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单一叙事空泛议论--名师细说高考杂文

时间:2022-04-13 18:51:3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切勿单一叙事空泛议论--名师细说高考杂文

                               新闻晨报  2003-06-08 

切勿单一叙事空泛议论--名师细说高考杂文

  

    200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3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  

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可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杂”与“精”要对立统一

  王光祖(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杂”的概念有褒有贬,题目本身的提示很清楚。也可以从对立统一角度写,因为“杂”就是博,相对而言,还要专、精,“杂”与“精”要统一。

  题目从取材方面来说也很灵活。考生可以谈自然界、科学文艺以及人类生活。比如可以写上海的多元性精神,上海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要有这种是海纳百川的气魄,但也要善于消化吸收,就像人是“杂食动物”,营养结构才更合理平衡。这些都是对“杂”的正确理解的进一步深化。

  全国卷作文题从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同一件事物会因感情作用而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结论。考生可以从防止主观、片面性来讲,主观意识强会导致对事实的歪曲;也可以从见仁见智讲,涉及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

  感觉上全国卷作文题历年来较偏重于做人的思想、品德、修养的陶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而上海卷则偏重于引导考生关注时事政治、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宇宙,关注人的外部的事物较多。两题的导向、取材与立意都不同,但都是青年学生成长中所必需的方面,各有特点,不可或缺。

  说“杂”要“大题小作”

  金志浩(曹杨二中特级教师)

  这是一个不附材料的话题作文。其实它涉及的面极广,联系的生活现象也极广,无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都体现了一个“杂”字。要做好这篇文章就要“大题小作”。提示里提到的自选角度特别重要,如果把体现自然界、人类思想都写进文章,文章必然主次不明,杂乱无章。

  所谓“小作”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如你从人和自然角度写,那么自然界各类动植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你就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把动物看作人类自身的朋友,不能伤害它们,同时自然界也有人类的敌人,比如各类病毒,像S ARS病毒就是人类的灾害。再如你从人类思想复杂的角度写,对各种事物会发表各种意见,不可以“舆论一律”,作为领导者就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和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是对“杂”字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写好这个作文题,关键还在于提炼出蕴含其中的某些道理和哲理,要思考和感悟,不能光罗列“杂”的现象。文章要有针对性,这样就有思想深度,这是文章的价值。

  切勿单一叙事空泛议论

  陆继椿(华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

  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自新世纪改革以来,往往出人意料,别具新格。从为世博会确立主题到去年《面对大海》,无不别出心裁。今年这道题目指向四个方面,哪个方面不是一个“海”?然而只需取一瓢饮,真正做到题目开放性,作文任个性。考生个个能发挥,写出的文章大概是五花八门的。以生活而论,可写家庭、学校生活的“杂”记,歌亲情抒友谊;也可写“非典”日子里的“杂”感,其余如星空对话、基因杂谈、服饰小考、园林“杂”趣、艺海拾贝、舞池揽胜……只要你最熟悉的,有独特视觉的,能旁征博引的都可成文。如果语言上再晓畅、或典雅、或幽默、或示哲理,更佳。至于单一叙事、空发议论、硬套成文,那就“杂”到下等卷去了。

  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也有其改革的思路与特色,导向多为关注社会,体味人生上做文章。今年的考题是个触及当前社会一个人的人性和修养的题目。因而,写这篇文章不能光讲大道理,要用事实说话。有顾虑,有禁忌是写不好这篇文章的。(晨报记者杨虹徐静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