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开始瞄准公平

时间:2022-04-14 06:27: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开始瞄准公平

       光明网     2003-02-14     刘华蓉 记者 郭扶庚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开始瞄准公平

 

  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入学要求之后,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实变得严峻,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发展最关注的重点问题。各级教育部门新出台的政策开始更多体现均衡思想,教育均衡理念逐渐渗透到基础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 

  教育均衡问题的提出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数量、品质与结构方面存在矛盾的反映,当一个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都处于优势的所谓“好学校”与一所办学条件较差、教学上不成功的所谓“差学校”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择校成为人们的当然选择。主要出现在大城市的择校现象,正是源于同一城市内部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均。同时,当面对东西部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巨大反差与经济发展动力上的巨大反差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的地区间教育不均衡,不仅反映了经济和教育上的不均衡,也制约了落后地区经济的腾飞。 

  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已经获得了让全球最多的受教育人口得到教育机会的可喜成就的时候,对优质教育的呼唤、对均衡发展的渴求,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带来的择校现象 在北京,每年的三、四月份,家长们开始奔走于各大中小学。今年,家住北京海淀区某著名高校附近的一个小孩该上小学一年级了,按照北京市就近入学的规定,孩子只能进入一个办学水平一般的小学,家长到离家较近的一所较好的小学咨询,学校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测试,还要收取3万元赞助费,而某著名高校的附小则提出要收取5万元赞助费。 

  孩子进入小学就要花费数万元,这对大多数一般城市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孩子上好初中或高中需要花费的钱更多。但是在大部分城市,到“好学校”咨询择校的家长还是络绎不绝。择校生缴纳的赞助费成为一些好学校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据了解,北京和上海一些学校仅择校费一项一年就可收取到数百万元。一所薄弱学校的校长慨叹:仅此一项,好学校和差学校之间的距离被拉得更大了。 

  大中城市的择校现象为什么屡禁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同一城市和地区的学校在办学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而我国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可能提供均衡的教育。学校之间经费和硬件上的差距必然带来软件的差异,大多数“好学校”能够吸引好师资,“差学校”则面临如何留住优秀教师的挑战。 

  面对要求实现教育均衡的呼声,一些人士认为,推动教育均衡,最迫切也比较可行的是要着手推进区域内教育的均衡,特别一个城市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最好与最差之间的巨大反差 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都不乏办学条件非常好、设施非常先进的学校。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少中小学不仅校园建筑豪华,各种先进设备和设施连大学都望尘莫及。一些人士在考察了国外很多国家的教育状况后,竟惊讶地发现:条件最好的中小学在中国。 

  但在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方,办学条件的反差是巨大的。通过普九工程,“黑房子,土台子,中间坐个泥孩子”的现象在全国已经大大减少,但是经济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令人感到反差太大。在偏远地区,不少孩子的基本学习条件仍然缺乏保障,很多学生时时面临失学危险。 

  东西部教育之间不均衡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差距,据统计,东西部人均基础教育经费差距已经达到近10倍。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得到比较好的财力支持,东西部教育的差别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最好的中小学校在中国,最差的中小学校也在中国”,现实的确如此。 

  如此巨大的差距带来了东西部教育之间难以实现的均衡发展。在谈及教育均衡发展时,教育行政官员也好,教育专家也好,大多更愿意谈推进同一地区的教育均衡,因为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和教育大国来讲,实现不同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实在太难。要实现同一地区教育均衡固然是一个艰难的几乎没有终点的旅程,实现不同地区的教育均衡更是一个令人不敢想象的遥远的梦。 

  这样能够实现均衡吗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背后有历史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前者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而后者主要是政府在公共政策制订中的不同取向和倾斜导致,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相对于缩小历史发展形成的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更容易实现。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说:均衡发展应当成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基础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后,应当更加旗帜鲜明地把均衡问题提出来,用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统一认识,指导我们的工作。 

  如何实现均衡发展?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在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就读的从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不得不和那些好学校的学生一样考试,最后一样竞争上大学。对教育均衡的关注,在某些层面上又表现为对教育公平、机会均等的关注。 

  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校,这是家长们的共同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要化解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上述矛盾,只有推进教育均衡。这其中,政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认为,应当通过制订政策,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尤其要保证义务教育这一块差距不要拉得过大,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那只无形的手,有时还在人为拉大差距,这一点特别值得引起重视。 

  专家提出,我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说均衡化,国家对基础教育这一领域,应该明确制订明确的基准,对公办教育中的中小学,从校舍到教师、生均经费、实验室一起配置、图书馆藏书等,应当有比较统一的配备标准。 

  要实现均衡发展,必须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准化。为了缩小现有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有关人士建议对原来的政策导向进行调整。当前,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在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同时,争取普遍提高现有学校办学水平。 

  但是建立共同标准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在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建立特色学校机制,不在等级上拉开学校差距,但要鼓励校校有特色,通过形成特色来形成相对稳定的育人模式。校长和教师智力资源的调配要打破校际壁垒,合理流动,从人力资源配置上推进教育均衡。 

  对地区之间的差距,政府主要是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对口帮扶和支援等对缩小东西部教育发展差距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要实现均衡发展仍然是一个相当长远的目标,应继续坚持实行倾斜性政策,在坚持教育均衡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 

  国外教育发展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有些国家,教育均衡的推行赖于政府的支持,公立学校因为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立的,政府必须一视同仁。有些国家和地区要求投资的每一所学校,无论是在农村或者城市,都必须占地面积、基础设施一样。在日本,即使在边远地区和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也一样有游泳池和各种教学设施。20世纪70年代韩国推行的“教育平准化”政策,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加快高中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吸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用均衡思想来指导,少走弯路。应当引导示范高中从注重硬件转向软件,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开始瞄准公平】相关文章:

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重中之重04-14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要点03-15

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思考文章05-01

均衡发展自查报告02-15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11-04

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05-2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6-1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12-02

均衡发展自查报告15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