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孩子随笔

时间:2022-12-16 15:35:01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孩子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5篇)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

  自主游戏刚结束,就听到女孩A一边哭一边对男孩c说:“我不要你帮忙!”看到一旁的c手里拿着积木愣在那儿,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我搂过哭泣的A,温柔地说:“你是不是想自己收拾玩具,不想c帮忙?”A点点头。然后我转身对c说:“A想自己收拾玩具,你看,A都哭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c垂下脑袋,低声说:“对不起。”事情似乎就这样解决了。

  然而c低下头沮丧的样子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问题,那么究竟哪里有问题呢?我对自己的言行作了剖析。看到A哭泣时,我习惯陛地搂着她、安慰她,却忽略了c的感受。这种以“哭”来定立场的做法显然有所不公。哭的孩子有情绪,不哭的孩子也有情绪,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冲突双方的情绪,才能让孩子信服。

  其实,在听到A哭诉时,我虽然嘴上没有说,心里对c有了评判:“别人不用你帮忙,你干吗非要帮忙呢?”我想当然地认为c的做法是多余的,而忽视了他想要帮助他人的意愿和事实。

  我问c“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看似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其实已经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了他,因为“可以怎么做”的`前提是“她已经哭了”,潜台词是“你把她弄哭了你看怎么办吧”。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显然居高临下,没有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只是急于安抚哭泣的孩子、快速处理事件,所以c会沮丧,会感到受伤。我想c的“对不起”并非是心悦诚服的道歉。

  如果当时我能够抓住这个契机,既保护c助人为乐的积极陛,又引导孩子们讨论“想帮别人忙但别人不需要帮忙的情况下双方可以怎么做”,那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不久以后,又发生了一件孩子间的冲突事件,这一次我改变了做法。那天午睡后,我正在给一个女孩儿扎辫子,看到建构区里z推了L,然后L用右手抓住z,两人扭在了一起。

  我立刻赶过去把两个人拉开,用手臂挡住了“攻击”余波,我说:“我知道你们两个都很生气。对不对?”看到他们停止“进攻”,我心平气和地说:“谁愿意先说因为什么事情这么生气?”z气呼呼地指着L:“他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开汽车。"z声音更大了:“但是你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没有说话。我面对L平静地说道:“z说你把他的‘基地’撞到了。”L说:“我是要去加油。”我转头向z复述道:“他说他要去加油。”z说:“我这里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间基地,还没有搭好呢。”见L没有说话,我又转述:“他说这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间基地。”L说:“哦,那我搞错了吧。”听L这么说,z便说:“我的宇宙空间基地很大,这里是不能开车的,那里可以开车。”z在旁边划了个圈,L就把车子向z划的圈开了过去。接着,两个人就继续游戏。

  上述两个中班的男孩因为一方的“汽车"把另一方建构的“宇宙基地”撞倒而引发冲突。我先是冷静地阻止了两个男孩相互伤害的行为,然后以中立的态度与孩子对话,对双方的情绪表示理解、接纳,使两个男孩的情绪有所缓和。接着,我抛出“因为什么事情这么生气”的问题,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诉求,孩子的不满情绪也在叙述过程中得到宣泄。在两个男孩的对话中,当一方不能马上作出回应时,我便采用重复孩子的话的策略。这种不带评价的重复,一方面让孩子觉得教师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使他们愿意袒露想法;另一方面,可帮助孩子去倾听对方,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空间。值得欣慰的是,后来L说是自己搞错了,尽管没有说“对不起”三个字,z也因此释然。

  同样的冲突,因为教师观念及处理方法的改变,而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让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成人的权威、抛开偏见及固有的思维方式,耐心地了解孩子、接纳孩子,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为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是想尽了各种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更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大工程。自己积累了一点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不要溺爱孩子,孩子最向往的是母爱而不是溺爱,不能打骂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最无能的表现。一定要让孩子从心里明白他的对与错,教孩子分清善恶,明辨是非,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例如:小孩犯错的时候不要打骂,要试着和她们沟通,告诉她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交流的时候要放低心态,要把自己想象成小孩,这样和她交流的时候,你们之间就没有代沟,沟通起来就很好,你说的话她也会很容易理解,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就不会犯错了。

  第二,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不是过家家,更不是儿戏,对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做试验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光凭善良的心愿和热情是不够的,培养孩子最重要的要让孩子自由的发展,自由的成长。小孩子贪玩是难免的,不要一味的克制他们,不让他们玩,这是不好的。玩是天性使然,不要压抑,要教会他们安排好时间,比如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做完作业再玩啊,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的,因为做完就有的玩了。做起作业也卖力很多的。

  第三,要赏识你的孩子,坚信自己的孩子能行,信任是一剂良药,关心的过分就变成伤害,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尽可能为他创造经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相信他会做得更好,孩子有了自信,等于给了他一把成功的钥匙,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他,赞美他,鼓励他。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停的为他鼓掌欢呼,为他加油,给他自信,这就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孩子的品质和智力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最能震撼心灵的是感情,家长都注视孩子智商的发展,却忽略了孩子情商的培养,这一点是对孩子全面发展最重要的,生活中要教育孩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家长要以身示范,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就会变得活泼有爱心,也懂得怎样去关爱别人。

  第五,父母要起孩子榜样的作用,作为父母不能只是说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准则,尽管我们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把积级,光明,美好的东西教给孩子,从而培养孩子诚实,善良,友爱,进取的美德。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深奥的知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开拓小孩的智力,培养她们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我们要从培养小孩的兴趣爱好着手,这个时间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来。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3

  孔融让梨,不只是千古美谈,还是一个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道德准则。我们不否认孔融当时确实存在真诚的谦让,但当他作为一个道德榜样被树立起来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一天,小朋友吃小点心时,老师分好后,小朋友很开心的吃,其中有一位小女孩不吃,坐在那里哭了起来,我就走过去问她:“你怎么哭了?”可她还是哭个不停,叫她吃也不吃,这时候我就问她旁边的小朋友,她为什么哭了,那个小朋友脸红了,我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对老师说真话。”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抢了她的碗,因为她的花生米比我多,我想吃多一点。”当时我不但没有批评他,而且还表扬了他,他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第二天晨谈时,我就给大家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当故事讲完,我第一个找他谈话:“昨天,你吃小点心的时候,做得对不对?”他知道自己错了,还主动向那个小女孩道了歉。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4

  有的时候,小朋友的一些行为,恰恰表现了他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说,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纪不大,才六岁,个子不高偏瘦,好动,课堂表现正常,在数学及绘画上表现突出。刚入园在户外活动中发现,该名幼儿在踏步时表现为同手同脚,在上平衡木时,十分紧张经常会掉下来。律动时手脚不配合,与人交流时不愿意看对方的眼睛。发现这样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配合。该幼儿此情况属于感觉统合失调,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感观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然后使个体能够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由于大脑对信息的解释不准确,导致孩子的行为不恰当。一般来讲,感统失调到6岁才可以通过测试判定,6岁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预防期。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针对该名幼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让他很快融入集体。其次:我们训练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来是对孩子节奏感空间感的训练,例如听铃鼓按节奏走,蒙眼听声音走等。在小班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飞盘,在这个活动中训练了孩子抛、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们开展了拍球的活动,这个对于手脚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后排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大班我们开展了跳绳的活动,跳绳是训练动作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学会手脚配合学会跳绳。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最后学习包括各种跳法。

  经过一年的练习从不会到会,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终究达到了我们最初的预想。如今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希望他能坚持锻炼健康成长。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5

  产假结束后,我被安排在小班任教。班上的一个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瑶瑶,细声细语,非常文静。班上其他两位教师都说她特别内向、胆小。平时,我总是向她投去鼓励的眼神,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她的点滴进步。慢慢地,她跟我亲近起来了,她爸爸妈妈也告诉她如果有不开心的事可以马上告诉老师。对此,我感到我的付出颇有成效。

  出乎意料的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瑶瑶开始不停地向我打小报告了。比如,晨练后,孩子们在洗手、喝水,瑶瑶不到一分钟就跑过来找我:“文文和轩轩在洗手时把水溅到我身上了。”我一了解,其实也就溅到了一两滴水珠。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可瑶瑶打小报告的行为并没有停歇。这一天下来,她一会儿跑来跟我说某个小朋友在走路时碰了她一下,一会儿来报告某个小朋友做操时偷懒,一会儿又来告状小朋友拿走了她最爱看的图书……我开始招架不住了,因为瑶瑶打小报告的'频率实在太高,有时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该怎么办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天,我打开一位专家的微博,刚好读到这一方面的内容。专家认为,爱打小报告是四五岁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很在意大家是否遵守规矩的正常表现。我茅塞顿开。后来,遇到瑶瑶打小报告时,如果瑶瑶说的是关于别人的事情,我就不动声色地回答:“我知道了,谢谢你告诉我。”以满足她想要获得关注的需要,淡化其告状行为。如果瑶瑶是因为和同伴产生了很小的矛盾而告状,我就鼓励她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给予她具体的方法的指导。我还与她父母沟通,告诉他们瑶瑶的情况以及我的教育策略,以取得他们的配合。之前瑶瑶父母认为瑶瑶内向、胆小,怕她在幼儿园被欺负,所以告诉她如果被欺负,立马告诉老师。经过沟通,瑶瑶父母也意识到瑶瑶需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表示会配合教师对瑶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瑶瑶终于不再整天打小报告了,而是积极愉快地沉浸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了。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6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听到"你怎么这么讨厌呀?""你看你,怎么老是做坏事,新买的汽车又弄坏了?"等等的责骂声,那一定是成人在训斥比较顽皮的孩子。而结果呢,成人是满脸的无奈与愤怒,而孩子则满脸恐惧,不知所措。##就是这样一位调皮的孩子。

  刚进入幼儿园,他的顽皮就时常显露出来:满地爬、抢玩具、打人、午睡时几乎天天尿床。如果你对他提出要求,他就会紧皱眉头瞪大两眼看着你,透着一丝倔强、一点反叛。这学期家长会我与家长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将孩子在园的情况给家长做了介绍。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家长平日工作比较繁忙,接送孩子都是请的钟点工,对孩子的引导不够,在观念上主张顺其自然,致使今天孩子是非观念淡漠,不良行为较多。一番沟通,使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

  虽然很顽皮,但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开始用心的去接纳他。为他建立了赞赏本,通过发小贴画的方法来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家长会后的第二天,##就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来到幼儿园。为了防止孩子尿床,我们天天午睡时,叫醒##上小便;集体活动时鼓励他;自由活动时教给他与人交往的方法;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给他发小粘贴奖励。这一周,我们还让他当上了小桌长,当我们告诉他要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小朋友时。他坚定地点点头说"我是好孩子"。

  从的身上,我感到接纳"调皮"的孩子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理智的爱孩子;第二尊重孩子,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第三,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7

  离园时,我留下了清蓉妈妈,想和她交流一下最近几天清蓉的表现。

  清蓉去旁边搭积木了,我有些心急地和清蓉妈妈聊起了清蓉在园不乖的表现,边说还用动作演示给清蓉妈妈看。清蓉妈妈似乎对清蓉也有很多不满,不停地数落着清蓉在家的诸多不是。我俩聊得投机,彼此发泄着对清蓉的不满,却不知清蓉何时来到了我们身边,她满脸不快地用手使劲拽着妈妈的胳膊,想拉着妈妈往外走。

  我问:“清蓉,你怎么不搭积木了?我再跟你妈妈聊一会儿。”清蓉妈妈也将清蓉的手推开,用手指了指积木,暗示她继续去玩积木。

  清蓉很无奈地走开了,我和清蓉妈妈再一次聊起了如何教育清蓉的问题。可是,没过几分钟,清蓉又回来了,她听着我俩的`交谈,脸色越来越难看,最终扯着妈妈的衣服吵闹起来,哭着要回家。

  清蓉妈妈恼火了:“你怎么回事啊?没看见妈妈正在忙吗?你就是这样不乖,不听话,我和老师再聊一会儿。”听着清蓉妈妈的指责,我突然意识到,这对清蓉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我们在孩子面前做了些什么呢?带给孩子的,全是不好的负面信息!

  我急忙打断了清蓉妈妈的话:“清蓉,老师正要向妈妈表扬你呢,你做值日生为小朋友们服务,大家都说你很热情。”清蓉果真停止了哭闹,清蓉妈妈也意识到了什么,接着我的话说:“是呀,清蓉在家里也经常帮我端碗,只是不肯好好吃饭。”

  “清蓉,妈妈希望你在家自己吃饭,老师呢,希望你能为其他小朋友做榜样,带着大家一起玩,老师知道你一定能做到的!”我借机提出了要求。

  清蓉点点头,笑了。我也释然地笑了,孩子是敏感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与其在背后议论孩子的缺点,不如当面请孩子一起参与讨论,相信孩子一定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中肯评价,一定会愉快地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8

  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天赋,每当班里排个律动,小舞蹈之类的活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积极,从没喊过累。所以亲子活动表演日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活动。以前都是给孩子们排一些集体舞蹈,孩子们表演,家长则是忠实的观众。这次的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形式,为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以家庭为单位,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宝贝共同表演才艺,即“欢乐一家亲”。

  离园的时候,我们把这种形式内容张贴在家长工作栏里,当家长看到栏里的内容后,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家长看完后笑笑离开了,而有的家长却对我说演什么节目,我们不会,但是,这一天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这一天宝贝们可以打扮的帅气漂亮,还可以打扮的像白雪公主,和小伙伴们一起展现自己的舞姿,还可以拿到老师准备的礼物,得到家长的鼓励支持,是多么快乐的一天。那家长朋友何不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有意义一点呢?请您少打一会麻将,少逛一会街,少一点应酬,抽出一点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排个小节目。爸爸妈妈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孩子共同登台演出,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会让胆小的孩子大胆绽放,会让内向的孩子不受拘束,更会让孩子们骄傲自豪。

  我也是孩子的妈妈,退回到我们那个年代,因各方面的因素,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登台的机会,即使有登台演出的机会,但是爸爸妈妈也不能跟我们一起过,不能一起分享。现在社会不同了,各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家长应该抓住这次机会,给孩子和你们一起表演的机会,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成长教育。

  每个孩子只有一个童年,不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快乐的,而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又是一种奢侈,能在幼儿园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我想,这可能是现在孩子最大的愿望。把握住机会,给孩子做好榜样,不是家长不会演不了,想想为了自己的孩子,一切都不成问题,加油吧!让孩子每天都生活的快乐,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吧!

  我们班娅琦是一个性格内向又比较文静的小姑娘。她梳着两个长长的小辫子,平时不爱多说话,表现不活跃,也从不给老师添乱,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如同草地上的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从不引人注目。

  今天午饭后,娅琦披头散发的来到我的面前,怯生生的对我说:“老师,我的辫子松开了,你帮我扎起来好吗?”我不假思索的拿起梳子,很认真的帮她把辫子梳好。娅琦一脸的兴奋,边走边爱不释手的摸着自己的辫子,可一连几天,她总会披着头发让我给她梳辫子。我感到有些奇怪,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娅琦自己把梳的好好的辫子“破坏”了。当我发现这一秘密时,并没有生气,而是和颜悦色的问她:“你的辫子梳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自己把它松开?”娅琦听了这话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轻轻的说:“老师你给子涵梳得头真漂亮,我也想让老师给我梳头,”噢,原来如此、前一段时间子涵妈妈上早班没有时间给她梳头,所以就把给孩子梳头的事托给了老师,没想到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让娅琦记在了心里。而她的话语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平时我往往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了表现优秀和调皮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班里那些比较安静,又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现在娅琦用自己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来获得老师的关爱,这让我有些心酸、有些羞愧。

  通过这件事,我想起了班里更多普通的不引人注目的孩子,她们也有着同龄孩子同样的内心世界,同样也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9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辨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的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加固执己见。

  2、立规矩。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防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拾好玩具,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次数和时间等等,通过适度的约束使孩子的言行变得规范起来。

  3、不违例。要使教育有效,就的确立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定要遵守。对孩子的严格决不能时紧时松,孩子违反了规则,不要有时责备,有时原谅。这样紧紧松松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变得不以为然。

  4、不迁就。要矫正孩子的任性,有时父母必须采取强制的手段。比如正餐的时间内给孩子吃父母所做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一餐之前,既使孩子又吵又闹,也不能给她想吃的食物。不出几天,孩子就会接受父母所给的食物,而不再挑食了。在这种情形下,不迁就孩子的任性,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5、明态度。要孩子接受意见,态度必须明朗坚决,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在任性在吵闹也不会达到目的。千万不能说“你听话好不好”“好了,是爸爸的不对”“好乖乖,爸爸买好东西给你吃”这类话,父母采取低姿态向子女哀求、妥协、只能使情况更糟糕。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0

  小班教师告诉我说,她们发现孩子在玩"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生成了"娃娃生病"的情节。考虑到"爸爸妈妈"会带"娃娃"去看病,所以,教师判断孩子们需要一个游戏场景--医院。为此,教师在活动室里创设了一个"医院"的场景。但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医院"游戏玩得并不好,经常为了争抢玩具乱作一团。教师很困惑:"医院"是根据孩子的游戏需要创设的,为什么孩子们玩不好呢?于是,今天我决定去班上看看。

  我来到小班活动室,看到"医院"有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别用高于孩子身材的木板隔开。第一间投放了白大褂、医生帽、护士服、护士帽,还有处方纸等,看起来应该是"门诊室";第二间,投放了针筒、输液器等医疗器械,看起来应该是"注射室";第三间,摆着一条长凳子、一张床,还有听筒等,看起来应该是"检查室"。

  今天的角色游戏开始了,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来到了"门诊室",他们分别装扮成了医生和护士。有两个男孩来到了"注射室",一个男孩来到了"检查室"。

  游戏过程中,"娃娃家"里有些"爸爸妈妈"带孩子来"医院"看病,他们全都去"门诊室",而"注射室"和"检查室"根本无人问津。于是,"注射室"里两男孩大声吆喝起来:"来看病啊,快来啊。"可是,还是没人去。一会儿他们顾自玩了起来,并且为争抢一个针筒发生了争执。"检查室"里的`男孩则站到"病床"上,用手中的"听筒"与"注射室"里的两个男孩子打闹了起来……这时,教师不得不介入引导了……

  经过一番观察,我渐渐发现了问题:"医院"游戏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小班孩子在玩"娃娃家"的过程中是生成了给"宝宝"看病的情节,但是,他们只是需要有这样一个情节而已,对"医院"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可以给"宝宝""看"一下病就可以了。教师根据孩子游戏的需求创设"医院",想法并没错,但是,教师并不完全了解孩子对"医院"的真正需求,而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创设医院,投放了比较齐全的材料,还分了科室。教师本期待孩子能将"医院"游戏玩得风生水起,可是,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以支持他们生发"医院"游戏。孩子可能需要有"医院"给"娃娃"看病,但并不是一定要玩"医院游戏"。听了我的分析,小班教师对班里的"医院"环境进行了调整,只留下了一个"门诊室"。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教师要明辨孩子的"真需要",不然,错误的回应只能让事情适得其反。当然,要明辨孩子的"真需要",教师不仅要进行仔细的观察,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1

  今天,我们班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金涛和鹏涛的家虽离的很近,两家的家长却因为孩子在一起时经常打闹而不和。因此安排座位时尽量让他们离的远一些,怕因为孩子吵架而惹来家长的抱怨。

  没想到两人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孩子们来园后玩起了桌面玩具,不一会儿,却传来了鹏涛的哭声,他一边哭着一边向我告状:"金涛抓我了。"我一看,在鹏涛的手腕和脖子上有两个清晰的、完整的牙印。当我转过头去看金涛时,他正嘟着嘴一副我没有错的样子,顿时火气腾地就上来了,但看到他倔强的小脸,我才想到不能光凭鹏涛的一面之词就定他的.罪。于是,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开始了解事情的始末。这时我才明白,是鹏涛错在先,抢了金涛的玩具。于是,就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幼儿在一起游戏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时,难免会发生一些跌伤、碰上、划伤之类的事故。一个班往往只有一两位老师,一两双眼睛要去盯三十几位,甚至四五十位玩的兴致勃勃、满头大汗的幼儿,谁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一丁点儿外伤事故。家长乍见到孩子"受伤"了,一定要稳定住情绪,千万不要大惊小怪,高声惊呼,以免引起孩子不安、惊恐的心理。这时应做的是仔细检查伤处,搞清楚受伤是由于孩子太顽皮呢还是在游戏中有推搡现象等,并趁机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要一味责怪老师不当心,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爱护的,孩子受伤,老师心里更着急。

  作为教师,孩子在你当班时受伤,一定要做好放学时的家长解释工作,在何处,什么情况下受伤,受伤情况怎样,如何处理的,都要详细告诉家长,必要时还要做自我检讨,态度要诚恳。另外,要尽量杜绝幼儿园中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儿安安全全来园,高高兴兴回家。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2

  小班的孩子年纪小,所以老师总会对他们多进行一些照顾,不过,在老师们看来,吃饭总是幼儿园小班一件头痛的事情。孩子们在家里任性惯了,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一顿饭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们吃下去。

  浩浩是挑食孩子中很特别的一个。因为他脾气特别倔,说不吃就不吃,一点点也不吃。今天吃猪肝,看他的样子估计又是一点也不吃了。

  我这个老师做得还真无耐,让孩子吃点东西他说不吃我就妥协了。今天我决定要再试一试。

  “浩浩,今天我们吃一块猪肝好吗?就吃一块。”

  我都有点低三下四的。

  “不吃,我咬不动的。”

  “今天的猪肝是汤里的,一定能吃得动,而且猪肝是补血的,吃了你的小脸会红红的哦。”

  “可是吃猪肝我会吐的。”

  “我们再试一下嘛!”

  我都有点哀求他了。

  “我不吃!”

  我真的是黔驴技穷了。虽然说有“软硬兼施”两种方法,刚才“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但估计他只会含泪“就范”,甚至于“号啕大哭”来抵抗。想想孩子心情不好,吃啥也不长肉啊。看来我真的要放弃了!

  转念一想,我又想到了一个对策。浩浩不是一直把我当他的朋友嘛,时常跟他妈妈说:“老师是我的好朋友。”还要带着小饼干跟我分享。

  “浩浩,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了,猪肝很有营养的,你一点都不吃怎么会健康。”然后我不说话就走了。

  孩子们都吃得差不多了,我也准备带孩子们去散步。浩浩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吃半块行吗?”

  看来他是真的有点动摇了,我决定坚持立场。

  “你自己觉得呢?”我自顾自带着小朋友准备散步。眼睛偷瞄到他慢慢走回座位,拿起勺子把剩在碗里的猪肝放到嘴里,用力嚼了几下吃掉了,并很快的.放好碗跟了上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吃完了,你还是我的好朋友吗?”

  我对他微笑着说:“那当然!”

  他也开心的对我笑了。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我那一句看似平常的“浩浩,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了”,一定在浩浩小小的心里掀起了小小的波澜,他不愿失去我这样一个朋友,不想失去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最终,浩浩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愿意尝试自己内心里原本深深拒绝的东西。把老师和孩子放在天平的两端,在平等、尊重和友谊的基础上,孩子和老师都会获得一种较快乐的情态。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3

  有时我们真的不如孩子,他们在游戏中的智慧、看待事物的眼光、做事情的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小班孩子跳红绸舞时,一个孩子把红绸展开挡在脸的前面,玩起了捉迷藏游戏:小脸一会儿从左边探出,一会儿从右边探出,一会儿从上面探出。他探出小脸的那一刻,眼睛异常闪亮,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旁边的孩子看到后纷纷模仿,有的自发组合,露出小脸时还对看一下。以往,我会要求孩子立即停止“玩”,回归老师的教学。可眼前的孩子分明是在用心地学习,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活动。他在用红绸做道具,和着音乐的节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玩得多么有艺术感啊。于是,我邀请他给大家示范,并虚心地跟着他一起玩,最后我还把向四个方向藏脸、露脸的动作编排到了舞蹈中。在向家长开放活动的时候,孩子们表演了这段舞蹈,不少家长都表示孩子们的红绸舞跳得最好。红绸舞的成功让我懂得了成人的舞蹈创作永远不能替代孩子的舞蹈创作。

  大班孩子画“下雨了”时,大多数孩子画了穿雨衣、打伞等场景,可有一个孩子画的伞并不在头顶上。在讲评交流环节,我评价说,这幅画上女孩的.裙子、雨鞋都很漂亮,如果能把伞画到她的头顶上,她就淋不到雨了。那个孩子听了马上解释说这是撑伞的动作,要先撑好伞再举到头顶上。真没想到,她对事物的观察这么仔细。于是,我一边欣赏一边肯定她画的是她自己见过的、心里想到的事情,和老师画的不一样,值得大家学习。那个孩子满意地笑了。孩子的画启发了我,在绘画活动中,孩子真实的认知表达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位中班孩子用塑料积木拼搭了一架照相机,他举着“照相机"热情地给大家照相。我想,能否让他在游戏中增加画照片的情节呢?为了把我的想法转变为他的想法,我走到他的身边,请他给我照相。看我摆好了姿势,他高兴地举着“照相机”为我拍了照,然后说“拍好了"就跑开了。我说你还没有给我照片呢,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从“照相机”上拆下一个塑料方块代替照片交给我。这次轮到我愣住了,我还以为他会画一张“照片”给我呢。我暗暗佩服孩子的游戏智慧,看来什么困难都无法让他们停止游戏的脚步。后来,我继续观察他,发现每次他都会从“照相机”上煞有介事地拿一张“照片”交给“顾客”。眼看“照相机”上的“照片”越来越少,他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继续观察,只见他回到材料筐那儿,在拿掉“照片”的地方迅速补了一些塑料方块,然后继续拍照片去了。在这个游戏中,我试图用画照片来促进孩子发展游戏内容,但是孩子的想法与我完全不同。孩子的行动告诉我,他们会自己决定游戏的玩法,更会自主解决问题。我想,这种自由自主的游戏才是孩子的游戏,有时候如果教师硬要介入指导,反而会徒增师幼双方的烦恼,阻碍孩子游戏。

  向孩子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不仅要蹲下身子,更要放平心态,真诚地拜孩子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从而拥有一份帮助、支持孩子成长的智慧。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4

  小朋友年纪小,和父母分开的时候总会有些不舍,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开始的时候都会哭闹,等时间久了,大多数小朋友都能适应这个过程,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难以习惯。早晨小虎拉着妈妈的手来到了教室,脸上显得有些不愉快。我走到了他的面前,“老师早。”他依旧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不肯放开。“小虎,昨天你是娃娃家的爸爸吗?”“恩,是的。”他用力的点点头,可还是不肯放手。“今天,我还请你当娃娃家的爸爸,可是爸爸是很勇敢地,他不会一直抓着妈妈的手,爸爸现在应该高兴地和妈妈说再见。”终于,小虎开始松开了他的小手,脸上的不愉快渐渐消失了。他说“我是爸爸,妈妈再见!”

  小虎是这个集体中年纪偏小的一个,当别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时,他还是带有一些不愉快的'情绪。但是当他拥有这种不愉快的情绪时,用他所喜欢的角色游戏、娃娃家爸爸的身份吸引他后,能较快地从与妈妈分别的不愉快情绪中转移。这是因为该阶段的幼儿注意力还不能持久,也不够稳定,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转移,特别是他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在孩子带有不愉快情绪时,我们可以用孩子所喜欢的事物、游戏等来帮助他转移注意力,尽快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其实,有时候和爸爸妈妈分别也就没那么难了。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15

  飞飞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儿,班里开展玩具博览会的主题活动。飞飞带来的玩具数量、品种之多今其他小朋友惊叹。平日里如果小朋友和飞飞想同时玩同一个玩具,他就会让小朋友先玩,等小朋友玩了几分钟之后,她再去进行协商;班里饲养了金鱼和小乌龟,飞飞不管是不是值日生都会在活动的间隙来照料小动物,从喂食到换水,都一丝不苟。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心目中,飞飞是个懂事、友好、慷慨、有责任心的孩子。

  一个周日的下午,在超市里,我与飞飞不期而遇。在我的左前方,飞飞正和妈妈斗智斗勇呢!只见他蹲在购物车里,任凭妈妈怎么说就是不肯下来。妈妈说:“超市不让你这么大的孩子再坐购物车了,一会儿保安该说咱们了!”飞飞不理妈妈,把头掉了过去,将屁股朝向妈妈。妈妈又说:“你这么大的个子占了这么多地儿,买的`东西都放不下了!”双双指了指脚下的空隙说:“那不是地儿吗?”妈妈着急地说:“下次不带你来了!”飞飞竟然用两只手扶住购物车的两边,在车里蹲着跳了起来,弄得车子吱吱吱地直叫唤。越叫唤,飞飞越兴奋。妈妈赶紧安抚道:“好了,好了,别闹了,咱们买巧克力去。”妈妈推着仍然在车中乱蹦的飞飞向巧克力专柜走去……望着这对远去的母子,我心中感慨不已。幼儿园里那个乖巧懂事的飞飞哪去了?真的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