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扎堆一所中学是不是好事

时间:2022-04-13 18:12: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博士扎堆一所中学是不是好事

                              人民网     2002-12-03     

 

      如今,硕士研究生当中学老师已经不算稀奇,但如果博士生毕业后能到中学当任课老师,在北京乃至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在人大附中,不仅有今年刚毕业的一名博士后来任教,而且还有9名博士教师担任着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在人大附中多数学生都被博士老师亲自教过。 

      博士扎堆一所中学不是好事 

       人大附中为了所谓的"创世界名校",自1999年引进了1名博士后、9名博士当任课老师。"如今,硕士研究生当中学老师已经不算稀奇",而"博士生毕业后能到中学当任课老师,在北京乃至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11月13日《北京青年报》),因而,人大附中也算"稀奇"了一把。 

       网友:龚大中认为:这种"稀奇",虽然有助于吸引眼球,让学校"出名",却并不意味着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笔者倒以为,这么一大帮子博士后、博士扎堆于一所中学,不仅于国于民,恐怕于己,都是弊大于利的! 

       或许有人会嚷嚷,博士干什么工作,那是人家自己的事儿,扯不上什么国呀民呀的。其实不然,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得澄清。 

       仅仅从成本上讲,一个人成为博士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而自己投资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国家的投资。也就是说,每一顶博士帽,其实都凝聚着纳税人的血汗钱。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士干什么工作,就不仅仅是博士一个人的事了,公众既然在博士身上投了资,自然指望能从博士的工作中获利。总的来说,公众希望博士能从事与其学问水平相对称的工作,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而公众从社会进步中获益,从而达到利益上的平衡。 

       至于国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公共资源来培养博士,其目的更是不言而喻。笔者以为,就是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领跑者、研究的开拓者、学科的带头者,以增强我国的竞争力,使中华民族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况且,博士在我国仍属凤毛鳞角,属于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更应该用在刀刃上。 

       如果一两个博士到人大附中当老师,毕竟人各有志,且因是"极个别的情况",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也没什么好说的。而现在,一大帮子博士后、博士扎堆于一个中学,并形成一种"态势",强有力地影响着社会的走向,那就大有一议的必要了。 

       从报道来看,在人大附中当老师的,有工学博士、数学博士、化学博士、物理博士、文学博士、体育博士、教育博士等。其中不少专业都是非常紧缺而且国家非常需要的,假如这些博士在技术、研究含量高的"高端领域"里工作,其为国家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恐怕不知要比在人大附中教书高出多少倍。或许,形成现在这种局面,人大附中和这些博士们,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得到了满足,可公众满足吗?社会满足吗?国家满足吗? 

       就拿笔者的家乡来说,位于经济落后地区,是个辖区具有300来万人口的地级市,可在那里工作的所有博士加起来只有3个,由于缺少高层次的人才,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在我国目前博士缺之又缺,很多地方、单位极需博士的情况下,一大帮子博士扎堆于一所中学,这符合公众、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吗? 

       博士到中学任教,笔者并非一概反对。假如哪个博士真的钟情于中学教育,而学校真的出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不仅仅着眼于"打造"什么"名校",根据均衡使用公共教育资源的原则,一个中学有那么一两个博士,未尝不可,许是好事。但1个博士后、9个博士往一个中学凑,若是其他学校也效仿,我看决非什么好事。 

      由“博士扎堆中学”想到我国的研究生教育 

      网友fuqirenpenggeng对博士扎堆中学这种现象的观感是:1)人财两方面都是巨大浪费,2)我国研究生阶段教育亟待改善。一个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最起码应该已经具有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心态习惯,以这种心态去教以掌握知识为主的中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们需要的是活泼生动的启发和诱导,而不是高深的宏论或掉书袋式的填鸭。国家投入大笔资经培养博士目的是要他们为科研(文理都在内)做出成绩,从而直接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我以为之所以有这种事出现,问题在于我国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存在很大不足。这个阶段的教育应该是完全集中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在知识的灌输和考核!我常常看到网上有博士生抱怨:"注册很久了,还没有课题,或者还在等组织或导师布置课题‘!多么荒谬可笑 !!!事先连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都没有确定下来为什么要急着报考研究生。国外的大学要求申读哲学硕士和博士(高学位的统称,并不是专指哲学专业的博士)的学生在申请时必须同时提交研究计划一篇, 显然,光是研究题目还不行。 我国这种事情的存在说明我国的教育学界并没有明确将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功能做到足够的宣传教育。 其实这应该是常识性的知识。 或者他们做到了,学生却不具有这方面的认识。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发疯似的去壮大"考研群‘呢? 一句话,为文凭,因为目前在有关部门的对社会民众的暗导下形成的社会心态是"文凭至上论‘。 

       客观科学地讲,道理很简单,没有问题,哪来的研究必要? 没有找到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其实就是报考生还不熟悉自己打算研究的专业, 所以发现不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如果自己找不到问题而又有需要读个研究学位,他完全应该在报考前跟颇具可能性的导师讨论,以确定一个课题。考前确定课题比考后确定好处大得多,因为如果自己对老师建议的课题无兴趣,自己可以不报考。反之,如果入学后等老师布置课题,而自己又没兴趣做它, 另一方面又为了可贵的读研究生的机会自己又不愿退学, 只好被动接受,硬头皮干,结果可想而知。 

       我国的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还远没有体现研究的性质,总体上还停留在授课的层次上。有不少的研究生在网上发贴说,他们的课大多是博士生上(博士生的课由博士后上)而且除了知识范围较本科广泛,授课方式去没有一点区别,一点都没有启导性。换句话讲,根本就未体现研究生教育的性质--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这种授课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多懂些东西,思考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能力一点也没有。 更糟糕的是, 获得学位后, 学生连继续研究的兴趣也没有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博士毕业生不干改干的事而去兜售书面知识。 

       最后一点, 我觉得改变"博士错就业‘的现象,根本办法是改进研究生教育方法,把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办成精英培养教育,而不是变相贩卖文凭。这样做另外直接的好处就是国家在硕博士培养方面花费的资财不会浪费,因为,精英的研究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

 

【博士扎堆一所中学是不是好事】相关文章:

博士学习计划07-22

博士自我介绍12-04

博士的学习计划范文03-28

博士求职信06-08

博士求职信范文04-26

博士复试自我介绍05-09

采访周博士手记教案03-08

好人好事的日记03-12

做好事的日记04-04

做好事日记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