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统一

时间:2022-04-13 18:23: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统一

                中国教育报     2002-12-30     张国声 

课堂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统一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推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教学目标就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是课堂教育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对旧理念的突破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所以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才干。 

  《教与学整体设计》各分册都严格按照“课时”编写,并且要求每课时必须凸现“教与学师生互动”这个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强调拓展教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教材知识的全貌;强调不能停留在教材提供的现有概念、判断、结论上;强调要用教师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且能在师生互动这个平台上,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以便擦出新的思维火花。 

  认识的两次飞跃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的编写人员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即相信学生的学习必须要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学生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各分册主编在演绎教材内容时,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设置了“提示”、“思考”、“讨论”、“注意”、“拓展”、“练习”、“总结”、“实验”、“演示”、“解释”、“讲述”等小栏目,好像把知识展开的全过程放在了一个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由学生细细地去品味。 

  诚然,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地方,但课堂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因此,在教与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局限性,要确立整体设计的观念。《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在课前把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教材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课后配有课堂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每单元设置“复习与验收”、“重点知识反刍梳理”、“综合应用创新例题选讲”、“能力测试平台”、“课后拓展阅读”、“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 

  过程是不可忽略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识记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害。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学专家对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强调教学过程是结论与过程统一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一种教学范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且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甚至会模糊教学重点,模糊课堂教学背景。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最起码的问题是:现有的所谓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教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传统教学模式最有力的载体,不动摇这一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编写人员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课堂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统一】相关文章:

多样与统一教学反思04-18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优秀教案08-25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4-08

药品三统一工作总结04-20

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教学反思04-16

我的种花过程日记07-31

汉字的演变过程01-07

生长过程日记01-24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结论报告范文(精选14篇)12-26

绿豆的生长变化过程日记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