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高考全国卷成语试题(论坛帖)

时间:2022-04-13 18:50: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质疑2003年高考全国卷成语试题(论坛精华帖)

论坛精华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661

质疑2003年高考全国卷成语试题(论坛精华帖)

福建福鼎五中  林承雄   2003年/6/11初稿

    先请看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4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该题参考答案是D。此题错在对“如数家珍”的意思理解太偏狭。

查《成语词典》(修订本)(常州市教育局《成语词典》编写组编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94年5月第一版 第696页),注释如下:

象点数家里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语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王伯沆《王泊沆〈红楼梦〉批语汇录》第十六回:“词条修蔚,如数家珍”。该成语多用其比喻义,如:

他对于中国文化学术十分了解,哪个朝代有哪种重要的典籍,他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见于《汉语成语词典》第692页)

D项中“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直取字面义,导致前后分句语义重复;另外从辞格角度考虑,运用比喻目的是为了使语言形象化,它应该注意到一点:“比喻要新鲜,喻体必须跟本体本质不同但有一点(或几点)相似的事物。”(林祥楣主编《现代汉语》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 语文出版社 91年版)而C项二、三两个分句构成明喻结构,喻体与本体的内涵重叠,语感上不畅达,语意上也不简明。

D答案的错误是显见的,但C答案的准确性也是值得推敲。

查《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94年9月第一版 第1137页),注释如下:

惭:羞愧。秽(hui);肮脏。自己为自己形象不体面而感到羞愧。形容因为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羞愧。[例]《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小弟因多了几岁年纪,在他面前~,所以不敢痴心想着相与他。”【也作】自觉形秽。

查《成语词典》(修订本)(常州市教育局《成语词典》编写组编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94年5月第一版 第1178页),注释如下:

秽:音“惠”;形秽:形态丑陋,引申为缺点。因自觉不如别人而惭愧。亦作“自觉形秽”。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介(加“王”字旁)之舅,俊爽有风姿,见介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明夷(加“草字头”)秋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苏御史道:“珠玉在前,自惭形秽,其实完不得了,每人情愿罚酒三杯何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小弟因多了几岁年纪,在他面前自觉形秽,所以不敢痴心想着相与他。”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她自觉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

从上述词典中的注释来看,“自惭形秽”这个成语本身已含有“我自己感到,我自己觉得”的意思,它在C项这个语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上,作动词用,没有必要在前面加上“感到”或“觉得”、“以为”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否则,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像这种本身带有自我意识状态的“自+ + +”式结构的成语,在句中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前头再加表示心理活动一类的动词,反而产生前后重复的语病,类似成语还有“自暴自弃”、“自不量力”、“自得其乐”、“自命不凡”、“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轻自贱”、“自愧弗如”、“自我陶醉”等等。书面语言表达应该讲究经济的原则,力求简明好懂,不拖泥带水,不叠床架屋。使用成语表达,本来就是为了求精练简洁,以最俭省的语言单位来传达最丰富的语意内涵。但是在实际言语运作中,尤其是口头言语交际中,推敲不严,使用成语极易产生字面赘余、重复现象。像C项这种情况,是经常见到的。

下面是从各地历年模拟试卷和学生平时作文中收集到的一些成语误用语例:

1、他画的画,在他们这里很出名,可一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分析:因本身“见”字作“显现”讲,故不宜作“显得”的宾语。)

    2、他乐不可支,笑醒了,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分析:因成语本身含有个“一”字,故它的前面不能再加上数量词。)

    3、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的“隐”就是苦衷,与后文重复,去掉“的苦衷”。)

4、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分析:“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上一个“人民”,犯了重复的错误。)

    5、您的光临让我的居室蓬荜生辉。(分析:“蓬荜”指蓬门荜户,形容穷人的家,后用以称自己的家,和“居室”重复。)

    6、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分析:“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7、听了冯巩与牛群的这段相声,一家人都忍俊不禁地大笑了起来。(分析: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热中于某事而无法克制。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在它后面再加个“大笑起来”,就是赘余了。)

8、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未能去汉江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对陶先生和李先生的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 (分析:“耿耿于怀”指“老梗在心里,不能忘掉”,与后面“未能忘“重复。)

上述语例在使用成语时都忽视了成语本身含义的自足性,而节外生枝,使语句表意冗繁拖沓。

我想命题者在编拟这道成语试题时,可能思虑不周,如过考生选C项,该如何评判!?这么多年来成语运用考查在题型几乎定格化了,试问除了四选一(选“正”或选“误”)这类单选题之外,就没有别的考查方式吗?曾有不少老师感叹现在成语的滥用与误用,是“错在社会”,而“打在考生”,在日常生活(读书、看报、上网、看电视、听广播、聊天等等)中,存在大量滥用、误用成语的病相,由于不及揣摩或不屑深究,也就听之任之,见怪不怪了,感同身受之中,言语者自身也就司空见惯地以为然了。而在高考试卷上偏偏要将这些“习以为常”了的病例拿出来检测学生,考生就很容易犯糊涂。我想命题者至少在选择病例时应该要深思熟虑,至少在设定参考答案时要审慎斟酌一下:我所设计的这道单选题的答案究竟是否唯一。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5661