之间借还东西要会使用礼貌用语,小朋友要向他俩学习,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从这件小事孩子懂得了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交往。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我觉得作为老师就应该抓住一点一滴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无小事。我认为空洞的说教往往见效甚微,不如让孩子进行情景表演文明礼貌的`、拾金不昧的、讲卫生的、爱劳动的等小情景游戏,孩子们亲身体验了,肯定会记住的。做为老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孩子。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3

  放学了,我们班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校门口走去。校门口的家长也都急切地向园内张望着,“老师,张怡宁走不动了。”我一回头发现张怡宁此刻正拖拉着鞋向前挪着,我问:“怎么了?”她说:“鞋扣开了”我说:“赶快扣上吧”她看着我不说话,我赶紧跑过去帮她扣上了鞋扣。下午来园后,孩子们展开了区域活动,她又挪到了我面前,什么也不说,把脚直接伸到了我的.面前,我一看还是鞋扣开了。这一次我忍住了,先不出手,这正是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因为这个扣一套就行,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于是我说:“你自己试试,看能不能扣上。”她站着不动说:“我不会。”我耐心的说:“你不试怎么会知道自己会不会呢?你慢慢来试试。”她还是不动,我决定不理她了。我和其他小朋友玩起了区域活动,就这样过了好一阵子。她发现我并不再关注她了,无可奈何地弯下了腰,试着套上那个扣,经过几个回合的折腾,终于套上了。她大声地告诉我说:“老师我会扣鞋扣了。”我同样大声表扬了她:“你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看着她的笑,我发自内心的高兴。是的,我们谁也代替不了孩子们的长大,但是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成长,帮助他们学会独立,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尊重!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4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讲故事《我有多爱你》讲着讲着,孩子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老师,你这么爱我们,我们也爱你”“老师我爱你,就像妈妈爱我一样”……,听到孩子们的这些话语,我激动.我兴奋,我和孩子们抱成一团。无意间我发现皓龙孤独的坐在角落的板凳上向我们张望。皓龙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为此我和家长绞尽脑汁,用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明显。嘿!办法有了,和皓龙拥抱,说不准会让皓龙有所改变。

  第一天的拥抱,孩子们用过来了,皓龙在看着我们.第二天的拥抱,皓龙象征性的.和我拥抱了一下.第三天的拥抱,皓龙慢慢地靠近了我.第四天的拥抱,皓龙主动和我拥抱,有点不自然……慢慢地,皓龙变了,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我们老师要学会思考.学会冷静.学会宽容.学会分享,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

  世界真的很美.很温暖,我们不要带着冷漠的心看生活,我们要学会点燃孩子的激情,那么我们的世界会因此很精彩的。

  我们老师要想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就要学会等待.观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体会到你的关心.爱护,他才会慢慢地打开心结。

  老师们,我们要相信爱是有无穷的力量的。

学会教育孩子随笔15

  孩子们还在中班时,就开始接触到魔尺了。魔尺长长的,由许多彩色的三角块相间组成,每个三角块都可以左右旋转。一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魔尺怎么玩,就只会无意识地把它扭来扭去。升入大班后,魔尺才真正开始展现它的魅力!

  那是九月的一天,天天手里拿了一个蓝色的立体小球走过来,对我说:“杨老师,你看我变的小球!”我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小球蓝白相间,真的是用魔尺变的,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天天真棒!能用魔尺变成立体小球……”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天天就把小球扭开,变回长条状的魔尺,然后很像小老师样地对我说:“先把魔尺这样转,再这样转……”才一会儿功夫,一个蓝色的小球又呈现在我眼前!我故意为难他:“你能不能将白色部分凸在外面,变成一个白色的小球呢?”他稍微想了一想,说:“可以!”只见,他把魔尺掉转了一下,又开始扭了起来,动作之快,令我眼花缭乱,很快白色立体小球也出现了!

  看着这一切,我真的'有点惊住了,我问:“你怎么会变的呢?”“果果教我的,我在家里一直练的,可以变得很快!杨老师你帮我看好时间。”果然,不足30秒就可以变成小球!晨间谈话时,我让天天在集体面前表演,孩子们都惊讶地看着他!

  本来对魔尺不感兴趣的我,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庆放假的日子,也摆弄起魔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研究与练习,我终于也成功了!

  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涨起来:果果在小球基础上变出个话筒,可以放在达人秀的舞台上用;琛琛学会了变长颈鹿;天天又学会变双爱心……魔尺这个玩具真不错,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把魔尺变成很多新鲜玩意儿,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们学会思维,同时也使想象力充分得到了发挥,愿孩子在玩中学会更多,变得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